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气昼夜循行中“阴”与“阴分”内涵探讨

2016-02-03侯冠群鲁明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循行夜行卫气

侯冠群,鲁明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355)

卫气昼夜循行中“阴”与“阴分”内涵探讨

侯冠群,鲁明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355)

历代医家对于卫气昼夜循行规律的观点不一,其根源在于对《灵枢·卫气行》中“阴”与“阴分”含义理解不同。故通过对《灵枢》多篇有关卫气循行经文的梳理,以《灵枢·卫气行》为主解读相关经文,认为“阴”指五脏六腑,“阴分”指阴经的分肉皮肤之间,进而推测卫气昼夜循行规律为:昼行于阳经与阴经的分肉皮肤之间,夜由足少阴分肉皮肤之间入于五脏六腑。卫气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必定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卫气;昼夜循行;阴;阴分

卫气昼夜循行一直是众医家争论的焦点,其原因在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经文中对其描述简略。本文将以《灵枢·卫气行》为主,结合关于卫气循行散在它篇的描述,探求“阴”“阴分”含义,以求更准确地揭示卫气昼夜的循行规律。

1 卫气昼夜循行规律之争

根据《灵枢·卫气行》所载,卫气昼先行于手足三阳经,而后下行“阴分”,复合于目为“一周”。对此医家观点各不相同,有的认为此“一周”为昼行的1周,因而“阴分”为昼行周的部分,但其具体含义并未明确指出如杨上善[1]所言“卫之悍气,昼日行手足三阳已,从于足心,循足少阴脉上,复合于目,以为行阳的一周”;有的则认为此“阴分”与“阴”同,而认为此处是描述昼夜循行的一大周。如马莳[1]认为,卫气昼行于阳经,夜行于阴经。即夜行阴分时行于阴经,卫气入夜自足少阴肾经而行心、肺、肝、脾经,是为1周;还有的认为,“阴分”为里为脏指入夜所行部分,而此“一周”仍为昼行的1周,如张介宾[1]认为卫气昼行之序,始于足太阳经以周六腑而终于足少阴经,为一周。而足少阴经亦为入夜循行五脏的起点,故原文在昼行周中,有“行阴分”之说。

现代医者多认为“阴分”为昼行1周中的部分,且刘洋[2]等认为“阴分”指“阴跷脉”,因其位置与经文中卫气循行位置相似。周发祥[3]则认为卫气昼行于体表,所以“阴分”指体表之阴,因而认为“阴分”除了指阴跷脉外还应包括三阴经。

而卫气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脾复注于肾为一周”。对于此句的理解各家又有不同见解。如张书云[4]等认为是夜行五脏,周发祥[3]认为夜行五脏六腑,刘洋[2]等认为夜行于五脏及三阴经,周东浩[5]等推测夜行于五脏兼三阳经,而杨兴智[6]等认为卫气夜只行于三阴经。

以上诸家对于卫气昼夜循行规律的观点不一,其根源在于对《灵枢·卫气行》中“阴”与“阴分”含义理解不同。为探究“阴”“阴分”的内涵,有必要对经文予以解析,以窥其真意。

2 卫气循行相关经文解读

《灵枢·卫气行》载关于“阴”“阴分”的经文如下:“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此处“阴”是夜行部分的概括。进而分析卫气昼行于阳,“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一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十四舍……阳尽于阴,阴受气矣”。此处描述选择了“日”和“身”等字眼,而夜行于阴,选择“夜”和“脏”这些字眼,如“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脾复注于肾为一周。是故夜行一舍,人气行于阴脏一周与十分脏之八,亦如阳行之二十五周,而复合于目”。可见昼行与夜行有其分别对应的词汇[5]。所以,后文黄帝问“卫气之在于身也,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奈何”?从“在于身”可知是问卫气日行的问题。岐伯回答“病在于三阳,必候其气在于阳而刺之;病在于三阴,必候其气在阴分而刺之”。显然“阴分”为昼行的部分。同时,上文中“阳尽于阴,阴受气矣”与“其始入于阴”可知“阴”皆为夜行的部分。

“一日一夜,水下百刻;二十五刻者,半日之度也”。“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四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二十五刻,人气在太阳,此半日之度也”。“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三阳与阴分……水下百刻而尽矣”。从“水下二十五刻,人气在太阳,此半日之度也”,即昼的一半时间,也可以看出此处多个“阴分”同样亦为昼行中的部分。“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此处的“阴分”为昼行中的部分,此处1周为昼行的1周。可以推测本篇中多处“阴分”的含义相同,皆是卫气昼行中的部分,而多处的“阴”所指皆为夜行中的部分。

概之,《灵枢·卫气行》中“阴”与“阴分”分别用于描述卫气的夜行与昼行部位,那么“阴”与“阴分”的具体含义究竟为何?

