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社会学视阈中的龙州民间歌谣*

2016-02-04郭园园

黄河之声 2016年12期
关键词:龙州歌谣民间

郭园园

(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2)

音乐社会学视阈中的龙州民间歌谣*

郭园园

(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2)

以音乐社会学的视阈来探究龙州民间歌谣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民间歌谣产生于社会音乐生产的环节中,二是出于对龙州歌谣音乐文化进行深入透析,而研读它为当地人们日常生活与区域社会发展带来的效应和价值,运用个案式的分析方法,探索其运行规律特征及研究价值。

音乐社会学;龙州;歌谣

我国的音乐社会学起步较晚,是在20世纪80年代合理吸取国外音乐社会学思想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音乐社会学,是一门研究音乐与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学科。它不仅强调理论上的成果,更注重实践的运用,解决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探究音乐在社会现象中运动、发展、变化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所以本文借助音乐社会学的视角欲深入分析龙州民间歌谣产生的形貌特点、类型划分及历史意义。

一、龙州人文地貌

“千年古城,百年商埠”之称的龙州是我国广西西南边陲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其历史悠久,自秦代以来一直是历代军事重镇,如中法战争、龙州起义、红色记忆等均发生在这流淌着壮族血液的边城热土上。它与越南贸易往来、文化交流频繁,另外,龙州还有充满南亚热带风情的自然景观,如神奇左江、魅力大青山、神秘弄岗等人间仙境之地。最让人为之兴奋的是这里传诵着古老的骆越文化韵味,有天琴之乡的金龙美女村、珍贵文化遗产的古壮字、享誉中外的花山壁画、宗教旅游胜地紫霞洞等历史古迹。

龙州人民的双重性格。一方面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千百年来,在保家卫国、抵御外辱、反抗压迫剥削中,前赴后继、不屈不挠、流血奋战,为民族解放运动、祖国繁荣昌盛,以及边境地区的安稳和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另一方面他们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善良聪慧,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令人皆叹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龙州人们一向生活悠然惬意、性格包容、精神富足,每年各个乡镇举行的众多歌圩节日自然是合乎常理的,同样龙州民间歌谣便产生于这样拥有丰厚历史人文积淀的壮家之乡。

二、龙州歌谣概况

歌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是民歌、民谣和儿童歌谣的总称,是人民群众创作、流传于民间的诗歌。它源于远古时期,其具体性貌特征已无法考证。古时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龙州歌谣词句精简、多为押韵,风格较朴实清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所收入的绝大部分是歌谣,而广西最早有文字记录的歌谣著于西汉大文学家刘向《说苑》中的《越人歌》。龙州是一块拥有秀丽山川、广博物产、深韵情怀的神奇宝地,映射人们思想愿望、表情达意的歌谣文化便依托在她挚热的怀抱中。

龙州民间流行歌谣历史久远,形式多样,内涵丰富,风格独特,文化基因优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瑰宝、珍贵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文化生态的重要物种。民间歌谣的世代相传的方式为口传心授,它与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生产情景相适应。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力推进,商业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及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原先小型的生产工作方式正在被打破,民间歌谣同样也遭遇到传承与发展的危机。

三、龙州歌谣类型

龙州歌谣内容相当丰富,题材涉猎广泛。有描绘勤劳的劳动场景,展现丰收的喜悦和总结生产经验的劳动歌;有针砭时弊、激励斗志、倡导文明的时政歌;展示民间礼仪风尚的礼俗歌;反映青年男女追求纯真爱情和美好婚姻向往的情歌;反映各族人民现实生活风貌、审美意趣的生活歌;反映历史事件、人物的历史传说故事歌;格调古朴、轻快活泼的儿童歌谣等,这些深刻的反映了龙州民间歌谣的整体格律和特点。下面具体论述这些题材的歌谣特征以及与当时社会之间的密切关联。

(一)劳动歌

民间歌谣中的劳动歌离不开社会普遍的劳作方式,它最能真切体察出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劳动状况,劳动歌从社会生产中孕育而生,从中既能洞察到百姓辛勤劳作的付出与收获,又能捕捉到他们敏锐、细腻的情感。如《采茶歌》:

正月采茶贺新年,姐妹双双点茶园;

点得茶园十六亩,风吹茶花满园香。

二月采茶茶苞芽,姐妹双双采细茶;

三月采茶茶叶青,娘在房中绣手巾。

四月采茶茶叶黄,垌中有个使牛人;

使得牛来茶又老,采得茶来秧又长。

五月采茶茶业圆,茶树根下秀龙盘;

多少金钱烧土地,山神土地保平安。

六月采茶绿阴阴,多载杨柳少载桑;

