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运城蒲剧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2016-02-03刘遂琦
刘遂琦
(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浅析运城蒲剧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刘遂琦
(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运城蒲剧大约形成于明嘉靖年间,是山西四大梆子戏中最古老的梆子声腔剧种。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地方文化、民风民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由于蒲剧自身内部原因以及外部生存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干扰,导致运城蒲剧在当今社会生存的土壤逐步减少,使之面临着灭绝的风险。本文通过田野考察法、学科交叉法对运城蒲剧的内、外部现状进行理性分析,找到运城蒲剧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使人民群众对运城蒲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让运城蒲剧从低谷中走出来,并逐步走向繁荣,重新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家庭中。
运城蒲剧;现状;对策
前言
蒲剧,于明代起源于山西蒲州(今山西永济)。因其独特的地域性和音乐表现形式而得名,又称蒲州梆子、乱弹、土戏。运城蒲剧形成于明中期,是蒲剧的一个分支,并具有河东地方特色的剧种,演唱采用运城当地方言,深受运城人民群众的喜爱。流传至今,遗产丰富,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往今来,蒲剧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细致反映了当地民众的生活状态以及生产方式,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地方戏剧精品。近年来,由于各种新型娱乐方式的产生,给运城蒲剧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从而使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断下降。要想运城蒲剧在当今传统戏剧届占有一席之地,首先要从自身革新做起,使其得到政府的支持,并要树立人民群众对运城蒲剧即将消失的危机意识,只有这样运城蒲剧才能从没落走向辉煌。
本文立足于对运城蒲剧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可靠可行的对策,力求运城蒲剧再现辉煌,促进运城戏剧文化的发展。
一、运城蒲剧发展概述
运城蒲剧形成于明中期,盛极一时,并在当时的都城经常演出,诞生了不少名旦名角。为后来蒲州梆子的广泛传播和坚实的社会地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解放以前蒲剧在受日本帝国侵略的影响下屡遭劫难。当时的蒲剧艺人四处流散,居无定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运城得到解放。运城市包括虞乡、永济、平陆、闻喜、绛县、万泉、荣河、新绛、稷山、河津等17个县市纷纷建立了自己的蒲剧艺术团,这是运城蒲剧的第一次复兴。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运城蒲剧又一次陷入低谷,直到改革开放,运城蒲剧再一次复苏,重回历史舞台,迎来它第二个黄金时期。这也是运城蒲剧最兴盛的时期,许多优秀的剧本演员都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其中演员吴俊英的《苏三起义》、王艺华的《黄鹤楼》、景雪变的《阴阳河》、吉有芳的《挂画》先后获得中国戏曲界的最高荣誉奖--“梅花奖”。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经济的迅速发展,新兴产业、海外产业的介入,戏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慢慢退去。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戏曲艺术往日受宠的境遇一去不返。运城蒲剧也不例外,不再受到大众的喜爱。政府将它从原来事业单位编制的队伍中推向了市场,由原来的国家发放工资变成了政府接济,经济来源越来越少,很多县剧团不能克服困难,被迫解散。
二、运城蒲剧的现状
(一)运城蒲剧自身的现状
1.运城蒲剧唱腔现状
