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水河上游流域公益林区划及林相改造对策
2016-04-06王伯民彭芳检徐京萍
王伯民,彭芳检,徐京萍
(萍乡市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江西萍乡337000)
萍水河上游流域公益林区划及林相改造对策
王伯民,彭芳检,徐京萍
(萍乡市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江西萍乡337000)
摘要:根据萍乡市2013年森林资源补充调查成果数据,统计出萍水河上游流域森林资源状况,通过对萍水河上游流域资源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指出了对萍水河上游流域公益区划,林相亟待改造的必要性、紧迫性;提出了符合水土流失治理实际情况的改造措施,进行了成效分析,为萍乡市今后水源涵养林改造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公益林;林相改造;技术措施
萍乡是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并存的地区。萍水河上游流域的森林资源环境对于萍乡水资源环境和质量将起到举足轻重作用,对萍水河上游流域的森林资源进行公益林区划和林相改造有利于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减少和消除内涝灾害,减少面源污染对城市河道、内湖的不利影响,促进萍乡市“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整体生态环境面貌,建设宜居萍乡。
1 自然资源概况
萍水河位于江西省萍乡市,环抱萍城,是萍乡的母亲河,故称渌水。发源于宜春市袁州区水江乡,流经萍乡市上栗县、安源区、湘东区,从萍乡市湘东区荷尧镇出境,流经醴陵市,与株洲县城渌口镇汇入湘江,为湘江一级支流。萍水河(江西境内)全长80.1 km,流域集水面积587.4 km2,多年径流量18.3 m3/s,天然落差456.2 m,理论储藏量81.85万kw,有楼下河、福田河、麻山河、南坑河、白竺河、柘村河、长丰河、长平河等支流。
萍水河上游流域主要位于萍乡市上栗县境内,全长23 km,流经东源、福田、彭高、赤山4个乡镇,有小枧河、福田河、东源河、黄土桥河、麻田河、楼下河等支流。
萍水河上游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天气类型。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较短、作物生长期长的特点。境内累年极端最高气温达41.0℃,极端最低气温为- 9.3℃,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7.3℃。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 584.5 mm,日照数约1 600 h,无霜期270 d。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915 mm,其中7月至9月水面蒸发量占全年的45%[1]。
2 森林资源现状[2]
2.1森林资源现状概况
萍水河上游流域辖上栗县东源乡、福田镇、彭高镇、赤山镇4个乡镇,国土面积25 322.6 hm2。林地面积14 255.0 hm2,占国土面积的56.3%,有林地面积7 428.5 hm2,其中乔木林面积7 061.7 hm2,竹林面积366.8 hm2;疏林地面积59.9 hm2;灌木林面积6 104.7 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277.4 hm2;苗圃地面积50.6 hm2;无立木林地面积263.9 hm2;宜林地面积70.0 hm2。活立木蓄积量493 972 m3,森林覆盖率53.6%。
2.2公益林概况
萍水河上游流域公益林总面积5 248.5 hm2,其中防护林面积3 810.0 hm2,水源涵养林面积1 656.6 hm2,水土保持林2 153.4 hm2,特用林面积1 438.5 hm2,其中,环境保护林面积1 438.5 hm2。
2.3商品林概况
萍水河上游流域商品林总面积8 955.9 hm2,其中用材林面积4 652.1 hm2,一般用材林4 652.1 hm2;经济林面积4 303.8 hm2,果木林92.2 hm2,食用原料林4 204.7 hm2,药用林6.9 hm2。
3 存在主要问题
森林资源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①公益林区划面积较少、水源涵养能力、水土保持能力较差;②混交林面积比重较小,森林结构不合理;③无立木林地,宜林地面积相对较大;④老化衰产油茶林面积比重较大,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不佳;⑤萍水河上游流域普遍存在轻度水土流失情况。
目前的林分现状不利于萍乡市生态体系建设,也不利于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为优化萍水河上游流域森林资源结构,发挥更好的森林生态功能,对萍水河上游流域进行公益林区划、逐步实施林相改造工程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4 公益林区划
针对萍水河上游流域森林资源现状和水土流失情况,建议将现有商品林8 955.9 hm2全部区划为公益林,其中将山体坡度36°以上、土层脊薄、岩石裸露、森林采伐后难以更新或森林生态环境难以恢复的林地区划为水土保持林,源头汇水区10 km范围之内地段和二、三、四级支流两岸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1 km范围之内地段全部区划为水源涵养林,以稳固萍水河上游流域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确保萍水河水土流失情况和年径流量基本稳定。