多载杨柳多结子,茶树根下好阴凉。

这首采茶歌,向人们呈现出一对心灵手巧的姐妹俩采摘茶叶的欢快画面,同时反映出不同时节里茶叶的生长状况和采茶人的劳作特点。人们对山神土地神的信奉和祭拜,表露了他们内心对产业丰收的愿望及浓韵的宗教信仰意识。龙州县逐卜、金龙、霞秀等乡镇流传有采茶戏,且采茶戏经常在戏台上表演,并伴以一些舞蹈动作。

(二)习俗礼仪歌

习俗礼仪歌即对民间传统的礼仪习俗进行赞赏、祈愿,表达了人民对自己本民族信仰的坚持和抒发了对村庄、邻居、家人等朴实美好的祝福之情。这类题材的歌谣是民心所向、众情所积,反映了各族人民崇尚礼仪风貌的习俗和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如《喝喜酒歌》:

前天哥上集赶街,朋友传讯好消息。

朋友捎给一封信,请我婚期去贺喜。

昨夜阿哥睡不着,今日破晓贪早起。

走出门庭三步急,一步三挪如风驰。

走到半路老人问,孙子你今去哪里?

阿哥真诚把话讲,朋友结婚行典礼。

我俩应邀去喝酒,今天咱们赴筵席。

来到村头就看见,红布高挂在门楣。

今天择得好日子,择得吉日把亲娶。

亲戚朋友人真多,欢声笑语如闹市。

鸡啼头遍起熬酒,鸡啼二遍起杀猪。

难为厨师勤指点,办得丰盛满宴席。

这是一首叙述自己的朋友结婚时前来祝贺并在在宴席上演唱的歌。场面热闹非凡,亲朋满座,佳肴满席……歌词朴实真切,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欢快、喜庆的婚礼场面。他们在婚礼仪式上的表现说明了这是一个十分注重礼仪习俗的民族,亲朋好友之间的礼貌往来充分反映出当地良好的礼仪风气现象。

(三)情歌

情歌类题材在龙州民间歌谣中可谓是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且占有大量份额。情歌细化可分为初会、探情、初恋、赞美、离别、相思和热恋七类。这些歌谣表达了青年男女之间相恋的过程与纯真的情感,也反映出那里的人们对待感情是羞涩、含蓄、憧憬的,以歌传情是他们用来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

如初会类《邀妹唱山歌》:

男:八方彩凤趁歌坡,鱼跳龙门来会合;

百鸟争鸣鱼戏水,我邀阿妹唱山歌。

女:阿妹还是嫩雀嘴,今日才把歌来学;

唱不成歌哥莫笑,打不成鼓莫敲锣。

男:画眉开口就成歌,好比八音配铜锣;

林中百鸟来歌会,都拜画眉做大哥。

女:一问阿哥是何村,二问阿哥姓和名;

挑对水桶出门去,井中河水要问清。

男:父母早丧四无亲,人家叫我孤伶仃;

若是阿妹不嫌弃,愿扛楼梯去成亲。

这首歌词运用比喻、类比的手法,巧妙逼真地将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男子表露真实的情感,女方回应谦虚的姿态,可见当时社会相对较封建和保守,要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约束,这也体现出龙州民间男女交往的方式是婉约、文明的。

又如赞美类《好像画眉鸟》:

三六九日赶龙州,到处飘香山茶油;

侬俏赶集买什么,不带藤落与竹篓。

大小木梳买一个,免得再用手梳头;

阿妹好比画眉鸟,飘飘飞来落枝头。

这首歌中将心爱的阿妹比作画眉鸟,表达了龙州县壮族男青年对所爱之人的赞美,及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比喻恰当,印象深刻,令人难以忘怀。反映了那时人们对爱情的唯一和坚守,以及用一套隐形的社会道德标准要求自己。

(四)生活歌

生活歌来源于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以及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类题材,有孝敬、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有抱怨自己人生遭遇不幸的;有诉说外出做工的艰辛与痛苦的;有教育后人懂得礼貌、守法、扬善弃恶的,是当地人们生活情感的真实缩影。

如《行船歌》:

妹莫忧来妹莫忧,哥去云南同贵州;

云南贵州通北海,三五个月即返头。

当初同妹一笼鸡,如今分做两笼啼;

风吹日晒鸡笼烂,阿哥往东妹往西。

此首歌词浅显易懂,抒发的感情朴实真挚。描绘出一幅丈夫在外艰辛的行船历程,以及与心爱的妻子分做两地的思念无奈之情。这也是对当时生活场景的再现,反映了那时人民劳作的辛累,还要经历与家人长期分离的相恋痛苦心情。

又如《劝诫赌歌》:

赌钱败家又败财,在世为赌不应该。

一来误工又误时,丢掉田园不种载。

二来从赌是懒汉,只贪吃好和闲派。

输了血本去行偷,家有物资拿去卖。

犯法政府依法捕,套上铁锁挂过街。

成了老鼠钻牛角,那时插翅难躲开。

量罪轻重来处理,受到法律来制裁。

不义之财别妄想,勤劳致富幸福来。

这首歌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教导人们不要去做赌博违法的坏事,对改掉社会陋习、建设文明社会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历史故事歌和时政歌

