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南传统舞蹈的现代表现
——以《沉沉厝里情·良辰锦时》为例

2016-02-03谢凯露

黄河之声 2016年4期

谢凯露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7)



闽南传统舞蹈的现代表现
——以《沉沉厝里情·良辰锦时》为例

谢凯露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7)

摘 要:闽南传统舞蹈如“彩婆舞”“拍胸舞”、“火鼎公婆”等,通常运用传统的道具来呈现舞蹈表演的特征性;而《沉沉厝里情·良辰锦时》中的舞蹈围绕剧情通过现代技法的演绎(即现代表现手法),使得传统舞蹈以崭新的诗化式结构呈现到观众面前。这种传统舞蹈引用现代技法如多场景设置、空间调度、话剧式引入、巧用动作元素等方式,在《沉沉厝里情·良辰锦时》中有较好的体现,既保留了传统舞蹈的风格特征又展示了现代闽南人的精神(敢拼会赢,诙谐淡然),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本文围绕着这些方面进行归纳,为将来这种创作方式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闽南舞蹈;现代表现;闽南人文;闽南精神

闽南传统舞蹈的现代表现是为了体现现代人的意识。那么,如何在传统的氛围中实现现代人的情感表达是舞蹈学者研究的价值所在,舞蹈诗《沉沉厝里情》很好的诠释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而产生的灿烂的火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传统舞蹈要想搬上舞台表演,不仅要体现编导、演员的思想、情感,也要能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和接受程度。《沉沉厝里情》如何做到“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呢?下面我们就根据《沉沉厝里情》的第三部分“良辰锦时”进行分析。这部分既有闽南传统民间风俗及舞蹈的保留,又对其进行创新编排,独具特色,我们将从几个部分进行探究:

首先,这部分是由男女主人公的婚礼展现闽南独特的传统婚俗,一开场,天还没亮,男方跪谢家长,女方哭别。公鸡鸣响,媒婆(彩婆)出场,这部分的核心人物——“媒婆”,是由闽南戏曲中的(彩婆)丑角担任,编导为其编排的舞蹈动作不像以往的彩婆舞蹈那么规整,而是轻松随意,彩婆在这段舞蹈中起了至关紧要的作用,群舞演员时而跟随彩婆做起动作,彩婆的“一扭一摆,一指一划”充分地展现了彩婆的火辣性格和风骚姿态。这部分主要描写婚礼场面,演员所穿的服装主要以艳丽鲜明、火红喜庆并有当地特色的服饰为主。颜色主要是暖色系,服装也都很鲜明地表现出人物角色与性格特征。另外,在媒婆(彩婆)带领下跳的“彩婆群舞”也是十分抢眼的。其主要动律以“横摆”为主。彩婆舞的形象取自“媒婆”,形态大多是弯腰驼背、走路踉跄却精神抖擞的老妇人形象。动作用的大多是生活中常见的“指点、耸肩、摊腿坐地、上下抖肩、摔跤等。还有一些直腿上踢的弹跳动作。当中有许多动作出自闽南独特的“木偶戏”,如头部的伸缩、手部的收缩画圈等,是传统闽南舞蹈的一大特色,编导对大量舞蹈动作进行变形处理,来源生活但不失艺术感。把“媒婆”这个流行于中国民间的独特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媒婆作为婚礼的主持人,她是统领,其他演员跟随其舞蹈,对比鲜明,生动活泼。把整个舞台带动得热闹极致,喜庆热烈。

