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声乐演唱技巧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运用
2016-02-03王俪霏
王俪霏
(北京歌舞剧院,北京 100022)
论民族声乐演唱技巧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运用
王俪霏
(北京歌舞剧院,北京 100022)
中国传统戏曲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瑰宝,我国文化艺术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被众多文化熏陶,其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艺术学科亦极具民族特性。民族声乐是基于中国传统戏曲发展的,汲取了西方声乐艺术的优势,并将其演唱技巧合理融入,历经不断创新与完善,已发展形成了完善的歌唱艺术形式。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与中国传统戏曲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源远流长,其于各自发展中互相借鉴与融合,促使两者共同发展。本文探讨了民族声乐演唱技巧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运用,并对其相关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民族声乐与中国传统戏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中国传统戏曲
民族声乐是传统民族声乐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产生的,唱法继承传统、借鉴西洋,满足现代审美需求的极具中国特色与精神的声乐流派。我国传统戏曲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唱形式丰富多彩,艺术风格亦多样化,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不可缺少的内容。传统戏曲为了满足不同地域的不同需求,中国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变得非常独特,戏曲作品均极具地域风格,民族声乐演唱时的咬字发音、吐字行腔均融合了戏曲演唱技巧,并对此不断改进与完善,便形成了现代特有的艺术形式,强调戏曲与歌曲的完美结合,就中国传统戏曲来讲,这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传承和进步。因此,探讨民族声乐演唱技巧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运用,对民族声乐与中国传统戏曲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现实意义。
一、中国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发展
(一)中国民族声乐发展
1.西学东渐
着眼于演唱形式而言,随着经济全球化持续加深,中外交流亦随之广泛化,现代民族声乐充分反映着传统声乐民族性,但亦具有西方美声现代性,诸多西洋乐器涌入中国后,我国传统表演形式受到冲击,亦逐渐与西洋声乐产生融合,推动了中国声乐进一步发展。与现代民族声乐发展密不可分的因素有两方面,其一为专业性、群众性音乐创作,其二为演唱活动形式的创新与改进,这推动着我国现代声乐走向成熟。
2.传统民族声乐韵味被扼杀
我国戏曲艺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民族声乐韵味被严重扼杀,尽管中国现代民族声乐成果高,但传统戏曲中的技巧性优势并未被演唱者深刻领悟,许多都是表面象征性的理解,深层次的涵义早已被扼杀,逐渐失去。绝大多数的舞台演唱均是以奢华的舞台、华丽的服装和美艳的演员呈现的,演唱者是将表演作为谋生的一种手段,而观众将其作为娱乐的节目,他们并不会对戏曲更深层次的涵义进行挖掘,现代民族声乐中的中国传统戏曲元素不断减少,意蕴浅显通俗,大都经不起时间与风雨的考验,而这亦是现代民族声乐发展缓慢的一大原因[1]。
(二)中国传统戏曲发展
1.中国曲艺艺术
传统声乐艺术极具歌唱技巧的为曲艺及戏曲,而这两种声乐艺术为当代影响最大的种类。曲艺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瑰宝,其是以说唱为主的艺术,强调故事叙述及人物刻画的重要性,并注重思想情感表达及社会生活实际反应,可谓是说唱艺术的总称。艺术形式多是以说唱为主,采用生活化语言清晰自然的叙述,情感表达真切浓郁,唱出的歌词悦耳动听,其极具地方特色。通常曲艺演员应具备深厚的说功、唱功、做功,歌唱时应懂得与听众交流,唱时要及时掌握听众的反应,演唱整个过程中要与听众一同体验艺术[2]。曲艺艺术历史悠久,形式丰富多彩,春秋战国《诗经》中的《国风》,其间以叙事性民歌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实际,而这于说唱艺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汉乐府的《孔雀东南飞》均是说唱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础,为说唱艺术的重要组成;发展至唐代则出现了大曲,此类型艺术促进了民族声乐的进一步发展,说唱艺术亦随着唐代经济而繁荣,这时则出现了俗讲,说唱艺术至此便真正发展。