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旅游区域一体化合作模式研究
2016-04-06孙缘
孙 缘
(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沈阳110034)
辽宁省旅游区域一体化合作模式研究
孙缘
(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沈阳110034)
摘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辽宁省在沈阳经济区旅游一体化方面取得了局部成果,但是整个区域旅游一体化仍处于初级阶段,这主要是因为区域内缺乏有效的旅游一体化合作模式。文章从核心要素层、辅助要素层及保障要素层等三个层次构建了资源—市场—交通中心驱动型旅游一体化合作模式,详细阐述了模式构建的思路、运行及保障的策略。
关键词:区域旅游;一体化;合作模式;辽宁省
关于区域旅游合作的主要模式,国外学者将其分为项目合作模式、必须性合作模式、象征性合作模式、建立长期组织的合作模式,以及建立沟通平台的合作模式等五类[1]。而我国学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区域旅游合作的模式:①以理论为核心的模式,如杨荣斌等(2005)提出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模式主要包括:点——轴发展模式、单核辖射模式、双核联动模式、核心——边缘模式和网络型模式;②研究具体区域的模式,如秦学(2010)探讨了粤港澳区域的旅游合作模式:旅游资源——产品——市场联合开发、旅游交通——设施——信息系统合作兴建、旅游政策——制度——管理协作交流、旅游人才——技术——资本流动与融合等。在此基础上其他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黄雪莹(2014)从区域旅游的概念界定及其构成要素出发,分析出区域旅游发展的六种模式:资源驱动型、市场驱动型、资源——市场合作驱动型、资源——市场中心驱动型、交通驱动型和政策驱动型,通过全面比较,认为以长三角为代表的资源——市场合作驱动型模式是我国区域旅游最成功的发展模式[2]。
1 辽宁省旅游区域一体化合作模式构建
辽宁省旅游一体化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相对区域一体化成熟的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较慢。通过分析辽宁省旅游一体化存在的问题,结合区域旅游资源、市场、交通现状以及各地区的经济水平、区位条件等因素,构建了资源——市场——交通中心驱动型的区域旅游一体化合作模式。
1.1辽宁省旅游区域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虽然辽宁省旅游一体化在局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仍不可忽视[3],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缺乏旅游一体化发展的规划。辽宁省各市对于旅游区域一体化都有合作的意愿和积极性,但至今为止没有一个完整的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战略规划,对一体化的目标、一体化的行政体制及运行机制、实施阶段及途径做出总体的规划;②旅游一体化的合作层次低。目前,沈阳经济区旅游一体化主要是旅游线路的整合,在旅游交通、旅游市场方面并没有完全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一方面,各地普遍存在以资源为中心的发展思维,对目标市场没有明确的定位[4],互相争夺客源市场。另一方面,由于各地联系的不紧密,导致各地同质旅游资源重复建设,致使辽宁省旅游资源无法形成区域特色品牌;③各地级市参与旅游一体化的基础条件参差不齐。一方面,辽宁省各地级市的旅游业发展水平不一,即辽东和辽中、辽南借自身资源优势发展较快,而辽西相对萧条。另一方面,各地级市参与旅游一体化的物质基础水平不一,辽中、辽南、辽东地区经济文化水平向对较高,交通的可达性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信息化设施。而辽西地区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交通设施、旅游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因此,辽宁省迫切需要一种统一的旅游合作模式,加快辽宁省各地级市旅游一体化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提高辽宁省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1.2辽宁省旅游区域一体化模式构建的思路
辽宁省旅游区域一体化模式构建的目标是利用各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实现区域旅游整体利益最大化。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及旅游交通是区域旅游合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同时辽宁省各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不一,而沈阳、大连无论在旅游资源、经济及交通方面都远远领先于周边城市。因此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带动作用,在明确培育旅游中心城市的前提下,本文建立了资源——市场——交通中心驱动型的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见图1)