历史故事歌讲述的是历史名人的丰功伟绩,如歌谣《花木兰代父从军》即展现了一位孝敬父母、勇敢奋进、杀敌报国、淡泊名利的女英雄形象。歌颂了那个时期人们拥有的优良人格和荣辱意识,反映了国家利益至尚、甘于为国牺牲的精神品质,这在当今仍有一定的教化功能和现实意义。

时政歌是一定社会与历史交融的产物,反映了那个时期人民真实的生活面貌与时代背景。有揭露旧时社会黑暗的一面,也有对英明政策、革命事迹、丰功伟绩歌颂的一面等。

如《中越友谊歌》:

中国越南相邻近,情谊如同鱼水亲。

两国好比同一家,热爱相同兄妹情。

边民同喝一泉水,烧柴同砍一山林。

牛马同牧一草地,田地连埂同耕耘。

历代交往多亲戚,不是亲家即老同。

逢年过节相约会,同喝酒茶同交心。

大家携手闹解放,革命成功做主人。

中越并肩打番鬼,打得番鬼快逃遁。

后又团结打美帝,日子才得过安宁。

苦苦辣辣同尝过,一碗饭来两家分。

此首歌谣,颂扬了中越两国人民深厚的友谊。在如履薄冰的战争年代,两国人民仍能并肩作战、同仇敌忾,共同为争取革命胜利而努力奋战。目前,中越边境地区的人民相处融洽,如一家人般相亲相爱。这首歌谣对当今两国边民和中越两国传统友谊的维系都起着非凡的意义。

(六)儿童歌谣

这类题材的歌谣,内容多描写田间飞禽走兽和家禽类的小动物,歌词幽默风趣,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一幅俏皮灵巧的场景,使听者既感到欢快又浮想联翩。此类歌谣多唱给年幼孩子听的,内容符合儿童的年龄性格和审美特点。一方面从这些歌谣中反映出整个社会对儿童给予了无限关爱与期许,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龙州壮族人们的生活态度与人性魅力。如《摇篮曲》:

啊!啊针娑,水底有条鱼,高山有头鹿。

圈里有头猪,棚中有匹马,山上有只羊。

长尾黄公鸡,利齿只老鼠,爬行只蛤蟆。

眼笨小蜻蜓,眼疾老麻雀,兵家插彩旗。

最饿是蚂蝗,城垣飞蝴蝶,翅膀像蒌叶。

山巅有猿猴,午过宝才醒,醒来莫淘气。

字里行间流露出活泼、轻快之感,将小动物的形象比拟,着实有趣可爱!

四、龙州歌谣价值

龙州民间歌谣是一部抒写壮族社会历史的长篇叙事画卷,记录了壮家儿女的风姿绰约和义气凛然之胸襟,是龙州音乐文化宝库里的壮丽华章!读来清新隽永;歌来抒情优美;赏来舒心悦耳;诵来意趣横生……品味壮族人民光荣灿烂的人文史,可观今知兴替、明得失之淡然。龙州歌谣文化贯穿于音乐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是人民日复一日生活里的精神食粮,它能够满足群众各方面的音乐欣赏与审美需求,因而在民间才会如日中天的流传和发展。

尤为重要,龙州民间歌谣代表的是一个族群音乐文化的特色标识符号。歌词语言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短小精干,易于流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对于研究龙州壮族人民文明史和变迁史具有重大的人文、历史和现实意义。如在人文研究价值方面,民间歌谣是民族文化的精髓,集中体现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性格、气质、心理素质、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它还是民族音乐的基础。另外,对音乐产生的深远影响。从古至今,它作为文人、音乐家、职业艺人、作曲家等人的创作灵感来源。因此,民间歌谣中体现的人文风貌、礼仪习俗、政治面容、经济形态、社会概况、学术内涵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与史料价值。

五、结语

如今民间歌谣的传承链条遇到了现代文明的冲击,变得摇摇欲坠。如果任其发展、自生自灭,这对壮族人民甚至整个人类多样性文化而言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如今,它对于培养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多方面的需求,对于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推动各族共同进步和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挖掘、保护、传承民间歌谣的责任则势在必行!

[1] 曾遂今.音乐社会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 谭先进.崇左文化述要[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

[3] 黄炳春,玉如锋.崇左民间歌谣[M].南宁:开源彩色印刷有限公司,2010.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学科研究一般项目《广西中越边境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的互动和传承研究》部分研究成果(15YJC760124)

猜你喜欢

龙州歌谣民间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春天的歌谣》
广西龙州东盟国际商贸城
广西龙州东盟国际商贸城
广西龙州东盟国际商贸城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