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回顾及展望

2016-02-03

黄河之声 2016年7期
关键词:音乐创作

陈 剑

(湖州师范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回顾及展望

陈 剑

(湖州师范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摘 要:钢琴作为起源于欧洲的乐器,在中国的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国钢琴音乐形成了的鲜明的创作和演奏特点,具有明显的民族化特征。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对前景进行展望,对于今后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演奏、教学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音乐创作;创作历程

在基督教文化的传播和西方商人的社会活动情景中,钢琴这件乐器传播到了中国。中国音乐家创作钢琴音乐的技法支撑来源于西方艺术音乐的实践和理论,他们将西方的作曲技法与中华民族音乐的素材相嫁接,摸索着写出了最早的中国钢琴曲,赵元任等音乐家的音乐文化行动,在此艺术领域奏响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起程乐章。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走过了“起步、活跃、繁荣、改编、多元”的五个阶段过程。二十世纪20年代前后,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起步阶段。赵元任的《偶成》(1917年)和《小朋友进行曲》(1919年)、萧友梅的《哀悼引》(1916年)和《新霓裳羽衣舞》(1923年)、老志诚的《忆肖邦》(1928年)等作品,起航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风帆。这时的作曲家多是音乐理论家,他们将西方作曲技术理论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紧密结合的创作思路与方法,为后期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摸索到了一个“音乐风格化”的专业创作方向。

20世纪30-40年代,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活跃发展阶段。贺绿汀的《牧童短笛》获“齐尔品”金奖。音乐家江文也、刘雪庵、马思聪、丁善德、瞿维和陆华柏等人的钢琴作品创作,拓展了钢琴音乐艺术范畴内的体裁和题材空间。逐渐从“探索性的写作”走向“较为成熟”的创作阶段,在探求西方多声创作技法和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结合方面做出了成功的尝试。

20世纪50-60年代,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繁荣阶段。我国的钢琴艺术文化在国民普及和业界提高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钢琴音乐创作空前繁荣,有质量上乘的360余首作品正式出版发行。作品纯朴自然、健康乐观,作曲家运用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素材,经过精心的艺术处理,表现了新中国和新时代的朝气蓬勃的人文社会景象。丁善德的《第一新疆舞曲》、江文也的《乡土节令诗曲》、陈培勋的《卖杂货》、桑桐的《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等一大批作品喜悦登场且热情歌唱。

20世纪60-70年代,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改编”阶段。我国钢琴音乐创作活动中的“改编写作”蕴含了音乐艺术创新和创造的“升华内容”,它是我国社会“特殊年代”的“样板戏”语境中的“仅就文化而言”的“时尚经典”。钢琴协奏曲《黄河》、储望华的《二泉映月》、陈培勋的《平湖秋月》、储望华的《红星闪闪放光彩》、黎英海的《夕阳箫鼓》、杜鸣心的舞剧《红色娘子军》组曲、王建中的《梅花三弄》等作品,鲜明地彰现出这一时期的文化色彩和音乐艺术情感。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步入了“多元性”探索的阶段。这是我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所带来的艺术文化局面。西方“无调性”和“十二音体系”的作曲技法融入到了我国民族韵味的钢琴作品之中;题材与体裁风格的个性“多元”表现出音乐文化的色彩斑斓和鲜活且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业界的储望华、黎英海、刘敦南、汪立三、崔世光、陈怡、权吉浩、赵晓生、蒋祖馨、罗忠镕和张朝等“不同代层”的作曲家,都写出了优美动听的钢琴音乐“新篇章”。

纵观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成果,其艺术特征突出地表现为:始终关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神、韵、意”之精神表达,始终关注中华民族音调的创作源泉,始终追求中华民族风格的优美内涵,同时探究性地运用西方作曲技法进行写作,不断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宝库中的钢琴音乐文献。

回顾且反观我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历程及其成果,旨意是瞻望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是为了进一步明晰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路线和行动纲领。

诞生且鸣响了四十余年的钢琴协奏曲《黄河》,迄今为止是世界音乐舞台上上演率最高的钢琴作品,更是世界音乐文化受众最为喜爱的中国钢琴作品。《黄河》的艺术创作理念和创新精神及其所表现出的民族自豪感,确实值得当下音乐人的深入反思和谦卑借鉴。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创作思路和音乐内容的“标题化”布局,亦会给作曲家一种“悟性与通感”的行为观念,“梁祝”音乐内容的“相爱—抗婚—化蝶”承载且架构了西方奏鸣曲式的“三乐章”所具备的形式和内容,该乐曲运用中国的音乐语言和中国的爱情故事,生动地表达了西方形式的“小提琴协奏曲”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情景乐篇。

钢琴音乐作曲家关注钢琴演奏技术的修炼,钢琴演奏家关注音乐理论(作曲技术理论和音乐学理论)和文化素养的修炼,这是西方艺术音乐发展成功的“学科支撑化”经验。西方艺术音乐发展历史上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多是济于一身的音乐家。巴赫用他的“赋格逻辑”(作曲)来论证他的“键盘平均律”和虔诚艺术;莫札特用他的“旅行演出”来展示他的“奏鸣思维”和童真心灵;贝多芬用他的“新约圣经”来欢呼他的“古典忠诚”和“浪漫情怀”;肖邦用他的“夜曲革命”来赞美他的“诗意亲情”和“花丛大炮”;李斯特用他的“炫技狂想”来引领他的“哲理乐思”和“工业革命”;拉赫玛尼诺夫以其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之“三重学衔”迈出学院大门而步入人文乐坛。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乃至“中国钢琴学派”的崛起,需要批判性地学习与借鉴西方艺术音乐发展的成功经验,需要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环境中,发挥后生可畏的音乐团队的理想追求及其正能量的艺术行动。

[参考文献]

[1] 赵晓生.钢琴经典导读.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1.

[2] 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北京华乐出版社,1996,8.

[3] 杨韵琳.在”2013中国钢琴音乐发展论坛”上的发言.钢琴艺术,2013,08.

猜你喜欢

音乐创作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吕其明音乐创作及其启示
武满彻电影音乐创作中的主题模式研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音乐创作骨干培训班”圆满结课
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路径探析
2020内蒙古音乐创作与发展研讨会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研讨会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西藏当代音乐创作研究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