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地区周代考古与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2016-02-03徐倩倩

管子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新泰山东地区墓葬



学术动态

山东地区周代考古与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徐倩倩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12)

2015年4月2日,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山东大学、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博物馆以及省内相关市、县共40余家文博单位60余名学者齐聚山东新泰,参加“山东地区周代考古工作座谈会暨《新泰周家庄东周墓地》和《山东新泰陶文》首发仪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伯谦、刘绪教授、历史文化学院朱凤瀚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徐良高研究员,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方辉、任相宏、王青教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同修所长、刘延常研究馆员,山东博物馆杨波副馆长,潍坊市博物馆孙敬明研究馆员,淄博市文物局张光明研究馆员,山东理工大学《管子学刊》编辑部于孔宝主编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新泰市副市长侯丽女士、泰安市文广新局(文物局)副局长李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刘绪、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同修、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张广然先生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并向与会代表赠送了由文物出版社刚刚出版的《新泰周家庄东周墓地》和《新泰出土田齐陶文》两本专著。

这两本书都是2014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介绍新泰市境内两项重要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工作。两项成果的取得,相关作者和单位付出较多努力,也受到学界好评。

会议针对周家庄东周墓地和新泰出土田齐陶文及其取得的研究成果、山东地区周代重要考古新发现、古文化、古国、青铜器、陶文等进行交流研讨。在新泰市一个县域内集中发现周代重要考古文化遗存并一起出版研究报告,在山东省还是第一次。会议主办方以报告出版为契机成功地组织召开了山东地区周代考古工作座谈会,介绍考古新发现、交流研究新成果、讨论考古工作新思路,代表们纷纷感慨会议信息量大、开拓了视野,收获颇多。

一、关于《新泰周家庄东周墓地》

《新泰周家庄东周墓地》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泰博物馆主编,此书发表新泰周家庄墓地的资料以供学界研究。周家庄墓地位于新泰市以北,在2002年当地进行旧村改造时发现,施工过程中造成一定破坏。之后文物部门进行科学勘探与发掘,明确墓地的范围,进行发掘。2002-2004年,由上述两家单位历经三次发掘,个别因建筑与道路的占压未发掘,共计发掘78座墓葬,此书将78座墓的资料全部发表,以供学者研究。

周家庄发掘的78座墓葬,墓地保存较好,除M1在施工过程中被破坏之外,其余墓葬均保存完好,随葬品种类丰富、数量较多。周家庄墓地的发现对于研究齐、鲁两国军事历史提供资料。

除M1为中型墓之外,其余均为中小型墓葬,时代在春秋晚期到战国中期之间。根据葬品的总体特征、随葬品特点、结合葬俗等判断,整体呈现齐国文化特征,但有部分随葬器物中也呈现鲁国的文化特点。随葬器物中青铜兵器数量较多,且墓主人以男性居多、多在青壮年时期就死亡,根据此类现象,再考虑到文献中记载新泰地处齐、鲁的两国交界,判断此墓地带有军事防御性质。

除M1在施工过程中被破坏,其余墓葬均未被盗掘,保存较好,随葬品也较为丰富。出土的随葬品有陶器、青铜器、骨角器、玉器、玛瑙器等13类,数量总计2300多件。陶器特征明显、演化序列清晰、时代特征明显。有鬲、鼎、有颈罐、有领罐、罍、华盖壶、簋、笾等,其中有数量较多的彩绘陶,但保存较差、仅存痕迹。青铜器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礼器主要是鼎、豆、盘、舟、匜等,其中豆、舟、匜等均是成对出土。乐器发现较少,仅在少量墓中发现鎛钟、钮钟、铎、铃等。车马器数量较多,主要为车軎、辖、马衔等,另外还有少量杂器、工具。兵器数量多、种类齐全,有剑、戈、铍、矛、镞、殳等,根据墓葬时代的差异,兵器组合多有差异。有的墓中有长、短剑成对出土的现象。16座墓中出土19件殳,数量之多、保存完整不见于之前的考古发现,为青铜殳的研究提供较多便利条件。另外出土一定数量的吴国兵器,主要有剑、矛等。

《新泰周家庄东周墓地》的体例除了采用传统的考古发掘报告的体例之外,第二章将出土器物的分型分式进行总体论述,便于读者对于墓葬出土物有总体的了解和认识。报告中器物图比例都较大,能够更好的表现器物特征。

二、关于《新泰出土田齐陶文》

《新泰出土田齐陶文》由山东大学、山东博物馆、新泰博物馆主编,将新泰一中音乐楼、西南关、南关、南西周等地出土的战国中期和晚期陶文整理出版。李学勤先生作序,认为新泰出土的陶文有以下几个特点:出土的陶文经过科学的发掘清理、有详细的层位。集中发现成批量的“立事”类型的陶文,比之前发现和著录的都要丰富。便于进行系统的研究。此书的作者对于陶文的研究进行器物学的研究,并且对于陶文的性质、格式及说反映的制度等问题,作了新的探索,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创见。南关、南西周、西南关等地陶文见于豆、盆、盂等器物上,且多单字陶文。而第一中学所见陶文则见于量具上,且以“立事”陶文为主,且多戳印。