传统运城蒲剧音乐属板腔体,唱腔混杂。当地人们的语言习惯造就了运城蒲剧腔高板急、慷慨激昂、粗犷豪放的唱腔。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运城蒲剧在后人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中诞生不少新唱腔,逐步丰富了传统唱腔。在唱腔改革的过程中获奖了就被认可,不获奖就不被认可,使得运城蒲剧中传统唱腔逐渐受到冷落,运城蒲剧唱腔不断地离传统而去。运城蒲剧唱腔改革不彻底。例如旦角武俊英改革了运城蒲剧旦角的唱腔,从而创立了新的旦角唱腔风格,丰富了唱腔表现力,人们把他创立的唱腔称之为“俊英腔”。就她自身而言改革是成功的,但是后来人们不断效仿,使“俊英腔”垄断小旦唱腔,不管什么样的人都唱俊英腔,这样听起来就很别扭。孔向东凭借《清风凉》在《走进大戏台》节目中拿了总冠军,但他到运城排演的《赵氏孤儿》《河阳知府》时借鉴豫剧的剧本,唱腔结合了蒲剧和豫剧,导致既不像豫剧也不像蒲剧,甚至还有戏迷称听不懂孔向东的戏了。
2.运城蒲剧行当现状
跨行当演出行当模糊。运城蒲剧最大的优势便是它自身行当齐全,戏曲的行当主要目的是塑造人物形象,而现今的改革流派却恰恰相反,忽视了这一点。使得蒲剧行当丢失了传统,淡化了人物形象。例如 “梅花奖”得主任跟心,成名后跨行当演出《土炕上的女人》,演出出神入化,并且二次获得“梅花奖”。随后,其他梅花奖得主纷纷效仿任跟心,也跨行当演出各种剧,导致蒲剧行当混乱,改变了戏曲本来的面貌。
3.运城蒲剧特技现状
在不断地传播继承中,特技缺失与特技滥用成了蒲剧面临的又一困境。运城蒲剧特技在表现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给观众带来丰富的视觉效果。然而现代蒲剧演员基本功逐步丢失,超难度动作有时无法完成,无法完成又不得不做,就用简单的动作来代替,使得传统的特技效果逐步丢失,甚至有些特技动作已被人们遗忘。
(二)运城蒲剧的外部现状
运城蒲剧除了自身的现状外,还有一些外部原因,人才的缺失浪费,政府不重视,新兴产业冲击等都是制约运城蒲剧发展的重要原因。
1.人才紧缺
目前,运城蒲剧除了小旦表演者比较丰富之外,其他行当的表演者少之又少。一直以来,运城蒲剧青衣属于比较强的行当,涌现出许多出色的表演艺术家。虽然运城蒲剧青衣行当短缺现象严重也引起了广大戏迷的重视,但鉴于青衣小旦化已成为运城蒲剧发展的趋势,于是谁也不敢逆历史潮流提倡传统青衣唱腔了。仅存的青衣表演艺术家也因常常没戏可演,于是就被迫放弃了这一行当。王宝钏、秦香莲沦为小旦,原来慷慨激昂的唱腔,变成现在小旦的委婉缠绵,这也是盲目改革造成的,运城蒲剧传统青衣表演艺术家本来就不多,尽管有的是国家一级演员,但就是没戏可演。不改行当就不适合在现在的剧目中扮演角色,在这样的大趋势下,青衣行当也是危在旦夕。
同时戏曲本身对演员的唱功以及舞蹈技能要求比较高,而现如今戏曲产业的落后、就业的艰难、学习过程的艰辛,使得年轻人更是不愿加入到其中来,运城蒲剧也是如此,从业人员断层也是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政府不重视
改革开放后,政府将剧团由事业单位推向市场,从此不再受政府管理。剧团自己承担起一切内外事物,由原来政府出面组织的公演以及商演,变为现在的自己找演出平台。市、县剧团都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长期以来剧团内部设备需更新、剧团演员工资太低、剧院严重缺乏演出经费等现实问题涌现。演员收入大大缩水,导致排练无演出、演出没人看。这是运城蒲剧面临的资金方面的巨大问题,严重制约运城蒲剧的文化推广。
3.新兴文化产业冲击
现今社会,电子产业迅速发展。通俗、流行文化成了时尚,人们的欣赏水平从传统戏曲中几乎脱离出来,文化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运城蒲剧由改革开放前的流行文化,变成现今的落后文化。尤其现今的年轻人,更是离传统而去,再加上网络计算机等电子产业的冲击,观看视频、电影成了现代人消遣的重要方式,以致运城蒲剧无人欣赏。出现了运城蒲剧演出没人看,一票难卖。但演员的排演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剧团入不敷出,演员拿不到工资,便纷纷离去。
4.产业滞后
运城蒲剧走产业化的路子上也同样有很多问题,一是运城蒲剧演员对蒲剧产业的不认可;二是运城蒲剧市场的开发不到位,缺少具有专业的商业演出机构和经纪人队伍;三是缺少载体;四是运城蒲剧还未与其他产业形成较好的合作模式,尤其是旅游产业,从而也制约它的发展。要想让运城蒲剧适应现今市场机制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就必须使它发展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
三、运城蒲剧现状的对策
要想运城蒲剧文化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就必须有相应的对策。必须在自身改革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政府和社会双重保证机制,才能共同挽救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通过上文对运城蒲剧现状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可行对策。
(一)运城蒲剧自身现状对策
1.运城蒲剧唱腔现状对策
运城蒲剧唱腔还原本土。地方戏最具特色最为根本的就是语言,各地语言不同形成方言,而方言决定了地方戏曲的差异性。若不懂方言就无法表现地方戏的灵魂和精髓。地方戏的观赏性也就大打折扣。运城蒲剧作为地方戏唱腔就是在运城方言基础上兴起的,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同时运城人民的语言音调关系和生活习性,决定了运城蒲剧的旋律以及唱腔特点。可见要使运城蒲剧发扬光大,就必须将运城地方特色与运城蒲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浓郁的运城地方特色成为它独一无二的标签。
