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冼太夫人文化艺术在粤西高校审美教育中的意义*
2016-02-03陈肯杨晓霞
陈肯 杨晓霞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艺术系,广东 茂名 525000)
论冼太夫人文化艺术在粤西高校审美教育中的意义*
陈肯 杨晓霞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艺术系,广东 茂名 525000)
摘 要:在粤西,冼太夫人的传奇历史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是粤西地区一大靓丽的文化艺术名片。因此,在高校公共艺术审美教育步履维艰之时,将其拥有雄厚民间基础、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纳入地方高校审美教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冼太夫人文化艺术;审美教育;意义
一、冼太夫人在粤西高雷地区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在粤西高雷各地,冼太夫人是家喻户晓的“南天圣母”,她出生在公元512年的南北朝时代的梁朝,逝世在公元602年,在她寿高90岁的一生当中,经历了梁、陈、隋三个朝代。这位南天圣母一千几百年以来给粤西高雷地区留下了不朽的文化遗产。其人文精神影响至今。她认为国家必须统一安定,人民才能免除流离之苦,过正常幸福的生活。她绝不会因一己的权力欲望而牺牲人民的福址,目光远大!胸襟宽广!告诫人们不能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循冼太夫人意指:群体应优先考量,群体的利益才是真正的个人利益。
因此,冼太夫这种助人利他、热爱生活、勇对逆境、目光远大的文化精神内涵,在当下蕴含着极强的社会正能力,而且在当地拥有极高的群众基础,所以在粤西高校开展以冼太夫为主题的文化艺术审美教育,将地方历史经典人物和绘画、剪纸、皮影、木偶等等同艺术紧密结合,引入高校课堂审美教育,集艺术实践性、创造性、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具有现实意义。
二、高校审美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高校非艺术类学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青年群体,他们艺术素质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国民整体的艺术素养。现实生活中大多公职人员如政府官员、学者和商企老板等到普通民众,一谈艺术只能说“不懂”或“门外汉”。
而高校非艺术类学生在审美教育教学上,往往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成为被动的听众,教学模式单一枯燥,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在枯燥乏味中,渐渐地便失去了教和学的兴趣,很难达到有效的审美教学目的。致使审美教育停滞不前的尴尬局面。
《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教体艺厅〔2006〕3号)中以及2015年3月2日召开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若干有关学校艺术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可供各个地方院校实施和采取的方案。以解所存困境。作为高校大学生、社会公职人员以及普通民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尽可能走近艺术,感受艺术之美,表现和创造幸福生活,提升各自审美品味。
三、粤西高校审美教育中开展冼太夫人文化艺术的途径及价值
当代大学生应对自己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感到自豪的同时,更需要了解、认识、学习和欣赏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和不同形式的民间艺术样式和内在意蕴,对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才能更好的发扬传承和保护,是我们当代青年的责任和义务,也为自己步入社会即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公职人员开启追求艺术审美的大门,在对艺术充满渴望求知欲下不断学习研究而成为具有艺术修养的社会一员。
(一)广东高州冼夫人文化艺术和木偶戏在粤西茂名地区犹如中国传统的民间剪纸和皮影等艺术一样,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因此,将这些艺术样式和形式引入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环节中,在学生的兴趣点上再增加其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将“艺术市场”引入课堂,小课堂大社会,让学生投入其中,身感艺术带给他们无限的憧憬,达到教育事半功倍的效果。
将艺术市场引入高校教学环节,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在课堂或校内以义拍或义卖的形式出现。使课堂与社会艺术活动相结合。学生创作的作品通过义拍义卖活动,捐助校内急需帮助的学生,也体现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创作者的劳动乐趣,各自在收获劳动成果喜悦的同时感受到艺术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在学生“身心在场”投入艺术创作和制作的同时,又在集体建立的“小型艺术市场”里体验自己作品艺术价值在市场和观众中的认可和竞拍时艺术的变化莫测。
(二)在审美教育中,研究学生动态的心理变化和艺术创作热情,以学生为中心和主角,进行民间艺术作品实践和创作。以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艺术为教学,展开理论和实践教学,在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艺术学习动几下,开展相关传统艺术学习和审美教育。建立学生学习艺术和追求美的浓厚兴趣,搭建开放式的学习平台,让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特长和才艺施展空间。
拉下艺术神秘的面纱和高高在上的外衣,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有追求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学校短短的艺术教育只是开启学生步入社会后进一步学习和追求真、善、美的一扇大门。让艺术之美陪伴他们一生,无论工作、学习还是生活。
(三)大胆地以民间美术为高校公选修课主导课程,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贴近生活靠拢学生,循序渐进。在非专业学生中开展民间艺术和地方特色艺术实践课程。将学校艺术教育放眼学生的长远发展上,不仅仅是在校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步入社会后的再学习的兴趣。
通过具有特色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形式,提升目前大学生对美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从而激发他们去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动机和欲望。为将来社会的中坚层公职人员和高素质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良好的艺术学习和发展搭建平台。
四、结语
粤西高校审美教育能合理引入冼夫人文化艺术和高州木偶戏艺术,这种具有特色的地方民族民间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和热情,传递社会正能量,让道德与艺术,历史与文化协同发展,同时也在高校这一青年群体中传播了地方民族文化艺术,也有利于推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
*基金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2014年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人文社科类)阶段性研究成果(631059)
作者简介:
陈肯(1977-),男,甘肃省清水县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艺术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学。
杨晓霞(1979-),女,河南许昌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艺术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