3 “阴”与“阴分”含义之别

据经文所载“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及“始入于阴”后流注于肾、心、肺、肝、脾,结合《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夜半人气入脏”的论述,可以推测文中“阴”为五脏。再据《灵枢·邪客》中卫气“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可以推测卫气夜行于阴中的“阴”除指五脏外,还包括六腑。

据上段所引《灵枢·邪客》中的“足少阴之分间”与《灵枢·营卫生会》所载卫气“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中的“太阴之分”应该是同类,推测“阴分”当指“阴经之分间”。那“阴经之分间”具体又指的是什么呢?

《灵枢·卫气失常》载:“皮之部,输于四末。肉之柱,在臂胫诸阳分肉之间与足少阴分间。”原文中“足少阴分间”显然与“诸阳分肉之间”是并列关系,因此推测“足少阴分间”是“足少阴分肉之间”的略写。再据《灵枢·邪客》所载“足少阴之分间”是在卫气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后而提出,可知“分间”为“分肉皮肤之间”,因此认为“足少阴分间”就是“足少阴分肉皮肤之间”,故“阴经之分间”即是“阴经分肉皮肤之间”。也就是说卫气行于阴经分肉皮肤之间。

4 卫气昼夜循行规律解析及临床意义

既然卫气昼行“阴分”即为行于阴经的分肉皮肤之间,那么经文中所载卫气昼行阳经的具体部位也是“分肉皮肤之间”。所以,卫气昼行于“阳”当为与内脏相对的经脉,即三阴三阳经的分肉皮肤之间,入夜由足少阴经脉分肉皮肤之间入于五脏六腑。对于昼行阳经分肉皮肤之间和夜行六腑的具体规律有赖于更多的文献发现和研究者的进一步探究。

对于卫气昼夜循行规律的清晰解读,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如《灵枢·卫气行》载:“病在于三阳,必候其气在于阳而刺之;病在于三阴,必候其气在阴分而刺之。”可理解为病在三阴经,候气而刺阴经的分肉皮肤之间,进一步明确了针刺的部位。

关于卫气循行中的问题还有很多,如病在三阳刺阳,而不是刺“阳分”;水下百刻过程中,卫气是如何循行的,这些疑问都有待于更深入的探究。

5 结语

针灸临床中的“得气”“守气”“候气”中的“气”皆为卫气。“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者,百病不治”《灵枢·卫气行》,“审察卫气,为百病母,调其虚实,虚实乃止”《灵枢·禁服》。卫气与临床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可见对于卫气循行规律的探讨不仅是对卫气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也必定会为指导临床提供更多的理论来源与依据。

[1]张介宾,杨上善,马莳.黄帝内经灵枢三家注下编[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315-320.

[2]刘洋,林晓峰.循行探赜[J].中医药学报,2010,38(3):16-17.

[3]周发祥.从内经看卫气的循行[C].第三届中医方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吉林延吉,2010.

[4]张书云,周发祥.从《黄帝内经》看营卫的循行途径[J].中医学报,2011,26(9):1043-1044.

[5]周东浩,周明爱.《灵枢·卫气行》疑义辨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9):2531-2533.

[6]杨兴智,王铀,陈乐意,等.《黄帝内经》营卫初探[J].中医杂志,2011,52(s1):30-32.

The Connotation of“Yin”and“Yinfen”in the diurnal cycle of Wei Qi

HOU Guan-qun,LU Ming-yua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CM,Jinan 250355,China)

Many medical scientists held different opinions of the rules of Wei Qi’s circulation in day and night,and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y have kinds of views of the meanings of“Yin”and“Yin Fen”in the passage of Wei Qi’s movement in Ling Shu.Through concluding and analyzing many passages about Wei Qi’s circulation in Ling Shu,we discuss the connotation of“Yin”and“Yin Fen”based on the passage of Wei Qi’s Movement in Ling Shu primarily,then hold the idea that“Yin”means Five Zang and Six Fu and“Yin Fen”means the space between skin and muscles of Yin meridians.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we can speculate the rule of Wei Qi’s circulation in day and night is that Wei Qi moves in the space between skin and muscles of Yang meridians and Yin meridians at the daytime;then it goes from the space between skin and muscles of Zu Shao Yin meridian into Five Zang and Six Fu at night.This complementary finding of Wei Qi’s theory will guide the clinical practice better.

Wei Qi;Circulation in Day and Night;Yin;Yin Fen

R221

:A

:1006-3250(2016)07-0881-02

2015-12-04

侯冠群(1988-),女,辽宁人,在读硕士,从事《黄帝内经》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

△通讯作者:鲁明源(1965-),女,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Tel:13064090599,E-mail:lu_my168@sina.com。

猜你喜欢

循行夜行卫气
夜行侠联盟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微雨夜行
任督脉循行刍议*
신기질(辛棄疾)─서강월·밤에 황사도를 지나며(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论“卫出三焦”与脏腑的关系※
论五输穴向心排列与《灵枢·经脉》中经脉循行方向相悖*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草地夜行
督脉循行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