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别山地区抗战歌谣的历史作用*
2016-02-03杨文超
杨文超
(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论大别山地区抗战歌谣的历史作用*
杨文超
(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摘 要:大别山地区抗战歌谣是指产生并流传于大别山地区抗战时期的革命歌谣。抗日战争时期,这些抗战歌谣全面反映了大别山地区的社会历史,其内容涉及日军暴行,激励与鼓舞人民抗日斗志,团结群众等方面,是大别山地区人民抗日斗争历史的生动记录,是红色大别山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成为我党发动、组织群众抗战的有力工具。关键词:大别山;抗战;歌谣;历史作用
大别山地区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是鄂豫皖边区抗战的核心地区,也是全国著名的民歌之乡。因抗日战争的需要军民们创作了大量的抗战歌谣。这些抗战歌谣产生后,以其朗朗上口的曲调和乐观的精神赢得人民的喜爱,在各地迅速流传,对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和鼓舞抗战斗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成为保存这一时期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具有多方面的意蕴,其主题意蕴就是反映当时的抗战史实。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对全国抗战歌谣的整体式研究、大别山地区革命歌谣研究以及信阳民歌等文化遗产角度、音乐创作角度的分析等三方面。笔者尝试通过对大别山抗战歌谣的主题进行归纳分析,从歌谣中寻找历史细节,拓展大别山地区抗战史研究的关注范围,以期对大别山地区抗战历史以及大别山抗战歌谣的历史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大别山地区抗战歌谣的产生有着自己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础。大别山区处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这里地处偏远,山高林密,文化教育十分落后,但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历来爱唱山歌。“人民的嘴巴是封不住的。人民的天才的创造力无论如何是不能摧毁的。在悠长的岁月中,当一切发表言论的工具都被统治者一把抓在手里的时候,人民曾以歌谣这形式作为反抗暴政、要求解放的最有力的‘宣传工具’。”[1]因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厚的文化艺术内涵,更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与强烈的战斗号召性,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大别山地区抗战歌谣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其历史作用涉及多个方面。
一、揭露日军暴行
1938年7月,日军攻占固始、潢川,10月占领信阳。日军在信阳地区犯下了滔天罪行。大别山地区的许多歌谣反映了日军的罪行。如共产党领导的信阳挺进队进驻四望山后,由挺进队的政工人员创作的《拿起刀枪保家乡》对日军的罪行有形象的揭露:“浉河水,黄又黄,日本鬼子太猖狂。昨天烧了黄龙寺,今天又烧冯家庄。抓走青年当炮灰,杀死老人丢路旁。快快拿起刀和枪,保卫祖国保家乡”。[2]这种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使民众体会到日寇践踏祖国河山的耻辱,明白要改变被奴役的处境,就必须大家集中力量来抗日,才能取得民族的解放。
许多歌谣所描绘的日本侵略者统治下人民的苦难生活情景值得重视,因为它揭示了大别山人民之所以要团结起来抗日的深刻社会背景。如《淮南泪》:“可恨那毛脸,烧杀又强奸,又养皇协团,闹了好几年,闹得墙倒又屋塌,遍地是荒田,咦哟唉呦,闹得墙倒又屋塌荒草铺满地。又叫三年旱,五谷干死完,树皮剥干净,青蒿抢着剜,小孩饿得哭,大人叫苍天,饿死穷人千千万,尸骨任狗餐”。[3]这些歌谣都是当时人民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及其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这些抗战歌谣控诉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暴行,告诉人民群众,自己的勤劳,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都被鬼子、汉奸掠夺去了。广大民众也从歌谣里认识到自己受苦受难是由于鬼子、汉奸们的不断压迫所致。人民群众对侵略者的痛恨会不断加深,抵抗侵略者,保家卫国的意识就会产生。
二、动员民众抗战
