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016-02-03刘晓燕马立志王瑞谢晓林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6期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课程体系改革应用型

刘晓燕+马立志+王瑞+谢晓林

摘要:论述了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改的必要性,并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分析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针对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思路和具体办法。通过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型;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128-03

以地方特色食品为代表的食品工业,已成为支撑贵州省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贵州省食品工业总产值接近全省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国发2号文指出“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积极发展特色轻工业,做强做优特色食品工业”,按照《贵州省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贵州省特色食品产业振兴计划”的要求,提出“立足我省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结合特色农产品基地和旅游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食品和旅游商品”。作为一所市属地方高校,“突出实用,服务本地”是贵阳学院的办学定位。

2014年教育部高校转型改革方向已明确,全国将有6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转为应用型本科教育,而此次高校改革调整的重点是1999年扩招后“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贵阳学院正是一所面临改革调整的地方性高校,在此转型背景下,我们如何准确定位,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尽快适应转型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按照贵州省规划和发展的要求,只有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的改革,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才能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在此背景下,我们结合地方食品行业、企业的特点和对食品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进行了广泛调研。根据我校的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对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建设和改革。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现状

贵阳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始于1984年原贵阳市金筑大学食品分析与检验和食品工程专业专科教育,2008年获批“生物工程”(设食品工程、制药工程两个方向)本科专业,并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开始了本科教育;2012年12月,“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获批贵州省“重点支持学科”建设,2014年升级为贵州省“重点学科”建设。目前,学院已建立了良好的教学、科研体系,保障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由于受师资及基础条件限制,我校原有教学体系比较传统,课程体系设置大多借鉴兄弟院校,教学内容设置特色不足,工科课程设置较弱。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原有的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远远脱离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现有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的特色不凸显,没有体现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与优势;

二是有些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存在交叉,传统课程结构变化不大,体现社会需求的课程设置不够;

三是实践课程属传统知识型,教学内容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之间缺乏良性互动,因此,学生解决综合、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力较低;

四是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未能有效地顾及师生间交流,使得师生交流多限于课堂,缺乏必要的沟通和指导。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改革遵循我院“强化基础、注重应用、塑照个性、求实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于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并进的教学理念,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优化教学内容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和应用型能力为目标,以创新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为特色,满足我省对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这次课程体系调整,力争使学生的理论能力、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1.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是依据我校“突出实用,服务本地”的办学定位,结合贵州特色资源和行业发展方向而调整制定,培养具有工学学士学位的应用型食品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在人才培养构建上强调突出我校的学科特色,改变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明确的方向,在专业上也没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这几年我院在果品加工与贮藏方面显示出一定成绩,先后以我院为依托获批了“贵州省果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果品加工贮藏与安全控制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省果品加工与贮藏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等科研平台,聚集了科研队伍,提升了教师科研教学能力,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与实践条件。如何把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以科研促进平台建设、以平台建设促进学科发展、以学科发展促进专业建设、实现办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以此为基础,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形成了系统的方向培养和拓宽口径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即以食品加工与贮藏为培养方向,同时兼顾粮油、乳制品、畜禽、调味品、烘焙等方向的培养,以适应社会需求。

2.课程设置调整。原有教学计划中学分分布不均匀,课程设置较多,没有体现专业的核心内容,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与调研,这次教改明确了本专业的主干课程。确定了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厂设计、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艺学为主干课。在主干课的授课内容上,以食品加工与贮藏培养方向为主线,调整了食品工艺及食品贮藏保鲜课程教学内容,加强了软饮料工艺学、发酵工艺学、农产品贮运学等课程的内容,同时,调整了调味品工艺学、粮油加工工艺学课程学分,通过食品工艺学的教学内容调整拓宽专业知识面。这样既彰显了我院的学科特色,又拓宽了学生的专业口径,为其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3.突出工程教育特点。原有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虽是工学学科,但课程内容总体偏理,工程性不强,新的课程设置上系统地增加了工程类课程,并按专业方向增加或删除了相关课程,实践课中还在第四学期增加了金工实习。经过这两年的调整,工程类课程明确了以机械制图、机械原理与设计、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厂设计六门课程为核心,突出工程教育的特点,使学生建立工程化概念,适应食品行业的需求。

近年来,我院在食品工程领域发展迅速,先后建立了金工实习车间,与企业联合投资合作建设了省内一流的食品工程教学中试基地,包括:年产3000吨饮料中试生产线、500公斤天然产物提取中试线、200升发酵中试线、超临界CO2萃取等,使得我院学生实习实训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学科的教学、科研、实习、实训等提供了保障,学生可以此作为实践基地,了解、熟悉、强化了工程化概念。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属应用型学科,实践是培养学生工作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1]。

