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学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2016-02-03霍豆豆河南省信阳学院艺术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霍豆豆(河南省信阳学院艺术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高校音乐学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霍豆豆
(河南省信阳学院艺术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摘要】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服务社会发展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就音乐学专业来讲(本文均指音乐教育方向,师范类),该专业实践性较强,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主。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提高该专业的教育质量和水准,增强人才培养的特色性,进而强化音乐学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服务能力,值得音乐教育工作者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应用性;实践教学
高校是培养青年人才的摇篮,也是用知识武装青年,并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场所。青年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还承担着日后走出校门,踏入社会,为地方的文化发展、经济建设奉献一份力量的使命。作为师范性质的音乐学专业,它主要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一定的表演和教学能力,能够在音乐教育战线,或是各类文艺团体、社会文化部门等从事音乐教育、音乐表演和文艺活动的组织、策划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一、音乐学专业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音乐学专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我国音乐文化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音乐教育专业队伍,同时,也为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普通高等师范院校为主要人才培养载体的高校,其办学思想和理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越来越不能适应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这种“不能适应”主要体现在音乐人才的培养“重理论,轻实践”上。
尽管部分高校为了与国际先进的教育模式接轨,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但从一定程度来讲,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依然无法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之困。
二、人才培养需注意的问题
(一)准确定位,明确培养目的
一直以来,教学管理人员对高师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对该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授课方式、考核形式等的设置,常常本能地运用专业音乐教育的模式和要求,把高师音乐学专业的学生与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放在同一标准去要求。久而久之,在这种思想引导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不像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那样专业出类拔萃,且有“一技之长”,又没有做到高师培养目标所要求的“一专多能”,从而不能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的需要。而基础音乐教育教学需要的不仅是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同时还必须具备唱、奏、演、教等能力。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有必要根据音乐学师范类的性质,着重培养基础音乐教育师资队伍为主要任务,明确培养目的,进而有重点地进行相应的人才培养。
(二)注重专业特性
由音乐学专业培养目标可以看出,该专业不同于其它专业,其实践性较强。音乐学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音乐理论知识,还应掌握相对扎实的专业技能和教学实践能力。而技能的学习与提升离不开实践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比例是当今高校音乐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因此,注重专业特性是进行人才培养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三)回归社会生活,增强应用性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形势的变化十分迅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与施行,适应并服务地方经济和地方文化的发展势在必行。音乐学专业同样如此。音乐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一直沿用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这种根深蒂固的育人模式,紧紧束缚着许多音乐教育者的思想,尤其使实践应用性较强的音乐学专业教育教学脱离本真,远离鲜活而又丰富多彩的社会舞台,从而使该专业鲜明的应用性特征无法得以全面体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音乐学专业的教学脱离现实社会生活,以致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薄弱。踏入社会之后,学生的专业应用性不够强,缺乏社会竞争能力。
音乐学作为师范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除了上述需要注意的方面外,还应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开展教学,这进一步要求该专业尤其要将实践培养与训练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
总之,音乐学专业若要长远发展,在秉承“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主导思路外,必须应当准确定位培养思想,明确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性,多深入现实生活,与社会接轨。在社会的大舞台上,通过专业实践巩固专业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三、继承传统,创新实践,培育特色人才
虽然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社会急需的人才类型,但这种教学方式在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依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者和音乐教育的践行者,在开展人才培养相关工作时,应继承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创新,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特色的音乐人才。具体操作起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音乐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观念,严格遵守教育的发展规律,注重知行统一
人才的培养务必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因材施教的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行以实习促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贯彻执行“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的指导思想。
对应用性较强的音乐学专业来说,更应该将理论教学、实践练习与舞台演艺融于一体。音乐实践教学要科学地设置培养目标和考核体系等指标项目,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音乐实践教学体系。在这方面,信阳学院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比如,该学院要求并大力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舞台。虽说这一思想也参考了河南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等兄弟院校,但是,该院结合三本院校的办学宗旨和专业特质,积极鼓励,并创设各种条件为学生提供专业施展的舞台,让学生多接触社会,为就业提前打基础、做准备。例如,该院定期向信阳当地的文化部门和相关媒体推荐专业节目和优秀人才,指派学生进行“送文艺到基层”等系列展演活动等。
(二)整合教学资源,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全方位开发
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普遍具备相对完善的专业设置、师资结构,并涵盖区域文化等教学资源和内容。就音乐学专业来讲,充分发挥教学资源整合的作用在于科学合理地编排教与学的知识结构,有效地引导和调动师生进行实践教学,提升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际教学过程中,将课堂学习的基础知识作为指导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促进课堂知识学习与实践练习巩固共同提高。在此基础上,创建理论与实践全方位开发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以信阳学院为例,该院在课程设置上,结合音乐学的专业特性,剔除实用性相对不强的配器法课程,将原先设置为一年半的和声学课程压缩为一学年,又增加了音乐教法与微格教学实践和电脑音乐等课程。此外,该学院还沿袭了以往培养方案中要求音乐学专业学生在临近毕业必须举办一场高水准的专业汇报演出的做法,另将每位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纳入音乐实践考查成绩,等等。
(三)转变师资队伍的创新实践意识
变则通。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创新,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潮流。教师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透彻地理解音乐教育的特点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能够认识社会对艺术的需求推动着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另外还应看到,只有接受和树立新的音乐教育实践观念,才能实现实践教学的改革。因此,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要特别重视音乐实践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只有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推行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出基础扎实、适应面广、实践应用能力强的音乐人才。
(四)接轨校园文化活动
音乐的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和表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笔者近几年对校园实践演出活动的调查情况看,学生经常参加演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增强其专业学习和再度进行表演的信心。这种自信的心理在专业教学和实践中形成良性循环,不仅能进一步增强其参与音乐实践的积极主动性,反过来亦能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
在人才培养环节,开展专业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鼓励其积极参与艺术实践,引导学生做艺术的主人,学以致用,而不是按照传统音乐教学方式被动地接受专业知识。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音乐的认知力和感受力得到不断加强,更能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实践教学中。因此,高校多举办专业技能比赛,多让学生参加类似专业基本功大赛和校园歌手比赛等校园艺术实践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艺术表现力。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教育的形式向着更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迅速转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与实施,必须适应并服务地方的发展。近年来,音乐学专业的教育教学基本上还是遵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缺乏应有的特色。在当前形势下,根据音乐学专业特性,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专业学习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强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视人才培养的特色,对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队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9).
[2]郁文武,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
[3]吕慧樱.多元智能评价与学生发展[J].新课程研究,2005(5).
[4]申咏梅.日本音乐教育的“综合性学习”的研究[J].中国音乐,2015(3).
作者简介:霍豆豆(1987—),女,河南信阳人,讲师,硕士,音乐学专业,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信阳学院院级项目“音乐学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5yb4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