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权”开放让地炼获新生
2016-02-04高青翠
□ 高青翠
“三权”开放让地炼获新生
□ 高青翠
2015年,地方炼厂期待多年的进口原油使用权与原油进口权破冰放开,随着利津石化、垦利石化等地方炼厂逐渐自主进口原油,地炼原料市场逐渐由吃紧过渡到充裕、由单一逐渐向多样化发展,原料“自由选择度”明显提升。加上自2013年开始的国内海洋石油大批量外放,地方炼厂原料市场更加充裕。近两年国家不断推高燃料油消费税,使以往活跃在地炼原料市场的进口燃料油被无情“踢出”原料圈。部分进口商已将投资眼光转移,或紧跟国家政策变化,想在原油市场分“一杯羹”。地方炼厂原料市场结构的多样化愈加明确。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月底,国内有14家地方炼厂共计获得5879万吨进口原油使用量,同步淘汰落后炼油产能3857万吨,保留的炼油产能占全国地方炼厂总产能的34.9%,与此同时,地方炼厂仍有2443万吨进口原油使用权等待批复。从实施效果来看,2015年国家对地方炼厂逐渐放开原油使用权和进口权的新政策,对于我国炼油行业的整顿和改善大气环境,都发挥了良好作用。一方面,一些地炼淘汰落后炼油产能,减轻了对雾霾和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缓解了国内炼油产能的过剩,地方炼厂的生存环境也得到了显著改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
最近,国家发改委再次调整成品油零售限价细节,设立成品油价格挂靠国际原油价格上、下限,为整个炼油业及地炼的发展又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原油进口权逐渐向地方炼厂开放后,汽、柴油销售问题成为影响地炼发展的突出问题,国家又适时开放地方炼厂成品油出口权,拓宽地炼下游销售渠道。这为地方炼厂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自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经过断崖式下跌,到2016年初期原油价格跌破每桶30美元,创12年来新低,低油价时代重新来临。低廉的油价带来了炼油原料的低成本,使地方炼厂炼油利润大幅回升。国家“三权”(进口原油使用权、原油进口权、成品油出口权)开放加上低油价,使地方炼厂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数据显示,2015年地方炼厂加工胜利原油利润高峰时竟达650元/吨,利润创近5年新高。地炼开工率明显上升,山东地炼2015年平均开工率达42%,比上年增长4个百分点。
受国家政策、油品升级的影响,加上过去地炼自身技术落后、经营粗放,地方炼厂的发展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诸多困扰。随着国家改革的推进、石油石化业经营政策的放开,地炼龙头企业开始了新一轮发展。
近期,地炼突破发展的消息不断。2015年11月,东明石化集团和BP签订原油供应协议。2016年1月12日,山东天弘化学与BP签订原油进口战略协议,同时与发展BP、湛江大鹏签订成品油战略合作协议。在国家逐渐“放权”的背景下,有很多像天弘化学一样的地炼企业积极拓宽发展渠道,进一步做大做强。1月12日,山东恒源石化并购壳牌马来西亚炼油公司100%股权获山东省发改委批复,这是山东地炼企业首例海外并购的案例,也是山东地方石化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第一步。由此可见,随着原料的“走进来”,地方炼厂发展视野有了新的突破,加快与国际接轨,与国际能源巨头合作,将成为许多地炼下一步的发展目标。
(作者单位:中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