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败71年,日本怎么还不长记性
2016-02-04
战败71年,日本怎么还不长记性
今年8月15日是日本战败投降第71周年。安倍晋三连续第四年不提日本侵略亚洲邻国的“加害”责任,不对此表达“反省”,更谈不上对受害者表示“道歉”,甚至不愿承诺“不战”。而表露退位意愿的明仁天皇则在致辞中连续第二年提到“深刻反省”战争。日本的上层怎么看历史,是我们更该关注的,因为它会切实影响日本的走向、中日乃至东亚地区的关系。
担心一旦道歉会引发连锁反应
2016年8月15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投降71周年纪念日,值此,中国对日民间索赔联合会将日本三菱综合材料公司与中国受害劳工签署的《和解协议书》全文公之于众。三菱公司与中国劳工达成和解,向劳工受害者道歉并给予每人10万元人民币“补偿”。
自2007年4月,日本最高法院做出中国民众没有个人索赔权判决后,诉讼的战场从日本转移至国内。
日媒分析,考虑到两国关系,中国一直没有受理类似诉讼,而现在中国法院相继受理此类案件表明中国业已转变方针,有可能将劳工问题作为对日外交的新筹码。
神田外语大学中国问题专家与梠一郎认为:“现阶段日中两国关系不好,三菱材料很担心劳工问题可能最后发展成‘大规模诉讼’的风险”。《日本经济新闻》也分析称,三菱材料担心中方判决会带来巨额赔偿金,同时诉讼的长期化会带来该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形象恶化。
日本政府对和解的达成“静观其变”。6月1日,日本外务省发言人川村泰久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日本政府不会针对中国民间和日本企业之间诉讼一事做出评论,会坚持日本政府一贯立场——日中之间并不存在请求权问题。
不过,令人玩味的是,日本政府在两年前完全没有这般“淡定”。2014年中国各地法院受理起诉案后,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公开表明日本政府的严重“忧虑”称:“中国受理劳工案有可能诱发其他类似诉讼,对日中两国战后处理的框架和两国经济关系产生严重影响。”
一位曾参与三菱和美国战俘和解交涉的内部人士,在中国劳工问题上三菱材料之所以能够体现诚意,与日本著名外交评论家、三菱材料的外部董事冈本行夫的影响密不可分。
值得注意的是,冈本行夫曾是安倍内阁“二十一世纪构想恳谈会”委员——该会为去年安倍“战后七十年谈话”起草提供重要咨询。在这个恳谈会与去年4月发布的会议记录里,有一段表述耐人寻味:“被美国战俘和中国劳工诉讼的日本企业里,有些企业曾经有意支付慰问金达成和解,但是受到外务省和法务省的阻扰:政府认为问题已经在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解决,在民间有意解决问题的时候进行阻止,要求不要节外生枝。”
日本视角下的对华和解
有分析认为,一旦日本政府放弃“赔偿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的立场,允许民间企业道歉,势必引起中韩两国劳工问题的连锁反应,甚至有可能波及慰安妇问题。日本政府担心,这会给他们带来很大麻烦。这也是长期以来日本企业在和解问题上踌躇不前的一个原因。
“政府对民间和解从消极变得中立”
那么从三菱材料的角度来看,为何决定和解呢?
冈本行夫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觉得是人性。长期以来,我们还没有完全直面70年前公司前辈们的所作所为,没有道歉。对此,我们应该认真面对,承认错误并且反省。对非人道行为做出真诚道歉和赎罪这是良知的问题。”
关于有人说日本政府对和解持消极态度,冈本是这样回答的:“日本政府认为问题解决了——政府层面上,日本和美国之间有《旧金山合约》,和中国有1972年的《日中共同声明》,因此也不存在个人请求权,这是政府的立场。如果民间和解,就是对政府间协议的否定。
日本外务省和法务省认为没有必要也不能这样做。不过,安倍上台后发生了变化,他作为首相在历史认识问题上有了突破,政府对民间和解也从消极变得中立,这使民间和解变得容易得多了。”
冈本认为,三菱材料当时给美国战俘和中国为数众多的劳工带来了巨大痛苦,罪孽深重,因此决定道歉并且赔偿。但其他企业劳动条件可能不一样,因此不知是否会对其他日企的赔偿问题产生影响。“从根本上来说,战争即使过去70年,伤口还是没有办法愈合的(沉默)。我们做了很残酷的事。如今,我有时候在学校上课,学生也会问,我们应该道歉到什么时候?我告诉他们,你们没有必要道歉,这是你们祖辈所做的事情。但是,作为政府必须认真面对。政府可能在协议上做了多次道歉,但是比这个更重要的是去反省。衡量有没有反省,很重要的就是看有没有对年轻人进行教育。
“去年‘二十一世纪构想恳谈会’委员的报告书也提到一点,就是日本近现代史应该从现在的日本史中独立出来,更加深入地对明治、大正、昭和的历史进行说明。课程本身也应该从选修改为必修。
很多日本人认为,战争是从1941年12月8日的珍珠港偷袭开始的,日本人从最初的加害者变成后来的受害者,为此受到了足够惩罚,包括原子弹等等。但这是不对的,战争是从1931年9月18日开始的,日本单方面侵略了中国——对于中国而言,日本从头到尾都是加害者。我们应该对下一代讲明这些事实,教育就是最好的反省。”
日本至今不承认这是投降日
然而,尽管冈本如此表述,在政府的宣传和刻意扭曲事实下,日本民众的“受害意识”仍明显大于“加害责任”。
71年前的这一天,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但在伴着电波杂音播出的《终战诏书》中,却并未出现“投降”字眼。直到今天,日本对“8·15”的称呼仍未统一。在讨论会中,它常以“战败日”出现,而政府和媒体则通称这一天为“终战日”,谁终止了战争、被终止的是什么性质的战争,没有人提出,也没有人深究。
在德国萨克森豪森纳粹集中营,展出的是纳粹所犯罪行的事实和数据,狭小昏暗的牢房、用于大规模杀戮的焚尸炉和毒气室被完好地保存下来。而在日本最有名的战争纪念场所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只是重现了日本人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惨烈景象。
“加害者”无形中模糊成了“受害者”。甚至连离那段战争最近的人,除了战争可怕这一客观印象以外,也没有清晰的责任概念。
纽伦堡审判开庭70多年以后,德国仍在追责,今年将有3名超过90岁的老人因涉嫌参与屠杀犹太人接受审判。2013年,现任德国总理默克尔承诺对二战受害者承担“永久责任”。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日本需要一直道歉,直到这些国家说足够为止。
近年来,日本教科书逐渐模糊或去除日本侵略历史。日本文部科学省春季公布新的高中教科书审定结果,大量删减体现南京大屠杀日军杀害中国平民人数的内容。2012年以后,“慰安妇”这个词已经从初中教科书中完全消失。
“日本应该向德国学习,德国对历史进行彻底反省,才与法国和周边邻国实现了友好。日本目前的做法令人遗憾。”83岁的日本市民桥村武司说。
在日本快速右倾化的今天,所有人都应清醒地认识到,逃避责任,“战后”就永远不会结束。只有尽早承担责任,正视历史,日本才能恢复到“正常的国家”。
正如《朝日新闻》社论所说:当年日军在亚洲各国遍燃战火,这样的历史绝不能忘记。把这称之为自虐史观是愚蠢的,为了表面的国家威信掩盖过去是可耻的,能够正面接受和总结过去的教训,才算得上一个正常的乃至值得骄傲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