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祖荣大提琴音乐的民族化特征

2016-02-04

北方音乐 2016年19期
关键词:民族化交响乐大提琴

李 双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郭祖荣大提琴音乐的民族化特征

李 双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音乐属于艺术形态的范畴,是一种从古至今流传的文化艺术形式,音乐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具有一定的民族属性。郭祖荣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在小提琴、大提琴的技艺方面造诣颇高,创作了多部交响乐和钢琴曲和大小提琴曲,在音乐界享誉盛名。几十年来,郭祖荣一直致力于民族化旋律的提炼和拓展,从音乐基础属性的调整到中西旋律以及手法的融合、音乐曲式的重构、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等方面都做了很多探索。纵观郭祖荣先生的乐曲,其民族化的特征很明显。民间的音调、变奏与、贯穿手法是他最擅长旋律展现手法。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郭祖荣先生的大提琴乐曲中就包含着中国特色的音乐形式,这种结构形式使郭祖荣的音乐的魅力得到的提升。本文对郭祖荣本人及其创作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指出了他音乐中蕴含的民族意识,分析了郭祖荣大提琴音乐中的民族化特征,指出了其音乐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郭祖荣;大提琴音乐;民族化特征

音乐的民族化一直是我国音乐家和作曲家关注的重要课题,如何使交响乐等音乐形式与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是我国几代音乐人追求的目标。“中国风格”和“民族化”是将引进的音乐形式本土化的一个过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很多音乐人还在不断努力。早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作曲家和音乐家郭祖荣就开始明确了他的音乐创作理念,当时他就标榜要制作具有中国风格的音乐,音乐中要包含鲜明的民族属性。几十年的时间里,郭祖荣创作了九部钢琴协奏曲、四部小提琴协奏曲、四十余部大型交响乐曲等,为我国音乐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提高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层次和水准。研究和分析郭祖荣大提琴乐曲中的蕴含的民族因素,有利于传承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有助于提高我国民族音乐的综合水平。

一、郭祖荣音乐简介

郭祖荣从从事音乐生涯以来创作了多部交响曲、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交响音画、交响大合唱等,并编写了二百多部声乐、器乐、室内乐作品部作曲理论专著,撰写了多篇探索戏曲音乐的文章,两次举办了“郭祖荣交响音乐作品音乐会”,在民族音乐史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郭祖荣最初的创作一般都是为中国的古典诗词编曲,将我国的经典文学与音乐巧妙结合起来,借古典诗词的韵味和情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受。之后他开始创作各种体裁、各种乐器的独奏曲,他从师范学院毕业以后就进入了交响乐的世界,开启了交响乐曲的创造道路。

在步入交响音乐的世界之后,他看到了交响乐走过的历史,看到了交响乐诞生的200多年来交响乐的发展,交响音乐的发展即复杂又多姿多彩,这点对于郭祖荣而言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使他义无反顾的踏入了交响乐曲创造的氛围,起初他胆怯、害怕,慢慢的,随着音乐造诣的提高和音乐研究的逐渐细致,郭祖荣找到了自己创作的独特风格。他不急功近利、不浮躁,只一心做自己的音乐,做属于中国的音乐。

在《哈佛简明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有这样一段话,“音乐的民族主义”是指在音乐艺术中,对民族或地域性的材料加以运用,创作出反映民族文化的旋律,这种旋律可以调动起同一民族人们的共鸣,可以将民间传说、神话、文学作为素材,进而创作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形式。这种音乐的民族主义观念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边缘化,没人重视,但在今天却被广泛应用,音乐的民族化和本土化的过程就是音乐的发展的过程。

二、郭祖荣音乐中贯穿的民族意识

郭祖荣音乐作品中的大提琴部分很中国化。如他在《降大调钢琴、小提琴与大提琴三重奏》创作中,从内容、到形式与西方的交响音乐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这首钢琴与大、小提琴国三重奏中包含着五声性风格音乐语言的特点,同时借鉴了管弦乐队的写意的音乐表现手法,深刻的反映出郭祖荣音乐的独特魅力。《第四交响曲·歌》是郭祖荣在1982年创作的,其音乐具有独特的闽西风格,在这些民族风格明显的乐曲形式中体现了郭先生的民族创作意识。

