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与刘芳躅交游活动述略
——以《曝书亭集》为主要考察对象
2016-02-03刘英波
文・刘英波
朱彝尊与刘芳躅交游活动述略
——以《曝书亭集》为主要考察对象
文・刘英波
朱彝尊(公元1629年-1709年),字锡鬯,号竹垞,浙江嘉兴人,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学者、藏书家。对于他所取得的文学成就以及在清代文坛上地位与影响,大家已比较熟悉;对于他与曹溶、曹寅、顾炎武、纳兰成德、查慎行等清代名人的交游,因有不少人予以关注,人们也不应陌生。可是,对于朱彝尊与刘芳躅的交游活动,人们就不一定熟悉了,至少可以说并不十分了解。其中的原因,大致可概括为两点:一是刘芳躅的文名与官位在当时均不算显著,二是刘芳躅保存下来的文献史料相对较少。因此,做此题目既助于人们对朱彝尊研究的深入,也利于对刘芳躅的了解。
刘芳躅,字增美,祖籍山东滨州,顺天府宛平(今属北京市)人,明朝末年至康熙前期在世,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进士,曾任编修、侍讲、学士、山东巡抚,官至工部右侍郎。著有《留云山房集》,惜未见存世(《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一百五十六)。从目前所见史料看,朱彝尊与刘芳躅的交游活动主要发生在刘芳躅山东巡抚任上。《国朝耆献类征初编》云:“(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正月,(刘芳躅)擢山东巡抚。”《道光济南府志》载:“七年,(刘芳躅)擢山东巡抚。”就在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的春天,朱彝尊自北京至济南被刘芳躅聘为幕僚(至于刘芳躅作巡抚之前两人有无交往,因没史料可证,一时还不清楚),从而开始了二人两年多密切的交往活动。目前,涉及刘芳躅的史料主要保存在一些清人传记与地方志里,且相对简略,诸如文集类文献未见保存,因此朱彝尊与刘芳躅的交游活动从刘芳躅现存的材料中很难获知,但是在朱彝尊的《曝书亭集》中记载下了一些两人的交游活动,这是本文加副题“以《曝书亭集》为主要考察对象”的原因。通过梳理朱彝尊的《曝书亭集》(四部丛刊本),我们发现朱彝尊与刘芳躅的交游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件事情上:
其一,刘芳躅发现泉水,朱彝尊命名“濋泉”之事。这件事发生于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其大致经过,在朱彝尊撰写的《濋泉记》(《曝书亭集》卷六十七)一文中有较为详细地描述,摘录于此:
宛平刘公巡抚山东之明年,于厅事西北掘土深二尺,有泉涓涓出自穴,从而濬之。又二尺,其广倍焉。甃以砖,养鱼百头,清可鉴发。公顾而乐之,语其友朱彝尊曰:“是宜何名?”曰:“《尔雅》:‘水自济出为濋’,其濋泉乎!记之曰……。
这一佳话,随着济南名泉的影响,已广为人知。
其二,刘芳躅让朱彝尊作《重修泰安州东岳庙碑》之事。依据《重修泰安州东岳庙碑》中所记,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爰命秘书院学士宛平刘公修岱宗之祀使,旋寻奉命抚东土”,“明年峻事”,“公授简彝尊曰:‘斯文也,非子不可。’”(《曝书亭集》卷六十九)由此,可知《重修泰安州东岳庙碑》一文,是秘书院学士刘芳躅(康熙六年)奉命重修东岳庙,康熙七年修缮完毕后,时任山东巡抚刘芳躅(康熙七年春上任)幕僚的朱彝尊,受刘芳躅之托完成的。
