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兰大骆驼”事件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2016-02-03马瑞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1期
关键词:事件创新途径思想政治教育

马瑞

本文为陕西省行政学院2015 年度院级课题(编号:YKT15014 ) 研究成果

【摘 要】 本文以“兰大骆驼”事件为例,分析了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探讨了运用新媒体创新思政工作的途径:发挥新媒体去中心化的特点,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单向性;发挥新媒体的全渠道作用,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单一性;发挥新媒体全互动传播作用,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枯燥性。

【关键词】 “兰大骆驼”事件;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创新途径

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利益关系的多样化带来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同时,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逐渐普及和应用,西方的社会思潮通过各种途径传入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巨大冲击。高校学生通过新媒体获取知识,进行人际交往,也已深深地烙上了新媒体时代的痕迹。在这个背景下研究和加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改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新媒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新媒体的定义:新媒体即网络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的传播媒介。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主要在于:其一,网络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网络媒体主要的形式包括博客、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等,这些新媒体的共同特点就是由原来的“一对多”向“多对多”的转变。传统媒体中无论电视还是报纸都有相对固定的信息源,而大众仅作为被动的信息的接受者。而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源,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微博、QQ、飞信和维信等新媒体工具,自由地发表个人意见,表达自己的主张。不同个体发布信息、发表观点、表达意见都是平等而且是具有个性的。每个人既是信息的发布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只要拥有一部手机,“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信息便很快能传播除去。这种新形式的媒体,打破了原有话语权的垄断地位,而受众的选择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所以,新媒体下发布者和受众具有平等性和自由性。

其二,新媒体下个性化和定制化的信息将更受欢迎。传统媒体通常提供的是标准化、统一化的信息,而新媒体则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分析受众的阅读习惯和倾向,为读者量身定做专属的个性化信息。

其三,新媒体的匿名传播更符合现代人的需要。传统媒体中很难做到匿名传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的真实性。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1、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解力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知识进行传播,或者是在道德上进行教育,这种教育模式是将人作为抽象的外在研究对象,在教学内容上十分抽象,而教学方法更是采用简单的灌输式教学,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存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状态与生活状态也存在着严重隔离,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突发问题。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提升了信息传播的速度,缩短了时空和距离,人们能在第一时间里轻松知晓全世界每个角落发生的事情,这个时代性的变化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再有效。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学生与生俱来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热衷于创新等特点,新媒体已经成为其获取信息和知识最理想的途径和渠道。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依然坚守传统的教育方式,将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所传授的规范、规则无法真正与学生的身心交融,更无法与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而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

2、对高校学生的吸引力与号召力

新媒体像是一本信息丰富的百科全书,由于具有海量的信息,可以免费阅读,并且能够以多种形式比如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呈现出来,对高校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新媒体上获取信息和知识更为方便、快捷、全面。目前高校学生流行的“知乎”[1]网就吸引了大量的学生,网站通过问答的方式获取知识和信息,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能在网站上找到答案,而这些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是学生,并且能引发相关的讨论,为高校学生打开另一扇认识世界的窗户。

有吸引力就能产生感召力,新媒体的传播过程就是大众接受教育的过程,新媒体对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产生着影响。高校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与世界连接,可以在网上发布公告,传播信息;可以参加各种专题小组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免费享用大量的信息资源和软件资源。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利用网络招募志愿者,在上海高校学生之间掀起了志愿者热潮,而这其中新媒体的号召力功不可没。在新媒体平台上大学生感到前所未有的尊重与满足,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意愿。

3、对高校校园文化的渗透力

2014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根据CNNIC调查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网民构成中学生群体占到25.1%,[2]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群体。高校学生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成为新媒体信息的接收者,在这个开放的空间里平等地获得和选择信息,或搜索需要的资料,关注喜爱的新闻,讨论社会热点问题,或者进行课程的网上教学、远程教学充分享受如“哈佛公开课”、“网易公开课”等网络课程,也可以建立个人网站,与他人共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交流心得。

三、以“兰大骆驼”事件为例,探讨运用新媒体创新思政工作的途径

1、“兰大骆驼”事件简介

早在2012年,由王德鹏同学运营的人人网小站“平行世界的另一个兰州大学”就发布了《骑着骆驼上兰大》一文,文中配有一行驼队逶迤走过榆中校区的校徽雕塑前的图片。

每年6月高考前后,考生们都要琢磨着填报志愿,各个大学的百度贴吧里就会热闹非凡。如2013年6月,来自浙江考生在百度兰大贴吧里询问:“兰大真的要骑骆驼往返各个校区吗?”2014年又有考生在百度贴吧提问——兰大真的要骑骆驼上学吗?