当时大别山地区文化教育落后,绝大多数的战士都是来自山区没有文化的困苦农民,加上大批的青年知识分子、妇孺参加到革命队伍中来,对这些新战士进行统一战线教育、抗战宗旨教育就成了极为紧要的任务。各地基层队伍都编写了许多抗战歌谣,边教战士学文化,边宣传抗战理论。如《上前线》唱到:“看!火光又起了,不知多少财产毁灭,听!炮声又响了,不知多少生命死亡,那还有个人幸福,那还有个人安康,谁使我们流浪?谁使我们逃亡?谁使我们国土沦丧?谁要我们民族灭亡?来来来!来来来!我们休为自己打算,我们休顾个人逃亡,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奋勇抵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死不投降”。[2]描绘了人民群众觉醒的过程。在这类歌谣的启蒙下,群众意识到自己受穷是被日寇掠夺所产生的现实。当民众明白这些道理以后,其内心深处自然生发出一种抗日的愿望和要求,并激发起抗日的热情来。如《游击队歌(罗山县)》唱到:
我们团结来抗战啦,团结来抗战,冲锋杀敌要勇敢啦,保卫信罗边啦,保卫信罗边。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军爱民来民爱军,军民一家人。我们军民团结紧,团结起来杀敌人,大家一条心。我们天天要擦枪,擦枪准备上战场,保证打胜仗。我们天天要瞄准,枪口对准打敌人,杀他不留情。[3]以通俗易懂的语句向群众宣传抗战理念,经过抗战歌谣的启蒙,大别山地区民众明白了被侵略者奴役的道理,明白要改变自身处境,摆脱压迫,就必须军民团结一起抗日。
三、激励军民抗日斗志
斗志是保证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歌谣以其形象、直接的特色,能够很好地鼓舞军民的抗日斗志,特别是新入伍的战士,为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激励其革命斗志,部队往往将党的宗旨、抗战目标、部队纪律等内容融汇到歌谣之中,并要求战士们传唱,以达到向新入伍的红军战士宣传教育的目的。《洪波曲》唱到:“我们战黄河,我们战淮河,微山湖水今又生洪波,我们能战也能守,只有抗战到底没有和,父亲也不顾鬓毛皤,弟弟战死还有哥,嘿!军民合作,官民合作,全国成一个,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属于我!属于我!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2]这类抗战歌谣雄壮豪放,铿锵有力,能够激发斗志,鼓舞人心。在抗战歌谣的熏陶下,战士们逐渐明白新四军是人民自己的队伍,军民团结合作,赶走侵略者,胜利属于我们。“奋起!奋起!河南的青年,日寇已经冲破黄河,生死这是最后关键,快去到伏牛山!快去到大别山!快去到最前线!把日寇驱除河南!把日寇驱除河南!把日寇驱除河南!”[2]这是《保卫河南》的歌词,这一类的歌谣更多的给群众和战士的是鼓舞与激励,从歌曲中让大家对抗战的最终胜利有信心,坚定大家的信念。“乌云之中见青天,竹沟就是小延安,一声号令震破天,千军万马上前线。”[4]这是抗战时的竹沟,军民斗志昂扬奋发,一派生机勃勃。如火如荼的斗争生活,吸引着大批青年、爱国志士,跋山涉水,投奔革命队伍。竹沟的状况是整个大别山地区的缩影,抗战歌谣在这里既能达到激励军民抗战斗志的目的,又能坚定抗战信念。当鄂豫皖边区不断地在抗战的道路上获得胜利的时候,这种歌谣无疑会更好地起到激励斗志的作用。每当唱起这类歌谣,无疑会在团结抗战的军民心中催生出一股不惧艰险,不怕困难,无畏牺牲的豪情,荡起一股奋勇向前,团结抗日英雄气概。形成一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斗意志。
四、再现女性在抗战中的作用
大别山地区的妇女在旧社会具有与其他地方妇女的相同点,她们辛勤劳动,不获温饱;她们大部分不能受教育,甚至没有自己的名字,更没有社会政治权利与地位,她们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但是他们在抗战的特殊时期,她们对于保家卫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表现出特别的伟大的气概。在大别山地区的抗战歌谣中有很多就是唱给她们的。如《李玉莲迈大步》唱到:“(男)李玉莲迈大步走进一绣房啊,进绣房见贤妻 她坐在牙床上。(女)一更子里来点亮小明灯啊,见丈夫进房来 面带愁容,你有了何事情不像小奴来告诉,莫非是小奴,惹郎把气生。(男)尊一声我的贤妻 实话告诉你啊,咱二人不久长 就要两分离,二老爹娘抗战心,叫我参加八路军,我有心不想去,对不起二双亲。(女)二更子里来月儿刚出升啊,你说这些话为妻也高兴,你去参加八路军,咱们全家多光荣,到后来立了功,老少都尊敬……(女)四更子里来 月儿照正西啊,尊一声奴丈夫 细听我语,你今天抗战去,就在这里两分离。你走后家里事,自有你的妻。(合)五更子里来东方红啊,到后来胜利了 咱二人再相逢,相逢家庭多光荣,光荣牌子挂门庭,走在那大街上,老少都欢迎。”[3]
整首歌谣以小歌剧的形式,表现由女人劝丈夫去参军抗日,小两口半夜对话的全过程。歌剧对比男人对参军抗日想法转变的过程,启发青年人的觉悟,鼓励人民参军杀敌,这类歌谣在鼓舞人民参军的工作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重点突出的就是女性对男性的鼓励与规劝。