此类说唱艺术是由佛教宣讲教义而发展的,通常是俗讲僧进行讲唱,而讲唱时要保证声调婉转动听,曲调务必顺畅自如,以此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这则影响了当时的歌曲创作,该时期的曲艺说唱艺术飞速发展,相关体系亦持续完善[3]。当代,我国早已形成了诸多曲种,音乐唱腔均是曲牌体与板腔体、混合体,曲艺说唱艺术为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奠定了基础,亦积累了更多演唱经验,其艺术成就很高,强调说唱语言准确无误,艺术表现声情并茂,演唱者要严格控制自身气息,保持声音持久力,可有效处理不同音色。可以说曲艺唱法注重语言处理技巧,追求声音的完美动听,且汉语声韵调变化多端,中国民族声乐演唱时务必注意[4]。
2.戏曲艺术
中国戏曲可谓是世界古老戏剧文化的重要组成,其强调唱、念、做、打,以此综合表演呈现戏剧形式,戏曲历经数百年的发展,积累了更多的成功经验,亦随着时代变迁而创新与改进。戏曲剧种上达几百种,用以演出的剧目众多,可谓是世界戏剧艺术发展的重要内容。戏曲源自歌舞与滑稽戏、说唱艺术,经历了百年发展,比如唐代的《参军戏》,再发展到宋代的传奇和南曲等,中国戏曲艺术已得到认可和确立。元明清时期大力发展戏曲,并提倡互相继承和借鉴,包括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等,戏曲艺术已发展的十分完善[5]。
戏曲艺术极具综合性、细腻性与程式性,其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更反映着中国戏曲的独特之处。戏曲演唱技巧积累亦是中国民族声乐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比如常用的气沉丹田、吐字清晰等,唱曲强调起末与过渡、揾簪、攧落,演唱者应全面控制乐曲地方风格,才能更好的演唱民族声乐。中国戏曲演唱技巧众多,唱词、韵味、气息、情绪表达等均具备相对完善的技术,观念、审美、方法等是将西方声乐体系与中国民族声乐充分结合,亦强调演唱者将各种演唱技巧有效结合,以确保自身演唱水平提高,推动中国戏曲的进一步发展,民族声乐亦随之壮大[6]。
(三)民族声乐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关系
中国传统戏曲诞生于古代西乐及百戏,其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众多朝代的更替与发展,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而改变,且于唐宋时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而在此演变过程中,产生了诸多不同剧种,比如元明杂剧与宋元南戏,或者是明清传奇等,剧种可达360多种,川剧、京剧、黄梅戏等均极具代表性。尽管传统戏曲及现代民族声乐相似之处不多,但其演唱形式缺失互相融合与借鉴的,表演风格亦是别具一格、意味深远的,而唱腔技巧均是相同的,都注重咬字发音清晰、吐字行腔圆正与风格韵味深远,表达形式亦是相同的,比如其语调、表情、感情与动作均是相同的[7]。
二、民族声乐中戏曲演唱技巧汲取途径
(一)加强现代民族声乐中传统及辩证处理
现代民族声乐演唱应体现人民大众的内心追求,要合理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征,汲取传统戏曲演唱技巧的精华,促进自身持续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特点与传统审美观息息相关,语言及音乐为传统戏曲发展的重要基础,民族声乐演唱时可充分融入戏曲演唱技巧,让戏曲的影子植根于民族声乐中[8]。演唱者要充分掌握戏曲演唱技巧,并将其灵活用于民族声乐演唱中,不断加强传统戏曲演唱基本功练习,确保民族声乐演唱时,演唱技巧应用更为灵活。
(二)加强科学方式及民族风格的融合
民族声乐演唱中,要不断汲取传统戏曲演唱技巧,而这不是简单的艺术表现手段,亦不是真正摒弃西方声乐演唱技巧,要于内心坚持表征否定观点,以求同存异的态度促使两者共同发展。全面分析民族声乐与中国传统戏曲存在的不同之处,积极借鉴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并将其充分融入民族声乐演唱中,再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确保民族声乐更具包容性。加强科学方法与民族风格的充分融合,使得民族声乐保留自身演唱风格与特色的同时融入更多演唱技巧,促进民族声乐与中国传统戏曲的进一步发展[9]。
三、民族声乐中传统戏曲演唱技巧的运用
(一)咬字发音
传统戏曲演唱强调咬字发音的重要性,而咬字发音可衡量演唱者的演唱水平与功底,进行戏曲演唱时要严格防范发音错误,不可出现音包字,通常音包字吐字不清晰,再是吐字时的声音受制于音乐,听众会觉得戏曲仅有声音,缺乏相应的唱词,此类问题出现于演唱者歌唱中时,演唱者务必吐字清晰,确保字正腔圆,这亦是演唱技巧发挥的关键,关系着演唱者的艺术表演质量。语言为咬字发音的重要载体,亦是其不可缺少的传播媒介,咬字发音时的字均发音准确,演唱者相应的情感表达需要以咬字发音体现,演唱内容更是与咬字发音正确性密不可分[10]。
