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曲传统民歌中蕴含的礼俗文化

2016-02-03

黄河之声 2016年4期

佟 鑫

(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河曲传统民歌中蕴含的礼俗文化

佟 鑫

(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摘 要:民歌与人民的生活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而礼俗文化也贯穿人生的各个阶段,这两方面都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河曲素有“民歌海洋”之称,有许多学者对当地的民歌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整理工作,本文将从婚姻、丧葬、祭祀及寿诞四个角度来挖掘河曲传统民歌中蕴含的文化礼俗,为河曲民歌打开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河曲民歌;婚姻礼俗;丧葬礼俗;祭祀礼俗;寿诞礼俗

中国自古就被誉为“文化礼仪之邦”。礼仪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世代相传,也影响了人生的许多重要阶段,比如:出生、成年、婚姻、死亡等,而在这些场合中往往都会有音乐相伴。音乐是举行仪式以及传播文化必不可少的手段,尤其是对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的乡村地区,民歌演唱更是具有了特定的功能意义。从某种角度也可以说,一个地方的民间音乐同时也是一部文化史和民俗史,因为在民间音乐里面浓缩了这一地区长期积淀下来的历史经验和文化传统。而山西河曲素有“民歌海洋”之称,本文将从婚姻礼俗、丧葬礼俗、祭祀礼俗及寿诞礼俗四个角度来深刻挖掘河曲传统民歌中蕴含的礼俗文化,为河曲民歌的研究打开新的视角。

一、婚姻礼俗

我国各族人民都把婚礼的举行看作是人生礼仪中最隆重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一个人告别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而进入到人生的另一个重要阶段——成家立业。在婚礼的举行中,为了表示庆祝常常会伴随着各种歌舞活动。根据各族风俗习惯的不同,婚礼程式也会有相应的差异。在我国山西忻州河曲地区,婚礼在遵循古代媒妁六礼的同时,也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逐渐地趋于简化,形成了以下几个程式:

(一)议婚

旧时的河曲受封建礼教的束缚,男女青年的婚姻遵循“媒妁之言,父母包办”。一般情况下,女孩子到了适婚年龄,就会有媒人来上门提亲。在这个过程中,男女双方是不能相见的,所以这次谈婚论嫁的成功与否,全凭娉请的媒人是否能说会道,因此媒人为了促成这桩姻缘,会大力施展口舌技巧,甚至会夸大其辞。比如,河曲传统歌谣《婚礼送喜歌》中唱到:“龙凤庵,四季鲜,宾公大人说姻缘。说的一家男,说的一家女,男的好比公侯宰相,女的好比月里天仙。月里天仙配状元,状元头上一朵花,荣华富贵头一家,状元头上两朵花,荣华富贵两家亲。”这里所提到的“宾公大人”,就是指媒人。经过媒人的介绍,如果双方父母表示同意,就要进行合婚。随后,男女双方会备好红纸金边的龙凤贴,男方纸上印着二龙戏珠,女方纸上印着两只凤凰,象征龙凤吉祥。这两张纸上分别要填写男、女双方本人的姓名、生辰以及八字,有的还会附上父母及祖宗三代的相关信息以供阴阳先生来合八字。合婚成功之后,男女双方就要另选吉日,互换重新写好双方姓名、生辰及八字的红书庚贴,以示定下婚约。

(二)订婚

订婚又叫“会亲”,订婚前,男方要去女方家探话,在河曲当地称为“大送”,即男方要给女方家送彩礼和大钱,彩礼的内容全由女方家制定。在过去,河曲的彩礼讲究“三盘两对”——三副项圈和两对手镯;“花红彩礼”——一丈二尺的红、蓝布各两匹;“生米猪卷”——白米、绿豆、红枣各一斗,白条猪一口、羊一只以及蒸好的馒头24个、二斤面炸好的油饼24个、油糕120个、好酒两壶;此外还需要附上用红纸包裹封好的银洋数枚。而女方家只是象征性地还给男方一些礼物,常见的有帽子、靴子、衣服、油饼和枣花糕。除了这些以外,还要商定好婚嫁的日期。日期选定,就可以给亲朋好友下请柬以及雇花轿和吹打。如河曲的小调《出嫁歌》里唱到:“女大十七八,定了婆婆家,请阴阳看吉日,大送雇吹打,两家说合订,今日就出聘。”在解放前,由于穷苦人家给不起彩礼,很多人都去典当祖房、贩卖家产,甚至还去借高利贷,最终落得债台高筑、难以翻身。

