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唱发声中“真声”、“假声”、“混声”的科学原理及训练方法

2016-02-03

北方音乐 2016年4期
关键词:混声假声嗓音

向 松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歌唱发声中“真声”、“假声”、“混声”的科学原理及训练方法

向 松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真声”、“假声”、“混声”是我们在歌唱教学与演唱中时常提及的概念,是声乐学习过程中容易困扰学生的问题之一。此概念多有人论述,但大多是从发声感觉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将结合嗓音科学原理对此概念进行论述,以帮助广大声乐学习者从科学的角度更深刻全面的理解该问题,进一步掌握相关的发声技巧,为歌唱服务。

【关键字】真声;假声;混声

正文:声乐是以人的器官作为乐器的音乐形式,但凡健全的人,都有这样一部乐器,且乐器构造都是差不多的。 此“乐器”由各种“零部件”构成,但不同的人各部件尺寸不一,对于各个“零部件”的控制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就有了声音动听的人和发声困难的人之分,有了纤细的嗓音和洪亮的嗓音之分。在这些零部件中,有一个部件叫“声带”,有一个部件叫“咽道”,它们便是产生“真声”、“假声”、“混声”声音形象的主要部件。

我们的歌唱乐器主要分为动力系统、策动系统、响应系统等几个部分,动力系统主要负责产生气流,包含吸气及呼气肌肉群,肺部、气管等,主要作用就是产生足够压力的气流以催动策动系统---喉器的工作,策动系统的主角是声带,当气流经过的时候,声带可产生振动发出声音,这就是人声的主要来源----“真声”;如果气流在经过喉部之时让声带松开只边缘振动,气流以一定的角度和力度向上传送,吹响声带上方的响应系统----喉腔、咽道、鼻腔、口腔等共鸣腔(其中咽道起主要作用),可发出类似洞箫的声音,这便是“假声”;动力系统、策动系统、响应系统一起工作,即声带振动,声音向上传并在咽道形成共鸣,结合口腔、鼻腔等腔体共鸣,便获得“混声”。

有的人声音“很白”,有的人能发“海豚音”,有的人声音浑厚极具穿透力,其实,此三种声音感觉,分别是“真声”、“假声”、“混声”给人最初步的印象。从声音形象上讲,“真声”声音结实,声音位置低,通常认为这种声音“很白”,例如人在说话时的状态就是“真声”成分居多;“假声”声音很“空洞”,声音位置高但缺乏张力;“混声”是两者的结合,既有张力,位置又高,极具穿透力和感染力。从发声机制上看,“真声”类似于音簧振动,音域不宽,唱不高; “假声”接近洞箫一类的乐器音响,属于管体振动,是空气柱的声音;“混声”则是音簧的基音加管体的泛音。必须在此说明的是,以上是理论上的情况,事实上单独发纯粹的“真声”或是“假声”都不可能实现,因为声道是相连的,声带的震动势必会不可避免的引起上方的管道共鸣,上方的管道共鸣也会反过来引起声带的响应,并能影响声带的发声状态。因此,我们在专门用 “真声”或是“假声”的状态发声时,“真声”会带有一定的“假声”成分,“假声”也会或多或少带点“真声”的成分,只不过有比例之分而已,会有“真声”居多的“真混”和“假声”成分居多的“假混”,还有真假参半的“一半一半的混”,各种类型的声音状态没有一个绝对精准的界定标准,只能从声音效果上大概的区分,比如,藏族女歌手嘹亮的声音属于“真混”的范畴,而美声唱法的花腔女高音和假声男高音更接近“假混”的范畴,民族唱法女高音、美声唱法男高音和男中低音则更偏向于“一半一半的混”。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科学唱法中提倡用“混声”来歌唱,但这并不是说单独的“真声”与“假声”不可取,它们也有着各自的表现力,特别是在流行唱法中,为了表达特定的歌曲内涵,可单独使用“真声”状态或“假声”状态来表现。“真声”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必须有足够好的气息和声带张力才可能把“真声”状态把握好,“假声”成分的掺入会使得声音更有色彩和位置,但必须有良好的管道调节能力和呼吸支持才能把握好其状态,因此,训练“真声”状态与“假声”状态自如配合的能力是歌唱发声训练中重要的一环,女声部的“真声”状态训练不好会使得中低声区缺乏力度,男生部的“假声”位置训练不好会使得其声音缺乏色彩且上不了高音。无论从音响效果还是器官机能上来讲,真假声相结合的发声方式才是最科学的。

女声的乐器尺寸较小,有助于其迅速找到很高的假声位置,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女生部的中低声区比较薄弱,必须借助“真声”状态的发声感觉来进行训练。笔者在训练女高音时多采用音高自上往下的训练方式,上抓共鸣点,下抓呼吸,喉部松开,用“U”母音先找到较高的“假声”位置,通过对气息和声带状态的调整,逐渐将声音落下来,让气流在打响高位置共鸣点之时顺便碰响声带,气息就像小提琴的琴弓轻轻擦过琴弦一般把声带吹响,如此便容易获得即结实位置又高的“混声”。男声的乐器尺寸较女生大,要发出高音必须具备很好的“乐器”调节能力,因此男声普遍发高音困难,训练男声时多采用音高自下而上的方式,即从“真声”状态入手,逐渐找到“假声位置”(可叫男声学女生讲话的声音,就易获得“假声”的感觉),以获得色彩丰富的“混声”。童声的乐器尺寸比成人女声更小,声带很薄很窄,共鸣管道也较短较细,训练前期主要采用音高自下而上的方式,待中低声区稳定后,再采取从假声位置下放的自上而下的方式,逐渐使真假声结合。

以上是笔者对于“真声”、“假声”、“混声”的一些认识,希望能给广大声乐学习者一些提示。当然,“人的乐器”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单独强调某个地方的状态是不可能发好声的,“混声”训练的前提是气息能收放自如,舌头、下巴和喉部能足够放松,各方面都得结合起来训练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声效果。

参考文献

[1]Jurgen Meyer,陈小平.译.《音乐声学与音乐演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2][美]理查德.奥尔德森,李维渤译《嗓音训练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3]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4]黄永旺《实用临床嗓音医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2.

[5]林俊卿《歌唱发音的机能状态》,[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57.

作者简介:向松(1981—),男 ,籍贯四川大竹县,声乐硕士,四川音乐学院青年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结合嗓音科学的声乐教学。

猜你喜欢

混声假声嗓音
我问雪莲花(混声合唱)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2019年美国秋季嗓音论坛纪实
谈声乐“真声”与“假声”演唱技巧
假声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应用
黄绮珊:我的嗓音为什么是这样?
“世界嗓音日”——中央音乐学院嗓音研究中心在行动
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假声的有效利用
假声男高音的鉴别与训练
八大特色嗓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