2.运城蒲剧行当现状对策
运城蒲剧行当回归传统。戏曲的行当,主要目的是塑造人物形象,行当只是手段。运城蒲剧应找回丢失的行当,行当齐全了,人物形象自然也就鲜明了。在传统基础上改革创新,让运城蒲剧行当也跟随社会时代发展的步伐。
3.运城蒲剧特技现状对策
运城蒲剧应指定特技动作,让其与人物形象和角色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此避免特技滥用。同时要提高运城蒲剧演员的整体素质,重视基本功,让丢失的运城蒲剧特技重返历史舞台。在此基础上,运城蒲剧特技也要吸收借鉴其他剧种好的特技动作,不断的改革创新,这样运城蒲剧特技才能站稳脚跟。
(二)运城蒲剧外部现状对策
1.完善运城蒲剧队伍建设
首先要发挥政府、剧团、学校、社会四方协作能力,从各方招贤纳士,鼓励有志于运城蒲剧的优秀人才加入到运城蒲剧的建设中来。其次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以优厚的经济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并要出台运城蒲剧人才就业保障政策。第三要加强运城蒲剧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在教学上要使用传统行当与现代特技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培养运城蒲剧表演艺术家。最后应发挥学校与剧团的协作能力,剧团要尽可能多的提供给学校学生演出的机会,增加学生演出机会,使蒲剧艺人队伍不断壮大起来。
2.给予政策支持,增加资金投入
运城蒲剧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在这样的危机时刻,政府更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规范运城蒲剧艺术的发展。而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有了经济基础,就应当兼顾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和文化事业协调发展。
当地政府应设立专门的项目基金,作为运城蒲剧艺术发展的资金,借鉴其他剧种的有益经验。同时要吸收社会资金投入,以多方合作的形式启动专项发展基金,维护剧团的正常运转。还要及时更新剧团内部设备设施,要在合理的区间内为员工谋福利,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适应市场需求,走产业化道路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想让运城蒲剧发扬光大,就必须走产业化道路。首先要使剧团在各市、县固定汇演,扩大其感染力;并要结合当今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以及欣赏水平的要求,努力创设新剧目,打造运城蒲剧精品工程建设;其次要制定运城蒲剧的发展模式,包括其创编、排练、宣传、演出、效益、反馈、借鉴其他地区剧团产业化的成功典范;最后要吸收其它剧中有益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及要求,最终打造出人们喜爱的蒲剧品牌。使运城蒲剧获得全社会的认可,实现蒲剧产业的飞速发展。
四、结语
以上通过对运城蒲剧现状的分析,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唱腔要还原本土、行当要回归传统、特技动作要与人物形象和角色紧密联系在一起,避免特技滥用的三个内部政策和完善运城蒲剧队伍建设、给予政策支持,增加资金投入、适应市场需求,走产业化道路的三个外部政策。从而促进蒲剧进行现代化转型,适应当今社会发展潮流,进而得到较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运城蒲剧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保护工作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我们有义务去保护它、传承它、发扬它。
[1]阿甲.戏曲表演规律再探[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56).
[2]王思恭、景英泽.开创蒲剧的新天宇-山西省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团创业纪实[M].中国戏剧, 2006(7).
[3]陈奇. 运城市当代蒲剧发展调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山西师范大学,2009.
[4]韩晓丽.蒲剧音乐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4).
[5]孙瑜.蒲剧做工中的特技表演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山西大学,2011(6).
[6]张钰.晋南传统蒲剧用韵考[D].中南大学,2010(5).
[7]安永明.蒲剧音乐的唱腔改革[N].音乐时空,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