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的多种含义

2016-02-02浙江余塔山

文史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塔山红衣五谷

浙江 余塔山



『年』的多种含义

浙江余塔山

在我国,最盛大而又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莫过于春节,俗称过“年”。辞旧迎新,继往开来,那么“年”是怎么起源的呢?

《辞海》解释“年”字说:“地球环绕太阳从某一定标点回到同一定标点所经历的时间。”我国历史悠久,是天文历法最早发达的国家,夏、商时采用太阳历,将一年的头一个月称为正月,正月第一天称元旦。虽说元旦的起始古代历朝不统一,但元旦都称为“年”。这里的“年”是个时间概念。我国最早的词典《尔雅·释天》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这说明到了周朝才开始叫做“年”。后来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曾改年为载。唐肃宗三载(公元758年)又改载为年。辛亥革命后,我国实行公历,将公元1月1日称元旦,改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考古学家认为“年”的基本概念,大约是从新石器时代初期开始的,而它的概念初义来自农业。“年”字原是“稔”字的初文,是谷熟丰稔的意思,《穀梁传·宣公十六年》中说:“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所谓“大有年”就是大丰收。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年”字都是谷穗成熟的样子。另外《说文解字》也云:“年,谷熟也。”这样,“年”就成为庆贺丰收喜悦的意思。我国台湾的高山族人,就曾把粟之收获当做“年”,而东北赫哲族人则以捕到大马哈鱼为“年”。这也可以作为汉民族“年”字含意的旁证。

但在民间传说中,“年”又被赋予一种意思。相传在太古时候,人少而禽兽多,有一种野兽就叫“年”。“年”以百兽为食。到了严冬,山中无食,它就下山骚扰,猎食人、畜。有一次,“年”来到一家门口,恰巧这户人家穿着红衣,点着竹子取暖,燃烧的竹子啪啪爆响,“年”吓得掉头鼠窜。大家便效仿这户人家的做法,把“年”驱赶出去,于是这天的凌晨就称“年”。到了后来就形成了用贴对联代替穿红衣,用鞭炮取代爆竹的风俗。《古今中外节日大全》和《百科知识探源》等书籍都有这样的记载。

乍一看,上述三种观点各说各的,互不相干;纵观起来,其实它们是有机联系的。人们不是常常这样颂贺新年的吗:送旧迎新(时间概念),五谷丰登(丰收概念),吉祥如意(驱邪概念)。从“年”的多种含意上,可以看出,事物常常是多元化的。

猜你喜欢

塔山红衣五谷
鸳鸯相对浴红衣 有趣的雌雄两态
《红衣少女》中的人文关怀
孤寂的魔塔山
穿红衣的火烈鸟
创意五谷画
创意五谷画
红衣仙女
五谷面具
大寒
回顾塔山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