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钢琴教育及钢琴音乐文化思考
2016-02-04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陈 滢(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民国时期的钢琴教育及钢琴音乐文化思考
陈 滢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摘要】钢琴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钢琴传入中国之后,中国的钢琴教育开始起步,在民国时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实践过程后,具备了一定的教学规模,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式,为我国的音乐事业培养了大批钢琴专业人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历代钢琴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钢琴艺术发展迅速,钢琴艺术也逐渐成为了我国音乐文化的象征之一。
【关键词】民国时期;钢琴教育;音乐文化
钢琴教育在世界上有着悠久的历史,19世纪50年代,欧洲音乐发展如日中天,钢琴艺术也进入鼎盛时期。在鸦片战争之后,钢琴随着打开的海上商道传入中国,开始了我国的钢琴音乐史。民国初年,一些女子私塾教会学校开始开设钢琴课,这使得中国的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到钢琴、学习钢琴,进而学习西洋音乐,了解西洋音乐文化。民国建立之后,中华民国的教育部将“学堂乐歌”作为一门必修课在全国的中小学当中去推广。当时的“学堂乐歌”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反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富国强兵”等内容,因此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深受学生喜爱,许多歌曲也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一、中国钢琴教育的缘起和发展
(一)钢琴的传入及钢琴文化的出现
满清时期,已有少量钢琴传入中国的见诸史料,但是一方面由于当时闭关锁国的政策,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传入的这些钢琴音乐文化并没有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产生较大的影响。直到19世纪初期,欧洲音乐发展呈鼎盛之势,中国的钢琴教育才开始发展起来。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西方列强逐渐加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钢琴作为圣歌的伴奏乐器,逐渐被中国人熟悉起来,这个时候,一些女子私塾教会学校开始开设钢琴课,最初教学生钢琴课的主要是一些传教士,这就造成了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成果不是很理想,使得学生只会弹奏一些圣经歌曲。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是中国最早的钢琴课堂。
(二)早期钢琴教育的发展
民国成立后,中华民国的教育部将“学堂乐歌”作为一门必修课让全国的中小学生去学习。钢琴对音乐的交响性能有很好地反映,因此,钢琴成为当时音乐教育活动的主要伴奏乐器。所以,早期的钢琴教育与民国初期兴起的“学堂乐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钢琴教育真正的发展起来还是在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上海创办上海中西书院之后,林乐知在上海中西学院校规中规定学生在八年的学习时间都要学习钢琴;另外当时一些女子学校也将钢琴作为学校音乐学习的主要内容。在此之后,钢琴教育在全国各地逐渐的兴盛起来。在这种钢琴教育的大环境影响下,一些中国人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自己请外国私人教师教自己钢琴,钢琴的社会教育模式就这样开启了。
二、民国钢琴教育的状况及特色
(一)民国初期的钢琴教育
民国时期新式学堂的建立和发展对钢琴音乐文化的普及有着很好地推动作用,沈心工和李叔同作为当初对钢琴教育事业有杰出贡献的人才被记入史册,他们不远万里去欧洲留学,把西洋音乐引进中国,开辟了中国音乐教育的新道路。意大利钢琴家梅·帕奇在中国举行的钢琴演奏会很大程度上扩大了钢琴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不仅如此,梅·帕奇还把西方先进的教学方法、教育思想引入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对银月实业有杰出贡献的钢琴演奏家。
(二)音乐教育成为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民国建立之后,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颁发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文件例如:《普通教育暂行颁发通令》、《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等。在这些教育改革文件中,都将钢琴作为新课程的标准内容,其美育教育等新内容成为了当时救亡图存的政治要求,很快美育教育成为一种新风尚。在这种教育改革大潮下,新式学堂不断兴起、发展,钢琴逐渐成为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1915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和平进行曲》标志着中国近代钢琴教育的正式兴起。此外,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在西方音乐理论的指导下,积极搜集民间音乐素材,并以此为蓝本,创作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为以后钢琴音乐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铺垫作用。1927年,国立音乐学院的创立对中国的钢琴教育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三)新文化运动时期钢琴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中国的钢琴教育进一步发展。新文化运动时期在北京和上海出现了大批新式音乐教育机构,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音乐教育人才,中国国立音乐教育学院的建立使钢琴教育正式进入实质发展阶段。这些专业的音乐机构为中国音乐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促进了钢琴音乐的进步。
(四)抗日战争对中国钢琴事业的发展
抗战爆发后,汪伪政权建立了伪国立音乐学院,当时一些觉悟比较高的老师不愿意在国立音乐学院教学,因此转入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当时的国立音乐师专的师生代表着当时中国音乐的最高水平。1940年成立于重庆的国立音乐学院逐渐成为大后方最著名的音乐学府。在抗日战争时期,广大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继承者仍然坚持创作,为以后的钢琴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民国时期钢琴音乐文化
民国时期,钢琴音乐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还是专业音乐教育,在专业音乐教育的推动下,钢琴教育事业逐渐朝着专业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钢琴事业逐渐发展成熟。民国时期的钢琴音乐文化吸收了西方钢琴音乐的精华又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最终形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音乐种类,对中国钢琴事业有着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浪.近代以来钢琴教育在中国的萌芽与发展[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
[2]牟媛.中国的钢琴教育历程探究[J].艺术探索,2008,(3) .
[3]周为民.中国钢琴教育的历史与发展[J].中国音乐,2010,(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