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研究
2016-02-02白安奎
白安奎
(黑龙江财政厅财政监督检查局,哈尔滨150001)
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研究
白安奎
(黑龙江财政厅财政监督检查局,哈尔滨150001)
摘要: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既有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的特征,同时也必须融合企业会计核算的某种方法。当前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主要存在着资产核算方式不科学、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核算基础不适用、成本核算不合理等问题。在分析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现状的基础上,找出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营性;会计核算
事业单位是服务性机构,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职能性质,可划分为: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与经营类事业单位三种。经营性事业单位,就是提供给社会具有竞争性的产品以便获得收入,发生的费用可以通过为社会提供服务来取得,所以收入相对稳定。经营性事业单位同时具有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双重特征,会计核算也应与两者有所不同,自然在会计核算上会出现不同问题。
1 经营性事业单位的特点
事业单位按照其履行的社会功能不同,可分为行政性事业单位、营利性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性事业单位。行政性事业单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其履行的是执法监督和社会一些管理职能,如部门所属的执法监督、监管机构等。而营利性事业单位则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之一,进行盈利性生产与经营活动,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单位。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经营性事业单位主要是面向特定社会群体的专业性服务组织,它立足于市场,利用专门知识、技能为社会提供技术和中介服务,是一种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性事业机构。它既具有公益服务性质,又是自收自支、自主经营的法人单位,是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经营改革的主要对象。在会计核算上,它既有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的特征,同时也必须融合企业会计核算的某种方法。充分认识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认真地在实践中给予解决,既有利于事业单位改革的稳步进行,同时也有利于经营性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
2 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2.1基础会计核算不合理
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既有一般的收支,又有基本建设投资[1]。由于收付实现制所反映的会计信息缺乏客观性[2]。按照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一般说来,能够满足基本核算需求,反映日常活动。但现如今,事业单位逐渐与市场接轨,收付实现制缺陷日益凸显,与权责发生制相比较,就难以真实有效、充分完整的反映经营性事业单位的经济需要。在收付实现制下,经营性事业单位在一个会计年度内会发生收支项目不匹配的情况,造成会计数据不能提供给使用者有效的信息[3]。尤其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后,付款与采购环节相分离,这样就造成货款支付与项目实施存在时间间隔。但就目前经营性事业单位来看,原有旧会计科目满足不了现行核算需要,出现无所适从局面。
2.2资产核算方式不科学
一方面,单位缺乏固定资产保值意识,重视购置环节会计处理,忽视日常管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净值与账面价值背离,固定资产原值反映不出磨损情况,虚增了单位资产总量。另一方面,在实际核算中,折旧费没有纳入到成本当中,使得成本核算不完整。经营性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记事业支出或专款支出,虚增了事业成本。这种核算方法虽然可能对固定资产的购买、价值确定、转售、对外投资等事项进行处理。然对设备日常经营中的价值损耗却没有规定明确的核算方法。从而导致核算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如固定资产的折旧数得不到反映,当然也就不能根据经营的需要科学地得出应购入的固定资产;再者折旧数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其净值,从而导致资产和净资产虚增。另一方面,许多单位缺乏资产的保值增值意识,往往重视购买环节的会计处理,而忽视日常管理制度的制定;重视向有关部门申请财政资金用于购置资产,而却轻视资产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导致了资产的使用率低,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利用潜力没有得到挖掘,单位的经营效益无法提高。现行的收付实现制无法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情况。由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直接用来进行生产经营,经常会出现固定资产闲置现象,产生了行政事业单位将该部分闲置固定资产单独核算,设置账外账的行为[4]。
2.3内控制度不规范
经营性事业单位具有自身的特点,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行政事业单位,又与通常意义上的“企业”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在经营过程或财务核算方面,它比一般行政事业单位的核算模式更为市场化、更为企业化,但内部控制制度及行为并没有进行相应调整。对于经营收支、成本核算仍然采用事业单位的惯常做法。预算的审批与资源配置具有主观性,影响了财政资源配置效率;预算科目属于粗放型模式,编制不规范,预算批复不及时以及年度预算调整频繁预算模式过于陈旧,绩效与经费不配比预算编制与资金管理,预算透明度模糊,会计核算日常主要的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然而,如果将会计核算仅仅作为一个记账机构是远远不够的,更要着重于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
2.4成本核算随意性大
通常来说,对经营性业务应该采用权责发生制,才能合理地反映当期的收入和收出水平,而对于非经营性业务则可以使用收付实现制,不需要进行成本和收益核算。如果不进行成本费用核算,就无法准确对事业单位的经营绩效进行计量和考评。当然还应该看到,大部分单位的实际工作往往是混合业务,既具有经营性业务又有非经营性业务,因此,要区分业务性质再确定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往往很难实现。目前,大部分的事业单位还是不加区分地使用收付实现制进行成本核算,从而无法真正地反映单位收益水平,无法对事业单位进行科学的评价和管理。
3 完善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式的思考
3.1完善资产核算方式
