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时代高校传媒人才培养研究

2016-02-04文/刘

传媒 2016年22期
关键词:传媒业院校融合

文/刘 峰

移动互联时代高校传媒人才培养研究

文/刘 峰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资源作为国家的第一战略资源,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媒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人才建设也成为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而,传媒院校应以传媒业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打造既懂市场经济又懂传媒规律,熟悉党的方针政策的全媒体型人才,全面推进现代传媒业的健康发展。

移动互联 媒体融合 现代传媒人才 高校人才培养

移动互联加速了媒介融合,使得全媒体的覆盖面更广、技术手段更全、受众更宽,全球化和信息化特征更为明显。被誉为21世纪朝阳行业的传媒业,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人才作为事业发展的基石,是现代传媒业生命力、竞争力的源泉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的核心优势是人才优势,这为加强现代传媒业建设、培养传媒人才指明了方向。如何顺应时代发展,为快速发展的现代传媒业储备人才资源,是当前广大传媒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也是传媒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校传媒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传媒业发展迅猛,媒介融合进程不断加快,现已进入集团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新时期,对跨媒体技能的全媒体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当前,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是:“传媒业求职者如潮”与“全媒体型传媒人才短缺”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笔者认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面对严峻的形势,高校传媒教育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因势利导,全力培养出顺应我国传媒业发展所需要的现代全媒体型传媒人才。

美国作为全世界传媒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其传媒专业的教育以社会科学为基础,与先进的传媒技术相结合,依托媒体培养人才,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此外,还以全球化的教育理念拓展、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注重跨学科多元化发展,使之成为全媒体型人才。自20世纪初以来,美国长期保持了在全球传媒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其中,美国密苏里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传媒人才的培育工作堪称教育界的典范。

中国的传媒教育始于20世纪20年代,自90年代起进入了繁荣阶段。在媒介融合、多元发展的全球化格局中,中国成为传媒大国,传媒产业预计近两年将突破2万亿,GDP占比超过5%。以互联网为核心、媒介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已经到来,数字化、移动互联化成为当前中国传媒业的两大重要特征。在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我国一些高校的传媒教育建立起了完善的办学体系,形成了多元化的办学趋势,全媒体型传媒人才培养的新格局已经形成。

二、高校传媒人才培养困境

1.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模式传统。当前,一些传媒院校还存在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式传统等问题,导致教学与实践脱节。传统教学模式重书本轻实践、重内容轻方法、重知识轻素质,往往以书本为载体、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方式为主,使得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类型化”的,与移动互联时代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发展不相适应,与全媒体时代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难以跟上数字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发展步伐。移动互联时代要求广大传媒院校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及人才培养观念,努力向培养全媒体型人才的方向转变,以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满足传媒行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专业设置单一,教学内容滞后。一些传媒院校通常以把学生培养成某个方向的专业人才作为主要目标,专业设置相对单一,造成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人才需求之间的错位。此外,教学内容比较滞后,在教育内容、形式、观念、效果等许多方面都与传媒实践明显脱节,导致“教”落后于“学”,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难以实现学以致用,更无法满足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对全媒体型人才的广泛需求。当前,传媒院校必须打破专业壁垒,及时调整专业及课程设置,培养出高素质、厚基础、精技能,能适应新传媒体系的市场需求的全媒型传媒人才。

3.专业师资匮乏,设备投入不足。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是培养新型传媒人才的关键所在。移动互联时代对传媒专业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既要有开阔的视野、先进的理念,又要掌握各种媒介传播理论、精通最新传媒技术、了解行业动态,目前,传媒院校高素质师资匮乏,且结构不合理。此外,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传媒院校实验室的硬件建设方面投入非常不足,设备更新滞后,无法实现新时期交互式的实践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与学习。

三、现代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要求现代传媒人才具有整合跨媒体资源的能力、数字媒体的应用能力、传媒经营与管理的综合能力等。为此,传媒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积极学习借鉴成功模式,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全能型传媒人才。

1.课程教学实践化,提升综合素养。新型传媒人才应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传媒院校应积极探索课程教学实践化的模式,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借助创新、创业大赛等实践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强化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创业素养,培养综合技能。

2.校企多边合作,延伸教学课堂。校企合作对推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传媒院校与现代传媒业建立合作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资源优化、产学研一体化、实现校企双赢发展的新模式。学校将媒体的师资和项目引进学校进行现场指导和讲学,将最前沿的市场需求融入课堂教学及实践之中,联合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教学,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媒体,利用媒体现代化设备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3.项目驱动教学,增强创业能力。传媒院校应积极提供相应的政策与环境,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实行项目驱动教学的手段,将传媒理论与传媒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其创新与创业能力。如根据影视传媒类专业学生独立创作的特点,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传媒、广告等行业单位,承接相关业务,利用工作中的实践项目强化学生技能,积累并获取项目运营与管理方面的经验,激发并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就业与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4.构筑产学联盟,培养创新人才。随着传媒行业的飞速发展,现代媒体在数字化革命的推动下正发生着多元化融合,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媒院校可主动出击,与传媒集团合作构筑产学研战略联盟,着力构建人才强化培训基地,尤其要重视对全媒体型传媒人才的培育工作。通过构筑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建立研发中心和联合实验室,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并根据传媒业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人才培养方案,全力打造并培养出全媒体型人才,满足现代传媒业的用人需求。

5.国际化视野,满足长远需求。传媒院校的发展要着眼于国家战略的高度,着眼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紧紧把握住发展机遇,与时俱进。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传媒教育国际化必将给传媒专业的学习、研究和实践带来更高、更真实的现实需求。传媒院校应积极借鉴国外传媒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研究国外传媒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战略,以前瞻性眼光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使得广大学子能吸收全球化的智慧与资源,提升其参与国际媒体市场竞争的能力,以推动我国现代传媒业更快地融入国际化大市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在数字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双重推动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并存的时代已经到来。为此,传媒院校要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多措并举,着力提高传媒人才的培养质量,切实培养出全媒体型现代传媒人才,以全面推进现代传媒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系中国摄像协会副会长、宿迁学院讲师

[1]叶铁桥,唐惠润,张宇.新形势下传媒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思路[J].中国记者,2014(08).

[2]李政.媒介融合语境下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J].今传媒,2015(07).

[3]王庆福,刘洁韵.全媒体业务视角下的国际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教学研究,2015(06).

[4]牛丽红.媒介融合新时态下高校传媒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新闻论坛,2014(06).

[5]王宣民.构筑人才优势高地,全面推进新闻舆论工作[EB/ OL].(2016-02-29)[2016-11-21].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 com/comments/2016-02/29/c_1118182609.htm.

猜你喜欢

传媒业院校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融合》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欧洲传媒系统面面观之瑞士传媒业图景下
广播电视传媒业在新媒体影响下的经营模式与发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