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舞剧《一把酸枣》群舞段落看张继刚舞蹈创作特点

2016-02-03

黄河之声 2016年9期
关键词:群舞酸枣晋商

杨 阳

(燕山大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从舞剧《一把酸枣》群舞段落看张继刚舞蹈创作特点

杨阳

(燕山大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一把酸枣》是由我国著名舞蹈编导张继钢编创的一部反映晋商历史、讴歌晋商精神、体现浓郁晋商文化特色的的大型舞剧。在这部舞剧中张继钢秉承其多年的工作经验,并结合多部歌剧、舞台剧的灵感与实践积淀,将晋商文化、晋商爱情生活创造性的呈现出来。舞剧中最具特色不是独舞、双人舞,而是最能体现编导个人风格的群舞段落。本文首先对舞剧《一把酸枣》中群舞段落进行概述;其次对群舞段落创作特点进行分析,最后通过舞蹈作品分析总结出张继刚的舞蹈创作特点。

晋商文化;创作特点;动作限制;道具夸张

一、舞剧群舞段落概述

(一)《饥童舞》

清末民初,连年灾荒,人们纷纷远走西口,以求活命保家。此处为第一幕中出现的群舞,充分展示了殷家雄厚的家底与普通劳动人民的贫穷;要饭孩童思想单纯,不懂饥饿的痛苦,展现了专属孩子的天真、无邪,再配以欢快的音乐,更加展现了劳动人民饥饿贫困的无奈。

(二)《团扇舞》

此处为第一幕中出现的群舞,一队少女罗扇轻挥,或敛或放、时俯时仰、展现了中国特有的小脚文化,这是中国特有的风格,有一种华丽但不奢华的美。再配以清脆的音乐,更显典雅、端庄、高贵,同时又有一种酸酸的感觉,这也衬托了殷家的富贵。

(三)《盘鼓舞》

此处为第四幕中出现的群舞,山西人与鼓是分不开的。但是在剧中并没有用普通的大众的表演形式展现出来,而是将人藏在大鼓中,用手表现人物的心情。这充分展示了酸枣此时绝望的心情以及下层人民在权贵面前的无力反抗,令人为其悲凉爱情叹息。

二、舞剧群舞段落创作特点

(一)《饥童舞》的创作特点

1.动作特点:这是一个几乎在“原地”完成的舞蹈段落。它的大半个舞蹈段落都是在几乎固定的台阶上完成的,所有的演员全都坐在台阶上,这意味着演员的下肢是没有运动空间的,虽说这样的空间排列限制了演员肢体运动的空间,但造就了“绵密齐整”的视觉效果,如舞段起始时,演员们极度单一的动作“摆头”,但是在演员们动作力度的把握下,在童谣的映衬下,这个看似单一的摆头动作带给观众们的是一种“天真”“无邪”“可爱”的印象。

2.道具特点:而对道具的使用也值得我们仔细揣摩,简单的一个“要饭碗”,演员们使用道具的角度和身体变化所产生的错觉,留下深的视觉印象,不仅在道具使用的象征意义上进行了扩展,更暗示了饥童的无处栖身,无所依靠的处境。

(二)《团扇舞》的创作特点

1.动作特点:与“饥童舞”不同,“团扇舞”没有单纯的突出动作的“顿挫”。而是选择了一种“流动中的顿挫”,即在主题动作流畅的整体,忽然加大一个动作的幅度或是身体节奏的戛然而止。这种在流畅的整体节奏中突然“跳脱”的动作,会在舞蹈中呈现不错的视觉效果,打破观者对身体节奏感受的惯性。这段舞有着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无论出场时的横线碎步,还是舞蹈行进中的斜线三步、一停一踢,这样的步伐编排对舞蹈动作的幅度、强度形成一种限制,这就形成了限制中寻求的艺术突破。而队形由直线变为三角形再变为矩形等的多种变换,让这段限制性的舞蹈给人一种典雅高贵的味道,并突出体现了山西女人的素雅与质朴。

2.道具特点:这段舞蹈人手一把小面扇,音乐由轻快转为深沉,随着红色矮背景墙的滑动,一群少女穿着华丽的服饰风姿绰约迈着小步缓缓上台,在转为按蓝色的舞台灯光中,那一道天幕上的屋檐与垂坠的灯笼营造出一种深宅大院的神秘之感。

(三)《盘鼓舞》的创作特点

1.动作特点:此段并没有用普通的大众的表演形式展现出来,而是光用人的手来表演,众多的“拳头”让我们感受到某种“挣脱”的强烈渴望,渴望从这密封的“鼓”中破壁而出。之后,那些“挣脱”渴望的拳头突然全部张开,这些张开的手掌突然却“摇身一变”,成为造就分离的力量,看到原本缠绵的两只手被无情地分开,被拽进“鼓”中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那份悲凉,无奈与绝望。