经营性事业单位对于资产的管理是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进行的,因此管理过程相对比较规范,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的限制和监控比较多。既要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来进行会计核算,在处理对外经营事务时又要符号市场要求,这就要求经营性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不但要满足对事业单位的各种制度和准则,同时要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内部管理制度[5]。而各级财政部门公共财政资金的代理人和财政预算资金的管理主体,应该加强对各级经营性事业单位资产的监管和评估。经营性事业单位具有自主经营性质,对非经营性业务要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来核算,了解本单位资金流向、使用效益,成本控制度,为企业化改革做好基础;在处理对外经营业务时也要符合市场的要求。对于资产要采用摊销、折旧方式处理,不仅是通过基金科目核算,要增设“累计折旧”科目,反映固定资产价值损耗情况,报废固定资产按权责发生制方式处理固定资产残值和累计折旧等。
3.2选择合理的会计核算基础
经营性事业单位接受财政直接拨款、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具有经营属性,有企业化管理的实际需要,将经营性事业单位一步到位的进行企业化改革是不现实的,必须寻求一种过渡。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逐渐代替传统的收付实现制,等待时机成熟再过渡。对于经营性事业单位,在实行预算会计制度中,收付实现制核算方法最为合适,可以追溯财政拨款使用情况。但经营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很难显示财务状况,不利于经营发展[6]。因此,出于管理需要,经营性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可以采用收付实现制为主,权责发生制为辅,加强现金管理,加快业务实现,实行计划、预算、控制、报告等核算一体化管理。对经营性事业单位来说,现有会计科目不能满足现行会计核算的需要,应建立支出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体系,适当增加会计科目。以农业事业单位为例,未实行归口管理的离退休经费支出,先要在功能分类中先找到“农林水事务”,然后下一项级科目找到“农业事业机构”,最后根据离退休费用支出的性质作经济分类,在“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类中下“离休费”、“退休费”等款。这样,业务的会计处理更通俗易懂,有利于社会各界对预算收支的监督,更有利于加强财政预算管理。
3.3建立内部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时存在着相对比较薄弱的情况。因此,要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会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要在事业单位中为会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这样能够更好的推动会计工作的科学化,同时在会计流程方面也能进行创新和优化。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的时候,按照现行的管理办法要根据资金的渠道来进行列支,会计处理的时候要在支付款项的时候借方记事业支出,专款支出或者是专用基金科目,在贷方记银行存款;在固定资产入账的时候,要在借方记固定资产,在贷方记固定基金。在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这两个分录是不存在关系的,因此,不能非常明确的反映业务的内涵。在实际的业务处理中,很多的事业单位只做付款的分录,在固定资产入账的时候通常是不进行处理的,这样就会导致在账外非常容易出现固定资产流失的情况,同时也给一些不法人员利用的机会,这样非常容易导致国有资产出现流失严重的情况。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的时候,通常都是由国家拨款购置,在完全实现了财政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的时候,通常的处理方式是在构建的时候借方记入事业支出或者是经营支出,在贷方记入银行存款,同时在借方要记入固定资产,在贷方要记入固定基金,这样能够避免出现支出和收益不符的情况,同时事业单位支出和财政支出能够保持一致,能够更好的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
3.4加强内部成本核算
经营性事业单位正面临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改革,根据自身情况,参照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加强内部成本核算,合理确定开支范围。根据业务特点,分为项目支出与生产支出,按照企业化管理要求,严格控制资金使用范围,提高使用效率。对酬劳成本核算加以调整,核算每年经营成本,以便考察企业经营状况和制定来年预算计划。
总之,经营性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必须符合本身财务管理要求,努力提高经营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文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进策略探讨[J].财会研究.2011 (2):39- 41.
[2]张敏.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改革[J].现代商业.2011(3): 228- 229
[3]孙江灵.浅议政府会计核算及发展趋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1 (6):154- 155.
[4]王占群.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J].中国城市经济2011(20):117- 118.
[5]何晓芳.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国际商务财会. 2011(10):36- 38.
[6]曹英.浅析经营性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J].中国城市经济.2011 (5):16- 18.
[责任编辑:路实]
改革实践
Research on Accounting Problems of Operating Public Institutions
BAI An- kui
(Heilongjiang Finance Department, Harbin Heilongjiang150001, China)
Abstract:In operating public institutions accounting, it has both institutions budget accounting feature, but also must be integrated in some way business accounting. In the current operating public institutions accounting, there are not scientific,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 accounting basis is not applicable, the cost accountingis not reasonable and so on.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operating public institutions accounting, find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accounting of the operating public institutions,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public institutions; operating; accounting
作者简介:白安奎(1963-),男,黑龙江人,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财政监督。
收稿日期:2016- 01- 05
DOI:10.13691/j. cnki. cn23- 1539/f. 2016.01.003
中图分类号:F2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5919(2016)01- 0011-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