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收入的云南旅游业发展时空特征分析
2016-04-06朱海燕张梅芬
童 彦,施 玉,朱海燕,张梅芬
(曲靖师范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云南曲靖655011)
基于旅游收入的云南旅游业发展时空特征分析
童彦,施玉,朱海燕,张梅芬
(曲靖师范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云南曲靖655011)
摘要:运用相关分析法与回归分析法定量讨论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揭示旅游收入的时间变化特征;同时引入相对变化率模型,揭示旅游收入的区域差异特征。在GIS技术支持下,运用ArcGIS10.2软件的自然断点法,将各市(州)旅游收入等级划分为旅游收入低值区、旅游收入中值区、旅游收入较高区和旅游收入高值区4个等级,从而揭示各市(州)不同时期旅游收入的空间格局特征与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云南旅游收入变化与人均GDP变化呈现基本相同的变化特征,旅游收入与人均GDP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
关键词:旅游收入;时空特征;区域差异;云南省
1 引言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1-2]。相对于其他产业,旅游产业由多种产业组成,不是单一产业,而是一个产业群。具有分散性和多样性特征。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得到满足。在旅游过程中,人的体力和精神得到休息,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同时也推动社会各产业的发展[3-5]。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达与否可以通过旅游收入的多少来衡量。旅游收入直接反映某一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旅游经济的运行状况,是衡量旅游经济活动及其效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综合性指标,同时也是评价区域旅游业发达程度的重要参考依据[6-7]。本研究将从旅游收入的角度,通过统计分析与GIS技术的应用,揭示云南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与时空特征。
云南位于我国西南部,北纬21°9′~29°15′,东经97°31′~106°12′之间。全省土地面积为39.4万km2。深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又因纬度较低、地势高耸、地形复杂、民族众多,孕育出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旅游业发展迅速,截止2013年全省接待海外游客人数达23 972.35万人次。旅游业已成为云南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我国仅有的旅游产业产值超过GDP总量5%的省份[8]。在云南旅游经济得到较好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竞争的加剧,云南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在逐渐缩小。本文拟从旅游收入的角度,分析云南旅游业发展的时空特征,从而为客观评断云南旅游业发展状态与旅游经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研究方法
有关“旅游收入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采用相关分析法与回归分析法定量讨论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揭示旅游收入的时间变化特征;有关“旅游收入的空间差异特征分析”引入相对变化率模型,揭示旅游收入的区域差异特征。同时在GIS技术支持下,运用ArcGIS10.2软件的自然断点法(Natural Breaks)将各市(州)旅游收入等级划分为旅游收入低值区、旅游收入中值区、旅游收入较高区和旅游收入高值区4个等级,从而揭示各市(州)不同时期旅游收入的空间格局特征与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
2.2数据来源
云南省及各市(州)2000—2013年旅游收入数据与人均GDP数据均来源于《云南统计年鉴》(1999—2014)。获取以上基础数据后,建立旅游收入与经济发展基础数据库。定量评价二者的相关程度与函数关系,同时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ArcGIS10.2软件,对各市(州)旅游收入的等级进行划分,并揭示不同时段云南旅游收入的时间变化特征与空间差异特征。
3 讨论与分析
3.1旅游收入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研究时段内(2000—2013年),云南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人均GDP)均呈稳步增长态势(如图1所示)。其中,旅游收入由2000年的211.43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2 111.24亿元,年平均增加69.12%;人均GDP由2000年的4 742元增加到2013年的25 083元,年平均增加32.99%。这表明,云南旅游收入变化与人均GDP变化呈现基本相同的变化特征。为更好揭示云南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变化特征,进一步应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定量评价二者的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
3.1.1旅游收入与人均GDP的相关分析
为定量计算旅游收入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对全省旅游收入数据与经济发展数据(人均GD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云南旅游收入与人均GDP之间存在极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955,同时置信水平为0.01时,双尾检验值为0.000,小于0.01,即旅游收入与人均GDP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
3.1.2旅游收入与人均GDP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揭示旅游收入与经济发展的计量关系,将人均GDP作为因变量Y,旅游收入做自变量X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到云南旅游收入(X)与人均GDP(Y)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3 197.645+ 11.268X。其中,拟合度R2为0.971,统计检验的相伴概率P为0.000,即用该回归方程来拟合旅游收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显著的。即经济发展随旅游收入增加呈线性增长趋势,这表明,云南经济发展对旅游收入的依赖很强,旅游业的发展对促进云南经济增长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3.2旅游收入的空间差异特征分析
3.2.1旅游收入的区域差异分析
为揭示云南旅游收入的区域差异特征,本文引用“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区域差异”的相关研究成果中有关“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9-10]来直观反映2000—2013年云南各市(州)旅游收入的区域差异,其具体涵义为:某区域一段时期内旅游收入变化相对于整个区域的变化。具体计算如公式(1)所示。