演唱过程中的咬字发音并不等同于说话时的咬字发音,人的舌头于口中的方位和气息变化均是不同的,而演唱者此方面的情况更为复杂。通常演唱者不可以说话时的咬字发音,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与选择。唱歌时的咬字位置务必准确无误,口与咽处要以巧劲发音,力度均匀,将字准确布置于头腹尾位置,以此产生的声音效果十分完美。字音均是以声母、韵母组成的,声母决定着字音的准确性,而韵母决定着声音发生效果,演唱者要全面掌握声母与韵母应用,并将自身情感充分融入,使歌曲演唱达到预期效果。
(二)吐字行腔
戏曲艺术强调字正腔圆,表现亦注重声情并茂,而这亦是演唱是否成功的关键。字与腔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戏曲表演时的发声要圆润,并极具美感。演唱者要正确把握口腔咽,保证吐字行腔效果良好[11]。吐字发声时要以竖为主,尽可能的控制短字头与长韵母,以确保戏曲与表演互相适应,字正强调发音时的口腔形状及位置准确无误,且应具备相应的力度;腔圆则是母音共鸣时的位置务必准确无偏差,保证发生圆满。戏曲表演者发声前的声带务必继续力量,发力时要确保气息顺畅,使得发出的声音均铿锵有力,且极具张力,这时的行腔及共鸣效果则非常完美。再是为了确保歌曲演唱感情色彩表达合理,演唱者会使用断腔、拖腔、连腔、笑腔等演唱技巧。
(三)风格韵味
戏曲演唱非常注重节奏抑扬顿挫,更强调情感表达合理有效,这亦是戏曲风格的充分体现。中国戏曲剧种可达360多种,各个种类的戏曲演唱技巧均是不同的,唱词不同的戏曲种类演唱手段亦是不同的,艺术表现效果亦不同[12]。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戏曲艺术亦随之不断发展,戏曲艺术及民族声乐被充分融合,民族声乐艺术中融合了诸多戏曲风格。但因地域文化不同,不同地区的民族歌曲及演唱风格均是不同的,比如北方民族歌曲开朗、豁达,南方戏曲则非常委婉,节奏大都非常缓慢。风格韵味强调字正腔圆的重要性,以此确保演唱者情感充分融入,并将韵律及情感完美融合,让演唱艺术效果极致发挥。
四、结语
演唱风格不可全部相同,而演唱风格个性化发展是声乐艺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时则应强调演唱技巧的完善。中国传统戏曲历经数百年发展,其演唱技巧不断积累,值得现代民族声乐演唱者借鉴。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中国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变得独特,戏曲作品也都极具地域风格,民族声乐演唱技巧均融合了戏曲演唱技巧,并对此不断改进与完善,便形成了现代特有的艺术形式,强调戏曲与歌曲的完美结合,就中国传统戏曲来讲,这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传承和进步。民族声乐演唱者要深层分析传统戏曲艺术特点及其优势,不断汲取其间精髓,并更好的融于自身演唱中,再根据实际情况将其创新,以促进中国民族声乐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探讨了民族声乐演唱技巧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运用,简述了中国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发展,探讨了民族声乐中戏曲演唱技巧汲取途径,分析了民族声乐中传统戏曲演唱技巧的运用,为民族声乐与中国传统戏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张雪莲.论民族声乐与戏曲演唱艺术的共性[J].大舞台,2013,04.
[2] 张雁.民族声乐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借鉴[J].大舞台,2013,01.
[3] 王志昕.中国传统曲艺与戏曲元素影响下的民族声乐[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03.
[4] 黎小龙.现代民族声乐与戏曲艺术的关系[J].大舞台,2012,07.
[5] 宋艳琼.论民族声乐向戏曲唱法的借鉴[J].戏剧之家,2015,02.
[6] 陈汀滢.谈民族音乐各个体裁的共性与个性——以戏曲和民歌为例[J].戏剧之家,2015,09.
[7] 贾楠.立足传统 唱响主流——中国民族声乐女高音与京剧青衣唱法之比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01.
[8] 张玲琳.浅谈戏曲演唱与民族演唱的结合[J].民族音乐,2015,03.
[9] 童丽娜.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历程中现象与问题探究山[J].北方音乐,2011,08.
[10] 刘卫防.传统戏曲声腔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J].四川戏剧,2011,04.
[11] 田晓红.民族声乐如何发展创新[J].戏剧之家,2011,04.
[12] 张书彬.略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个性体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王俪霏(1977-),山东青岛人,北京歌舞剧院民族声乐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学院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民族声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