陶文的研究、历来是金石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但是此次新泰陶文的研究,采用考古学方法,运用层位学、器物学的方法,对于陶文进行研究。对于陶文及陶文的载体,都有新的认识,并且陶文所反映的考古学背景也有新的认识。

三、关于山东地区周代考古新发现新认识

山东地区周古国众多,见于文献记载的有齐、鲁、任、薛、滕、莱、杞、逢、莒等。这些国家文化中都有记载,其中一些已经发现都城及贵族墓,确定其地望,仍有一些国家只发现少量器物但具体位置还未确定。在此次会议中,与会的济宁市、烟台、枣庄、莒县、莒南、邹城等地的会议代表对于各地的周代发现略作介绍。

济宁市博物院王莉馆长介绍馆内收藏的薛故城MD2的9座墓出土的器物:共计232件(套),其中铜器145件(套)、玉石器45件(套)、陶器38件(套)、 牙角骨器4件。其中有“薛侯行壶”、兽首形“寿元”青铜杖首、“薛国公子戈”等带有铭文的青铜器。其中5号墓出土彩绘变体龙饰插件陶钫,带有彩绘,制作精细。薛国是山东位于山东西南部的重要国家,地理位置重要而文化面貌有强烈的自身特点。

莒县博物馆刘云涛馆长介绍莒县9座墓地近年出土的青铜器。这9处墓地分别为天井汪、源河、老营、于家沟、西大庄、长岭、王家山、上茶城、崔家峪墓地,均出土铜器。其中有鼎、鬲、盘、匜、簋、甗、翣等,是研究此地地方特色的东周文化重要的资料。其中西大庄出土的盘、匜、人面刀、翣等都是珍贵的研究资料。莒南文管所张文存所长介绍莒南东上涧、后官庄出土东周墓。东上涧发掘两座墓葬,因为是科学发掘,所以墓葬形制较为清晰。墓室内有殉人、器物库,下有腰坑,墓内有填充青膏泥的现象。三槨一棺,葬具及器物库的结构也较为清楚。墓葬被盗扰,但是仍能看出莒文化特有的器物组合,出土鬲、豆式簋、罐、投壶等一批特点明显的器物。后官庄也是发现两座墓葬,被盗严重,但是仍可见棺椁、车马坑、边箱以及49具殉人,有腰坑。残留部分铜器、玉器、陶器,可见典型的莒式鬲、罐、投壶等器物。

莒国及莒文化是山东周代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莒文化面貌有强烈的自身风格,墓葬形制独特,一般是夫妇合葬墓,墓葬中有器物坑、器物坑大小与棺椁差距不大。墓葬中出土的青铜鬲、盆、罍等均不见于其他地区,仿铜陶鬲、罐等特征也非常鲜明。

枣庄市博物馆原馆长李光雨介绍了小邾国及徐楼墓地的情况。小邾国墓葬出土大量带有铭文的青铜器,邾友父鬲、佥父瓶、邾君庆壶、倪庆鬲、鲁宰虤簠、毕仲弁簠、正叔止士俞簠等。大量的带铭青铜器的发现,对于研究小邾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徐楼墓地发掘两座墓,出土的器物极具特色。出土的鼎、舟、铜盒等形制都较为特殊,铜器上的嵌红铜装饰少见于山东其他区域。出土的器物铜河南固始侯堆出土的器物有相似之处,还出土了一件“鄝子庄戈”(之前仅见于河南淅川楚墓中)。种种迹象表明徐楼墓地表现出强烈的异域特色。鲁西南地区地处山东与江苏、安徽、河南的交界地带,在当时也是与中原、江淮地区的交界地带,考古发现较多、文化面貌复杂,考古发现呈现出受周边影响较为强烈的特点,徐楼的发现更加表明这种文化现象。

邹城市郑建芳书记介绍邹城出土邾国陶文。邾国陶文多发现与西南部遗址地层、灰坑、窑址、水井之中。多见于陶量、陶盆、陶瓮、陶罐、陶豆等器物,尤以陶豆、陶罐为主。主要为单字,内容主要是戳记符号、工匠姓氏、陶工里籍、窑场名记,器具用途等。另外还发现秦代陶文,主要是诏文,主要见于陶量上,属于秦代小篆。另外还发现一些汉代陶文,主要见于盆口沿,瓮口肩外侧、罐口、器座和砖瓦上。邾国陶文的发现,对于认识邾国历史、了解邾国文字提供重要资料。

烟台博物馆王富强馆长介绍胶东两周时期的发现。珍珠门文化是商周时期的土著文化,以夹砂红褐陶为主要陶色,以素面的鬲、罐、甗等为主要器物。另外,归城在东和平、曹家庄、董家村、小刘庄等出土数量较多的铜器,一般认为是莱国的遗物。其中小刘庄出土的启尊、启卣铭文更是记载启随王狩猎的内容。另外,前河前河上夼,海阳嘴子前,长岛王沟等都有墓葬出土大量青铜器。值得注意的是,长岛王沟的出土器物与临淄齐故城郎家庄一号战国墓的器物有较多相似之处。胶东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一直是山东地区较为特色的区域,文化面貌与内陆与较大差异,两周的考古发现仍有强烈的地方特点。