5 林相改造
5.1人工造林
对于现有林地为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的林地,尽量结合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等项目进行人工造林,以适地适树为原则,以针、阔混交,常绿、落叶相结合为目标,形成条带状的针阔混交林。树种选择以乡土阔叶树种为主。常绿树种以栽植木荷、山杜英、苦槠、桂花、香樟、深山含笑为主;落叶树种以栽植枫香、江南桤木、无患子、南酸枣为主。实践证明,这些乡土树种在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适应性强,生长良好,非常适合作为水源涵养林的造林树种。
5.2低效林改造
对于现有林木分布不均匀,林木株数较少的疏林地,可进行小块状补植补造,通过对小块状林地进行清理整地,然后套种相应的针、阔叶树种,改造为针阔混交林。尽量结合国家、省级相应低效林改造项目,使低效林改造成效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低效林改造树种选择应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以发展林下经济和树种改造相结合的方式来选择相应造林树种。在立地条件好、交通方便的地段套种珍贵树种。既能达到水源涵养林改造目的,又能发展生态经济的主要树种有:香樟、桂花、马褂木、厚朴、黄连木、南方红豆杉、光皮桦、香椿、深山含笑等。既能提高水源涵养功能的,又能且耐干旱、耐瘠薄的阔叶树种有:栓皮栎、南酸枣、光皮桦、黄连木、枫香、无患子等。
5.3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是培育森林资源的一种重要营林方式,具有用工少、成本低、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对加快绿化速度,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封山育林形成的林分植被种类增多,生物多样性增加,使其涵养水源、改良土壤、水土保持的功能大大增强,森林病虫害也相应减轻,林分质量明显提高。
对于人工造林和低效林改造难以见成效的地段,结合现有国家及省级林业封山育林项目以及萍乡市封山育林政策,实行封山育林措施,促进森林植被的自然恢复与生长。原来的疏林地、灌木林地、具备封育条件的荒山荒地等经过5~10年的封育,大多能成为林分质量较高的有林地,而封育成本仅为人工造林的1/5~1/10。
6 成效分析
6.1资金投入
萍水河上游流域林地面积14 255.0 hm2中需要改造的面积为6 666.7 hm2,新增公益林面积8 955.9 hm2。按50年估算资金总投入为1亿元,其中造林资金投入0.90亿元,管护费用0.10亿元。按资金来源分国家及省级项目资金0.4亿元,地方配套资金0.6亿元。
6.2效益分析
6.2.1能增强水源涵养林的涵水能力
萍水河上游流域林相改造,主要为水源涵养林的改造。水源涵养林是防护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以涵养水源为目的,为农业生产、工业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为人民群众生活提供干净、优质的生活用水。有研究表明,森林涵养水源能力主要由林地上的枯枝落叶层和林地土壤组成,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单位面积的枯枝落叶物含量存在很大差异,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而在针叶林里杉木大于马尾松。枯落物含量的不同就带来涵水量的不同,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针阔混交林的枯落物重量是杉木林的2.47倍,涵水量是2.07倍。萍水河上游流域按改造面积6 666.7 hm2算,单枯落物涵水量就高达114 400 t,比纯林增加的水资源是59 134 t。改造后的针阔混交林其地下根系更加发达,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增高,土壤的渗透率更加强大,因而土壤的持水量也相应得到提高。有数据显示,针阔混交林土壤持水量能达到2 474.179 t/ hm2,是马尾松纯林1 605.251 t/hm2的1.5倍,6 666.7 hm2针阔混交林年持水量能达到16 493 416 t,比纯林能增加的年保水量就是579.3万t,两者年增加的涵水量为585.2万t。按50年算能达2.9亿t,按农业用水成本0.7元/t计算,经济价值可达2.03亿元[2]。
6.2.2能增强水土保持能力
林相改造成功后,萍水河上游流域的森林将以混交林的复林层为主,树冠枝叶数量多,相互层叠,能大幅度减小雨水的强度和冲击力,对地表土壤的侵蚀力也明显减轻;加上受地表枯枝落叶物的拦蓄,也延缓了地表径流产生的时间,减少了地表径流的冲刷力,从而减小了水土流失。萍水河上游流域林相改造成功后,整个水源涵养林的土壤侵蚀模数和径流系数将明显下降,水体含沙量将减少一半,6 666.7 hm2水源涵养林每年能减少泥沙流量近1 000 t。按现有河道清淤费用100元/t计,每年可节约清淤费10万元,50年能节约500万元。
6.2.3具有发展森林旅游业和林下经济的巨大潜力