在实践教学的设置方面遵循以下原则:培养学生建立专业的意识,通过日常训练提升专业兴趣,最终达到掌握专业技能的目的。依据这样的原则我们设计了三个梯度层次:一年级为认知性实践,主要通过参观实验室、生产车间及讲座来建立对专业的认识,并学习基础实验知识;二、三年级通过专业课程实验来训练动手动脑能力,通过参观、了解企业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四年级综合实验及参与老师的科研工作以及毕业实习提升专业的技能。

在实践教学设置上,调整了部分课程的实验课学时数,并把原来的课含实验课程全部调整为单独的实验课和理论课,并单独考核,这样在期末计算综合成绩及评定学生实验能力时更科学合理。在实践教学安排上,一年级实践环节以化学基础实验训练为主,二、三年级增加金工实习、课程实习和课程设计,四年级除毕业环节的实践外,还增加了大综合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时的28.5%。

三、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索

1.课堂教学改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工科应用型专业,一些工艺课程及工程类课程光靠教师课堂讲授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在此次教改中,以食品工厂设计、食品机械设备和软饮料工艺学等课程作为试点,进行教学方式上的探索,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是学院发展的思路。以我院两个中试基地为依托,在教学中,适时把学生带到中试基地中进行实地教学,将教学中涉及的设备、设施以及工艺流程实际展现在学生面前,把理论教学和实体、现场教学相结合,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难懂的概念转化为实景。同时强化了学生专业的系统性,把三门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深受学生的欢迎。

目前我院除拥有两个中试基地外,还建有一个冷库两个保鲜库等冷链设施,还拥有一批具备工业生产能力的中试生产设备,学生在相关课程中涉及的设备设施大部分能看到实物,如均质机、超高温瞬时灭菌设备、超临界CO2萃取设备、发酵罐、超高压灭菌机、真空冷冻干燥机等,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直观和有效。在分析检测方面,我院还与贵州省理化测试院共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贵阳学院-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双方共建的“贵州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检验中心南明区分中心”,也将为提高学生的分析测试能力提供学习的平台。

除实地教学外,还推广以精品课带动相关课程的活动。我院的食品微生物已被评为校级精品课及双语建设课程,以精品课双语课的建设推动其他课程教学。食品教研室还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利用说课、评课、“老带新”方式带动大家,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全面提升我院的教学水平。

2.实验教学改革。近几年来,学校和财政资金大量投入及获得的科研项目资助,我院现建有8个专业实验室,即食品分析实验室、食品化学实验室、食品工艺实验室、果蔬贮藏与保鲜实验室、果蔬加工实验室、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微生物理化测试室和精密仪器室等。实验室面积1000M2,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近1000万元,使我院的实验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为我们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条件。

实验教学的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开展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实验教学中学生被动、应付实验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学科发展和课程教学工作需要,并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如可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实验,让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并亲自去操作,去体会,不但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通过教研室课前的说课活动及教学大纲的修订制订,使各科课程的实验项目减少重复性,增加后继课程的衔接性,并在实验项目安排上有意识地向培养方向靠拢。

(3)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室主要以果蔬加工实验室、果蔬贮藏与保鲜实验室和微生物理化测试室为主。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可以到开放实验室做实验,现在的开放实验室不仅有我院的同学还接纳我校其他学院的同学,实验室每学期接纳学生达到300人次,同学也在实验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激发了兴趣。

(4)每学年举办一次实验挑战赛,通过各小组的实验挑战,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实习模式改革。教学实习包括课程实习、生产实践、毕业实习,我院的教学实习改革主要是利用中试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院现有省级食品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省级果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一个,饮料加工中试线和天然产物提取中试线各一条,冷库一个,保鲜库两个,还具有高新设备单元教学车间、锅炉房、纯水制备间、原料和成品仓库等。其中中试车间除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外,还承担与之相关的科研项目的研制、开发和中试生产,使之成为兼具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型校内实习基地,较好地满足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中试车间可接纳学生长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有效缓解校外实习难的问题,为食品科学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把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2]。除利用自有中试基地强化实习外,我院还与省内多家知名食品企业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通过参观认识这些优秀食品企业,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四、结论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集生物、化学、物理、机电、化工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学科领域涉及面广,而贵阳学院又是一所地方性高校,从资历从实力无法与省属高校相比,在学术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的时期,我院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就必须紧紧围绕“夯实基础、扩宽口径、注重应用、提高能力”的方针,结合我省食品行业需求及我院实际情况,突出自身特色方向、带动相关领域、打造特色专业。通过对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提出的改革办法得到学院的重视,并在教学中得到实施,受到师生的欢迎,收到良好的效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对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工程、食品工艺等骨干课程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更新,密切注意学科发展的大趋势和最新动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蔡华珍,汤志,郭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9(2):64-66.

[2]牛广财,王宪青,张丽萍.利用食品中试车间强化本科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6):64-65.

猜你喜欢

食品科学与工程课程体系改革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探索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研究
“2+X”培养模式下软件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探索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
《三维CAD/CAM软件》课程与渔业机械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研究
基于“3CE+B”模式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