2.道具、服装造型特点:此处的群舞我个人认为比较有特点,使用了大鼓作为道具,服装则限制在鼓里,又是比较具有特点的。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很短的片段,丰富的象征意味和独特的呈现手法令人回味。

三、张继刚的舞蹈创作特点

(一)局部动作的限制性

舞剧中群舞段落都有着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局部肢体被限制住,例如“饥童舞”中对下肢舞蹈空间的限制,台阶的使用使舞蹈演员们全都坐在台阶上,这意味着演员的下肢是没有运动空间的,因此限制了下身动作;“团扇舞”中对上身的限制;以及“盘鼓舞”中除手臂以外对整个身体的限制等。而这种局部肢体的限制性,又使身体未被限制的局部动作得以突出和强调。例如“饥童舞”中举着大碗的“双手”,“团扇舞”下身以“颠”“颤”基本动律为切入点脚上的碎步“顿挫”以及“盘鼓舞”中一支支从鼓面冲出来的有力的拳头。编导通过限制部分肢体运动而将观者的视觉点集中于一处,同时在动作上强化这一视觉集中点,并在“习以为常”的动作中加入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意,使得惯常的动作起到不同寻常的效果。体现了编导对舞蹈语汇准确把握的能力。

(二)主题动作的重复性

舞剧中每个群舞段落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主题动作。“团扇舞”中,整个舞蹈都在相对稳定的山西民歌《夸土产》的旋律下进行舞动,主题动作也是以碎步为主,虽有不时的三步一抬脚的动作,但整体动作的基调始终保持在“上身相对稳定,脚下碎步”的基础上完成。“饥童舞”在长达三个八拍的重复下,单一的摆头动作带给观众的是一种“天真”、“无邪”、“可爱”的意象。道具使用的角度和演员身体变化产生的错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一群天真的孩子,即使食不果腹沿街乞讨,也依旧乐观。“苦中作乐”往往比满面愁容更令人动容。“盘鼓舞”中从鼓面冲出的一只只拳头,最后变成一双缠绵相执的手从鼓中央伸出,那些代表“挣脱”、“渴望”的拳头全部张开,成为造就分离的力量。

(三)道具的夸张性

为了增强舞蹈表现力,编导选择了使用夸张的道具。道具的运用恰到好处既增强了舞蹈的表现力,又增加了舞蹈的视觉冲击力。

三段舞蹈道具的运用值得我们仔细揣摩,首先是“饥童舞”中夸张的大腕直直映入观众的眼帘,夸张的一个“要饭碗”,使用道具的角度和身体变化所产生的错觉,给观众留下深的视觉印象,这个碗既是乞讨的器皿,又是遮风避雨的器物,更是扩展了道具的象征意义,也更加彰显孩子们的食不果腹,沿街乞讨的处境;“团扇舞”中30位舞者人手一把精致的团扇,在导演独具匠心的设计下,扇面时而在胸前形成了六列五行的方阵形排列,时而被30位舞者举过头顶形成一字形排列,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既体现小脚女人的那种风姿绰约的典雅味道,又体现了晋商文化的独特魅力;“盘鼓舞”中编导将夸张的红色大鼓,和从鼓面伸出一双双紧握拳头的手进行巧妙地结合,从一双拳头不断敲打鼓面,到众多拳头的不断从鼓面伸出舞动,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挣脱”的强烈渴望。虽然只有手臂的动作,但挣扎与抵抗的意味表达的异常清晰。

四、结语

舞剧《一把酸枣》是中国舞剧史上第一部反映晋商文化、演绎晋商爱情生活的舞剧。笔者通过对群舞段落的创作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编导的创作风格——把握舞剧中动作的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本质特征,进行加工,锤炼出更具典型性的舞蹈风格形象。张继钢本人也通过观察和体验生活,发挥自己的想象,融合时代的气息,使舞剧鲜明的民族性和高雅的艺术性高度统一,文化背景的写实性与舞蹈动作的写意表现性完美交融,为舞剧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1] 王捷.论传统文化在创作中的作用和影响--舞剧《一把酸枣》赏析[J].吾喜杂志网,2011,02.

[2] 惠冰.荟萃山西歌舞精华,尽显晋商大院文化--大型民族舞剧《一把酸枣》在银上演[N].宁夏画报,2009,06.

[3] 郭爱川.一把酸枣:审美愉快的震撼[J].艺术教育,2007,05.

[4] 韩春启.试论舞剧舞台美术的艺术特征[J].北京舞蹈学院报,2003,05.

[5] 刘菁菁.《一把酸枣》舞台美术与晋商建筑[N].艺术探索,2011,06.

猜你喜欢

群舞酸枣晋商
小酸枣打开农民就业增收路
《酸枣刺》教学案例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荣欣堂:传承晋商饮食文化
传承晋商精神 再创时代品牌
晋商自主品牌|晋善晋美酒业
舞剧中群舞编排的重要性
壮族女子群舞《油帽戴到妹头上》艺术特色探析
提高酸枣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群舞冲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