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古筝启蒙教学法初探之《渔舟唱晚》

2016-02-04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西桂林541000

北方音乐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学法

郭 冉(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幼儿古筝启蒙教学法初探之《渔舟唱晚》

郭 冉
(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摘要】随着幼儿古筝学习队伍的不断壮大,其中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尤其是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亟需进行研究和提高。我们要不断结合当前幼儿古筝启蒙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着重分析幼儿古筝启蒙教育方法中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之上,制定详细的幼儿古筝启蒙教育教学法及解决相关问题的策略与路径。

【关键词】幼儿古筝启蒙;教学法;《渔舟唱晚》

“一首动人的古筝曲作品,无不体现着一个永恒的主题:真、善、美。它能引起欣赏者心境和情感上的共鸣”, 其能在幼儿心智成长的初期提供情感体验与思维训练,并培养幼儿协调及思维拓展能力,在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同时为文艺素养奠基。而教学方式方法始终是启蒙教育的灵魂与核心,我们应当结合低龄幼儿学习者的特点,采取更具灵活性、实际性、多样性、综合性的教育培养方式方法来协调幼儿古筝启蒙教育。《渔舟唱晚》作为当下十分流行的传统古筝乐曲之一,整个曲风活泼而富有情趣,在教学上所运用的方法也是全面而典型的。

一、新形势下的幼儿思维分析

就国内新形势下幼儿古筝学习的现状来看,针对低龄幼儿古筝学习者一直都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柯达伊针对幼儿音乐教育的教学的目标首先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内在最原始的音乐天性,第二是对幼儿逐渐进行社会技能和平衡发展方面的培养。从人生长发育来讲,“幼儿处在不断的发育当中,大脑发育可以体现出智商、理解力、学习力的提高。” 而精细动作的锻炼和协调发展不仅仅可以促进大脑发展还可以提升小脑的发育速度,古筝的学习与演奏则对幼儿早期的精细动作协调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不仅要以开发幼儿协调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为目标,也要注重精细动作协调发展能力的培养,有目标的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发现,5至7岁的幼儿学习者是古筝启蒙的最佳年龄,根据我们的培养目标,这个时期的幼儿学习者在接受模仿和理解领悟等能力上都已初试锋芒,这时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期必须十分有计划和针对性的,根据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幼儿学习者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有预先的方案设想与思路的构建,还要因材施教的针对学生性格的差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并根据不同的曲目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方式方法的思维构建。

在幼儿形成个体思维的成长道路上,我们应该对其初级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行一定的引导。学习古筝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良好开端,是幼儿成长发育启蒙时期一种开发智力和提高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并能用不枯燥不乏味的方式让其从小就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有所了解,这不仅从小就培养了其浓厚的民族自豪感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因此,针对幼儿的个体特点并结合实践经验来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与思路,同时掌握随机应变的方法策略在古筝教学中尤为重要。

二、幼儿启蒙教育方法中的问题与弊端

(一)被淡忘的集体教学

在幼儿古筝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大多机构现在提倡“一对一”式的教学模式,这样单一的教学有很大的弊端,忽略了集体协作能力的培养以及互助意识认知的培养,有可能会出现高投入低产出,使得幼儿在有机会与他人进行合奏演出时欠缺配合能力而导致发挥失常,在演奏中以自我为中心并与他人产生极大的分歧,从而因反复多次的集体演出受挫削减幼儿学习者的自信心,产生习惯性焦虑怯场,对其今后的长远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计划中应该将小组集体课与“一对一”结合起来,即将针对教学与集体教学融合起来扫清教学死角,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

(二)被遗失的技情融合

表现力是一首乐曲的灵魂,乐曲的优美性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演奏者的表现力,表演者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才会让欣赏者有身临其境般的感受,教学中不仅要让低龄幼儿学习者真正的理解曲子的内在含义和所想表达的感情,还要让其加入独特的个人情感再表达出来,这种十分抽象的概念是低龄学习者比较难以感受到的,大多数的教师在幼儿古筝学习者进行教学时,常会遗失手指技法与感情表现的融合,在教学初期均以技法单独练学做为开端,导致学生不能自然形成一种根据不同感情来调整个人情绪的习惯,这对于幼儿古筝启蒙期的学习是极大的遗憾,不仅形成了幼儿古筝学习者们自然无意识的机械式演奏,也使其失去了对乐音的自然感知能力。因此,在教学初期我们便要重视乐曲感情和技法的融合。

