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教学之我见
2016-02-03徐艺菲
徐艺菲
(榆林学院艺术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陕北民歌教学之我见
徐艺菲
(榆林学院艺术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本文概述了陕北民歌的种类与特征,深入剖析了陕北民歌教学的重点,探究了民歌教学的方法策略,有利于陕北民歌的发展与弘扬。
陕北;民歌;教学;种类;特征;策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民族声乐与世界音乐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民族音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陕北民歌作为我国民族音乐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浑天独厚的音乐风格屹立于我国多元化音乐之列。但是,随着现代流行音乐的兴起与大力发展,其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在社会经济水平迅速提升的今天,如何在多元化文化中求同存异,如何保证陕北民歌经久不衰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重点与热点。
一、陕北民歌概述及其特征
由于陕北地区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其地域文化、民间风俗的特别性,形成了陕北民歌奔放自由、高远嘹亮、空旷高亢、凄凉哀伤的特点。陕北民歌中大量采用地方语言,在表演时使用双四度叠置音调较多,各种大跳音程在歌曲旋律中随处可见。基于以上原因,陕北民歌演唱需要具有较高的演唱技巧。
微调式与商调式是陕北民歌最主要的核心调式,其音调旋律最基本的组成形式是上行三音列。陕北民歌常用一个纯四度加大二度为架构成两个纯四度的叠置,这也是陕北民歌旋律所具有的主要特点。并且,陕北民歌通常会以此为基础,形成四声音列、五声音列、六声音列、七声音列、甚至八声音列等不同音调的音列。因此,陕北民歌具备相当丰富的调式,其演唱方式也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二、陕北民歌教学有效策略与体会
(一)根据民歌类型进行教材分类
陕北民歌主要有信天游、小调、山曲三种形式:
1.信天游。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类型之一,其节奏自由、舒展,声音高亢、宽广。信天游通过即兴创作而来,其旋律有的跌宕起伏,有的平稳舒缓,其内容丰富多彩,但大多是以陕北人民的生活、爱情、婚姻以及与压迫斗争、为自由奋斗等内容为题材,其传达的思想因内容不同而不同。
2.小调。陕北小调包括了一般小调、风俗小调、社火小调、思弦小调四种形式,是在街头巷尾流行的歌曲。一般小调是陕北人民日常生活中哼唱的小曲,一般脱口而出,不受限制,因此其传唱度十分高。风俗小调包含了祈雨调、神官调、猜拳调以及酒曲四种形式。社火小调是一种广场歌舞,另外其也是祭祀活动中的歌舞曲调,通常称其为“陕北秧歌”。思弦小调包括了耍丝弦与打坐腔两种形式,其中,耍丝弦极为优美细腻,打坐腔常使用滑音与装饰音。
3.山曲。与信天游一样,山曲主要也是以反映陕北人民生活为题材,其流行于陕北东北部神木和府谷一带。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民歌类型进行教材分类,以便帮助学生掌握不同风格歌曲的演绎方法。
(二)注重学生对民歌演唱的欣赏
只有先懂得欣赏才可能自己进行演绎。在陕北民歌教学时,教师应当首先培养学生欣赏民歌演唱的能力。通过欣赏别人的演唱,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懂得如何把握歌曲节奏,如何使用歌唱技巧,如何拿捏感情,如何调整情绪,如何充实演唱表演。另一方面,只有学会了欣赏才会领会歌曲描写的意境、传达的感情、表达的思想。民歌欣赏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魅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民歌教学质量。
(三)强化学生对民歌演唱的技能
民歌演唱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技巧,其中真假声转换是原生态民歌中主要特色之一。对于陕北民歌,真假声混用也是一大重要的演唱技巧。在陕北民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真假声转换自如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加完美地演绎一个作品,能够提高学生演唱的流利度,充实整首歌曲,传达歌曲感情。需要注意的是,在民歌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真假声界限的把握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陕北原生态民歌的独到韵味与民族风格。
(四)巧用多媒体辅助民歌教学
陕北民歌来源于地域文化,因此,想要学好陕北民歌就必须深入了解陕北地区的风土人情,从而感受陕北人民的心理情感、精神向往,只有这样才可能在演唱时准确拿捏情感,通过情感驾驭演唱技巧,才能真情实意地传达歌曲作品所表达的意思。但是,陕北地区幅员辽阔,不同地方的民生、民情、风俗、文化存在诸多的差异,所以学生要正确掌握不同的乡土风情是十分困难的。虽然可以通过“采风”等田野工作机会加强对当地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但是这种机会毕竟有限,实用性与经济性远远不够。因此,只有借助于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陕北地区的地形风貌,直观反映出当地的文化风情,让学生对歌唱作品的产生环境与创作背景有所认识,进而把握陕北民歌的情感特征,在演唱时准确传达陕北民歌所包含的文化寓意。
三、结语
陕北民歌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促进其发展,延续其生命力,必须结合时代的需求,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全力推进我国原生态民歌奠定夯实的基础,营造良好的条件。■
[1] 荆晶.歌唱魅力触摸时代的脉动—八十年代后中国民歌唱家所具有的时代性[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06.
[2] 张智斌.陕北民歌形成的历史渊源及其调式特点—陕北民歌探究之一[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
[3] 王雪燕.陕北民歌艺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传承发展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4] 刘彩云.黄土地之魂—阐释陕北民歌的艺术特征[J].中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