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34—1949年迪化卫生防疫事业述论

2016-02-03杨俊杰

山西档案 2016年2期
关键词:卫生防疫日报疫病

文/杨俊杰

1934—1949年迪化卫生防疫事业述论

文/杨俊杰

民国时期,迪化政府通过完善卫生防疫行政、设置卫生防疫诊疗机构、开展卫生防疫宣传、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等途径加强对各种疫情的防治。这些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迪化各族民众的病痛,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迪化公共卫生事业的近代化。

迪化;卫生防疫;宣传;管理

目前,有关民国时期城市公共卫生史的研究论著,主要对城市公共卫生行政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卫生防疫的宣传、环境卫生的改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极大丰富了城市史的研究。但以往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中东部地区,西部边疆城镇的研究还显不足,本文对迪化①的卫生防疫事业做一初步探讨,以进一步丰富城市公共卫生史的研究。

一、迪化卫生防疫事业的兴起

(一)迪化的疫病灾害状况分析

民国时期的新疆,多数“民众缺乏卫生常识,个人及公共卫生之不知讲求”[1],加之战事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在这种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新疆极易受各种疫病的肆虐。当时新疆地区流行的传染病和地方病主要有“花柳病、甲状腺肿、痨病、霍乱、斑疹伤寒、天花、鼠疫等。”[2]迪化作为新疆的政治、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人口流动量大,致使各种疫病流行。据统计,1939年4月,迪化城出现斑疹及天花等恶性病传染蔓延趋势极为剧烈。[3]另据1946年12月省立医院诊疗统计,“时疫患者全市共四百七十五人、死亡者二十三人。”[4]面对疫情的肆虐,新疆有识之士也开始认识到疫情“事关公共卫生,预防与扑灭,非一人一家之力所可为功,卫生主管亟应设法杜绝蔓延,制止传染。”[5]

(二)卫生防疫管理机构的设立

专业的卫生防疫管理机构的设置对规范疫病的防治发挥了重大作用。民初,受新疆战争频仍、经济、技术条件落后等因素的制约,迪化卫生防疫工作主要由民政厅、警察局兼管。1934年8月国民政府成立西北防疫处,掌理西北各省防疫事宜,该处第二科掌理传染病之调查研究及防治,职业病之调查研究及防治等事项。”[6]在西北防疫处的协助下,1942年新疆省政府在迪化设立卫生检疫处,主要负责各公共场所卫生的检查。[7](p89)这标志着迪化防疫行政初显端倪。1944年新疆省成立卫生处,同年迪化设立省会卫生院,“作为省会公共卫生之总机构,凡省会防疫、保健、环境卫生及生命统计等工作皆属之”。[2]为应付临时发生之医疗防疫工作,省会卫生院下设一个医疗防疫大队,协助地方卫生机关工作。1945年5月迪化市成立了夏令防疫委员会,“主要负责传迪化市内各种传染病的调查、预防与治疗;来往旅客之检验、预防注射;旅店、浴室、理发店等公共场所的卫生检查;各种防疫及卫生运动宣传等事项。”[8]总之,迪化卫生防疫管理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其卫生防疫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二、疫病预防与采取的诊治措施

为防止传染病的蔓延,迪化政府还通过预防接种、设置传染病门诊、隔离室、消毒室等疫病诊疗机构来加强疫情的诊治。

(一)实施预防接种加强疫病的防治

民国时期,迪化卫生部门主要依靠种痘和注射疫苗预防疫情的发生。鉴于普通民众因经济困难难以就医治疗,1936年11月1日,新疆省政府颁布《新疆医药机关收免费章程》,规定:“省内各医院、门诊病人种牛痘及预防各类传染病全部免费。”[9](p508-509)1939年10月间民政厅令省药房“向苏联订购了贰百万人牛痘苗,并通饬全疆各医疗机关点种。”[10]1940年3月开始种牛痘,为了方便迪化城内各族民众种痘,迪化政府在省医院、南关派出所、第二分局、第三分局和西街派出所设立种痘点。[11]据统计此次点种痘苗人数“每日达二三百人,一星期中,超过一千人以上。”[12]此后,新疆省卫生处“保健科会同省院医务人员筹组分队,挨户为市民点种牛痘。”[13]据省医院种痘室统计,截止1945年5月“全市种痘者共达五千余名,其中一岁以下之婴儿尤多,点百分之七十,三岁至十岁间之孩子占百分之二十五,成人最少占百分之五。”[14]

(二)设立相关科室加强对疫病治疗

成立于1934年的迪化省立医院,院内设有传染病科,该科主要负责痨病、霍乱、斑疹伤寒等疫病的治疗。该院于“1937年5月还增设花柳科负责淋病的治疗并建有养病室,自成立之日起每日门诊花柳病者有十余人。”[15]1940年2月迪化发生发疹伤寒,为治疗伤寒患者迪化省医院令“医务处设立伤寒诊疗所为民众治疗”[16],之后,伤寒诊疗所成为省医院卫生防疫的常设诊疗机构。据该院1949年的统计,截止11月底,“传染科住院二百四十八人,花柳科门诊一千一百六十五人。”[17](p3784—3785)此外,迪化省立医院设立隔离室、消毒室。传染病门诊、隔离室及消毒所的设立体现了迪化政府卫生防疫意识的提高,这也多少改变了迪化卫生防疫诊疗机构设置的仓促性、暂时性、散在性状况。

三、加强防疫宣传与对环境管理

各种时疫的发生与其流行程度,固由各种环境的不同而各异,但主要的是由于个人卫生与公共卫生讲求之不足。为改善民众卫生习惯、增强民众的防疫意识,迪化政府在平时除责成有关卫生机关对民众进行卫生宣传之外,还加强了环境卫生的监管。