(三)被忽视的个体差异

教育学中曾提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特别对于幼儿启蒙时期的古筝学习者来说,我们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反应程度与进步快慢来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但这也往往是教师最容易忽视的方面,因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与认识的不足,很多时候在学生的快速入门时教师不能采用合理有效地教学方法,对引起学生最初兴趣以及后期的提升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初期启蒙时期错误的教学方法会形成恶性循环让学生养成很多不良习惯,因此,针对资质存在差异的不同幼儿学习者,选取调整更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法,并引导幼儿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

(四)被丢弃的课后反思

现今大多教师忽略了在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方面的不断完善,没有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未建立定期的测试或演出,来检验学生是否将上课的内容完全掌握或在此之上有所发挥,在这种反思与小结过程长期缺失的情况下,教师便自然的形成了相对固定死板的授课模式,常忽略了课后的及时沟通与教学进度迟缓时的反思。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课后学生反馈的实际接受情况来不断的调整教学策略,并时常注意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注意课后反馈与反思。

三、以《渔舟唱晚》为例分析教学方法与思路

《渔舟唱晚》源于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 乐曲讲生活中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归的动人场景描绘的惟妙惟肖,引子开头以优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随后,以渔人归为主题将材料逐层递进,随着回旋不断的变化反复,在变幻的优美旋律围绕下不断呼应主题风格,将“唱晚”之趣表现的淋漓尽致。曲终时,“欲拒还迎”的旋律形成一个反复的循环圈,而且速度逐渐加快,不仅表现了渔民闲适自得愉悦满足的感情还将白帆逐波、渔舟满归的情景描绘的栩栩如生。

(一)课程导入时的“情景式”教学法

在针对幼儿进行《渔舟唱晚》教学时导入部分一般采用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而在教学方法多采用“情境创设”法进行教学,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要尽量采用生动活泼的描述语言,并可以加入肢体动作的表现让学生更能身临其境,将情景教学法融入其中,如通过类似“吹着小曲的勤劳农夫抱着装满的捕鱼桶走在海边,脸上洋溢着笑容,阳光照着他额头上的汗水闪闪发光......”等语言,像讲故事一般的将幼儿学习者带入情境中,让其拥有画面感并体会乐曲思想感情,先让其有初步的的了解与感受,这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后面的教学顺利进程同时让学生和教师都较为轻松。

(二)手指指法技能上的“联绘式”教学法

在技能训练之初,指法手型的基础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多采用“联想描绘法”来进行教授,由于幼儿学习者年龄偏小,其认知感尚未发育完全,他们的形象记忆力通常会比抽像记忆效率要更高,因此在手型指法的教授上我们也要让其在脑海中生成一种影像,例如“将大拇指和食指张开形成一个圆圈并把剩下三个指头放松垂下与,我们要一直保持我们的小手像一个小老虎嘴巴一样圆圆的,这样他才可以好好的吃到很多的食物,这样才可以健康,不然就没办法勤劳的工作了哦,所以要记得大拇指和食指形成的叫做“虎口”(这是我们对其的专业术语)小指头不要总要总跑出来工作哦,现在是大拇指和中指工作的时间哦。”如此这样的语言,便可以很容易的灌输给幼儿一些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

由于手法技能这一环节的练习通常比较枯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不断的给予鼓励,使用如“非常好”、“你很棒”、“我觉得你可以做的更好”类似的语言给予鼓励。利用幼儿学习者大多对老师的崇敬心理给予赞扬和奖励,在大量的手指技法练习后还可奖励小礼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之中逐步的培养幼儿学习者对古筝的长期热爱,将引导教学逐步加入自主教学,让学生始终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指法技能。

