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研究述评
2016-02-03谢海洋
文/陈 军 谢海洋 史 辉
我国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研究述评
文/陈 军 谢海洋 史 辉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学逐步形成了整体观、系统观、平衡观、联系观等基本思想和生态位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生态平衡理论等基础理论。本文通过中国知网对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专题进行了文献调研,结合目前科研立项和著作选题,对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概念、功能、管理、结构和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了这一专题的研究现状,着重对生态因子和生态平衡等问题的研究内容、研究维度和方法等进行了评价与展望。
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信息生态;档案信息资源
一、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研究成果分析
笔者以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为检索平台选择高级检索方式,学科领域选择“信息科技”下辖的“档案及博物馆”、“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新闻与传媒”、“出版”四个领域,以“(题名=数字档案馆)且(题名=生态)”为检索条件对“期刊”、“特色期刊”、“博士”、“硕士”、“国内会议”、“国际会议”和“报纸”七个数据库进行跨库检索。在检得的文献中,删除非学术性文章后得到相关文献12篇,其中期刊论文11篇,硕士论文1篇。期刊论文发表的时间分布为2010年3篇、2011年1篇、2012年1篇、2013年4篇、2014年2篇。关注这一研究领域的作者主要包括金波、丁华东、倪代川、张东华等。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建设、管理和系统培育等方面。南昌大学姚红叶的硕士论文探讨了信息生态对优化和提升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作用,研究了信息生态理论运用到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中的可行性。[1]
项目和著作方面,上海大学金波主持的“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研究”(08BTQ040)和“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培育与管理研究”(13ATQ007)分别受到“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的资助。[2]前者的研究成果《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研究》一书入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设立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该著作“通过引入生态学思想,运用生态系统基本理论和思维方式,探讨和分析新形势下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以期通过系统研究使得生态学、信息学等学科理论在数字档案馆研究中得到融合运用并促进数字档案馆实践工作的开展推动档案学研究深化发展。”[3](p1)
二、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释义
数字档案馆(Digital Archives)生态系统的涵义源于生态系统、信息生态系统(Information Ecology System)等概念,与档案信息生态等概念密切相关。娄策群认为,“信息生态系统是信息人与信息生态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信息流转和信息共享等功能的有机整体”。[4](p36)在档案界,金波等首次明确提出了“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这一概念,他们认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是指数字档案馆空间范围内的人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的复合体”。[5]这一说法被引次数最多。此后一些学者对这一概念又进行了跟进和补充。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内涵强调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是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二是该系统存在于特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三是该系统是由档案信息、人和信息环境三大生态因子构成,各因子发展、变化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二)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结构
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是研究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基础。了解和把握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构成,是进一步分析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建设、运行和管理的前提。金波认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是由主体(人)和客体(生存环境)两大类生态因子构成。……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主体根据其在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中承担的功能和扮演角色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生态因子:档案形成者、档案管理者和档案利用者。……(客体)根据生存环境的空间分类,可将数字档案馆的生存环境划分为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三个层次。”[5]这个论述没有将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和主体、客体并列为同一层次进行分析,而是将其纳入到微观环境中进行研究。姚红叶在其硕士论文《信息生态视阈下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研究》(张东华指导)中描述的信息生态系统结构包括信息人、信息资源、信息环境三部分,将信息资源与信息人、信息环境划归为同一层次,突出了信息资源的重要性。[1]可见,主体(人)和客体(生存环境)在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但档案信息资源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划分存在着分歧。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作为数字档案馆馆藏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中的核心生态因子。鉴于此,在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结构划分中,将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与主体(人)和客体(生存环境)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成为并列关系,有利于对这一问题的梳理。
(三)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管理
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数字档案馆本身的信息存储功能、信息检索功能、信息服务功能等不同,它是基于对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而产生的功能。倪代川、金波在《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功能》一文中指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功能有五项,即集聚功能(信息资源、人才和知识的集聚)、整合功能(生态因子、信息资源和技术力量的整合)、优化功能(资源、人才和管理的优化)、抵抗功能(安全性能提高和防止社会失忆)、竞争功能(信息资源独特性和提升服务能力)。[6]管理方面,倪代川、金波的《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管理》一文“从战略管理、协同管理、风险管理和生态管理四方面分析了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探讨了如何加强对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管理,以确保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7]