(一)历史忧患意识

郭祖荣年轻时正值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国家动荡,风雨飘摇,他看到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将不国,老百姓面临着战争带来的苦难。郭祖荣十几岁时,一次在暴风雨中听到了贝多芬的《欢乐颂》,当时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震撼,那时在他小小的心里就萌生了将来要从事音乐创作,尤其是从事交响乐音乐创作的梦想。他的一生,对国家和民族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拥有者深刻的忧患意识,他爱国忧民,曾有一段时间他疯狂的喜欢鲁迅,鲁迅曾是医生,但后来弃医从文,将自己的革命理想和爱国热情诉诸笔端,以笔为武器痛斥日本侵略者和那些卖国求荣的汉奸,这使郭祖荣顿生钦佩之情,郭祖荣本是学师范出身,但他却有着一颗音乐之心,他要用音乐做武器,表达自己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思想,因此,这种忧患意识在他的音乐作品中被展现出来。例如他将“心事浩茫连广宇”作为标题创作了《第二交响曲》,创作于文革时期,部分乐章的中的低音展现,体现了他深深的惆怅和忧虑,中间还穿插着惶乱的动荡,整个乐章则充满了他对那场灾难的疑问和愤怒。忧患意识展现的淋漓尽致。

(二)对他人的关爱意识

郭祖荣本身出身贫寒,他特别关注社会的下层人士,关注穷苦

人民,他对穷苦人民和弱势群体,以及一些对小人物流露出一种难以抑制的关怀。这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这是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在他的作品里很自然的流露,例如,一些交响乐中大提琴片段声声呜咽,尽管平静缓慢,但娓娓道来,展现了他内心丰富的情感,他对穷苦人民的苦难感同身受,并在他自己的作品里展现出来,这是一种对社会的关怀。

(三)文人与知识分子的意识

郭祖荣本身是学师范出身,他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有着一定的文学造诣,古时将“诗乐舞一体”,可见文学素养对于音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郭祖荣身上散发着文人的气息,他的音乐作品中也贯穿着文人的、知识分子的豁达情思。文人对山水、自然的向往是共通的。郭祖荣自己喜欢文学,尤其喜欢古诗词,踏入音乐行业初始他就是给古典诗词编曲,因此很多音乐是描绘山水田园的,充满着人文气息,在他很多的大提琴曲中都有展现。

(四)本土民族化的意识

郭祖荣在音乐创作中掺杂了地方民歌的因素,还有一些音乐形式中夹杂了戏剧的因素,他对于民间乐器的运用也是轻车熟路,例如被誉为“山歌交响曲的《第四交响曲》,里面包含了很多闽西山歌,有种闽西的特色,地方民歌的运用可以使音乐民族化的进程更快,有利于西方音乐的本土化和中国化。

三、郭祖荣大提琴音乐的民族化特征分析

郭祖荣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尤其大提琴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与特色,这得益于优秀的民间和文人音乐的学习因素的借鉴。

(一)有民族个性的旋律

为了使大提琴音乐具有厚重的民族化意味,展现我国音乐的时代精神,郭祖荣将把民歌演唱的微分音纳入到音乐的十二平均律里,巧妙的使用变音,使五声性曲调出现各种变音,这一点在《第四交响曲》中有非常明显的展现,郭祖荣还运用多调性的叠加的方式,突出大提琴音乐的效果。郭先生根据我国传统音乐形式的表达方式,将十二音乐序列写成调性化的音乐,相比于西方音乐,郭祖荣的创作思路简明扼要、轻巧空灵。

郭祖荣的音乐作品有其独特的音乐表现手法,风格独特,有着优美的旋律,我国大多数音乐都是五声性的,为了传承音乐的民族性,展现音乐的民族韵味,他突破了传统的纯五声性的旋律,音级变化很大,将民歌曲调加入到大提琴音乐表现中,使大提琴音乐具有鲜明的色彩与现代意识。郭祖荣使得音调具有不确定性、旋律具有变化性,这样的音乐效果反而更好。

