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音乐美学特征的对比研究

2016-02-04

黄河之声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西方美学特征对比

贾 佳

(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中西方音乐美学特征的对比研究

贾 佳

(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音乐艺术是人类在艺术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与文化特色。中西方的音乐艺术由于受到不同的发展道路、文化历史、社会背景、文化趋向的影响,使得其形成了风格迥异的音乐美学特征。也正因如此,中西方的音乐美学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本文笔者通过分析中西方音乐的美学特征,对比研究两者在美学特征以及文学思想上的差异,并提出了如何发展中国当代音乐美学的思路,在继承中国民族文化的同时又要注意引用与借鉴西方音乐美学特征来促进中国传统音乐的持久发展。

关键词:中西方;音乐;美学特征;对比

中西方音乐经过漫长的发展,并受到了不同地域、宗教、政治、文化以及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已经逐渐形成了风格迥异的音乐美学特征。从古至今,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增加,中西方的音乐艺术也都具有一定程度上地接触、交流与碰撞。在交流的过程中无论人们对中西方音乐美学关系的理解具有多大的分歧或是争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音乐艺术在发展中不断地吸收与借鉴西方音乐艺术的精华,而西方音乐的发展也是逐渐融入了中国音乐而逐渐发展的。由此可知,中西方音乐文化是在多元化发展下双向推进的。以下,笔者将通过分析形成中西方音乐美学特征差异的原因,对比中西方音乐在音乐本质、结构形态、情感传达、审美观念以及文化思想方面的异同点。通过对比中西方音乐美学特征,探究如何进一步继承与发展中国音乐艺术。

一、中西方音乐美学特征存在差异的原因

(一)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

中西方音乐美学特征之所以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所产生的。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大国,故此,其文化主要是以“农耕”的传统文化为主,在几千年长期的民族发展过程中,汉族文化与五十五个少数民族间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较大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也包含着中国的传统音乐体系。由于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具有一定的封闭性,音乐文化中的封闭性也逐渐鲜明的表现出来。早在最初的文化高潮期,中国音乐结构节奏上的起、承、转、合的掌握以及音乐的收拢性就已经形成了完整音乐体系结构。在后期的不断发展中,随着文化的不断完善、生产生活的不断进步,中国的音乐文化均在这个体系结构上延伸、发展[1]。因此,中国音乐在创作中多数采用较为保守的题材与音律,歌颂伟大的祖国,弘扬传统的民族精神。

与保守的中国“农耕”文化有所不同,西方文化是建立在古希腊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所发展的“开拓性”的海岸文化。由于西方生活方式特殊的迁移性,西方文化也随着地域的不断扩展与文化中心的迁移而不断进步与完善,在迁移民族性的影响下,形成了最初的西方海岸文化。西方音乐的发展也由于受到了其文化背景的影响而与中国音乐有所差异,其具有明显的吸收性与综合性的特点。由此可知,西方音乐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便是由于适应了这种独特的海岸文化而产生的。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西方的古代人民由于生存需要,要不断地开拓新的自然资源,被迫去征服海洋、扩张国土,以维持民族发展的生生不息[2]。正是这种扩张性的海岸文化,为西方音乐文化提供了开拓性与发展性的基础。也正是如此,西方的音乐在创作的过程中多采用开放性的题材与音律,主要歌颂他们在挑战自己、开拓视野、征服自然中表现出的英雄精神与挑战精神。

(二)中西方音乐文化审美的影响

中西方音乐美学的审美观念评价在保留其自身不同特点的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共性即是对“和谐”的追求。中国音乐艺术的审美取向与西方音乐不同,中国音乐的文化审美以善求美而西方音乐艺术却是以美求善[3]。

中国音乐美学的文化审美取向通过描述“心理和谐”而表现艺术的特色,实现人与自然间的心灵沟通与交流。中国的文化审美取向着重于的心理表达,所以常将文化审美具体表现在对音乐意境美感的感受上面,比较注重形式与内容上的和谐,以及理性与情感的统一,与此相反,西方文化审美更注重表达要表现的对象所具备的外部属性,尤其是感官美感的表现与冲击,追求美感与求事物的本质具有一致的发展方向,是将艺术文化审美当做是探所知识、寻求真理的文化活动。在西方音乐艺术审美中真美的表现才是追求和谐的重要途径。西方更加注重的是事物审美情感与理性思想间的相互作用,而中国则更多关心的是其整体的功能性,除此之外,不太会关注事物的思想。西方音乐艺术的追求是与听众感官的美感紧密相连的。而中国音乐的美学思想是赋予诗般意境的表达与内心情感的结合。

二、中西音乐美学特征的对比研究

(一)对比中西方对音乐本质的定义

中西方对音乐本质定义的思考主要是体现在古代音乐上面,尤为突出表现在中国的先秦时代以及西方古希腊时期。众所周知,每件事物都具有其独有本质,用以区分其与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因此音乐艺术的本质即是音乐艺术独有的并且有别于其他事物根本属性的性质。中国的音乐美学本质上是在探讨这德与情、声与度、道与欲、悲与美、政与乐、古与今之间的相互关系[4]。在定义音乐的本质时,中国通常是将音乐艺术的本质与社会政治相结合,所以中国多数是文学家、政治家在研究音乐理论本质,而西方国家大多是把音乐本质与科学、自然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西方也会有多数的物理学家、数学家、自然科学家等科学家对音乐进行研究与探索。