(四)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建设
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是由人、信息资源、信息环境三大类生态因子构成的有机统一体。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建设是围绕这三大生态因子而展开的人才培育、资源优化和环境改善等工作。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以人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其建设需要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强化对档案管理者的创新思维培育和档案形成者、档案利用者的社会档案意识培育。档案管理者创新思维的培育要“通过开展创新方法、创新途径、创新案例等一系列创新主题教育,培育档案管理者的创新思维惯性,使档案管理者充分认识到创新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作用。”[8]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环境作为数字档案馆整个生态系统的客体部分,需要不断完善,从而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健康运行和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氛围。倪代川、金波在《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培育探析》一文中指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培育需要重点加强网络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的培育。[8]张东华、姚红叶在《信息生态视阈下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研究》一文中提出,“数字档案馆要运用法律手段对整个信息生态系统的运行进行监督和管理,优化档案信息法律环境,进而调节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9]
除上述内容外,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研究还涵盖了机构内部运行机制、组织文化、基础设施和组织外部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众多生态环境因子,这些环境因子的优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更多学者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对其进行长期的探讨。
三、评价与展望
(一)评价
近年国内学者对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表现形式看,这一专题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研究重点多为理论性探索,集中于宏观层面的构想,概念性和可行性等方面的论述较多,技术方法和实施方案等方面研究较少。主要表现在:第一,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环境建设的研究中,对宏观环境因子的探讨多集中在的法律、技术、网络等方面,对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宏观因子涉及较少。中观环境因子和微观环境因子对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作用还没有得到更多地关注;第二,对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研究目的就是为了使其保持生态平衡,进而推动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发展。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是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研究的重点。目前需要深化对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平衡调控和失衡防范机制等的研究;第三,对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展开研究多从信息生态学和组织生态学的角度展开,还应从知识生态学、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对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许多属性进行分析;第四,鉴于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成本和效益问题研究还较少涉及。
(二)展望
从信息生态学的视角研究数字档案馆的运行特点和发展轨迹,这一研究思路和方法正在被更多的学者所关注。对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档案学界的重视。当前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的申报选题(如省级社科基金、省档案局科技项目立项选题)中可以明显地反映出这一学术热点。
在研究内容方面,既要重视把握技术前沿,又要警惕“唯技术论”的思维。我们要以档案的原始记录属性为出发点、以传承社会记忆为宗旨构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平衡机制。研究方法方面,这一课题适合更多地采用定量分析研究方法,考查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中多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要注重实证研究,分析各生态因子在维护系统平衡中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制定具体的建设方案、目标体系和评价体系等。
(本文系2014年度河北省档案局档案科技项目“信息生态视域下高校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X-14)
(责任编辑:阎海燕)
[1] 姚红叶.信息生态视阈下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
[2]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http://www.npopss-cn.gov.cn/GB/219555/219558/index.html,2015-1-26.
[3] 金波.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研究[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4] 娄策群.信息生态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5] 金波,汤黎华,何伟褀.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建构[J].档案学通讯,2010,(1).
[6] 倪代川,金波.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功能[J].档案学研究,2013,(4).
[7] 倪代川,金波.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管理[J].档案管理,2013,(2).
[8] 倪代川,金波.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培育探析[J].档案与建设,2013,(3).
[9] 张东华,姚红叶.信息生态视阈下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1,(5).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the Information Ecology System of Digital Archives in China
Chen Jun Xie Hai-yang Shi Hui
G270.7
A
1005-9652(2016)02-0112-03
陈 军(1973—),男,甘肃省定西人,华北电力大学档案馆副馆长,硕士。谢海洋(1968—),男,河北深州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机械系高级工程师,硕士。史 辉(1991—),男,山西省孝义人,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档案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