在大提琴音乐表演中,他将半音加入到五声性旋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辅助音级,这种经过音、倚音,使得曲调变化万千,旋律灵动,创新了音乐形式,使音乐的民族性展现的淋漓尽致。他的作品的民族化不是整首或整段的运用民歌表现手法,而是将大提琴曲进行解构和分化,将民歌的因素分别放在不同的声部、采用不同的乐器,做好音乐的衔接和配合,进而形成独特的大提琴音乐风格。

(二)构筑具有民族特色的五声性调式和声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音乐形式也不尽相同,国内外也是如此,不同民族的音乐结构不同,声部也不一样,因此,在西方音乐传入我国,对我国音乐产生巨大影响的时候,郭祖荣就能意识到不能用西方国家的和声来代替我国民族音乐的和声。我国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调式特点和声的结构很稳定。在西方音乐与我国音乐融合的过程中,郭祖荣通过自己的实践,构建出一套独特的“五声性调式和声”。他打破常规,将无调性的和声与民族音调相结合,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将四度和声构成的和弦。郭先生打破了传统的形式,很早开始使用四度和声,这是我国首屈一指的,但是四度和声的功能较为模糊,音响力度不够,所以在大提琴曲中他加强了低音的流动。其次,采用平行和弦。平行三和弦或平行七和弦构成主要和弦,声音清晰,旋律流畅。再次,运用七声调式的三度间音游移的变和弦。郭祖荣将七声调式中的雅乐、清乐、燕乐三种调式中带三度间音的和弦,放在同等的位置混合使用,利用间音的游移和弦变,形成五声性调式和声中的变和弦的手法。第四,采用变化的和弦。将调式中音级的三和弦都看做宫或羽和弦,进行和弦变换,这些变和弦替代了期待出现的本调式和弦,形成调式交替,是大提琴音色更美。

(三)调性调式色彩复杂多变

郭祖荣的很多音乐作品,调性在作品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例如《谒金门》中的声乐部分的第一段就运用了C和声小调与C羽调式的交替与更换,表达出编曲者对青春流逝和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那种孤独寂寞的心情展现的十分明显,音阶起伏标志着情感的起伏和情感的递进,郭先生又运用b E宫调式诠释主人公对过去美好记忆的追思,这种艺术手法在大提琴表演上应用也很多,使整段乐曲听起来婉转流程,迂回情深,音乐中透漏出的情绪十分细腻和温婉,这与我国传统的中庸思想有着贴切之处,也是民族文化中美感的升华。

(四)西方音乐表现手法与中国传统音乐手法的结合

郭祖荣创作的交响曲中,有很多大提琴演奏的片段,这些片段都展现着民族旋律的手法,西方音乐表现手法与我国音乐表现手法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大提琴表演中既要借鉴国外的先进音乐理念,同时要与我国的民族文化相衔接,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要保持一致,西方音乐与我国音乐的互动与碰撞,才能产生更优质的音乐形式。例如郭祖荣大提琴曲的节奏的设计是以我国民间乐曲为蓝本进行的变奏和增减板变奏的创作。对其音乐结构进行了调整,突出我国民族音乐的特性,从而展现出音乐的个性与新颖,可见郭祖荣融合中西方音乐的能力,他根据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与民族的审美心理和习惯,创造性地借鉴,使外来音乐中国化,使中国音乐民族化。

四、结语

郭祖荣是我国著名的编曲家和音乐家,他的创作可谓人人皆知,他创作的大提琴曲无论在音乐表现手法还是在情感表达上都有着独特的民族气息,是将西方音乐形式与我国传统音乐形式巧妙结合的产物。音乐与文学一样,都是时代的产物,音乐的发展要跟随时代的脚步,根据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与民族的审美习惯,探索自己的民族化的音乐形式,郭祖荣老师在这一点上功不可没。

[1]赖登明.郭祖荣交响曲创作评述[J].三明学院学报,2010,(1).

[2]赵嘉楠.大提琴艺术中国化的当代实践[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3,(03).

2015年福建省教育厅课题“大提琴音乐民族化特征解读--以王连三、郭祖荣作品为例”(项目编号:JAS150796)。

猜你喜欢

民族化交响乐大提琴
《魔法交响乐》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大提琴的沉静之美
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音色探析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美妙的交响乐
浅谈大提琴演奏中的肢体语言
交响乐演绎经典电影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