除了这种歌剧版本的劝郎参军歌曲,还有独唱版的,通过女性的独白,突出女性的丈夫参军抗战的鼓励作用。如《劝郎去参军》唱到:“一更月照东,奴劝我夫君,别的队伍你别干,决心去当新四军。二更月照明,奴在房中泪盈盈,到了队伍学文化,文武双全是好兵。三更是半夜,小奴送夫实难舍,保家卫国明大义,誓死抗战留美名。四更公鸡鸣,丈夫当兵我送行,立功受奖人人敬,千万不要当逃兵。五更天明亮,夫妻起身穿衣裳,一心杀敌把国保,打败鬼子再回乡。”[5]这一类的歌曲,对将士们坚定抗战杀敌,保家卫国的信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女性的深明大义形象无比突出。
五、弘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全力以赴支援抗日战争,是大别山地区人民群众抗战历史上最光辉的一页,也是抗战歌谣所反映的大别山地区人民斗争生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如《四季歌》唱到:“春季里来,百花香啊,坚持抗战(葫芦喂,打东洋 那是的唛 哎哎哟)打东洋啊;夏季里来,热难当啊,反对妥协(葫芦喂,反内战 那是的唛 哎哎哟)反内战啊;秋季里来,秋风凉啊,做件棉衣(葫芦喂,送前方 那是的唛 哎哎哟)送前方啊;冬季里来,天气寒啊,赶走了鬼子(葫芦喂,好过年那是的唛 哎哎哟)好过年啊。”[3]《敌忾同仇歌》唱到:“誓死不作亡国奴,拼命争自由。全国的同胞,只要我们努力奋斗,抗战到底,必有光明的前途。”[2]《最后胜利是我们的》唱到:“起来!全中国的同胞!把抗日救亡的旗帜,高高举起!起来!争自由的人们!把压迫我们的枷锁。快快打碎!打碎! 最后胜利是我们的! ……”[2]这一类歌曲中,我们可以深刻地看到人民与军队的抗战豪情。所有这些以企望胜利为主题的歌谣,都表现了大别山地区的人民群众对抗战的将定信念,以及必胜的决心。这种信念就精神方面说更是宝贵的。它极其有力地鼓舞人民、军队去英勇战斗,是人民群众赖以战胜敌人的强大力量源泉。
六、反对国民党顽固势力
抗日时期,大别山地区除了面对主要敌人——日军,还要防备国民党敌顽势力的侵扰。1939年11月,国民党顽固势力曾制造了震惊去国的“竹沟惨案”;豫南地区的国民党顽固势力主要有国民党第五战区第四游击纵队鲍刚部以及四望山地区的顽固分子等,先后制造了“婆婆寨”惨案、“袁家河”惨案等。大别山地区的人民与国民党顽固势力的斗争在歌谣中也有形象的表现。
如“枪上膛,刀磨快,腰中炸弹揭开盖,亮晃晃的刺刀上起来。日本来了打日本,反动派来了打反动派。坚决保卫四望山,一步也不让出来!”[2]这首歌谣描述的是1945年,当我鄂豫边区党委根据党的“七大”路线,积极准备对日大反攻时,国民党军队不但不向日寇占领区进攻,反而命令其68军一部、69军38师、游击第一纵队和信阳、应山、随县的地方反动武装计两万余兵力进犯我四望山根据地。我军在李先念师长的领导和指挥下进行了自卫反击,保卫了四望山根据地。
七、结语
大别山抗战歌谣诞生于民歌土壤极为丰厚的大别山区,是特定时代大别山地区人们思想意识的集中反映,它的发展离不开党的激励、提倡,同时不断发展的抗日战争又是它得以传播的推动力。大别山地区抗战歌谣不但大体勾画出大别山抗战史的轮廓,再现了抗日战争的困苦历程,而且能够体味到诗的特质,了解抗战时代跳动着的中华民族的魂魄,从而达到史与诗的结合。由于特殊的战争环境,它承载了政治功能,同时这些歌谣同时记录了那段浴血历史,鼓舞着当时人们抗战斗志,反映了先辈们的抗战精神,是红色大别山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深入挖掘大别山文化丰富其内涵,传承红色大别山精神,展现红色大别山文化地域独特性的过程中,大别山地区抗战歌谣将凸显出重要的历史价值与作用。
[参考文献]
[1] 茅盾.茅盾文集(第十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195.
[2] 政协信阳市浉河区委员会编.浉河区文史资料(第4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专辑[C].2005:175-181.
[3] 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信阳民歌[C].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301-304.
[4] 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张保拴主编.河南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优秀新闻作品集[C].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143.
[5] 贾芝.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国歌谣集成(河南卷)[C].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3:130.
*基金项目: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重点项目研究成果(2015-DXS-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