(一)加强卫生防疫的宣传教育

民国时期,迪化普通民众的卫生知识极为匮乏,人们一遇疫情往往采用消极迷信手段避疫或者听天由命。为普及卫生知识,新疆政府利用广播、标语、报纸等方式加强对民众的卫生宣传教育。如1942年5月印制“‘鼠疫及其防治方法’小册子二千本,分发各区县向民众作深入之宣传。”[18]1944年11月《新疆日报》刊登伤寒、天花、白喉等疫病的预防消毒和简易治疗等方法。[19]1945年3月新疆省卫生处利用广播电台宣传牛痘与天花、饮水卫生、学校卫生和结核病预防等知识。[17]再如1945年,在迪化夏季卫生防疫运动中,新疆省卫生处会同省会警察局卫生科制作捕蝇、消毒和卫生检查等方面的宣传标语[20]迪化通过各种卫生防疫宣传教育活动使民众增长了卫生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众的卫生习惯,这对迪化卫生防疫工作的开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搞好环境卫生及其管理

卫生防疫与城市环境卫生特别是公共场所卫生及食品卫生息息相关。为预防疾病传染,迪化政府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规范环境卫生,并随时组织对重要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进行卫生检查。1937年3月省会公安局招集本市各特种营业之经理,详细讨论公共场所之卫生事宜并制定《迪化公共营业卫生标准办法》。1941年5月26日迪化卫生会议制定了《营业场所卫生实施办法》。为加强食品卫生的监督和管理,迪化省会公安局于1937年夏季每日派人到街巷检查冰淇淋贩,“对制造之不清洁者,即令停止营业,并根据往年成案颁发许可证。”[21]1942年迪化政府还特别在城区还设有官办屠宰场,1942年6月财政厅制定《屠宰章程》。同年8月省会公安局组织夏季防疫运动,组织检查组对全市理发馆,澡堂,戏院及出售食品场所进行了卫生检查“在卫生检查终了时,对卫生工作好者,以书面或口头奖励之,如卫生工作不良,酌予斥罚,并规定每日检查终了时应由组长负责将检查情形呈报总局核阅。”[22]这些有关公共场所及食品卫生法规的制定和颁行,对于改善迪化地区卫生环境起了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抑制疫情的发生。

四、结语

纵观民国时期迪化防疫事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有以下几个特点:1.防治并举,政府在卫生防疫中的角色逐步增强。迪化政府通过完善卫生防疫管理及诊疗机构、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等方式逐步在防疫事业中起了主导作用。2.卫生防疫行政管理长期不独立,由民政厅、警察局(厅)下属科室兼管,直至1944年新疆省卫生厅和1945年迪化市卫生局的设立才得到改变。3.卫生防疫经费不足且诊疗设施简陋。民国时期,新疆地方经济发展落后、卫生防疫费用常常未纳入政府财政计划之中,经费的缺乏大大限制了卫生医药设备的完善。迪化也不例外。如:“1949年3月24日迪化南关发现白喉症,但因白喉疫苗已不敷应用,新疆省卫生处不得不请求西北防疫处将大批疫苗运往迪化。”[23]但是,卫生防疫人才的缺乏、近代交通发展缓慢和卫生观念的改变较缓慢等都限制了迪化卫生防疫工作的发展。

(本文系新疆大学世川良一优秀研究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民国时期乌鲁木齐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U—SYLLF14010)

(责任编辑:元 木)

[1] 临时参议会卫生工作报告[N].新疆日报,1945-09-15.

[2] 新疆省卫生事业计划大纲[N].新疆日报,1944-10-26.

[3] 新疆省疫情调查工作表[Z].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号:政2-6-81.

[4] 时疫流行中之统计[N].新疆日报,1946-12-06.

[5] 有望于卫生行政当局者[N].新疆日报,1945-03-23.

[6] 西北防疫处组织条例[Z].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号:34-20.

[7] 韩清涛.今日新疆[M].南京:民国中央日报总社刊本,1943.

[8] 新疆省卫生行政事宜, 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号:文1-3-12.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新疆通志·卫生志[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10] 民政厅种痘浅说[N].新疆日报,1940-01-14.

[11] 扩大种痘运动[N].新疆日报,1940-02-22.

[12] 民政厅印制种痘浅说分发各县宣传[N].新疆日报,1941-04-10.

[13] 本省卫生处已完成公医制度[N].新疆日报,1945-03-02.

[14] 省立医院种痘结束[N].新疆日报,1945-05-20.

[15] 迪化医院各科缓急伤病入院门诊手续[N].新疆日报,1937-05-27.

[16] 省府卫生工作报告[Z].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号:政2-6-504.

[17] 张大军.新疆风暴七十年代[M].台北:兰溪出版有限公司,1980.

[18] 防疫与卫生[N].新疆日报,1942-05-16.

[19] 几种传染病的病因和预防法[N].新疆日报,1944-11-22.

[20] 临时参议会社会工作报告[N].新疆日报,1945-09-14.

[21] 省会公安局根据成案重颁卫生许可证[N].新疆日报,1937-05-20.

[22] 省会公安局组织卫生检查组[N].新疆日报,1942-08-08.

[23] 卫生处积极建设本省保健事业[N].新疆日报,1949-03-24.

Analysis of the Epidemic Prevention in Dihua from 1934-1949


Yang Jun-jie

K291

A

1005-9652(2016)02-0152-03

杨俊杰(1986—),男,河北沧州人,新疆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研究生。

注释:① 迪化即今乌鲁木齐,1934设市,3年后撤销,1945年复设,1954年改称乌鲁木齐。

猜你喜欢

卫生防疫日报疫病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
回顾“东方之星”沉船救援中卫生防疫的特点及做法
灵感日报
“8?12”天津港特大爆炸救援部队卫生防疫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