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2016-02-03
微言微语Micro-talk
【言论】
“攻原得卫”与一诺千金
层层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或安全生产责任书,是不少单位坚持多年的好做法。有人签了名,就刻骨铭心,生怕做不到。但也有人签了名就万事大吉,根本不当一回事。如果视签名为儿戏,签完就放在抽屉里睡大觉,还不如不签。
《吕氏春秋·离俗览第七·为欲》有一则“攻原得卫”的故事,告诉世人一个浅显的哲理:一诺千金或有丰厚回报。“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臣提醒他“原将下矣”,将士们也请求再等一等。晋文公不为所动,态度异常坚决地说:“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于是,毅然决然地撤军而归。“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而后反。”听到晋文公立下了不胜不归的誓言,原人不战而降。卫人听说此事,同样深信晋文公说到必然做到,也就步原人后尘归附了他。
晋文公以信为宝,“不战而屈人之兵”,原、卫相继请降,这就是言而有信的无比威力。开展廉洁从业教育或者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用签订承诺书或责任书约束言行,本来无可厚非。签过名等于发了誓,就要时常掂量掂量誓言的分量,就一定要信守诺言。为信誉而战,人生或能收到“攻原得卫”的意外惊喜。
广东东莞石油分公司张国勇
勿用“精英竞赛”替代全员培训
前不久,在某企业举办的电钳工技能操作大赛上,出现了令人意外的一幕:竞赛组织部门临时“变卦”,将各单位事先报上来的参赛人员弃之不用,临时随机在各参赛单位电钳人员中抽人组队参赛。这半路杀出的一招,让赛场上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风景”,参赛各单位纷纷现了“原形”。
更令人意外的是,成绩最差的单位以前是技能竞赛领奖台上的“常客”。此次实行随机抽人参赛,平日里以“精英竞赛”替代全员培训的单位,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竞赛败北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很多企业也在发生着。每年,行业或企业都要举行不同专业、工种和岗位的职工技能竞赛,确实使不少“蓝领专家”脱颖而出,一展身手,但一些企业也出现了技能竞赛片面追求成绩、急功近利、以“精英竞赛”替代全员技能培训的不良倾向。赛来赛去,竞赛成为“几个人比、少数人看,与大多数人不相干”。这不仅是本末倒置,也与竞赛的实质背道而驰。因此,摆脱“精英竞赛”的弊端,回归技能竞赛的本质,提升全员整体技能势在必行。
为此,企业每年应制定系统的全员培训计划,用制度保障每名员工都有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要给予每位员工更多参与技能竞赛、打擂比武的机会,让他们通过竞赛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得到锻炼。同时,还要发挥好技能精英的传帮带和示范作用,让精英走上讲台,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传授技能,让优秀的技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应用和发扬。对企业来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
川煤集团杨涛
执行力不强不妨从文化上找病根儿
“夯实三基,从严管理”活动各单位都在开展,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从岗检的结果来看,一些单位和部门的“低老坏”问题仍然难以根除。一些严格管理的措施和要求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一贴灵”,更不可能是“灵丹妙药”,解决这些问题不妨从文化上找找病根儿。
在企业内部,任何一个人都是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即便他因某种契约关系而受到企业规章的约束,多数时候他仍然拥有自由行动的权利。看一个企业是不是一个好企业,从员工的精神状态和对企业的态度,便可判断出企业文化的优劣。
说到底,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结果,它反过来影响、甚至决定人们的行为。企业文化一旦稳固下来,便形成一种成熟的企业组织心态,它是企业所有经营管理行为在精神层面的综合反映。此时的企业文化不会因为各种因素轻易改变,在企业文化的作用下,作为输出结果的组织行为是难以人为控制的。
著名的管理学者余世维先生说,“我们需要很多很多时间,才能形成一点点传统;需要很多很多传统,才能形成一点点文化。”而这种文化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必须从建立有令必行、有规必依的企业文化入手。
扬子石化报社张延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