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电视台音像档案的管理与开发

2016-02-02李晓颖

陕西档案 2016年3期
关键词:户县音像编研

文/李晓颖

县级电视台音像档案的管理与开发

文/李晓颖

县级电视台电视音像档案的管理与开发势在必行,必须建立有效的电视音像档案管理机制,加强管理,重视开发,走出一条切合实际的新路子

一、提高对管理开发电视音像档案重要性的认识

县级电视台音像档案是依据独特载体,以声音和图像形式记录全县重要活动和历史事实的档案,它尤其和全县各部门形成的文书档案的关系密不可分,在反映县委、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整个历史面貌方面起着互为补充、互相印证的作用。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视音像档案的数量不仅越来越多,而且正在以其形象性、直观性、客观性强的特点,在为社会提供服务方面彰显出其他载体档案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凸显了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加之在一般职能部门的机构设置中,不设立专门的音像资料摄录机构,不设置音像资料收集管理机构,致使县电视台存放的音像资料成为县域内的孤本,那么,管理好这些音像档案,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二、正视县级电视台音像档案管理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建档意识薄弱,音像档案不进馆。县级电视台音像档案多数是在电视台内部设立资料室,由于音像档案管理人员很少接受专业培训,业务生疏,收集不齐全、整理不规范,导致一些音像档案流失严重。同时,音像档案没有进入县级档案馆仅限于电视台内部保管和利用。这就导致对电视音像档案的管理与开发工作的局限性,阻碍了电视音像档案作用的充分发挥。纠其根本原因是各级管理人员档案意识薄弱,依法治档观念没有形成,没有认识到电视音像档案的重要性,甚至没有把电视台音像资料作为档案去管理。

二是经费投入不足,音像档案保管困难重重。长期以来,县级电视台受到中央台、本地省市台的多重挤压,人力、资本和节目资源捉襟见肘,这些不利因素导致好多县级台无形中把各类有限的资源投资到节目生产和播出上,而对于音像档案的管理既不重视也不投入,建台几十年积淀下来的大量音像资料沉睡在库房,缺少二次开发,每年需要投入的维护费用根本无从着落。既没有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也没有专业、科学的管护,这批宝贵的音像资料面临永久消失的危险。

三是缺乏编研意识,开发利用不足。对文书档案的编研已基本在档案系统工作人员中达成共识,但对音像档案的编研一直重视不够,音像档案大多还停留在初级存储的层次。

三、找准加强电视音像档案管理开发的对策

1、建立有效的电视音像档案管理机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电视音像档案的管理力度,把它纳入到宏观管理中去,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督促帮助广电部门档案室,制定合理的归档范围,建立电视音像档案的形成、收集、移交机制,真正让电视音像档案得以妥善保管和利用。

2、加大电视音像档案的经费投入。

一是加大抢修保护力度,调拨专项经费,协调专业的数码公司,积极做好依靠老旧磁带保存的音像档案的抢救工作。二是购买专业的管理设备——媒资系统。媒资管理系统是通过对音视频资料的数字化采集、上载、存储,然后再利用编目软件进行精细化编目,最终使使用人员以检索的方式快速查找,达到下载再利用的目的的专业音像档案管理平台。从档案管理的角度讲,媒资系统实现了对音像资料的全面保护、科学管理和最大化利用,是针对县级电视台音像资料管理开发较为科学的解决方案。

3、重视对电视音像档案的开发利用。电视音像档案并非死水一潭,如果能合理地开发利用,就会发挥重要的影响力并起到积极作用。如利用现有音像档案可以发现县域某一行业在一定历史年限的发展轨迹,起到激扬斗志的作用。再如,编纂某一历史时期县域各项工作的电视汇报片、专题片,让群众和领导直观了解全县整体工作情况或单项工作情况,将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我台剪辑编纂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文化户县》、《户县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县纪实》等专题片,都是利用原有的电视音像档案的编研开发结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户县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户县音像编研
档案资源编研开发的途径探究
广西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
广西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
谈谈房地产档案的编研
科研档案编研工作的新认识
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开展思考
户县农药市场调研报告
户县葡萄
An Exploration of the Theme in “Paste” by Henry James
全国首家农民画美术学院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