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血管狭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2016-02-04韩家兴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朝阳122000
韩家兴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 (朝阳 122000)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血管狭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韩家兴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朝阳122000)
目的:探讨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血管狭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颅内血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对比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74例颅内血管狭窄患者当中,手术成功率为97.3%,并发症发生率为4.1%。术后患者的DSA狭窄率和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在颅内血管狭窄的临床治疗当中,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手术成功率高,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该治疗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支架成形术颅内血管狭窄有效性安全性
颅内血管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当中,主要采用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但是对于颅内血管狭窄的改善效果并不理想[1]。支架成形术在临床应用实践中不断的改进和提升,是一种成熟的治疗技术手段。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74例颅内血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价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血管狭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74例颅内血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范围为45~78岁,平均年龄(63.9±4.2)岁。前循环28例,后循环46例。病史:糖尿病25例,高血压31例,冠心病14例以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4例。
1.2治疗方法
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临床症状、病史等信息。行头颅MRI、经颅多普勒超声以及心电图检查。在局麻或全麻的状态下行全脑血管造影,进而更加清晰的了解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情况、颅内血管狭窄程度以及代偿情况等。需要考虑患者对于介入手术的耐受性,进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术前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200mg/ 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d),持续治疗3~5d。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g,行全身麻醉。采用Seldinger技术,予以股动脉穿刺,并置入6F动脉鞘,皮下注射肝素3000U。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追加肝素。通过导丝导管技术,于颈内动脉或椎动脉颈段置入6F的导引导管。然后参考影像,根据导引导管的直径,以准确测量出病变血管狭窄处的长度及其内径,并与正常血管直径进行对比。在选择支架的过程中,以此作为参考依据,保证支架与狭窄近端血管具有良好的贴壁性,保持直径的一致。参考路图,引导微导丝通过血管的狭窄段,并固定于狭窄段远端合适部位,然后引入支架,通过狭窄段后行造影。进而明确支架定位,使用压力泵,将球囊予以扩张,使支架跨狭窄段完全释放。支架释放后,再行导引导管造影,进而观察颅内血管血流情况[2]。
为了改善患者的预后,患者需要送入ICU进行监护1~2d,右下肢制动,术后拔鞘和加压包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ml,静脉滴注阿加曲班,2次/d。术后3d再行头颅MRI、经颅多普勒超声以及心电图检查,观察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颅内血管狭窄改善以及代偿情况。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持续治疗3个月[3]。
1.3观察指标
①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②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比较DSA狭窄率和NIHSS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x±s)和(%)进行观察指标的计量和计数,通过t值和χ2检验资料,结果满足P<0.05,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74例颅内血管狭窄患者当中,共置入支架81枚,成功72例,失败2例,手术成功率为97.3%。2例支架置入失败的原因均为颅内血管过度迂曲所致,支架无法到达血管狭窄部位。术后新发颅内缺血患者1例,出现颅内出血患者2例,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1%,其他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2.2术前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比较术前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术后患者的DSA狭窄率和NIHSS评分低于术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颅内血管狭窄的形成原因复杂,与年龄关联密切,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由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引发的血管狭窄集中在十岁以下儿童,由结节性动脉炎引发的血管狭窄多见于10~30岁年龄段人群,由动脉硬化引发的血管狭窄多见于40岁以上高龄人群[4]。无论是何种原因引发的颅内血管狭窄,均会发展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给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当中,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对于颅内血管狭窄的改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结合以往临床实践,在血管狭窄低于50%的情况下,采用PAS疗法即可达到治疗预期,一旦超过50%,药物治疗效果将会受到很大限制。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血管狭窄,其临床疗效颇为显著,其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相关操作也较为成熟。值得注意的是,血管支架术属于有创操作,用于治疗颅内血管狭窄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肺栓塞等,该类并发症较为严重,会给患者预后造成不利影响,如何保证颅内血管狭窄治疗的安全性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5]。
本次研究中,收治的74例颅内血管狭窄患者均接受支架成形术治疗,从治疗有效性来看,手术成功率达到97.3%,仅有2例失败,分析认为与颅内血管过度迂曲有关,支架未能达到狭窄部位;从治疗安全性来看,并发症共计3例,均针对性处理后得以好转,其余患者均反应良好,未出现死亡病例。术后患者的DSA狭窄率较于术前明显降低,术后患者的NIHSS评分同样低于术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研究所得结论与相关研究报道基本一致,如曹炳华等对68例接受支架成形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评价,共置入73枚支架,成功率达到96.6%,术中及术后出现血管痉挛、颅内出血和新发颅内缺血事件合计5例,近期疗效较为显著。至于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血管狭窄的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血管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能得到很好的保证,严格执行相关操作程序能够得到预期治疗效果,建议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1] 陈玲.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中短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6):82-83.
[2] 李志强. 椎动脉起始段中-重度狭窄行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12):1527-1529
[3] 曹炳华,胡新星,秦超,等.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J]. 微创医学2013, 8(1):8-10
[4]朱青峰,王丽,王国芳,周志国.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28例[J]. 临床军医杂志, 2012, 40(04):856-859.
[5]邓晓东,杨志刚,张磊,黄清海,等. Solitaire支架治疗复杂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初步评价[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 34(05):521-525
1006-6586(2016)03-0041-02
R651.12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