萍水河上游流域与杨岐山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相邻,由于优越的地理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以及混交林有其独特的森林结构和风景资源有利于发展森林旅游业和林下经济。有数据显示,杨岐山风景名胜区孽龙洞景区2014年“五一”小长假共接待游客22 330人次,同比增长821%。可见,杨岐山风景名胜区的游客量在迅猛增长,在景区周边发展森林氧吧、农家乐、生态果蔬采摘等森林旅游产业潜力巨大。
森林旅游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以林—畜、林—菌、林—药、林—蜂等多种发展模式,是农民真正做到“不砍树也致富”的生态型经济。根据目前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查分析,能发展林下养殖黑山羊项目,可年产出2万头黑山羊,产值5 000万元,50年效益达25亿元;能发展林下套种大球盖菇和竹荪100 hm2以上,每公顷年产值可达18万元以上,50年总产值达9亿;能发展林下套种药材666.7 hm2以上,按目前亩产量350 kg,市场收购价2.4元/kg计,年产值高达840万元,50年的总产值达4.2亿元;6 666.7 hm2针阔混交林能发展林中养蜂1 000箱以上,每箱年产值1 500元,年总产值是150万元,50年产值达7 500万元。从以上分析萍水河上游流域林相改造总投入和改造后直接经济效益产出比是1:41,地方投入和改造后直接经济效益产出比高达1:68.3。
6.2.4社会效益显著
萍水河上游流域林相改造成功后,其森林生态系统将明显改善,不仅能给农业的稳产高产提供保障,生态环境也相应改善,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促进生态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良性发
展;同时林相改造的巨大工程量能解决当地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给农民的致富增收提供了条件。据测算投入1亿元的改造资金有65%将作为劳务费用,即给当地农民带来增收高达6 500万元,可见其社会效益也非常显著。
萍水河上游流域公益林区划和林相的改造是一个时间长、投资大的巨大社会工程,但建成后所能发挥的良好、持久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其意义重大且价值回报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江西省水文局.江西水系[M].武汉:长江出版社2007.
[2]张桂荣.长汀县水源涵养林改造对策[J].华东森林经理,2015, (2):40- 43.
[责任编辑:付佳]
林下经济
生态建设
Countermeasures of Pingshui River Upstream Basin Public Welfare Forest Division and Forest Reform
WANGBo- min, PENGFang- jian, XUJing- ping
(Forest Resources Monitoring Center of Pingxiang City, Pingxiang Jiangxi 337000,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the forest resources of Pingxiang city in 2013, the forest resource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Pingshui River were statistically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resource statu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Pingshui River,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and urgent of Pingshui River upstream basin public welfare forest division and forest transform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reform measures to meet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water and soil erosion control, then carried out the effect analysis, to provide th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 reconstruction project in Pingxiangcity
Key words:public welfare forest; forest transformation; technical measures
作者简介:第一王伯民(1966-),男,江西萍乡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与园林景观规划。
收稿日期:2015- 12- 06
DOI:10.13691/j. cnki. cn23- 1539/f. 2016.01.025
中图分类号:F32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5919(2016)01- 0077-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