随后,媒婆带领新郎踢轿门,迎新娘。新郎的出场即是拍胸舞的精彩呈现。他用十字跑跳步出场,但至始至终膝盖都保持弯曲,既不离传统动律又让人体会到其朝气蓬勃的气势。编导让新郎在舞台上把拍胸舞巧妙地运用在婚俗礼节中,十分得当。这部分呈现的“男子拍胸群舞”的体态特征是双腿屈膝90度或135度并外开,重心较低,上身挺胸拔背,两肩放松,眼睛平视,神态爽朗坚定,充满活力。肢体特征主要有横摆动律和蛇腰动律。横摆动律指动作的重心转换注重跨步的左右交替并牵动上身肋的横移和头的横摆。身体呈现“横摆动势”的美感。蛇腰动律指随膝关节的屈伸,用腰发力,上身经过收腹含胸作前后波浪式的连续运动。身体呈现“前后波浪动势”的美感。手部动作由原本的“打八响”变成手拿道具而舞,主要是用到拍胸舞脚下动律和颠头等动作,手里加上道具后不进行拍胸,但基本的动律、步伐、体态都不离“拍胸舞”。这部分最创新的当数“舞蹈动作的放大”和“舞蹈队形的多变”。这是传统民间不能所不及的,编导根据音乐的快节奏让舞蹈演员在最短时间作动作的最大化,队形也由单一变得复杂,给人出乎意料之感。手拿道具呈现使队形也变得更为丰满。说到道具,闽南传统民间舞蹈的道具种类繁多。这部分的道具呈现非常丰富,如婚礼中的轿子、竹席、簸箕、火盆、聘礼(双人抬、单人手拿、单人肩挑)、竹竿撑灯笼、鞭炮烛火、箩筐、簸箕无一不呈现闽南传统民俗。随后,由“拍胸舞”元素编排的“酒缸舞”,大气磅礴,用来展现闽南人热情好客,豪爽仗义的性格,用酒缸舞体现酒席上的热闹景象。新郎与伙伴们作翻腾、跳跃等动作,显得十分热闹。此外,舞台上舞蹈音乐的变化与传统舞蹈音乐有很大的不同,而这部分的音乐是以喜庆热闹的快节奏变奏音乐为主体。舞蹈时既轻松活泼又有独具闽南戏曲特色,舞蹈队形、路线变化频繁,舞台调度分明、多样,引得观众阵阵掌声。

紧接着,新娘出轿,由簸箕铺地挡头而走,边上群舞演员在热闹的音乐中跳着各种喜庆舞蹈。由新娘姐妹们带来的“钱鼓舞”可谓是引人入胜。“钱鼓舞”是表演者单手持鼓,以鼓拍头、击肩、碰肘、拍跨、击膝等动作为主。舞蹈动作以八拍打七响为主要特点。基本动作有:“八点金”“踩灯点金”等,常用的步伐主要有跺步、跑跳步、后踢步等等。舞蹈也是用“横摆”动律中的“横三道弯”为主。注重头眼与手脚的配合。动作夸张,幅度较大,轻松活泼。音乐中加入钱鼓伴奏节奏性增强、速度逐渐加快,舞蹈演员的动作要在逐渐加快的节奏中融合一致,钱鼓要精准快速的拍击到每个位置十分不易,体现演员熟练的动作技巧,快而有序,苍劲有力。穿插出场,绕圆走线,流水交替,令人目瞪口呆。彩婆舞、钱鼓舞,音乐节奏加快后整个舞蹈组合动作快且顺畅,给人应接不暇之感。男子群舞托酒缸给人喜宴敬酒的闽南人豪爽的性格。形象鲜明的再次跳起拍胸舞。最后在火鼎公婆以及彩婆的带领下,借由木偶元素动作,全场齐跳。整个场面热闹非凡,掀起喜庆的高潮,引得整整掌声。

综上所述,传统闽南民间舞蹈在《沉沉厝里情·良辰锦时》的现代表现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对《沉沉厝里情·良辰锦时》的舞蹈和音乐的分析我们可得知:编导不断从舞蹈动作元素入手,突破传统舞蹈中程式化的舞蹈语言。在保留传统动作元素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化元素,如在拍胸舞中保存了原有的脚下动律和颠头、抬跺等动作元素,不使用传统拍胸舞“打八响”,而是手持道具只靠脚下、头部动作元素进行各种变化。不断运用现代舞蹈思维进行创编。每个动作的形成都显示出人体各部分之间内在联系。例如手臂的左右“横摆”、“拍打”“划圆”等动作,都是出自胯部动律而发展形成的,这也验证了学者所说的“人体骨骼以腹部为中心,牵有三条线”。遵循西方舞蹈理论“舞蹈动作源于腹部”,用腹部和下肢的稳定完成舞蹈动作。另外,《沉沉厝里情·良辰锦时》中呈现舞蹈音乐的节奏性非常突出,用多重加速变奏冲破传统南音、戏曲音乐给人留下的悠长,绵延不断的音乐形象。对传统音乐经过特殊化处理后,加快加强的伴奏鼓点使舞蹈动作也呈快节奏的展现,使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更加兴奋,营造诙谐幽默又热闹欢腾的景象,于是整个舞台所展现出的青春活力便再次将传统民间舞蹈与现代式的手段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精彩。

