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情境预防之环境设计
2016-02-03吴超超庄雅婷
吴超超 庄雅婷 戴 滢
1.浙江工业大学健行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2.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犯罪情境预防之环境设计
吴超超1庄雅婷2戴滢2
1.浙江工业大学健行学院,浙江杭州310023;2.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摘要:环境特征往往会影响犯罪行为发生的机会,因此,环境设计对犯罪预防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介绍情境预防的概念,其次阐述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再次提出环境设计的具体措施。最后,在借鉴国外环境设计的条件下,结合我国现状,得出如何落实环境设计来进行犯罪预防的结论。
关键词:犯罪预防;情境预防;环境设计
一、犯罪的情景预防的概念
犯罪的情景预防,是指通过对环境进行设计、调整,增加犯罪人作案的难度,以此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犯罪行为往往是在一定的空间内发生的,依赖于特定的环境。犯罪分子通常会根据具体的环境情况来考量自己的作案价值,由此决定自己是否要实施犯罪行为。因此,通过对环境进行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犯罪率。
二、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与人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人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感知着环境,对环境的刺激做出有意识的反应。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环境影响行为的例子。当人们走在湿滑的路面时,往往会改变自己的走路方式,变得小心翼翼。许多教师在讲课时,都喜欢站在讲台的高处,因为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在光线明亮的地方,人们往往会加快做事情的速度,效率也大大提高。环境的改变势必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环境设计者可以通过有意识地改变环境,将人引入到自己的意识里面。
既然环境会影响人的行为,那么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必然会影响着犯罪。当环境作用于人的心理,让人产生在该环境下作案风险性很高的意识时,潜在犯罪人便会主动地放弃自己的犯罪动机。相反,若环境给人一种犯罪容易进行的感觉时,就会对犯罪分子的犯罪心理起到一种强化作用,便促成其实施犯罪行为。环境设计正是通过让犯罪分子在心理上感受到犯罪的难度与风险度之大,弱化其犯罪动机,从而达到抑制其犯罪的效果。
三、西方的环境设计犯罪预防理论
环境设计犯罪预防理论在美国尤为发达,其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犯罪学家克拉伦斯.雷.杰弗利提出,后来美国犯罪学家奥斯卡·纽曼提出了“防卫空间理论”,他认为,犯罪动机的动机虽然不能被控制,我们仍然可以从加固犯罪目标、减少犯罪条件等方面控制犯罪,此观点在美国被广泛接受。
四、环境设计具体措施
(一)自然监视
要使环境处于安全状态,应使其处于人人能看见的状态,起到监督的效果。如可以完善照明设施,以减少暗处死角,对潜在的犯罪分子起到一种震慑作用。此外,建筑物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交错排列,以保证互不遮挡视线,便于进行邻里守望。可以在小区内多设置一些休闲娱乐设施,增强居民们的之间互相交往,不仅可以提高居民对社区安全保护的责任感,而且可以起到对环境进行自然监视的作用。在绿化方面,高大茂密的树丛往往会成为潜在犯罪嫌疑人的隐藏或者作案之处,因为高大的树木易于遮挡人们的视线,给人一种隐蔽的安全感。因此,在绿化设计时应尽量将树木相隔一定距离排列,并尽量栽种树干高的树木或者低矮的树木,保证环境的可视性。
(二)领域强化
通过种植绿化带、设置标志等方式,将私人区域和公共区域区分开来,强化居民对自己所在区域的所有权,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例如在停车区设置栅栏以防止外来人员进入,还可以将内部人员与外来人员的停车区域作不同的区分,以此来避免外来人员混入内部实施犯罪行为。设置一些标识,让犯罪分子清楚意识到自己所在地是私人领域还是公共领域,他们因此也会感受到实施犯罪的难度之大,心生胆怯而放弃犯罪。
(三)入口控制
应尽量减少建筑物的入口,最好只设置一个入口。入口越少,人流量越大,便于内部人员互相熟识,更易进行监督。在小区、学校等地方可以设置门禁,将外来人员排除在外。此外,还应加强门卫对入口的管理,将内部人员与外部人员区分开来,限制人员的往来,从而降低潜在犯罪人接近作案目标的可能性。尽量将入口设置在建筑物的正前方,使其在公共区域的视线范围之内,防止出现环境的死角。
五、外国的环境设计在我国的借鉴之处
然而,这一切都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真正要落实这些环境的规划与设计,往往要经过一定部门的审批。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一下西方国家的经验。例如在英国,建筑的规划主要由警察协会负责,他们通过与建筑协会协商,使建筑协会按照犯罪预防的要求建造房屋。事实证明,这项政策很好地达到了降低犯罪率的效果。而美国则明确地通过实施《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条例的方式,对建筑物的布局、出入口设置等做了明确的规定。澳大利亚也通过了《环境设计评估法》,在建筑设计时,不能仅考虑外观设计、采光性等方面,更要把预防犯罪的目的考虑在内。
当前,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快,高楼大厦不断涌现,在对城市建筑进行设计时,更应借鉴外国的经验,设立专门负责建筑的犯罪预防设计的部门,并出台相应的法规,将建筑设计进行规范化、明确化,以落实犯罪预防政策。
六、结语
情境预防中的环境设计主要是通过限制犯罪的条件的方式,抑制潜在犯罪人的犯罪心理,从而限制犯罪,主要通过自然监视、领域强化、入口控制等措施。在落实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政策时,要结合我国的现状,借鉴国外的经验,设立相关的环境设计部门并出台相应的法规。
[参考文献]
[1]杨燮蛟.现代犯罪学[D].杭州:浙江大学,2010.
[2]许建军.城市居住空间与犯罪预防—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D].华东政法大学,2009:1-50.
中图分类号:D9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5-0251-01
作者简介:吴超超(1995-),女,汉族,浙江温州人,浙江工业大学健行学院,2013级法学专业本科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