而2015年6月,有人在贴吧里询问骆驼事宜,兰大学生展示出了《兰州大学骆驼驾驶证》,而至此兰大骆驼证忽然席卷兰大人的微信朋友圈。

6月12日,兰大校友“金融PR男”的微信平台发布文章《每一个兰大人心中都有匹骆驼》和《那些年,我与骆驼不得不说的故事》,这两篇文章立刻被校友转载了无数次。几天后,西北望BBS微信公众平台(兰州大学官方微信平台)转载了这两篇文章,引发兰州大学校友的转发和点赞。

6月18日,在兰州大学2015届毕业典礼举行,校长王乘作了题为《坚守“兰大人”的品质》的致辞,校长专门引用校友们的骆驼故事,并解读说:“这是同学们对学校地处西部、条件艰苦的一种善意自嘲,但也反映了大家对兰大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宝贵品质的高度共识。”[3]

由此,骆驼不再是被人误解的死结,而成为学校精神的形象的载体——既体现出地域特色,又彰显精神内涵。由校友自发组织,到学校内外充分互动,“兰大骆驼”可以说是校园文化认同塑造的一个典型。

2、运用新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1)发挥新媒体去中心化的特点,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单向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理念的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教育方式。课堂授课以灌输为主,教师讲得多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很少涉及非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因此,是一种静态的,单向性的教育模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者,而缺乏主动选择的权利,也很难有积极性,很难对传授的内容进行接收和消化,更难以与教育者进行沟通。

思政教育的特殊要求要求思政教育要深入学生的灵魂,教育的效果也未必在短时间能够看得到,更多的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道德教育,这样特点也增加了思政教育的难度。所以,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知识的来源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学生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体会,那么说服力将大大增加。

因此,新媒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育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封闭式的育人方式。学生获得了与教师平等的身份,在自愿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校园网络的有效途径,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开放的学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同样可以应用。比如,建立互动的学习网络,对目前的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功能。

在“兰大骆驼”事件中,并没有采用传统的说教式的教育,给学生灌输“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生活态度,“兰大骆驼”这一话题来源于网络贴吧,并非官方话语体系,从网络贴吧开始向社交媒体传播,在兰大校友之间转载而传播开来。可以看出,这一事件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单向路线,而是始于学生,传播于学生,最后被高校官方作为正面事件而肯定和宣扬。

(2)发挥新媒体的全渠道作用,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单一性。传统课堂讲授的思政教育模式单一,已经无法满足在新媒体世界中生活的学生群体,所以,思政教育也必须改进教育方式,发挥新媒体的渠道作用。

目前虽然部分高校已经率先利用互联网开展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但是还处于摸索实验阶段,还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部分学校迫于形势建立了相应的硬件环境,配备了电脑和网络,但缺乏软件建设,比如网站平台简单,缺乏吸引力。虽然目前很多高校都展开并建立了一些专门为了网络政治思想教育而成立的属于自己的专门网站,并将网站定位于思政教育的平台,但实际的情况是网站版面模块相对单一,内容空洞没有新鲜感,缺少趣味性,还有一些网站仅仅是学校宣传教育的阵地,但缺少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学生依然不能充分发挥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进而使得学生对网站逐渐失去了吸引力,网站也无人问津。

在“兰大骆驼”事件中,看到了不一样的路径,同样是利用网络平台,此次并没有走传统的校园网站宣传的路线,而是另辟蹊径通过校园贴吧、微信、微博等能够充分让学生交流和抒发观点的网络平台进行,在学生的话语体系中,将热爱母校,不畏艰苦的精神和情感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传播开来。

(3)发挥新媒体全互动传播作用,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枯燥性。传统思政教育多集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对于大学生来说从中学时代已经耳熟能详的这些学习内容,在大学重复学习已提不起兴趣,对此类知识的学习抱着应付考试的态度,因此这种内容上的学习根本无法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在“兰大骆驼”事件中,就是围绕着学生每天生活着的学校展开,在事件中,学生讲述的是与“骆驼”恋爱、奋斗、读书、跑步的往事,“骆驼”进而演变成学生对兰大的称呼,代表学业、爱情、友情以及难以忘怀的青春。这些事件都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从这一话题中引出对母校的热爱,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认同,更是发自学生内心。

因此,在新媒体下,更多倡导贴近学生生活的思政教育,只有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才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所言问题的真谛,也才能真正的深入灵魂。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由单向性向双向性、单一性向多样性、由简单的传授方式向实际的体验方式进行转变,重新确立新的教育模式。

【注 释】

[1] http://www.zhihu.com/.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7.

http://tech.sina.com.cn/i/2014-07-21/11269507842.shtml.

[3] 坚守“兰大人”的品质——王乘校长在2015届毕业生典礼上的讲话,2015,6,18, http://news.lzu.edu.cn/c/201506/35240.html.

【参考文献】

[1] 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2] 李建荣,顾海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途径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3] 聂东雪.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燕山大学,2012.

【作者简介】

马 瑞(1984-)女,陕西榆林人,教师,硕士,主要从事干部教育与思政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事件创新途径思想政治教育
保罗·利科的“话语事件”思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热点事件中的“舆论搭车”现象探析
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面向基层社会管理的群众文化活动与创新途径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