(三)情感动作表现上的“模仿式”教学法

情感性是音乐审美的重要内容之一,没有情感性的表达是不能更好把握乐曲整体曲风的,情感审美是演奏家内心深处的体现,表演中的情绪释放及节奏变化都体现着一首乐曲的音乐性。而对幼儿学习者来说,直接的灌输是达不到情感体验效果的,在情感体验的教学上因其的综合性和立体性我们比较难从初期就让幼儿学习者理解和接受,多是在模仿的状态下进行的乐曲诠释。因此,我们需要直接将曲目的思想感情告诉幼儿学习者,让他表达一种怎样的情绪,面部的表情和肢体的动作都可以表达相应的感情,我们称之为“模仿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尽量用一些实际的表达告诉学生什么样的情绪该如何表达,比如“农夫满载而归是不是很高兴呢,那这一段的演奏我们要注意一板一眼的将节奏和强弱做适当的变化,动作也相应的灵活一些,身体可以前后的晃动并将头轻点,脸上不能太僵硬哦,我们要把自己当成欢乐的渔夫,保持微笑哦。”分块分段的去教授练习,在看似已经完整演奏的曲目面前幼儿会自然而生出惰性,这一阶段对幼儿学习者和教师来说都需要极大的耐心,教师应不断的将乐曲的教授方法进行改善,同时培养幼儿对于多种曲风把握的独立性。

(四)感悟及想象力培养上的“评赏式”教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让幼儿学习者为今后成为有创造力的开拓型人才,就要从启蒙时期开始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在发挥想象力的同时去发展创造性思维。在幼儿学习者的感悟能力培养上,教师应该不断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让学生主动感悟乐曲所表达的情感,采用“评赏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欣赏之后对乐曲进行评价与赏析,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欣赏其他幼儿表演者的同时吸收其优点继而发现自己的优势,或播放动画片及热播电视剧中的片段让学生看到真实的场景体会真实的表演,不断的去修整理完善自己的演奏。由于幼儿学习者各自知识水平和欣赏视角不同,因此一首乐曲每个人都可以表现出自己的独特韵味,在这之中不仅培养的了学生的创造性还会激活学生的个性表现,使其自身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的潜力完全发挥出来。

弹奏这曲《渔舟唱晚》时,幼儿学习者即使了解了乐曲表达的本意也不能在演奏中的以创新和表现,这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对其进行提问交谈。例如“当你听到这里时,你能不能给老师描述一下你想象到的画面呢?你有没有在动画片或者电视剧中见到渔夫打渔的场景呢?他们是如何的样子呢?你有没有很向往自己也可以到大海边呢?想象过自己吹着海风打了满满一筐鱼的样子没有呢?”如此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会赏析一个曲目,不仅从内心对一个曲目有真正的了解,也能够用语言去描述与表达,这样能更好的提升个人感悟能力,并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语言和表达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与沟通能力,为提升综合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发挥其想象,将乐曲加入自己的感情体会,形成独特的风格,演奏出不同与他人的创新风格,最终将《渔舟唱晚》完美的呈现出来。

结语

在帮助幼儿古筝学习者学习古筝时,教师正确、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最重要的,同时,老师学生对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配合也十分重要,教师在选取教学方法时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对家长学生做出共同引导,双方积极的配合不仅可以快速的让孩子提高对古筝的兴趣,还能更好的提高学习古筝的效率和质量,进而真正的实现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将促进孩子们的德智体美发育和学习技能能力的提高这一目标落到实处,因此,我们应该在幼儿古筝启蒙教育教学方法上不断的钻研,从幼儿思维现状与教学问题出发不断创新更适合幼儿启蒙时期的古筝教育方法,使得幼儿在古筝学习启蒙期摆脱学习兴趣、教学计划、能动培养、文化传承四环节脱节的局面,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不断的发扬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于璐.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中国音乐教育,2003,2.

[2]周博.论古筝演奏对幼儿精细动作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J].电子制作,2014.

[3]张景霞.浅谈筝曲《渔舟唱晚》[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4.

猜你喜欢

教学法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