(三)娶亲

1.迎亲

《出嫁歌》里唱到:“骡轿雇一乘,鼓匠后边跟,二红连响三声,来到娘家门。”迎亲当日,新郎会身着礼服,十字披红,在伴郎及鼓乐的陪同下,乘着花轿去迎娶新娘。娶亲通常用四人台的花轿,但有的人家因为贫穷雇不起花轿,就改用毛驴去接新娘,当地把这种迎亲方式称为“明搬”。还有的因为路途遥远或是道路崎岖,会施展智慧自己来改装一顶迎亲花轿,比如把花轿绑扎在两根结实的长木杆中间,由两头骡子一前一后地驮着,同时还会配备一名骡夫来赶牲口,既保障了安全,还节省了财力。快到新娘家门前时,会鸣炮提示接亲的队伍已到。

2.接亲

当女方家听到迎亲的鼓乐响起时,便会派人穿好礼服在门口相迎,双方队伍相见时,按照男左女右的顺序,男方屈身作揖,女方口称万福,互道辛苦!房内备好了烟、茶、干果及时令水果,河曲当地的习俗会先请女婿来吃小饭——四碟小菜、挂面以及烧酒。“轿到娘家门,娶戚忙接迎,女儿梳妆齐,盍上埋头红。”此时的新娘子也会在家里姑嫂长辈的帮助下开脸和梳妆打扮。而随男方一起来娶亲的吹鼓手们此时会在娘家门前唱《说喜歌》:“一朵莲花就地开,青枝绿叶喜人爱,亲朋好友酒席待,一边闪上我说喜的来……说喜的庆贺东家好,荣华富贵万万年。”一方面表达了对新人的祝福,另一方面也为了讨喜钱。

3.送亲

时过午后,在新郎的催促下,新娘准备上轿启程。女方通常会让娘家弟弟来送亲,当地称为“押柜子”,也就是弟弟要负责把嫁妆送到婆婆家。对于送亲,河曲当地也有自己的民俗规定:姑不娶,姨不送,妗子姐姐更不送。临走时,娶亲队伍中会有一人悄悄地从女方家偷一个酒盅和一双筷子,来讨“儿女好存“之意。此外,新娘上轿前是不穿鞋子的,原因是怕脚下沾有灰尘会不吉利,因此新郎会在轿子里提前备好一双新鞋。正如《婚礼仪式歌》中唱到:“小弟押柜子,嫁妆送上门。盍上埋头红,送亲来出门。上轿穿黄鞋,鞋底不粘尘。花轿一起身,鼓乐一齐鸣。绕大街穿人群,娶亲上路程。”就这样,新娘虽然和娘家人难分难舍,但也只能随着新郎启程,开始了自己人生新的旅程。

4.接房

正如歌曲中所唱:“一人打前栈,报给婆家门,点火把响大炮,亲朋门上迎。下轿倒红毡,五谷撒的欢。”迎娶的队伍回到婆家附近时,有一人会先跑去报信,得到消息的婆家赶忙放炮、点旺火,亲朋好友们忙着把送亲的队伍迎入室内热情款待。而新娘子下轿时避讳脚不能沾上泥土,会由送亲者扛着或是用倒毡行走的方式进入院子,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名接亲者塞给新娘一个用五彩丝线捆好的小布袋,里面装少许的谷粒。新娘接小布袋的手法也有讲究,如果抓住布袋上方封口处就被认为是对公婆不敬,必须从中间握住才合适。旁人会“撒帐子”,把五谷、核桃、红枣、古钱及干草节等物撒向新人,边撒边唱念吉庆的歌曲。随后,吹鼓手会为新人唱《送喜歌》来讨喜钱:“老少的东家,带东的先生,有钱的送钱,没钱的送喜……金钱撒在喜桌内,辈辈起来大发财!唉,东家喜啦!”