具体的构建思路如下:首先,确定核心要素层的内容。核心要素层包括区域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交通这3个要素,主要原因如下:旅游资源是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性因素,辽宁省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其互补性及相似性都是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的重要动因;而随着旅游产品、旅游市场的转型,旅游者要完成一次旅游活动,往往需要好几个地区联合提供服务,这也推动了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发展,同时更好地体现了“以游客(市场)为中心”的旅游发展观;另外,在区域旅游发展中,交通的便捷性,可以缩短各地区的时空距离,推动客源市场互动,对区域旅游一体化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其次,核心要素层的运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培育辽宁省的旅游中心城市[5],通过各城市的旅游业总收入、国内接待人数、国际接待人数、入境旅游人数及旅游外汇收入等五大指标衡量各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6],从而确定辽宁省旅游中心城市;②以中心城市为点,区域内交通线路为轴,通过点——轴模式[7]构建辽宁省旅游区域的战略布局,使整个区域形成均衡的旅游发展格局,实现区域旅游的一体化发展;③明确市场定位,制定市场策略。通过错位开发、品牌战略等实现区域旅游市场的联合开发。再次,确定辅助要素层的内容,辅助要素层包括组建旅游企业集团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组建旅游企业集团可以避开行政区干涉,通过企业内部运行,推动区域旅游合作。同时,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对于塑造区域旅游形象,创新营销策略及加强区域旅游合作都有媒介作用。④确定保障要素层的内容,主要是建立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协调机制及制定旅游一体化的战略规划。有效的区域协调机制及战略规划是区域旅游一体化实现的必要保障。
图1 资源——市场——交通中心驱动型旅游一体化合作模式
2 辽宁省旅游区域一体化合作模式的运行
2.1培育区域旅游发展的中心城市
辽宁省旅游区域通常分为辽中、辽南、辽东及辽西四大旅游区域。通过对辽宁省各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五大指标比较(见表1),确定辽中区域的旅游发展的中心城市是沈阳,此区域包括铁岭、辽阳及鞍山等城市,旅游发展的特色是山佛古都;辽南区域旅游发展的中心城市是大连,此区域还包括营口、盘锦,海泉湿地是辽南旅游区域发展的主要特色;辽东区域旅游发展的中心城市是丹东,同时包括抚顺、本溪,本区域旅游以山水民俗为特色;而辽西区域以锦州为旅游发展的中心城市,包括葫芦岛、阜新、朝阳,山海古迹是辽西旅游区域的发展特色。此外,培育区域旅游发展的中心城市不是不发展周围的城市,只是产业定位和功能不同。沈阳、大连及丹东是辽宁省区域的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及交通中心,已成为区域旅游的中心城市,随着旅游一体化的推进,必会对周围城市产生辐射作用。而锦州具备成为辽西地区中心城市的条件,并且锦州市已将其写入十三五规划中,需要面临的问题是锦州如何发挥对辽西地区的带动作用,从而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2.2选择点——轴型的旅游资源合作模式
在构建辽宁省旅游区域一体化模式中,点——轴旅游资源合作模式中的“点”指的是辽宁省旅游发展的中心城市:沈阳、大连、丹东及锦州四所城市;“轴”指的是连接各城市的交通路线,主要指贯穿辽宁省区域的高铁路线。目前,辽宁省14所城市仅有朝阳、阜新两市未开通高铁线,预计2018年京沈线高铁开通,辽宁省14所城市将全部通行高铁列车。高铁的发展拓宽了游客出游范围,这将成为是加快辽宁省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助推器。因此,根据点——轴理论,结合辽宁省旅游资源的的区位条件及交通条件,将辽宁省区域旅游分成东西两面,形成“三角一带”区域旅游发展格局,其中“三角”是指以沈阳、大连、丹东为节点城市,依托沈大、沈丹及大丹高铁线为轴,辐射周围城市。第一个三角指的是沈大轴,辐射的区域有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等城市,此区域主要是开发参与性、娱乐性旅游产品;第二个三角指的是沈丹轴,辐射区域有铁岭、沈阳、抚顺、本溪、丹东等城市,此区域旅游资源丰富,适合开展全线精品旅游线路;第三个三角是大连轴,辐射的城市有鞍山、大连、丹东,此区旅游资源相似,适合进行错位开发。“一带”是指西面以锦州为节点城市,京哈和京沈高铁线贯穿的辽西带,点轴共同作用形成葫芦岛、锦州、盘锦、阜新、朝阳组成的带状旅游域面,此区域旅游资源较分散,适合进行特色开发。东面的三角旅游区域和西面的带状旅游区域共同形成辽宁省旅游区域的网状格局。
2.3确定联合开发的市场策略
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市场导向型,单纯的资源导向型模式很难在激烈市场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而辽宁省区域旅游一体化层次低,与区域旅游市场定位不明确,没有发挥联动作用有关。因此,应塑造区域旅游产品品牌,实施分层次的市场营销策略。同类型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突出旅游资源特色;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要实行优势互补,使区域旅游形象更加突出鲜明。此外,在实施品牌战略过程中,要打破区域限制,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区域旅游资源一体化合作。如辽中区域的清文化可继续向西与辽西的文化,向东南与满族的民俗共同形成辽宁省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辽南区域可以带动海滨城市的发展,形成辽宁省的海滨风光旅游产品,再加上丹东的边境旅游产品,由此形成辽宁省三大旅游品牌。同时整合区域的山水旅游资源、温泉资源,实现自然和人文紧密结合,海陆共同发展的旅游格局。最后,各区域要进行分工,明确各区域的目标市场,辽中清文化要走向国际市场;辽南旅游区要巩固国内市场,占领国际市场;辽东要继续推广沿边城市形象;而辽西地区要依靠区域内的旅游增长极,做好区域内部市场的推广。
3 辽宁省旅游区域一体化合作模式运行的保障
3.1建立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协调机制
旅游产业的关联性决定旅游产业的发展不能只依靠市场,因此,在政府主导下,辽宁省需要组建辽宁省旅游区域一体化的合作委员会,其职能要超越14个城市的行政管理。该机构分为宏观决策、中观监督和微观操作层等3个组织层,其中决策层面负责制定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与合作协议;微观操作层引导各行政区域促进行政区域资源整合,保证旅游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中观监督层面处于微观层面与宏观层面之间,负责通报各城市旅游业发展情况,针对各地旅游业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3.2制定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战略规划