山东省考古研究所的韩辉对于近年在曲阜进行的鲁故城的勘探和发掘项目进行介绍。自2011年起,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曲阜鲁国故城进行勘探与发掘,对于鲁国都城、城内布局都有新的认识。对于大城的具体位置、保存情况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在周公庙建筑基址群发现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的宫城。通过发掘解剖的探沟,对于整个内城的建造年代、建造方法以及延续年代等都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目前山东周代考古发现较多,内容丰富,这些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记载,丰富了对于山东周代的认识。由于古国众多、各区域发展情况也有差异,使得考古发现呈现特点各异、精彩纷呈的局面。

四、学术总结

李伯谦先生全程听取会议的报告,对于《新泰出土田齐陶文》《山东新泰陶文》两本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充分肯定相关著作单位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对于报告的体例和内容也充分肯定,并且对山东的考古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充分肯定近几年山东的考古工作取得较大的进步,尤其是山东考古所,作为山东考古单位的代表,近几年取得重要收获,不仅连续六年度都有发掘项目获得十大考古发现称号,且有较多发掘报告和学术研究著作问世,其他各地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先生对山东下一步的工作也提出一些要求,认为山东目前仍需要细化区域类型的工作,个别区域、个别时段的考古学文化序列仍需要完善和补充,商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序列特别需要细化。并且今后的考古工作应该要带有目的性、学术性的去工作。特别指出山东今后需要在以下7个方面加强工作:

1.商代晚期的方国遗存的调查研究

根据统计,目前山东地区出土商代青铜器的族徽是全国最多的。但是对于这些方国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很多方国还仅仅是出现在铭文和文献中,考古发现并没有确切的地望的线索。

2.商周文化更替过程的研究

目前山东发现的商代遗存不少,但是周初遗存数量较少。考古到文献中商奄至今还未确定。齐、鲁的始封地也未确定,山东地区商周更替的过程还需要进行较多的工作,特别是周初遗存的寻找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3.周公东征与西周早期的政治地理格局问题

上文已叙述,山东地区周初的考古工作还比较薄弱,齐、鲁的分封以及土著文化的推进与衰落等问题,都是山东周初的研究的重要任务。

4.齐、鲁始封地和都城变迁研究

文献中关于目前齐、鲁两国的始封、都城迁移、发展兴衰等都有详细的记载,目前对于临淄齐故城和曲阜鲁故城也正在进行相关的考古工作。考古工作并没有找到两国始封地,

5.盐业考古系统调查

盐业考古是山东考古的热点和特点之一,近年山东沿海的盐业考古开展较多,也有较多收获,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后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盐业考古进行调查和深入的研究。

6.周代古国遗存的研究

文献记载中山东地区的古国数量非常多,除了齐、鲁等大国之外,还有数量非常多的小国:莒、莱、滕、薛、费、郯等,目前这些国家大部分都有相关文化遗存发现,但是对于其发展变迁、地望等还缺乏研究。

7.古文化、古国与周边文化的研究

山东地区发现的吴国、越国、燕国的文化遗物已经有学者进行研究。但是山东古国众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尽管此次会议时间短,但是参加此次会议的代表涉及的单位多,会议内容丰富、行程紧凑,与会学者在会议期间进行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对于山东地区周代考古学的发展也提出要求和希望,对于今后周代考古的发展提出思路与想法。

山东地区周代考古工作和研究有较大的收获。近年重要的考古工作有:高青陈庄的发掘、齐故城10号宫殿的发掘、临淄范家城址的发掘,曲阜鲁故城的发掘、沂水天上王城墓葬的发掘等,这些考古工作大部分持续时间较长、对于山东地区的古国认识有较多突破,在国内学界引起较大反响。在考古学研究上,出土了《临淄齐故城》《临淄齐墓》《新泰周家庄东周墓地》《新泰出土田齐陶文》等研究性著作,提升了山东周代考古研究的水平。今年,齐故城、鲁故城、即墨故城等还将开展考古工作,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发现。

正如与会学者认识到,虽然山东地区考古研究近几年取得了较多成就,但是仍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需要深入的考古工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责任编辑:方子玉)

作者简介:徐倩倩,女,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

收稿日期:2015-11-16

猜你喜欢

新泰山东地区墓葬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试析山东地区所出金银饮食器具
考古新发现所见山东地区新石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墓葬中的女人
新泰采风
云弄竹溪月,诗妆新泰天——2018年《中华诗词》新泰青春诗会侧记
2018年《中华诗词》新泰青春诗会
论新泰周家庄遗址春秋时期青铜礼器墓的等级性
广汽传祺济南海恒祺家店盛大开业!
扬州胡场汉代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