5.拜天地

“当院拜天地,回家换装穿。洞房面朝墙,喜灯锅台放,换了装出洞房,认人小念礼帐。认大小磕罢头,总领来按亲友,排辈数老舅姑,席坐正当头。”在河曲当地的婚俗中,讲究新人拜堂要按照“里三堂,外三堂”的顺序,即先拜天地,其次拜祖宗和父母,再次拜同族尊长和亲朋好友,最后新人互拜。礼毕后,众人将一对新人送入洞房,而新娘在入门前还需跨过一个在门前放置的马鞍。入洞房后,新郎不仅要为新娘挑去“埋头红子”,还要给她梳头发,用婆家备好的簪子将抓髻改梳成网子头,俗称“上头”,寓意该女子从此时起就是他的媳妇。随后,还用弓箭空射向洞房四角,认为这样可以驱赶一切晦气;新娘也需在备好的红布上用尺子一量一剪,象征善做女红,会过日子。

6.闹洞房

河曲和全国各地的婚俗习惯一样,新婚之夜会“闹洞房”,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其中也包含了迷信的色彩,认为新婚当日如果没人来闹洞房,新人会容易受到外邪的入侵,对他们婚后的生活不利,反之洞房闹的越厉害,越会破解邪魔的侵扰。《出嫁歌》里唱到:“席罢天快晚,洞房不安然。家里人憋满,耍笑逗人欢。新人说令子,句句带荤腥,鸳鸯揖带哨子,桌上翻酒盅。耍笑人散尽,婚事告一宗,小两口怎和成,门外有人听。”闹洞房的方式主要以耍笑逗趣新人为主,例如会说一些荤段子来让新人模仿,有的还会让他们配上动作,边说边演。如河曲传统民谣《闹洞房令子》:“葡萄开花结圪抓,今年问你要个胖娃娃。(口念)鸳鸯揖,带哨子,花里猫猫扑耗子。(动作)房顶吊颗大果果,两人含住叫妹和哥。(动作)……青菜荽芜半罐罐,你是哥哥命蛋蛋。黄瓜地里载韭菜,你是妹妹心上爱。”

(四)回门

婚后第二天讲究回女方娘家走回门,新郎要跪拜女方家长辈“认大小”、吃“捏嘴扁食①”、饭后还要“打来回”②,晚上回到婆家以后就要开始闹“拜灶君”,当地也称为“引孙子”,通常会请村上两个能说会道的人,装扮成爷爷和娘娘两个老人形象,院子中间放张高桌,爷爷和娘娘坐上方,下方由两个女伴领着新娘子,双方来对答问话、取笑逗乐,称为“拜灶君”,这项活动完成后,整场婚礼才算圆满结束。例如1986年秋记录的《拜灶君》就是在河曲民间广为流传的歌谣:“爷爷:圪针开花结芨藜,如今馋汉好管媒,串街巷,打问起,谁家有个好闺女?到了娘家他夸富贵,到了婆家他夸理义,说的两家都如意,接庚贴,送银器,良山吉日都齐备,呜锣花轿娶问你,你说寻了个好女婿。媳妇子你说来没?媳妇答:xx娘娘:为人寻上个大女婿,知根打底说两句。为人寻上个小女婿,朽头蒜脑不喜气,睡在半夜跌了地,照灯把火寻女婿,一寻寻在柜子底,耗子拉了半条圪膀半条腿,抱起来吃了个咀,又是失笑又是气。你如今寻了个大女婿,你说喜气不喜气?媳妇答:xx。”

