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2016-02-04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天水741001

北方音乐 2016年1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民族音乐重要性

赵 斌(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试析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赵 斌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摘要】研究得知,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是音乐教育传承的重要元素,本文从民族音乐教育的概述出发,详细解读了民族音乐的特点以及在音乐教育中的问题,阐释了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实现路径分析。试图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教育;重要性

前言:

民族音乐是一个集合的概念和概述,目前还没有对于民族音乐的确切的定义和内涵的表述,但是对于民族音乐的基本的内涵的指向性是统一的,那就是依托民族文化和民族语言背景下的音乐的载体和形式表达,这是整个的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的智慧的结晶,深谙着整个的民族发展和演进过程中的心血和智慧。它是指的在庞大的民族的总像中的一个表征。民族音乐是民族共同体中关于共同文化的一个事态,以音乐来进行人类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的表达。

一、当前民族音乐教育的特点及重要性

(一)民族音乐教育的特点

民族音乐有着自身的特点,民族音乐的教育也要根据民族音乐的特点来进行开展,制定相应的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的原则,遵守一定的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内容设置等。一、是民族音乐教育的形式充满感情色彩,坚持以情感人,以情化人的教育观念。二、是民族音乐教育的途径和手段具有形象性,情感教育是通过激发受教育者形象的思维能力来掌握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是民族音乐的选取体现审美性,美的事物才会引发人们的共鸣,使得受教育者具有强烈的追逐美好事物的欲望。

(二)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1.民族音乐教育独有的宣化功能

民族音乐在政治和道德上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个螺旋式渐进上升的过程,是一个外在的教化和内心的内化过程相统一的综合体。诺尔在《论教育论中的对立性》中强调:“对于教育不应该仅仅在外部强加给心灵秩序和纪律,而应该来源于内心的生活本身”。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思想意识从内化到外化的“自省”的过程,而民族音乐教育作为人类真善美相统一的组成部分,因此,音乐具有教化人的心灵的伟大作用和影响力。这种作用和影响不仅仅体现子在个人的行为上,还体现在对社会的影响上。

2.民族音乐具有强大的净化作用

民族音乐作为人类文化意识形态的集大成,不仅仅具有净化心灵和提高修养的伟大作用,还具有教化人类和美学教育的作用。这些提高的个人修养的软实力,在古今中外的音乐史和教育史以及美学史上都有着清晰的痕迹。来源于人们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的深入思考,以及在这种思考基础上的深入,能够深刻体现生活的规律和本质。由于民族音乐渗透着民族价值观对生活的执着的思考和判断,蕴含着民族印记对生活的理想和追求,因此,民族音乐往往对人们具有启迪和教育。

3.民族音乐蕴藏着较强的审美实践

民族音乐审美作为一种审美实践,不仅仅能够净化社会行为,起到教化社会的作用,同时,它还是一门来自内心心灵的艺术,能够实现自身修养的提高和灵魂的自我完善。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平修养的提高是一个“内省”的过程,是一个先由外在的灌输,经由自身的一种顿悟,到内化成自身的意识体系,进而转化成自身信念和意志的实践过程,这种过程需要自身的认知不断强化、情感不断丰富、意志不断磨练、信念不断提升,才能最终历炼成一种持续的健康的行为习惯。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自身的意识和修养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外在的社会,另一方面来自于自身内心,而民族音乐恰是如此。通过民族音乐的审美特征和音乐的情感熏染能够最大程度地进行美感感知教育,进而催化心灵完成由内到外地一种美感教育。

二、民族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普遍的关注及重视

首先来源于对于民族音乐教学的一种漠视,以及对于民族音乐教育的一种的作用性和实效性的不足,通常民族音乐教育会被其他的功能所代替,也不能真正发挥民族音乐教育的实际的功能,无法在音乐教育中完成应该具有的功能和实效。通常民族音乐教育的教育者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内容的把握以及在环境的把握上。对于民族音乐教育的漠视和轻视,主要是来源于传统的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推行,以及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下的关于教育的认知上,这些传统的观念和误区,会进一步作用于民族音乐的教学,进一步影响对于民族音乐的教学和关注,这种倾向性会作用于当今的音乐的教学,这将会引起社会和家庭学校的普遍关注。

(二)授课形式简单枯燥

民族音乐的音乐教育一定重视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无法创新授课的形式就不会调动积极性和参与性,也不会造成相应的一种沟通的实效性,无法实现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和情感的沟通,无法达到培育心性和情感培育上。民族音乐教育主要是音乐的欣赏为主,不断增强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情感和意志,重要的是参与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的形式上有更大的创新。授课的形式和方式的单调,会影响孩子们对于音乐教育的感知,也会影响孩子们对于音乐的知觉,他们无法从音乐的教学上真正体会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审美的情趣,无法真正实现与环境的融合,这样就会进一步减少音乐的影响力和作用力。

(三)缺少地方文化特色

当前的民族的音乐教育主要是依据当地受教育者的成才成长的特点,进行相应的音乐的感染和培育,重点是进行相应的文化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教育,这样能够让民族音乐的教育更加具有相应的对应性,能够找到生活的情景和生活的本真思想,就会使得整个的教育具有相应的灵活性,使得民族的音乐教学能够来源生活服务生活。

三、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优化途径

(一)运用课堂教育环节

利用课堂进行民族音乐教育是重要的途径,也是进行相应的教学环节和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的关键,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最大范围内集中课堂教学的优势,不断模拟相应的民族音乐的范例,能够较好地进行直观教学,能够抓住每一位同学的优势,运用现代化的手段,使之能够建构对于民族音乐的全面理解和情感的融通。另加上对于民族音乐的要求,应该不断深化对于民族音乐的认知,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好地集中知识和集中精力,为受教育者进行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撑。此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使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内容进行形象化的感知教学,例如:电子互动式白板技术、立体化多媒体教学等。利用作品创造的情景,可以通过语言和其他的媒介进行相应的再现。

(二)运用活动创造情景

运用活动进行相应的情景的创造,是使得音乐的学习和历练与实践性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效做法,要把活动融入民族音乐教学,进而实现情景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双项统一,是提高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的途径,也是实现有效性和积极性的重要的途径之一。运用活动能够提高教学的积极主动和参与性,因为根据受教育者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运用活动的教学的方式,能够较好地增加参与的积极性,也能够提高参与的影响力和创造力,适应教育的接受的规律和有效性的发挥。

(三)运用语言创造情景

语言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是进行交流和沟通情感的重要的工具,也是在民族的音乐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的关键性的一个环节和步骤。在民族音乐教育中,探索用语言创造情景教学的意义重大,是进行教学的重要的手段之一, 语言就是运用艺术语言的形式,以生动语言的风格和生动语言的作风,实现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种交流和情感上的传递。

参考文献

[1]王薇薇.高师《世界民族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J].大众文艺.2011(21).

[2]郭玮.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Bennett Reimer与David J.Elliott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比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7(03).

[3]朱晓丹.中美俄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之比较分析[J].乐府新声.2011(02).

[4]蔡奉伶.失位与回归:传统音乐文化话语权的丧失与重建[D].西北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民族音乐重要性
“0”的重要性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