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2016-02-04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辽宁沈阳110167

山西青年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育功能独立学院传统文化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7



独立学院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辽宁沈阳110167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凝聚在各民族中间的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是民族的‘根’和‘魂’。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研究独立学院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发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了解、掌握、运用程度影响着其心理健康的发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化影响大学生价值观,传统文化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有促进作用;传统文化中的民族英雄具有榜样力量,传统文化教育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业观、成才梦,有良好的感染和带动作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培养大学生明理修身、人际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积极心理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独立学院;传统文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886年,威特默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儿童心理咨询诊所,开创了学校心理学以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先河。而我国则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经过多年的完善现已建立了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为主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独立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面向大众化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办学模式,有其存在的特殊性和灵活性,其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具有独特性。开展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结合独立学院大学生教育实践,探索有效途经在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信息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形势也不断地发展变革,社会主义建设虽然不断地取得成绩,但是仍然面临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化环境和国内改革带来的矛盾凸显问题等众多挑战。随着社会向多元价值文化发展,各种社会思潮相互碰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冲击,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对独立学院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发现,通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此外,在高校中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合格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涵义

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社科[2014]3号)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涵义进行了阐述。《纲要》中提出了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概括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1、家国情怀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是爱国,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并认识到这是每个人的梦,通过荣辱观教育,增加广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树立起民族自信,形成共同理想追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2、社会关爱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关爱情操,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情感责任教育,使大学生学会社会交往能力,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的社会情感,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高尚情操,树立集体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

3、人格修养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要培养大学生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培养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的道德品质修养和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通过文明修身教育达到使大学生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不断完善自身人格。

(二)传统文化教育开展途经

目前独立学院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以专家讲座为契机开展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理解的通识教育;二是,以学团活动为载体扩大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范围;三是,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传统文化的习惯。

1、以专家讲座为契机开展通识教育

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展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采取专家讲座教育方式,能够更精准的把握传统文化教育的正确方向,更具有信服力。专家讲座学生参与度广,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能形成整体概述,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专家讲座能够达到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的效果使学生产生爱国为主导的价值观。

2、以学团活动为载体扩大影响教育

学团活动是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载体,学生自主性比较强,通过开展学团活动,能够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能力锻炼,同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办学生喜欢的活动,更能够扩大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广度和深度。在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的引导下,培养学生处世的能力。

3、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习惯养成教育

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素质教育是独立学院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另一个手段,素质教育作为独立学院第二课堂的一个主要阵地,将学生的兴趣爱好融入到素质教育中,使学生自发自愿的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到自身修养的提升,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养成修身日常习惯。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与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大学生的整体健康状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1990年,教育部成立了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宏观指导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且在随后的几年中,教育部又接连发布了多项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高校深入细致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从而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在30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独立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的限制,很难满足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因此,需要发挥其他项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来开展和促进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有调查表明,社交能力技术与就职心理技巧的掌握、婚恋心理问题的解决、因家庭经济压力等原因产生的心理障碍的突破、适应能力与承受能力的提升、积极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的形成等仍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1]。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整体健康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认为还需要将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与促进大学生人格全面发展的理念贯穿于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促进大学生人格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2]。

四、传统文化教育在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功能的表现与实现方式

对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发现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具体表现在传统文化教育影响下的大学生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社会适应能力、学业观、成才动力、人格发展完善等方面。

(一)传统文化对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有促进作用

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环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掌握民情、适应社会、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养成意志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从专家讲座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一定的积极引导。价值观的培养,蕴涵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中,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影响大学生深层价值观念,在价值观的影响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等过程,进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实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

(二)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学业观成才梦有感染和带动作用

大学生在经历过高中阶段高强度的学习,经历过紧张的高考之后进入到大学,极容易从心理上放松对学业的要求,表现为失去学习目标与动力,无法正确掌握自身学科的学习方法,懒散且不严谨等问题。如果持续这种状态,成绩低下必将是无法避免的结果,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必将受到影响会产生失落感、迷茫感、自卑感、虑感、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极其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与成长成才。学团活动是大学校园的第二课堂,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交流、交往的平台,还能在活动中为大学生传递正能量,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学业观和成才梦。

学团活动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扩大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范围,树立弘扬中华民族英雄,和学习传统文化榜样典型学生,以榜样的力量感染和带动大学生积极成长。在活动中宣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在朋辈之间的群体心理健康互动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心理状态与心理行为逻辑的修正,并最终通过自我认知、自我调控、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的过程缓解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达到心理健康的目标。

(三)传统文化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潜移默化作用

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种以潜移默化感染作为基本理念的育人方式,而对传统文化进行宣传正是实现这一育人方式的必要手段。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观影响是核心要素,而传统文化的内涵影响下,会对不同的学生心理状态产生不同的潜移默化作用,同学间的交流和接触也会扩大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范围,为增强传统文化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重点在于宣传扩大传统文化影响范围,教育深度,使更多地学生在素质教育、文化教育、专业教育等多种教育的融合作用下,形成潜移默化的健康人格。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

五、结论

通过在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对大学生思想教育起作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样具有深远意义,推动独立学院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探索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运用独立学院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途经,即以专家讲座为载体开展传统文化的通识教育,以学团活动为载体扩大传统文化影响教育,结合大学生素质教育开展传统文化学习的习惯养成教育,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进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素霞,刘红梅,孙清立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分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2):102-105.

[2]肖楠,李春山.大学社团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J].煤炭高等教育,2015(1):53-55.

[3]王安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论析[D].山东大学,201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6-0020-02

作者简介:臧楠**何欣然*臧楠(1985-),女,汉族,辽宁抚顺人,研究生,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研究;何欣然(1987-),女,回族,辽宁本溪人,本科,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研究。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2014年院级思政立项重点课题《独立学院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与构建研究——以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为例》(HYSZ14001)。

猜你喜欢

教育功能独立学院传统文化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