二、丧葬礼俗

我国汉族地区有葬礼上配鼓乐、唱丧歌的习俗。同样,在山西河曲,对死者的安葬是庄严而复杂的。“葬礼的举行一方面是对死者一生贡献的评价和追念,另一方面又是对死者进入信仰中的另一个世界表示祝福。”③在当地,死者仙逝后会在家里停灵数日,这几天就会有死者生前的亲朋好友前来吊孝,他们会哭诉死者生前的一些事迹。灵堂门前摆大供,放上诸如大碗菜以及馒头等祭品,而死者的女儿也送来像猪、羊以及纸扎的驴子、骡、马、童男、童女等大祭品。此外,还要用八个蒸馍摆成“小祭”。死者家属会请来鼓乐班吹奏哭调,随着鼓乐声声,为灵堂增添了悲哀的气氛。河曲当地还有在死者家的大门上挂“冲天纸”的习俗,按照死者生前的年龄,活多少岁就会挂多少纸条,目的是引王母娘娘来接死者的亡灵上西天。下面这首《哭丧谣》是在河曲民间丧事仪式中,由吹鼓手们在灵堂前所唱:

“亲朋好友来吊孝,我来说段哭丧调。说亡灵,道亡灵,亡灵死者留万青,生好男,留好孙,留的青山万世春,你也哭,我也痛,灵堂门前摆大供。闺女送来猪羊祭,纸扎驴骡童男女。有大祭来有小祭,村邻右舍都掉泪。鼓乐伴着苦调吹,吹的灵堂一片。冲天纸大门挂,王母娘娘来渡划,头船渡过孟姜女,二船渡过牛郎和织女,三船来渡凡人仙,跟上王母上西天。引魂幡幡引路钱,哭哭啼啼牵灵棺。牵灵棺,入泰山,仙人上天全家安,我愿东家长富贵,安灵入葬保平安。”

三、祭祀礼俗

祭祀仪式类型的歌曲,是旧时河曲民间遭遇旱灾,求神祈雨时唱的一种迷信歌谣。相传早在唐宋时期就有,一直延续到1940年河曲解放前夕。每次求神祈雨的活动规模都很大,参加人数达到两三百人,涉及的内容项目也是丰富多彩,比如有抬龙王、扛值事、黄罗伞、开路锣、八音会等,还有肩扛铡刀带铁链、赤脚露体的所谓“善愚”。活动时按其预先设定好的固定路线,要走二、三天。河曲这种大型的祈雨出马仪式活动,旧时有六处之多。而这类祭祀歌谣,主要通过有两种仪式来体现:

第一种是敬香仪式。通过“善愚”敬上三炉香,来完成这首拜水歌:“敬上一炉香呵,跪倒在拜水场,可怜旱民遭苦罪呵,身附重刑来赎祸殃。善愚我丧天良,做事理不当,我犯天神律呵,才遭这旱天长……敬上二炉香呵,天神爷早开恩呵,水神爷早开恩呵,难民苦求神水来呵,快往神瓶里边装,普救众生洒细雨。供上三炉香,我肩膀上燃黄香,小刀刺骨满肩伤,跪拜水神晒毒阳,苦求滴滴佛水来,跪拜三天两夜唱,阿弥陀佛,水龙爷。”按照迷信法规,对那些不相信神,或者是说神坏话者会被抓来当“善愚”,这些人会被附以重刑去拜水,拜水时用一个陶瓷瓶放置在潮湿阴凉处,待瓶中有了水珠即表示祈雨成功。

第二种是出马仪式。祈雨成功后,就要举行出马仪式,在这个程式中需要唱两种歌曲,分别为毛女④所唱的《献龙歌》以及为出马仪仗队行进时唱的《叫雨歌》。《献龙歌》用于出马开始前,跪拜在龙王的神位前演唱,主要的内容是祈求天上青、白、红、黄、黑五龙能及时下雨以救万民众生。而叫雨者所选之人往往口才较好,且能歌善唱,在祈雨队伍行进过程中能出口成章、即兴编唱。相传旧时河曲出过很有名的叫雨歌者,如坪泉大牙楂就有歌曰:“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大牙楂说坏话。”而《叫雨歌》在行进的途中会分成三段来演唱,且每一段都有自己的小标题:

