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扬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2016-02-03

北方音乐 2016年20期
关键词:扬琴声部乐曲

徐 治

(山西运城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0)

关于扬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徐 治

(山西运城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0)

发扬并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现阶段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对扬琴的教学研究,正是对发扬中国传统民乐的积极实践。本文对扬琴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综合了现阶段扬琴教学的多种有效方法,从实践中提炼出相关观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说服力。

扬琴教学;学生;创造性思维

众所周知,创造性思维就是产生新思想,发现创造新事物的思想活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学习新知识,吸收和利用新知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扬琴教学是一项手脑并用的艺术实践活动,学生的试听和演奏表现能力,直接影响着扬琴表演的好坏。

一、让学生更具个性化

个性化学习是实现有价值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扬琴的教学中同样如此。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他们能否在扬琴的学习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的重要环节。那么,教师在扬琴教学中如何使我们的学生个性化得到发展呢?

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加强,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艺术水平。

在扬琴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就要强调在基础知识的训练中加强学生的个人能力。

扬琴的基础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提高其音乐表现力和欣赏水平。

学会理解并分析作品,这是扬琴演奏的基本前提。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必须是建立在对扬琴作品的深刻理解之上才能完成的。

在扬琴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个性化,还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适合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在教学开始时,基础必须要打牢。任何乐器的演奏,表演者只有在高超的技艺中融入自己个人的风格,才会让演奏效果感染每一位听众。所以,扬琴个性化的学习不能轻视了基础的训练。

二、听觉能力的培养

听觉能力是每一位乐器演奏者必备的能力之一。良好的听觉不仅可以防止自己演奏的失误,还便于个人在演奏中的情感抒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觉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听。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自己多年的学习和教学经验,按照学生学习程度的高低和进度来安排学生进行优秀作品欣赏。在聆听作品时,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比如,作品中的声音是否明亮清晰,是虚是实,声音是否干净舞杂音等,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在欣赏中找到答案,这样比单纯的听,受到的效果更好。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扬琴学习的兴趣,二是在一定标准的演奏中找到正确的演奏音色、音量和音高。

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对于二声部乐曲的学习和欣赏也尤为重要。掌握了二声部乐,对于构建学生对音乐声部的立体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二声部乐曲的学习和欣赏中,学生可以通过音乐织体的走向感受和声中具有的色彩感,通过音乐在个人心中建立的不同形象,找到自己情感上的共鸣。例如,二声部乐曲中段与段之间存在的节奏的对比和旋律的起伏都会让这种声音听起来具有戏剧性。在高音区的声音效果则更为明亮和高亢,而低声部的深沉、浑厚的声音使得乐曲音乐表现力十足;乐曲的旋律也呈波浪起伏之感,反之就会给听众留下朴实无华的印象。

总而言之,只有当我们先听懂了音乐,才会对音乐进行一定的辨别和处理。进而,才会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感受到多声部建立出的一种立体感。

三、声音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的培养是扬琴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关键。学习乐曲的过程,首先就应该在演奏者学习扬琴之前,在心里能够想象出一幅画面,这种画面也需要情感的赋予。此情此景,扬琴的学习和表演才会具有灵动性和感染力。当我们面对一首乐曲,里面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样的作品我们如何通过演奏表现出一定的人文内涵呢?这就需要用到演奏者的想象力,在自己的脑中勾勒出具体且丰富的图画。例如,我国著名扬琴演奏家项祖华先生所创作的扬琴独奏曲《竹林涌翠》,就用到了想象。乐曲以傣族音乐为蓝本,演奏时以想象祖国大好风光来表现少数民族节日的欢快和幸福。因而在声音想象力的培养上,学生要开阔眼界,发散思维,这样演奏出来的作品才更有生机。

四、激发学生的灵感

在教学中,学生的很多问题往往被表面的学习成果所掩盖,从而影响最后的教学效果和个人的演奏技术。这就要求教师在扬琴教学的初级阶段就要注重对学生灵感的激发。因为扬琴的教学环境一般是宽松自由的,学生很难在这种环境中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这时候,激发学生的灵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使他们自己在学习和练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所以,教师在看到学生的进步时,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一次微笑或者一句小小的赞美,都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满足和激情。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愈发浓厚,从而更加自觉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后的练习也会更加认真,久而久之,学生的演奏技术提高了,个人的自信心也上来了,灵感的激发也就得到了帮助。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教材的选择,学生在不断进步与提高,教师也应该为他们选用相对应的联系曲目。如果一直采用单一、枯燥的联系曲目,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水平的提升。

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扬琴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呢?首先,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基础,其次多设计和开展有趣的学习、练习方式也尤为重要。传统口传身教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展开,对知识点灵活的应对与运用是打破这种局限和思维定势最鲜明的表现。如何打破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多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一边鼓励学生运用正确的方式演奏时要多角度、多思维来表现曲目,一边要尊重学生的个人自由,适应学生个性的演奏。如果学生的演奏没有原则性的错误,教师就要鼓励并帮助学生发扬自己的个性,敢于实践验证。

总而言之,在扬琴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1]孙晓飞.论扬琴练习过程中思维习惯之养成[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2,(4).

[2]张祎.浅谈扬琴练习的思维习惯养成[J].华人时刊(中旬刊),2013,(11).

[3]张小娟.扬琴教学之我见[J].戏剧之家,2015,(7).

猜你喜欢

扬琴声部乐曲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扬琴的传入与流变探析
浅谈扬琴演奏技法的创新与传承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悲伤的乐曲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