APP下载

神经肌肉刺激器在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2016-02-04牟庆梅郭文娟迟戈王胜英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17期
关键词:脑栓塞出血性脑梗死

牟庆梅 郭文娟 迟戈 王胜英

1 辽宁抚顺矿务局总医院 (抚顺 113008)

2 辽宁省药械审评与监测中心 (沈阳 110003)

神经肌肉刺激器在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牟庆梅1郭文娟1迟戈2王胜英1

1 辽宁抚顺矿务局总医院(抚顺113008)

2 辽宁省药械审评与监测中心(沈阳110003)

内容提要: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近年来,国内外文献陆续报道和证明,科学规范的早期康复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感觉和行为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早期康复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各种功能和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神经肌肉刺激疗法是目前临床常见的康复理疗方法之一,本文重点介绍神经肌肉刺激器在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情况。

神经肌肉刺激脑卒中康复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主要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其中以缺血性脑卒中为常见。随着重症监护技术和综合抢救技术的提高,脑卒中患者死亡率已有显著下降,而致残率反呈增加趋势,达80%以上,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如何减少功能障碍,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尽快恢复,提高其生存质量,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近年来,国内外文献陆续报道和证明科学规范的早期康复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感觉和行为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1~3]。早期康复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各种功能和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神经肌肉刺激疗法是目前临床常见的康复理疗方法之一。

1.神经肌肉电刺激器

神经肌肉电刺激分为功能性电刺激和经皮神经电刺激。功能性电刺激是通过低频电流刺激诱发肌肉收缩,激发运动或模拟正常自主运动的功能,以此来恢复受刺激肌肉的功能。主要目的是增加关节活动的范围,提高肌肉的功能,如收缩力、耐力、诱发反射活动等;经皮神经电刺激是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目的是降低痉挛,改善反射和运动的控制能力。

应用频率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频脉冲电疗法。低频电流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如下:

1.1兴奋神经肌肉组织

能兴奋神经肌肉组织是这种电流的重要特征。因为电刺激可以破坏膜极化状态,因而有可能引起神经肌肉的兴奋。而哺乳动物运动神经的绝对不应期多在1ms左右,因此频率在1000Hz以下的低频脉冲电每个脉冲都可能引起一次运动反应。频率在1KHz~100KHz之间的中频电流单一周期不能引起一次兴奋,需综合多个刺激的连续作用才能引起一次兴奋,即所谓中频电刺激的综合效应[4]。

1.2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低频电流有明显的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的作用,可使皮肤温度上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开放的毛细血管数目增多等。其作用机理:

a.轴突反射。电流刺激皮肤感受器,冲动一方面传入神经元,另一方面经同一轴突的另一分支逆行到小动脉壁,引起局部血管扩张。

b.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电流刺激感觉神经,使神经释出小量的“P”物质和乙酰胆硷等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血管扩张反应。

c.肌肉活动代射产物的作用。肌肉收缩的代射物产物如乳酸、ADP、ATP等均有明显的血管扩张作用。

d.对植物神经的作用。电流促进局部血循环作用可能与抑制交感神经有关。

1.3镇痛

镇痛也是中低频脉冲电流的重要作用之一。

a.电流可兴奋周围神经的粗纤维,通过“闸门”调控,抑制传导疼痛感觉的细小纤维,从而镇痛。

b.电流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局部痛性物质的排除。

c.电刺激还可使人体释放具有镇痛作用的吗啡样物质。中频电疗作用的局部,皮肤痛阈明显增高,临床上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尤其是低频调制的中频电作用最明显,其镇痛作用是即时止痛及后续止痛。

