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菲尔德早期夜曲的创作特点研究

2016-02-04常丽文郑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北方音乐 2016年1期
关键词:创作特点菲尔德研究分析

常丽文(郑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菲尔德早期夜曲的创作特点研究

常丽文
(郑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爱尔兰钢琴家、音乐家菲尔德是钢琴夜曲体裁的开创者,其创作的17首夜曲,不但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更对钢琴艺术的发展和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对后来多位音乐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鉴于此,本文以菲尔德早期的六首作品为研究对象,从作品的诞生谈起,并就其创作特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菲尔德;钢琴夜曲;创作特点;研究分析

一、菲尔德和他的夜曲创作

约翰·菲尔德,爱尔兰著名音乐家,1782年出生于都柏林,其祖父和父亲都是专业音乐工作者,这使得菲尔德自幼就受到了专业的启蒙音乐教育,9岁时就能够登台演出,并获得了普遍的好评。1793年,菲尔德一家搬迁至英国伦敦,师从著名钢琴家克莱门第,并开始进行钢琴曲创作,先后创作出了第四奏鸣曲、第五钢琴协奏曲以及六首夜曲等,初步形成了个人的创作风格。1823年之后,因为长期酗酒,菲尔德的创作几乎陷入了停滞状态,仅创作出了六首舞曲、第六、七钢琴协奏曲和五首夜曲。1836年,菲尔德一家又迁到了莫斯科居住,随后病情加重,并与1837年1月病逝于莫斯科。具体到夜曲创作来说,虽然古典主义时期就出现了管弦乐夜曲,但是在钢琴领域却是一片空白。直到19世纪初,才由菲尔德予以了完全的确立。其实在最初阶段,菲尔德并不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夜曲创作,而是在创作出了一些清新雅致、唯美抒情的作品后,为作品的名字而苦恼。浪漫曲、田园曲等都难以让菲尔德所满意,直到最后想出了夜曲的名称,并陆续创作出了十七首夜曲。1812年到1817年是菲尔德夜曲创作的早期阶段,共创作出了六首作品,堪称是夜曲创作中的典范。

二、菲尔德早期夜曲的创作特点分析

(一)旋律方面

夜曲作为一种抒情、唯美的钢琴小品,对于旋律是有着极高要求的,只有旋律温婉、动听、唯美,才能与夜曲的审美风格相契合。在早期的六首作品中,菲尔德表现出了极高的旋律天赋,使旋律成为了乐曲的一个亮点。首先是歌唱性旋律。浪漫主义时期,歌唱被公认为是最佳的抒情方式,所以在当时的器乐作品中,普遍追求旋律的歌唱性,即器乐旋律声乐化。比如第五首降B大调夜曲的第一到八小节,旋律先从降B大调的属音级进下行,然后三度跳进到乐句的最高音小字二组的g,后下行级进到小字二组的f,再三度下行后又三度上行,最后在属音小字二组的f 上。虽然乐句十分短小,但是其特点是十分鲜明的。第一是以级进为主,三度跳进为辅,但是跳进后立刻做反方向的级进。第二是旋律音乐都在男女高音的音域内,且旋律十分优美。第三是在旋律进行过程中经常以上下三度音的形式对某一个音进行装饰,给人以灵动之感。其次是华彩性旋律。此类旋律是在即兴演奏基础上产生的,以节奏加密、音域扩宽、演奏难度加大等技法来即兴发展一段旋律,一般出现处于段落终止处和尾声。比如第二首c小调夜曲,此处的华彩旋律就与抒情旋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华彩旋律的出现,使得之前宁静的氛围被彻底打破,音乐重新获得了向前发展的动力,同时也给演奏者的技术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六首F大调夜曲中,也有一个较长的华彩乐句,音符从高到低倾泻而下,展现出了流畅、华丽的音乐效果。可以看出,菲尔德是一个极具天赋的旋律大师,其夜曲中的旋律既符合当时时代审美的需要,同时又融入了鲜明的个性化因素,给听众带来了全新的听觉审美体验。

(二)曲式方面

曲式决定着音乐作品的内在逻辑结构,对音乐作品的内容有着重要的影响。下文中,以第一、二、六三首作品为例,就菲尔德早期夜曲的曲式特点进行分析。第一首降B大调夜曲,结构为带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由三个乐段加一个尾声构成。第二首c小调夜曲,结构为再现三部曲式,由四个乐段加一个尾声构成。第六首F大调夜曲为回旋曲式,由五个乐段加一个尾声构成。通过对以上三首曲目的结构分析可以看出,其在曲式结构上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结构较为自由。因为乐曲本身是即兴性质的,所以很多乐句并不规整,当一个个乐句连接起来向前发展时,很难对其进行乐句或乐段的划分。比如第六首F大调夜曲中,第五小节的第一拍都是主音,本来可以划分为一个乐句,但是主音却并没有停顿,而是采用了鱼咬尾的手法继续向前发展,这就造成了乐句划分上的模糊。由此也可以看出,作品在曲式结构上是较为自由和随意的,也获得了更为连贯的音乐效果。其次是喜欢使用歌曲形式。所谓歌曲形式,是指器乐或声乐曲中结构较少的曲式形态,包含一段式、简单和扩大的二段式、简易的三段式、五段式等。形式上越简单,情感抒发也就更为鲜明,较少受到其它因素的干扰。诚如李斯特在评价菲尔德作品时所指出的:“他的曲式完全是自由和简单的,较少受到时代和环境的影响,是一种完全、彻底的情感抒发。”