在辽宁省旅游区域一体化的合作委员会成立的前提下,结合辽宁省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一套打破区域行政壁垒的旅游一体化战略规划。首先,从辽宁省旅游业的整体目标出发,整合全省旅游资源,制定相关项目合作的专项规划和计划,明确各城市的分工,发挥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原则,由旅游区域一体化的合作委员会监督实施;其次,规划中对于旅游市场一体化要有明确的规划,明确各区域的市场定位,建立以“以市场(游客)为中心”的发展观;再次,规划中应协助各行政区应设立旅游一体化的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合作,旅游交通设施建设,区域旅游品牌营销等相关活动。
3.3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各行政区应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尤其对于交通通达性比较差的城市,应该统一规划区域交通路线,保证旅游交通的一体化。同时,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也要突破行政区域限制,为游客提供跨区域相互联动的公共服务平台。此平台应包括公共交通网络、政策管理、突发事件管理与服务信息供给等四方面要素,以这四要素的联动发展,塑造辽宁省区域旅游形象,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
3.4组建旅游企业集团
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就是行政区域限制,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的中间协调,另一方面还可以依靠市场力量,避开行政干涉。旅游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是推进旅游市场整合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辽宁省旅游企业仍然存在“小而弱”的问题,各旅游企业竞争激烈,而且交易、管理成本都很高。而组建旅游企业集团不但可以解决旅游企业零散的布局,还可以通过企业集团的内部力量,消除行政干扰,推动区域旅游各要素的流动与合作。因此,这种跨地区的旅游企业集团无形之中起到了协调机制的作用,能够加快区域旅游一体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冯翔,高峻.从全新视角看国外区域旅游合作研究[J].旅游管理学刊,2013(4):57- 65.
[2]黄莹.资源一市场合作驱动下区域旅游发展机制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区域为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3]张荣娟,刘雪梅.辽宁省旅游一体化发展策略研究[J].辽宁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9- 10.
[4]谢春山,夏正超,杨力平.辽宁旅游产业的区域整合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1- 25.
[5]周艳芳.福州建设海峡西岸旅游中心城市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6]殷柏慧,吴必虎.长三角与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条件对比研究—兼论环渤海次区域旅游合作道路选择[J].旅游学刊,2004 (6):33- 37.
[7]鲁小波,陈晓颖.基于点-轴理论的辽宁旅游发展空间战略构建[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7):203- 209.
[责任编辑:郑德胜]
Research on Cooperation Pattern of Tourism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SUNYuan
(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110034,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Liaoning province has made the local results i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ourism Shenyang economic zone, but the whole regional tourism integration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this is mainly due to lack of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cooperation patter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rom three levels of the core elements, auxiliary elements layer and protection layer to construct Resources- Marketing- Transportation center- driven tourism integration pattern, and elaborating on the idea ofconstructinga model, operation and securitypolicy.
Key words:regional tourism; integration; cooperation pattern; Liaoning Province
作者简介:孙缘(1990-),女,辽宁朝阳人,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 12- 23
DOI:10.13691/j. cnki. cn23- 1539/f. 2016.01.034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5919(2016)01- 0100-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