式中,R为某区域研究时段内旅游收入的相对变化率;Ka、Kb分别为某区域研究初期及研究末期的旅游收入;Ca与Cb分别为整个研究区研究初期及研究末期的旅游收入。某区域相对变化率R越大,则说明该区域研究时段内旅游收入的变化越大。
根据公式(1)计算2000—2013年云南各市(州)旅游收入相对于全省旅游收入的变化差异(见图2)。由图2可知,研究时段内,旅游收入相对变化率最大为普洱市,其R值高达2.986,其次为昭通市;旅游收入相对变化率最小为曲靖市,其R值仅为0.583。
3.2.1旅游收入的空间格局分析
为揭示不同时期云南旅游收入的空间格局特征,本文拟在GIS技术支持下,使用ArcGIS10.2软件的自然断点法(Natural Breaks)将云南省旅游收入等级划分为旅游收入低值区、旅游收入中值区、旅游收入较高区和旅游收入高值区4个等级,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各市(州)不同时期旅游收入的空间格局特征与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
由图3a可知,2008年云南旅游收入高值区为省会昆明市;旅游收入较高区为滇西古城大理和丽江;旅游收入中值区为迪庆、德宏、西双版纳、红河和曲靖;旅游收入低值区为昭通、文山、楚雄、玉溪、普洱、临沧、保山和怒江。从旅游收入等级的数量组成看,高值区和较高区数量较少,总计仅为3个;而低值区数量最多,为8个,占到云南16个市(州)的50%。这表明,2008年云南旅游收入的区域差异较大。
由图3b可知,2013年云南旅游收入高值区仍然为省会昆明市;旅游收入较高区为滇西古城大理、丽江和滇南的西双版纳;旅游收入中值区为迪庆、德宏、昭通、文山、保山、楚雄、玉溪、普洱、红河和曲靖;旅游收入低值区为临沧和怒江。从旅游收入等级的数量组成看,高值区和较高区数量增加了1个;而低值区数量减少为2个;中值区数量增加最多,达到10个,占到云南16个市(州)的62.5%。这表明,2013年云南旅游收入总体水平增强,旅游收入的区域差异在缩小。
图3 不同时期云南旅游收入的空间格局
4 结论
通过上述对云南旅游收入的时间变化特征与空间差异特征的系统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云南旅游收入变化与人均GDP变化呈现基本相同的变化特征,旅游收入与人均GDP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经济发展随旅游收入增加呈线性增长趋势。这表明,云南经济发展对旅游收入的依赖很强,旅游业的发展对促进云南经济增长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研究时段内,旅游收入相对变化率最大为普洱市,其R值高达2.986,其次为昭通市;旅游收入相对变化率最小为曲靖市,其R值仅为0.583。
第三,研究时段内,云南旅游收入的高值区一直为省会昆明市,且昆明的旅游收入远远超过其他市(州);滇西古城大理和丽江是除昆明外旅游收入等级的较高区;滇西的怒江和临沧一直为全省旅游收入的低值区。全省旅游收入总体水平在增强,旅游收入的区域差异在缩小。
参考文献:
[1]李霞.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优化途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2]金成辉.山东省高尔夫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延吉:延边大学,2013.
[3]刘红.资源整合: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路径[J].学术探讨,2013(4): 93- 96.
[4]张丹宇.进一步开发云南旅游商品的若干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7(8):118- 121.
[5]方忠权,王章郡.广东省旅游收入时空差异变动分析[J].经济地理,2010,30(10):1 747- 1 751.
[6]黄金秋,王艺洁,李明东.我国旅游地区收入分析及对策探讨[J].生态经济,2006(6):99- 109.
[7]王耀斌,蒋金萍,孙传玲.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甘肃省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7):868- 871.
[8]童彦,潘玉君,施玉.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云南粮食产能安全动态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1):100- 103.
[9]童彦,潘玉君,张梅芬.云南粮食产能安全时空变化特征与区域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 136- 1 138.
[10]张丽慧,赵先贵,赵达伟,等.内蒙古粮食生产及粮食安全问题分析[ 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6):673- 677.
[责任编辑:付佳]
研究报告
旅游管理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Yunnan Province Based on Tourism Income
TONGYan, SHI Yu, ZHUHai- yan, ZHANGMei- fen
(College of Biologyand Environment Sciences of Qujing Normal University, Qujing Yunnan 655011, China)
Abstract:Applying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income and GDP per capita, reveal time- varying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revenue; and using the model of relative rates of change, reveal regional diffe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income. Under the support of GIS technology, applyingthe Natural Breaks of ArcGIS10.2 dividingtourismincome for the lowarea, the median area, the higher area and the highest value area four grades, reveal the variation of spatial pattern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ourism income in cities (prefectur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ourism income change and GDP per capita change present essentially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high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ourismincome and per capita GDP.
Key words:tourismincom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regional difference; Yunnan Province
通讯作者:朱海燕(1971-),女,云南曲靖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与城市地理学。
作者简介:第一童彦(1983-),女,四川越西人,讲师,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QN2015023);曲靖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YB201540)
收稿日期:2015- 12- 02
DOI:10.13691/j. cnki. cn23- 1539/f. 2016.01.033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5919(2016)01- 0097-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