第二,舞蹈诗通过现代式艺术话剧的方式与舞蹈完美结合巧妙引入。通过“情感”这条主轴,引导传统舞蹈顺应话剧思维进行表现。自始至终,编导都贯穿着一条主线,为最后一句“回家”做情感铺垫。如这部分热闹的舞蹈刚一结束,出现了承上启下的人物“新娘的妹妹”她独自走着,画外音讲的是“阿姐今天结婚了,以后就有一个哥哥来照顾阿姐”这一句话为后来“阿姐独自在厝里守了一辈子,等了阿哥一辈子”做了伏笔。再加上编导在“良辰锦时”中布置了热闹非凡的婚礼场景,更与最后主人翁的遭遇,心理的落寞,形成强烈的对比。使故事推向后面的发展一浪接一浪,牵引着观众的心弦一层接一层,直至最后情感大爆发:“回家!”将观众的情绪完全煽动走向高潮。

第三,多场景的设置使舞蹈诗更加丰满。一开场,由以为年轻人讲述了“我”阿妈的一生。这是现实中的“我”生活的场景。随即,舞台呈现“我”的回忆,即整部舞蹈诗开始呈现,这是故事中的场景。再有就是观众眼中的舞台,既有第三者“我”,又有故事中的人物。整个场景抽象丰满层次分明。“良辰锦时”的舞美(场景布置、灯光、服装、道具等)、音乐(多种变奏音乐、传统乐器与现代音乐的融合)、舞蹈动作(注重剧情需要编创动作、传统动作进行创新和变形)、舞蹈队形(多呈现庞大的流线型、圆形,各式各样,突破传统的单一队形)。这几个方面在传统的基础上给予创新,使传统民间舞蹈完美的融合现代元素(舞美、音乐变奏等)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体现闽南人敢拼会赢,以自我调侃的方式诙谐淡然地对待挫折。

第四,舞蹈诗运用时空调度的舞蹈形式传承和发展闽南传统文化。生活在福建最南部,靠山面海的闽南人不断融合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结合具有当地特色的木偶戏,不断推陈出新,继承和发展了其舞蹈都是具有浓浓当地特色的闽南特色。并且是用最接近人民生活,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的,这些都为其发展有重要意义,每当节庆、集会要进行迎神踩街活动时,男女老少都会一起舞蹈,这种简单常见的舞蹈,在人们心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并源远流长的世世代代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闽南人。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很多地方已经不再保留传统古老的文化,而闽南厝里始终保持着那份淳朴,在继承法融合中不断发展独特的闽南民间舞蹈。

第五,传统闽南舞蹈的幽默诙谐与现代的喜剧美相融合体现积极进取的闽南精神。滑稽、讽刺、幽默、诙谐的喜剧美学特征。闽南人的机智灵活表现在审美情趣上,就是幽默诙谐的。这些都是由于闽南人的性格特征,那种不拘小节、轻松自由。这从“沉沉厝里情--良辰锦时”中的“火鼎公婆”、“彩婆舞”中都可以看出。如火鼎公以十分夸张的动作表现上下坡、过独木桥等走路的姿态,时而咧嘴大笑,时而吹胡子瞪眼;而火鼎婆则是踏着“横摆”动律打着蒲扇。同观众打闹嬉戏。并以“双挑眼”“单挑眼”“尖嘴”“扁嘴”等滑稽表情示人。逗得观众捧腹大笑。但是,当我们被逗笑时,也会回头深思,闽南人真的是为笑而笑吗?是怎样一种心态让闽南人能这般淡然洒脱呢?这不由使我们心生敬畏。

中国是由多元民族形成中华民族一体的大家庭,灿烂的文化闪耀五千年,我辈仍肩负着传承的重担。闽南民间舞蹈文化从民俗的地域性进入艺术殿堂必然要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舞蹈诗《沉沉厝里情·良辰锦时》是对传统民俗形态进行了一定的改造,既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同时还得到了传承人的认可。通过分析,成功的经验表现在五个方面:1、从舞蹈动作元素入手,突破传统舞蹈中程式化的舞蹈语言。2、用现代式艺术话剧的方式与舞蹈完美结合巧妙引入。3、多场景的设置使舞蹈诗更加丰满。4、运用时空调度的舞蹈形式传承和发展闽南传统文化。5、保存闽南舞蹈的幽默诙谐、积极进取的闽南精神。舞蹈要想更好地得到传承,必须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地与现代手段相结合。有创新有融合,才有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金锁,黄明珠.闽南民间舞蹈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8,1.

[2] 黄明珠.闽南传统民间舞蹈文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8.

[3] 蔡湘江.泉州民间舞蹈[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6.

[4] 张萍.舞蹈诗《沉沉厝里情》杂感[J].北京: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