其三,朱彝尊与刘芳躅曾同游曲阜与邹县。朱彝尊的《曝书亭集》中有诗《曲阜晚眺同刘中丞》:“径转通油幕,林深护石苔。夕阳新雨过,春杏旧坛开。入庙车犹在,看碑日几回。东城寒食近,不上斗鸡台。”(《曝书亭集》卷七)诗中交代了朱彝尊与刘芳躅同游曲阜的时间是在春天,当时已迫近寒食。在这首诗后,附有刘芳躅与朱彝尊唱和的诗作《和朱十韵》:
孔庭释菜后,携客步莓苔。牺象汤孙彻,金丝鲁殿开。牲碑工拓就,蓍草马驮回。愧少春秋癖,言旋罢讲台。
朱彝尊与刘芳躅还一起游历过邹县。在诗作《曲阜晚眺同刘中丞》前面有《邹县谒孟子庙二首》,从这两首诗我们很难看出朱彝尊与刘芳躅同游过邹县。不过,在朱彝尊撰写的《登峄山记》(《曝书亭集》卷六十七)中却清楚地记录下了他们同登峄山的事实。《登峄山记》中云:
同予登是山者,四人:巡抚山东、工部侍郎兼右副都御使宛平刘公芳躅增美,弟芳永大年,河间府推官大兴牛裕范式之,歙人汪之鲂于鳞。登其巅者,公与之鲂暨予也。
峄山,即邹山,在今邹城市东南十公里处。这里,明确交代了当时同登峄山的人员:刘芳躅、刘芳永、牛裕范、汪之鲂四人,其中朱彝尊、刘芳躅与王之鲂一同登上了峄山山顶。
其四,朱彝尊与刘芳躅曾同游山东临朐冶源。山东临朐老龙湾古名熏冶湖,传说藏有蛟龙而得名。熏冶湖的主泉为薰冶泉,相传春秋时期吴越间人欧冶子曾铸剑于此,因称熏冶泉。此处万泉齐涌,汇流成河,为冶水之源,故称冶源。这里有山、有水,竹柳清翠,碧波荡漾,夏日荡胸涤虑,冬日云蒸雾腾,堪称佳境。朱彝尊在《曝书亭集》中化用唐人诗句,写有【菩萨蛮】《秋日陪刘增美中丞饮冶源亭予爱其山水竹树之胜题壁四首》,盛赞冶源之胜景。由词作题目,我们可知朱彝尊与刘芳躅同游冶源的时令是在秋天,结合朱彝尊对刘芳躅的称呼“中丞”(明清两代常以副都御史或佥都御使出任巡抚,因此明清巡抚也称“中丞”),大致可知此事发生在康熙七年正月刘芳躅以督察院右副都御使出任山东巡抚之后。
其五,朱彝尊与刘芳躅曾同游大房山。大房山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西北部,是太行山余脉,旧日多称“古大房”。《曝书亭集》卷八有《同刘诗郎芳躅入大房山时刘编修芳喆养疴山中八首》(刘芳喆,刘芳躅的弟弟,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据《曝书亭集》卷六十八《房山北砦题名》中所云:“康熙癸丑二月之望,自上方山麓策马折而西,至北砦……缘仄径而上,饭于僧寮,遂扫壁题来游岁月。同游者,宛平二刘先生芳躅增美、芳喆宣人、涿州冯源漳子湛、华亭钱柏龄介维。”我们可知此次朱彝尊与刘芳躅同游房山的时间是在康熙十二年二月十五日。
除《曝书亭集》中记述下来的朱彝尊与刘芳躅的交游活动外,在康熙年间的黄培诗案中,朱彝尊通过刘芳躅解救顾炎武一事,也是二人不可忽视的交际活动。这件事情的大致情况是:山东莱州原明朝兵部尚书黄宗昌的家奴姜元衡当上翰林后,为解除他与黄家的主仆名分,便向当局告发黄宗昌的子侄黄培等人刻印收藏反动诗文,因此导致黄培多人被杀。开始案件并没涉及顾炎武,后来把田产抵押给顾炎武的谢长吉为了夺回田产,便伙同姜元衡告发与顾炎武有关的《启祯集》等材料,诬告顾炎武对清廷有二心。当时,朝廷受命山东巡抚刘芳躅承审此案。在李因笃、徐元文等众亲友的救助下,康熙七年九月十二日顾炎武被保出狱。作为好友,朱彝尊正作山东巡抚刘芳躅(康熙七年春上任)的幕僚,他当有鼎力相助(周可真《顾炎武年谱》)。
当然,朱彝尊在刘芳躅幕府有两年多的时间(刘芳躅康熙七年正月上任至康熙九年四月丁母忧),两人朝夕相处,他们的交游活动绝不止上面所述有数的几次。《曝书亭集》中的一些篇目,如《谒孔林赋》《邹县重修亚圣孟子庙碑》《邹县谒孟子庙二首》《泰安道中晓雾》《维水吊韩淮阴》《自沂水至大岘山作》等,虽说尚不能证明朱彝尊的这些作品与刘芳躅的交游有什么关系,但从《谒孔林赋》《邹县重修亚圣孟子庙碑》《邹县谒孟子庙二首》等题目看,我们很难说朱彝尊拜谒孔林、孟子庙以及为孟子庙撰写碑文等活动中刘芳躅没有参加,尚待进一步证实。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