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全人教育为核心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2016-02-03邹晓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6期
关键词:全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邹晓伟

摘要:建立健全以全人教育为核心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关键在于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探索如何用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引领高校英语教学新思潮、英语教师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引入课堂,用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式讲解马克思主义教育当代英语专业大学生、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英语课堂进英语教材进大学生头脑以及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这是高校英语专业培养以全人教育为核心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只有这样高等学校才能培养出来致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的高素质英语人才。

关键词:全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227-02

一、“全人教育”理念的国内外研究发展概述

20世纪80年代,全人教育的期刊与著作西方学术界不断涌现。提出现代意义上“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的第一人应属美国的隆·米勒(Ron Miller),他创办了“全人教育出版社”并发行了《全人教育评论》。安达略教育研究院(OISE)在全人教育课程方面也成就斐然,John Miller(约翰·米勒),加拿大人,研究学院的领导人,著作了《全人教育课程》,此书被誉为第一本系统描述全人教育的书籍,标志着批判理论取向的全人教育登上历史的舞台。全人教育不是一种固有的教育模式,而是可能改变教育本质而引起的世界观和思维模式。台湾中原大学一直是全人教育的代表,其办学理念中就有“秉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香港浸会大学,提出学生全面发展口号,其联合国际学院以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建构性后现代主义的态度,推崇全人教育,全面解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尝试实践探索全人教育理念,模拟体验全人教育学习课程是其另一大亮点。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全人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蔡元培(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学前校长)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子的责任。”博雅教育和全人教育都是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北京师范大学的联合国学院尝试将两种先进理念引入学校,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宽厚的知识背景、独立解决问题,热衷于思考,动手操作能力强、对社会,家人责任感强,同时兼顾价值观念和道德操守完整、健康的人。

二、“全人教育”的核心理念及外语课程转型研究

“全人教育”整合了以往“以社会为本”与“以人为本”的两种教育观点,形成了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价值的教育新理念。全人教育不是一种固有的教育模式,而是可能改变教育本质而引起的世界观和思维模式。综观东西方全人教育家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全人教育旨在强调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2)全人教育提倡学科兼跨,整合学科知识。(3)全人教育寻求人类之间的理解与生命的真正意义。(4)全人教育培养的是具有整合思维的地球公民。

我省乃至我国现行外语课程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就是“人”的教育的缺失,使外语学习成为一种工具性的模仿与记忆。增开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英美诗歌、莎士比亚等文学课程并不就是进行了全人教育,提升了英语专业的人文性,这是一种误区、伪装。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突显对人的尊重。王守仁提出:英语作为一门文科类课程,其人文性应体现在教学内容可以潜移默化地传输正能量,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文旭教授(2013)在《以“思”为基础的外语教育思想》中指出,外语教育中人们长期以来只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患上“思辨缺席症”。文教授指出现有的“双基”教学模式应该进行转变,提倡“全人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提出“教单科(外语)、育全人”的教育理念。国家教育部在2012年也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陈琳教授在2012年也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指导教育的重要文件,其提倡发展素质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为应该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统一。南京理工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张权(2013)教授认为教育的目标不是为了“改变行为”,而是为了“改变经历的意义”,在新的形势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要担负起向“全人教育”转变的重任。董秀丽,张凌坤(2009)也指出:全人教育以促进学生个人全面发展为目标,专业课程教学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要以“全人教育”为指导,通过有效的课程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外语教育的过程并不是目标,技能以及语言知识的灌输,是探讨语言文化意义层面上内容,增强学生爱国情怀,发扬本国文化,做好良性传播。现在中国外语教育呈现同质化,单一化,模式化和工具化,外语课程亟须转型以及重构,外语教育应具有人文情怀,是承载思想的又一阵地,外语学习应从“为了语言而思想”变成“为了思想而言语”。

三、以全人教育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外语教学研究

党的十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它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要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的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聚人心。也就是只有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做,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四、高校英语专业培养以全人教育为核心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1.用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引领高校外语教学新思潮。加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入外语教学。

2.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来武装外语教师。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外语教师、教育当代大学生。外语教师应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增强立德树人的荣誉感,增强为人师表的责任感。

3.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外语课堂进外语教材进大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外语教学的全过程,可以有效抵御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陶冶崇高的道德情操,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4.用外国话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在高等学校重视培养致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的高素质外语人才。

5.探索在外语教学政策制定、大纲编写、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等方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途径和策略,编纂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内容的外语教材和选读教材,课堂上增加相关内容的英汉翻译练习。

6.积极开展“中国梦”、“美丽中国”、“八荣八耻”等外语演讲、外语写作、外语辩论、外语征文大赛、英汉翻译比赛等课外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大学生头脑。

7.培养具有准确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储备和能力的高素质外语人才。用外语开设中国文化阅读课程,拓展中国文化外语传播途径,建立起学习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长效机制。用准确合适的外语语言阐释、翻译、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语:

建立健全以全人教育为核心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关键在于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引入“全人教育”哲学理念,以发展“人”的理念为专业办学核心,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突显对人的尊重,而非过分强调“工具性”,忽略“人文性”。

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八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

[3]刘宝存.全人教育思潮的兴起与教育目标的转变[J].比较教育研究,2004,(09):17-22.

猜你喜欢

全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人教育理念下医科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管理探析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全人教育视野下的班级教育小组改革初探
高等艺术院校网球教学中塑造“全人”的探讨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