(二)对比中西方音乐的结构形态

在研究一个事物时,其内容与形式是密不可分的,内容与形式相互依存,形式是内容得存在的具体方式,而内容也不能脱离形式而单独的存在。音乐艺术结构形式是通过其具备的独特特点所表现的,中西方音乐的结构形态主要是包含音乐语言上的结构形式、曲调形式、节奏形式以及和声与旋律等方面的美学特征。

音乐语言的结构形式:中国的音乐艺术语言与西方国家相比较更着重于心理较轻视结构形式的构造。中国的音乐语言的记谱形式多种多样,有许多不同方式的记谱法与演奏法而西方音乐语言形式表现的更为严谨,着重强调主题与和声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除以之外,中国的传统音乐主要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语言操作的,而西方国家的传统音乐却是通过描述作品,在不破坏作品本身基调的情况下塑造出自己鲜明的个性。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音乐在语言的结构形式上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的音乐艺术具有风格与流派的概念,而西方国家的音乐艺术具备保留艺术作品作曲者流派的优点。

音乐演奏的节奏形式:中国的传统音乐其节奏形式具备自由多变、无规则可依的特点,相比之下,西方音乐的节奏形式具有固定的模式与规则的规律。

(三)对比中西方音乐的文化精神

文化精神指的是一个社会在一切时代下的一切思想的集合并且能够明确地反映此文化的特性。中国的传统音乐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一样悠久。也就是说,中国的传统音乐美学精神思想一开始就包含着一种浓郁深长的历史文化气息,它使得中国的音乐艺术更加接近于传统的哲学文化思想,使之更具有艺术的独特魅力。

西方音乐的美学思想同时也是由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所形成的。西方音乐艺术的美学思想是西方哲学体系的一个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宗教信仰、政治文明以及自然科学思想体系密切的联系在一起[5]。

(四)对比中西方音乐的表达方式

聆听中国的传统音乐往往会使人才生有一种撩拨神经、渗入感官,钻进心门的效果,使听众情不自禁、身临其境、享乐其中。中国传统音乐不要求听众进入到深入的思想中,而是产生一种自身体验或是一种来自心底的感悟。这种感悟多数是由于听众的人生经验不同而存在了差异的,在聆听中国传统音乐时,并不需要所有的听者能读懂所演奏音乐的内涵,参透其中的深意,只要结合自己人生经验有所感悟便达到了中国音乐所想表达的目的。在音响方面上,中国传统音乐主要是通过旋律的变化起伏来实现情感意境的传达,通常是以独奏亦或者是小型合奏的方式演绎,在音响上更加注重声音的深度。

与中国传统音乐不同的是西方音乐以“真”为主旨,注重情感上的真实感,强调真实、强烈的感情传达方式。西方音乐希望听众在感动的基础上,得到自身对生活、命运的认识。也可以说是带领读者进入音乐的思想内核之中。通过采用模仿现实生活场景的手段,激活都听众的经验亦或是记忆。在音响使用方面上西方音乐也有别于中国传统音乐,其主要是采用!丰满、立体的音响效果,实现音乐对听众心灵的冲击与震撼,西方国家的音乐常常以乐队演奏的形式完成,例如交响乐、协奏曲、奏鸣曲等演奏形式,并通过改变合奏的音响强弱来传达音乐独特的情绪变化,其在音响控制上有别有中国传统音乐更加注重声音的深度。

三、促进中国传统音乐的持久发展

中西方音乐艺术皆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两者在音乐美学的特征上有一定的不同之处,中国的传统音乐十分注重音乐在道德伦理上的渲染作用,强调善与美的有机统一。西方国家的音乐主要是是建立在实体、明确的文化性质上,强调人文精神的传达。通过分析对比中西方音乐文化,并不是强调中国音乐或者是西方音乐美学特征的分类描述,而是希望通过对比音乐美学的主要特征,使读者更加深入的了解与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要在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的同时吸收与借鉴西方国家的优良艺术成果,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建立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处理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把握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趋势。

四、结语

由于中西方历史文化、审美取向等方面的影响,使得中西音乐美学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分析对比中西方音乐美学特征的异同,为未来发展中国当代音乐美学提供新的思路。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当代,我们不仅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要不断吸收借鉴西方民族的文化成果。使的中国传统音乐的民族特色更加准确地表达,进一步地完善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间的关系,实现音乐美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沈念慈.浅论中西音乐之比较研究[J].上海艺术家,1995,04∶35-36.

[2] 李海洋,唐美丽,刘正.中国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4,02∶100.

[3] 郭奕辰.试论中西方歌唱艺术的美学取向[D].西北民族大学,2013,05.

[4] 李姝.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13,03.

[5] 肖杨新,方行依.中西音乐美学思想及文化精神之比较研究.黄河之声,2012,02∶39-40.

作者简介:贾佳(1981-),男,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美学、合唱与指挥。

猜你喜欢

中西方美学特征对比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谈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初中英语教学
第六代导演的美学追求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现代审美变迁浅论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学规划探析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父亲角色在中西方家庭教育中的差异性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价值观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