1.开龙道

“开龙道”是出马队伍一起身就开始演唱的歌曲:“天龙爷爷开了恩,清风细雨救万民。清风细雨旧万民,开锣出马庆天功。开锣出马庆天功,龙行旧道上路程。坪泉出马走”鬼家村,“一溜大街到“柏沟营”。柏沟营到张太爷坟,唐家会中午卧神龙。出马三天大路程,烧香摆供一路迎。谁敢慢待挡神龙,水官牢头拿铁绳捆。”

2.过街牌

“过街牌”是出马队伍路过村子街道时唱的歌曲:“龙王出马过大街,两旁男女听我言。七十二行农为本,雨洒青苗靠天神。说神灵呀道神灵,咱敬天神要心真。龙王为咱五谷丰,风调雨顺享太平。一个雷声一个闪,当下洒成淖泥湾。天不旱来地不旱,五谷丰登咱吃好饭。这一场喜雨下的好,鸣锣开道敬天高。”

3.评说歌

“评说歌”是祈雨队伍路过村子时,当地要招待吃饭,临走时叫雨者要评说招待好坏时所唱的歌曲,一般以说坏的居多,比如这首评说歌里唱到:“出马卧龙走启程,听我说说你们村。这地方,人情赖,龙王路过灰招待。山药圪蛋烩苦菜,吃的老子肚也坏。酸捞饭来冷米汤,吃的爷爷肚也胀。人情不好饭菜灰,惹恼龙王下冷雨。雨打水刮天火烧,祖祖辈辈不出超。叫雨的不能那样说,出马不是为吃喝。不为吃来不为喝,求神祈雨干什么?求神祈雨讲善道,不能骂人天火烧。不管他善道不善道,吃不饱肚子就灰叫。”

四、寿诞礼俗

(一)满月礼

新生命的诞生对于每个家庭都是一件喜事,他关乎到整个家族的兴旺。因此,为新生儿唱喜庆歌和办庆典,成为了许多地区的共同习俗。在河曲的传统风俗里,讲究在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三天、第十二天以及满月这三个日子里都要请客庆贺,而受邀的亲朋好友会准备一些营养品来送给孩子的母亲,负责操办满月酒的主家也会按日子来准备不一样的食物用以招待客人。比如这首《过满月》唱到:“头首首⑤,胖娃娃,亲戚朋友送吃喝。三天豆面十二天糕,大过满月人不少,四大盘带水饺,每人吃片软油糕。”

(二)寿辰礼

在为老人举行寿辰庆典中,也会唱到古老的祝寿小调,而歌曲内容往往会带有迷信色彩,经常用邀请天上的神仙来下凡祝寿的方式,为老人送来安康吉祥和美好的祝福。例如1956年冬天记录的这首《祝寿歌》:“刘海本事代乐神仙,本事高强武艺不凡,脚踏云头能撒落金钱。一撒金钱是一品当朝,二撒金钱是和合二仙,三撒金钱桃园三结义,四撒金钱四季保平安。五撒金钱五子登科,六撒金钱六代同欢。七撒金钱七子团圆,八撒金钱八十寿诞。九撒金钱九天仙女,十撒金钱天女下凡。金钱撒在山川人间,荣华富贵长寿百年。”

五、结语

礼俗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的产生会因民族和社会认知的不同简繁不一。而音乐艺术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化形式,不仅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极大地满足了人类的精神需求,从音乐诞生的时日起就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和审美价值。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必要去关注民间音乐和传统礼俗之间存在的交叉点,为我国民间歌曲的研究打开新的思路,也为河曲传统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注释:

① “捏嘴扁食”即饺子,寓意是要捏住新女婿的嘴,不能说长道短。

② “打来回”指当天不能留宿在女方家,必须要返回婆家。

③ 周青青.中国民族音乐.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5:13.

④ 毛女是指龙王神的侍女。

⑤ 头首首指生育的头一胎。

[参考文献]

[1] 周青青.中国民族音乐[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 李彬.山西民俗大观[M].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

[3] 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4]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5] 《河曲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河曲县志[M].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佟鑫,女,大同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