(三)和声方面

浪漫主义时期,和声的功用和价值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得益于自身极为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菲尔德在和声运用上也是左右逢源。具体来说,首先是和弦材料。在早期的六首作品中,菲尔德使用的和弦材料是较为简单的,多使用正三和弦及其转位、属七和弦、导七和弦以及重属和副属和弦等。而较少使用副三和弦及其转位、以及其他级上的七和弦或下属变和弦。因此整个和弦运用是十分简单的,同时也是十分精准的。其次是和声进行。因为和弦材料本身是十分简练的,所以和声也多以正格进行为主,很少出现以外进行。如果出现了意外进行时,那么一定是菲尔德想要表现出一种意外的情绪。比如第一首降E大调夜曲中,本来降E大调的Ⅴ7/Ⅵ,应解决到临时主和弦Ⅵ,但这里进行到Ⅳ,就是一种典型的意外进行,乐曲原本是抒情唯美的,而通过一次和声的意外进行,表现出了一种惊奇之感,起到了转折点的作用。可以看出,菲尔德的和声运用是简单、凝练的,能够根据实际的音乐表现需要选择最为合适的材料和应用方式。

(四)织体方面

织体是指音乐作品中声部的组合方式。在菲尔德早期的六首作品中,基本上都是主调织体,左手以波浪型的分解和弦为主。具体来说,首先从织体和主旋律的关系来看,包含独立与融合两种情况。独立于主题旋律之外的伴奏织体,包含柱式和弦织体、全分解与半分解和弦织体等。其演奏相对简单和统一。而与主题旋律相融合的伴奏织体,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与独立于主题旋律之外的伴奏织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演奏难度的增加。右手既要明确表现出旋律声部,同时又要把中声部的音演奏清楚,而这两个声部的音域叠加后往往都超过了十度,因此对演奏者的技术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其次从织体的形态上来看,分解和弦织体在六首作品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这也是与作品的情绪表现紧密相关的,通过分解和弦织体,能够充分表现出抒情、委婉、悲伤等情绪,因而深受菲尔德的喜爱。柱式和弦织体的运用则较为少见,一般运用于乐句、乐段或全曲的结束处,主要起到一种稳定之感。

(五)节奏方面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同时也是音乐前进的动力。在菲尔德早期的六首作品中,有五首都属于复拍子,其中两首使用了八六拍、两首使用了八十二拍,一首使用了四四拍。而只有一首使用了八三拍。在菲尔德看来,复拍子更加有利于自身情绪的表现,起到一种含蓄、委婉的效果。此外,菲尔德在具体的节奏运用也是十分多元化的,切分音、三连音、五连音、六连音等都广泛出现于作品中。如第二首c小调夜曲,结尾处就使用了六连音,由此增加了节奏的变化性,也改变了歌唱性旋律的感觉。

综上所述,浪漫主义是人类音乐历史上发展的重要时期,而所以重要,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这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时期。以菲尔德为代表的多位音乐家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凭借高超的音乐技法,创作出了一大批创新的佳作,或许在当时这些作曲家和作品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肯定,但是历史却已然给出了答案。从中获得的启示和借鉴在于,无论是音乐欣赏、教学和表演,也都要树立起一种创新意识,唯有此,才能获得自己独有的感悟和收获。

参考文献

[1]武增文,邹俊星.约翰·菲尔德夜曲的历史地位与作品演奏研究[J].钢琴艺术,2010(01).

[2]李永.约翰·菲尔德及其夜曲创作[J].黄河之声,2008(11).

[3]陈国志.约翰·菲尔德《bB大调夜曲》的和声语言“创新”探微[J].艺术研究,2010(02).

[4]孙祖洪.论约翰·菲尔德夜曲的艺术特色——以《降B大调第五号夜曲》为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04).

猜你喜欢

创作特点菲尔德研究分析
戴卫·奇普菲尔德
——造梦城市中的精神绿洲
12点敲13下
丰富的能源
论南宋诗人孙应时山水纪游诗的特点
王建民二胡狂想曲的创作特点
校园网络安全的体系研究
浅析冯子存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
极地摄影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