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素养与民族音乐
2016-02-03金星华
金星华/文
文化素养与民族音乐
金星华/文
文化素养
谈及文化免不了要论学历,谈到资历就要问;你都从事哪些专业性强的技术与艺术权威的指导(教练、导演等)、领导(工程师、总工程师、总指挥等),谈到学位,什么硕士、博士等等。就文化素养或艺术素养一词,没有悟性、聪慧的头脑,没有勤奋钻研哪里谈得上素质或素养。我认为有较高的艺术造质,就一定有较高的素养(文化、艺术)。我不否认先天具备优越的艺术素养。但艺术要给人以美的享受,不管是视觉或是听觉,让人从美获得精神舒展、愉快、振奋。欣赏也同样有素质和没素质之分、两者欣赏角度不同,也不能进行比较。
多年以前,北京机场有一尊女裸体塑像。起初就有些人认为:这尊塑像有损新中国形象,不雅观。另有一些人认为:这尊塑像是中国开始走向开放道路的一个标志。不但经济,对外政策,守旧的封建思想等等偷偷开房。这尊像,外国人说好!伸出大拇指夸奖,我们自己反而言坏,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谈到美学理论,审美心理。也就是审美角度不同所致。这不但是民俗问题,审美心理。也就是审美角度不同所致。
中国戏剧研究院的专家们说道:看见一些年轻的女演员,在某某电影里表演的很好,很到位,有前途……后来就大胆的用这些年轻的女“明星”去排演重头戏(主要角色或所扮演的人物与演员年龄差距比较大)结果就不那么行了。
为什么呢?专家说:她(他)们的素养不行,什么素养?艺术素养。再进一步说就是文化素养不行。长得漂亮、美丽、天真、活泼,就演他(她)自己行。扮演别人,又是另外的性格就不行了。专家提示:要让这些年轻漂亮的女演员学习文化。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是演不出好戏或者好电影的。文化素养在表演方面是如此,在音乐方面更是如此。
民族音乐
音乐都来源于世界各民族民间的生产生活。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国家,又是世界上最多民族的国家。可想民族音乐也随着民俗而丰姿多彩。我接触的民族不多,从小生活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呼伦贝尔盟(现已改为市)。接触了几个少数民族当然,其中蒙古族为最多。蒙古族,众所周知能歌善舞。呼伦贝尔盟作曲家那日松、民族歌唱家胡松华的《战歌》、蒙古族歌唱家腾格尔《蒙古人》德德玛老师等等,都被其他各民族所仰慕。我想谈谈我国人口最少民族——鄂温克族。该民族据历史学考证:有“索伦”、“通古斯”、“雅库特”三个分支。“雅库特”人就是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他们是历史上有名的“使鹿部落。”也就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故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他们常年生活在我国大兴安岭北麓密林深处,以饲养驯鹿和狩猎为生。该民族虽没有蒙古族那样潇洒浪漫,但也喜歌爱舞。在他们丰收、节日、喜庆时聚集多人,堆起点燃篝火,手挽着手跳起“圆舞”边跳边唱。有时围着篝火大家就地打坐,端起大碗白酒,一手拿着带有骨头的大块烤鹿肉,大口大口的吃着、唱着。宴后、酒气、鹿肉的香气、花草幼树放出的清香伴随着猎民们浓厚的、带着点“野性”的欢聚活泼气氛,笼罩着林海深处的山呦。同而又划破了大兴安岭寂静的夜空。
你想,这是多么好的少数民族啊!他们在山林里生活,夜间睡在撮罗子里(类似蒙古族在草地搭起的蒙古包——帐篷)。白天与驯鹿在密林里游牧,边放鹿边唱歌……
话又回到主题上,民族音乐。猎民们的活泼精神可佳、又与世无争,但是他们的歌声虽然高昂可听起来又是那么平淡、无回味感。词句段少,多数反复,乐句也随之短而反复。有无明显段落感。就这样的歌或者类似这样的歌,据猎民们讲诉歌词的意境还很深远。他们唱的歌词都是他们民族的传说,古曲故事,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有的是讲述:哥俩去打猎,有枪少子弹,为什么呢?因为是贫穷。有的说的是:萨满(跳神的作法的男巫)为民治如何如何。还有的是说那些那个地方是风水宝地、宝泉水能治病等等。
我认为敖鲁古雅(猎民们居住的地方)鄂温克猎民他们具有乐观的生活向上精神,热爱自己的民族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解放后,党的民族政策,团结各民族建设祖国大家庭,深得各民族的欢迎。所以,有些少数民族人口少的万人、千人甚至更少,鄂温克猎民就是一个人口最少的民族。就这样国家对他们也实行了特殊的优厚待遇政策,使这个民族才有安了的生活。尽管这样,他们的文化水平,文化素养是比较差的,更谈不上艺术素养了。我们知道没有一定的文化和艺术素养,就不能有艺术美。民族的东西是好东西,民族艺术、音乐也都是好东西。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东西,它古老、独特、耐人寻味。所以流传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真是宝贵的财富。
再者,我们不能只抱着“传统”不放也不行。历史在变迁,社会在发展,而是往好的方向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的好了,但还在要求更好。那么文化艺术也是如此,也要求更好,更美的画面,动听的歌唱、乐曲。想要真正的让民族的东西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东西发扬光大,就必须提高该民族的文化水平,有了文化才能谈艺术,才能提高艺术水平。音乐、歌谣、舞蹈才能有美才能动听,才有感染力。
少数民族从服饰上有的地区汉民化,还有的地区汉族人喜欢当地的少数民族的服饰,这也是正常的。但从音乐方面,我们只能听,是不能看的。少数民族的东西贵在传统、独特,现代的词是叫原生态。我们也有汉族作曲家,写一首少数民族的歌曲。非常好,也深受欢迎。因为这个作曲家有水平(文化和艺术素养),加之有生活。大家要求他再多写一些这样的歌曲。作曲家说:“不行了,我写不了那么多,因为我的水平有限对少数民族的了解也是有限的……”我认为这个作曲家,是实事求是的,他真正吃透了或领悟了艺术的真谛。另有些作曲家,认为没有啥,只要掌握少数民族的歌唱特点和规律,就能编创出少数民族的歌曲。因为各别作曲家他自己很有名气,他的“少数民族歌曲”就被有些名气的明星唱出去,大部分人都说好,但只有少数民族不加评论。一是名作家,二是名唱家,三是少数民族又没有那么高的鉴赏水平。直接说,这首歌曲没有感染着该少数民族。我认为这首歌曲就是汉民化了。被植入了现代音乐的手法。腾格尔老师的《蒙古人》,自编(曲子)自唱,很受人喜欢,尤其是他唱的那首蒙古人歌曲听了,整个的灌入了情感唱出了蒙古人的豪放和喜怒哀乐,更觉亲切万般为什么呢?我想我不说,大家也知道什么原因了。因为都被他给感染了。
不管是现代的流行音乐还是民族民间的原声态音乐,都是引领社会发展的头衔,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Cultural literacy and national 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