低频脉冲电疗法其特点是:(1)均为低压、低频,而且可调;(2)无明显的电解作用;(3)对感觉、运动神经都有较强的刺激作用;(4)有止痛但无热的作用。

2.早期康复的介入时机

关于早期介入康复的时间,以前普遍把在发病半年内开始的康复治疗归属于早期康复。WHO推荐的脑卒中康复训练开始时间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 h。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表明,脑卒中的早期康复应尽早开始,最好在发病14 d以内开始[5]。还有学者提出超早期康复的概念[6~7]。宋成忠等将6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超早期康复组(生命体征稳定后12 h)、早期康复组(生命体征稳定后24 h),观察超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显示,超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善焦虑及抑郁状态有积极的意义,且比较安全[6]。对于中枢神经损伤的再生与修复过程而言,一般认为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可在发病数日开始。1~3个月可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3个月后恢复减慢,6个月后有90%的患者恢复达到顶点[8]。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病理生理改变不同,因此康复治疗时必须将其区分开来。尽管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同属缺血性脑卒中,但其各自的病理生理改变和转归不同。脑血栓形成是指脑动脉内膜病变的基础上形成血栓,使血管狭窄或闭塞,血流受阻,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产生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在脑动脉栓塞后,其相应血管供应的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水肿和坏死的现象成为脑栓塞,是长期致残的首位病因,其死亡率排在心梗和癌症之后。因此康复治疗时必须将其区分开来。对于脑血栓形成,只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即可开始以运动为主的康复治疗。而脑栓塞后,由于阻塞血管的血栓或栓子溶解和移动而使闭塞血管再通,导致梗死部位因血管损伤而出血或渗出,可形成出血性脑栓塞[9]。因此,对脑栓塞进行康复可适当推迟数日,但只要病情允许应尽早行被动运动。脑出血2周内脑水肿严重,尤以第2周水肿最明显,出血急性期颅压高引起反射性血压增高,半个月内病损的血管稳定性差,血压的波动极易造成再出血加重脑损害。因此,对出血性脑卒中进行康复可适当推迟数日,但只要病情允许应尽早行被动运动。

目前,康复医学专家普遍认为,只要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 h 后即可开始以运动为主的康复治疗,即脑血栓形成2~3 d,脑栓塞3~5 d 后,小量出血性脑卒中5~7 d,中量出血性脑卒中7~14 d。

3.总结

基础研究表明,当中枢神经受到损伤后,在损伤中心区周围的神经元细胞并非坏死或凋亡,仅是传导衰竭,形成半暗区[3]。早期康复主要是针对病灶周围半暗带,通过增加局部脑血流量(rCBF),从而使这部分细胞复活。有学者运用正电子散射体层摄影(positr one missio n tomog ra phy,PET)研究半暗区,显示出半暗区与脑卒中发病后两个月的神经学恢复高度相关,证明早期运动恢复是由于半暗区的恢复[10]。谢财忠等的研究证实,早期康复组大脑平均CBF 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1 05)[11]。CBF的增加对减少半暗带区神经细胞死亡有益,反复的感觉冲动传入中枢,对轴突出芽,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在临床医疗中应用多技术组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对脑卒中进行治疗,已取得显著的疗效。近年来,康复工作者在临床上尝试将不同常规康复技术与神经肌肉电刺激手段结合起来的综合治疗方法,如在用Bobath、Brunnstr om、PNF、Rood 等技术时结合电刺激,可充分发挥神经肌肉的主动和被动作用,增强肌肉的收缩能力,协调主动肌群和拮抗肌群舒缩能力,有效地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降低继发性残疾。

[1] 刘军,徐存理.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0)∶62-63.

[2] 徐沙丽, 李中明, 李哈妮. 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中国康复, 2008,23( 5)∶ 321- 322.

[3] 谢财忠, 刘新峰, 唐军凯. 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 13(2)∶128-130.

[4] 王保华.现代医疗器械手册.科讯交流有限公司,2004.

[5] 九五○攻关课题组. 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1, 16(5)∶266-272.

[6] 宋成忠, 崔爱庆, 李义召, 等. 超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复的作用[J]. 中国临床康复, 2003,7(7)∶109.

[7] 谢瑛. 急性完全性脑卒中超早期康复对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 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7)∶960-962.[8]张昕红.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J]. 医学与哲学, 2004, 25(7)∶29.

[9] 程桂玲, 迟兆富. 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分析[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1, 9(2)∶100-101.

[10] Fry kho lm P, Andersson JL, Valty sso n J, et al. A metabo lic threshold of irr eversible ischemia demonstrated by PET in a middle cer ebr al ar tery occlusio n reperfusion primate model [J]. Acta Neur ol Scand, 2000, 102(1)∶18-26.

[11] 谢财忠, 陈光, 杨芳, 等.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缺血患者的经颅超声和脑电图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6)∶426-429.

Neuromuscular Stimulation Therapy Applied in Analysis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

MU Qing-mei1GUO Wen-juan1CHI Ge2WANG Sheng-ying1
1 General Hospital of Fushun Mining Bureau(Fushun113008)
2 Liaoning Centor for Drug and device 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Shenyang110003)

Stroke is a common disease threatening human health and life seriously, it has a high incidence rate, high recurrence rate, high mortality, high morbidity characteristics, in recent years,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s have been reported and prove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science norms in the improvement of motor, the stroke patients feeling and behavior ability and so, early rehabilitation can signifcantly improve the function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Neuromuscular stimulation therapy is currently one of the methods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physiotherapy commonly, this paper focuses on neuromuscular stimul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

neuromuscular stimulation therapy,stroke,rehabilitation

1006-6586(2016)09-0046-04+.1

A

TH772

2016-06-09

猜你喜欢

脑栓塞出血性脑梗死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与护理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栓塞临床研究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益气脑络通汤治疗脑栓塞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