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edlite C6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维生素C治疗中老年黄褐斑的临床疗效

2016-02-02白飞昂胡志奇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24期
关键词:黄褐斑甘草酸皮损

白飞昂 胡志奇

(南方医科大学,广东 广州 510515)

Medlite C6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维生素C治疗中老年黄褐斑的临床疗效

白飞昂 胡志奇1

(南方医科大学,广东 广州 510515)

目的 探讨Medlite C6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维生素C治疗中老年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黄褐斑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Medite C6Q-开关Nd:YAG激光疗法,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维生素C,两组均治疗18 w,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黄褐斑皮损下降指数、患者满意度自我评价、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皮损下降指数和治疗后的自评得分分别为(0.65±0.13)和(2.35±1.27),高于对照组的(0.50±0.17)和(1.25±1.64)(均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67%(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67%,高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dlite C6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和维生素C治疗中老年黄褐斑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激光;甘草酸苷;黄褐斑

黄褐斑是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主要分布于颜面部,呈点状或片状对称分布,形态多样、大小不等,无隆起,无明显主诉症状;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以颧、颊、眼眶和鼻部多发,偶见于手臂和背部,男性亦有少数发病,以亚裔和西班牙裔高发〔1,2〕。黄褐斑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药物、紫外线、微量元素、内分泌功能异常等〔3〕,治疗上也以去除刺激因素为主。但现有的治疗方式往往只能缓解病情,难以达到患者的期望效果。激光治疗黄褐斑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式,以起效快、副作用小、疗程短而广受患者青睐〔4〕。祖国医疗中也有针对黄褐斑的诊疗经验,其中甘草是常用药材。维生素C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在体内能够还原黑色素的中间产物,起到淡斑和祛斑的作用,因而广泛应用于皮肤病的治疗。本研究采用Medite C6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和维生素C治疗中老年黄褐斑,评价其疗效。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黄褐斑患者60例,年龄45~60岁,平均(50.2±4.3)岁,病程0.5~6年,平均(2.36±1.14)年,所有患者均为女性,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拟定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5〕;②年龄>40岁,就诊前1个月无太阳暴晒史;③为初诊患者且3个月内未接受过任何其他治疗;④了解本研究,自愿接受本研究设计的治疗方法。排除标准:①妊娠和哺乳期妇女;②心脑血管疾病、免疫功能障碍、肝肾功能异常或其他皮肤病;③治疗期间服用光敏药物、激素类药物;④不能按医嘱避光和使用防晒霜;⑤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生理改变不宜继续治疗。对纳入研究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联合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49.9±4.2)岁,(50.8±4.4)岁〕、病程〔(2.39±1.05)年,(2.24±1.19)年〕、治疗前皮损总评分〔(4.26±1.66)、(4.45±1.01)〕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所有研究对象均了解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Medite C6Q-开关Nd:YAG激光疗法:治疗前患者彻底清洁面部,去除化妆品或护肤品,嘱患者仰卧位躺于治疗床上,佩戴眼罩保护眼睛,使用ConBio公司的Medlite C6Q开关激光治疗仪,调节波长为1 064 nm,光斑6 mm,依据患者肤色深浅调整能量密度2.0~3.0 J/cm2,手持治疗探头,垂直于皮肤上方4~5 cm处对色斑进行照射,并对面部进行2~3次扫射,治疗中依据患者反馈调整照射时间和强度,皮肤微红时终止照射,冰敷面部10~20 min至主诉面部无灼热感时停止,每3 w治疗1次,共治疗6次。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维生素C治疗,复方甘草酸苷片,75 mg/次,3次/d口服,服药11 d停药3 d,2 w为1个疗程,服用9个疗程;维生素C 0.2 g/次,3次/d口服,服药11 d停药3 d,2 w为1个疗程,服用9个疗程。

1.3 评价方法

1.3.1 黄褐斑皮损评分法 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拍摄皮损处照片,依据以下标准对治疗前后黄褐斑进行评价〔5〕:皮损面积:无皮损为0分,皮损面积<2 cm2为1分,皮损面积2~4 cm2为2分,皮损面积>4 cm2为3分;皮损颜色:肤色正常为0分,淡褐色为1分,褐色为2分,深褐色为3分。两项得分相加得到总评分,计算黄褐斑皮损下降指数=(治疗前总评分-治疗后总评分)/治疗前总评分。

1.3.2 患者疗效满意度自我评价〔4〕治疗结束时,要求所有患者依据主观感受对疗效进行评价,对应得分:①效果显著,非常满意,4分;②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好转,3分;③与治疗前比较有所好转,2分;④无变化,1分;⑤恶化,0分。

1.3.3 临床疗效评价 依据《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5〕进行评价:①基本治愈:肉眼见色斑消退面积>90%,颜色基本消失,下降指数≥0.8;②显效:肉眼见色斑消退面积>60%,颜色明显变淡,下降指数≥0.5;③好转:肉眼见色斑消退面积>30%,颜色变淡,下降指数≥0.3;④无效:肉眼见色斑消退面积<30%,颜色无明显变化,下降指数<0.3。计算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1.3.4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依据严重程度分成三类:①严重:全身或局部发生水疱、渗液和糜烂,用药方能缓解;②明显:局部丘疹、红斑,无水疱、渗液,暂停治疗即可缓解;③轻微:局部症状,患者可耐受,不需治疗即可逐渐消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皮损下降指数和自评得分比较 联合组皮损下降指数(0.65±0.13)和治疗后的自评得分(2.35±1.2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50±0.17,1.25±1.64)(P<0.05)。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基本治愈5例,显效16例,好转5例,无效4例),显著高于对照组46.67%,基本治愈2例,显效12例,好转8例,无效8例(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67%(严重1例,明显2例,轻微5例),高于对照组的13.33%(明显1例,轻微3例,严重0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黄褐斑的病理改变是表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功能活化导致黑色素小体合成和分泌增加〔6〕。黄褐斑的治疗目前尚无规范治疗方法,主要的方法包括药物、激光和化学剥脱法,但是效果均不理想。中医认为黄褐斑是“肝肾不足为本,气血瘀滞为标”,故黄褐斑在中医中又被称为“肝斑”〔7〕。据此,中医有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养血疏肝丸以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治疗黄褐斑的方剂,其中大多数方剂均包含甘草这一味药材。甘草酸苷是甘草发挥药理作用的一种重要成分,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的作用〔8〕。动物实验证实甘草酸苷具有强烈的抑制黑色素沉积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有关,其抑制活性在169种药材中最强〔9〕。由于甘草的上述作用,临床上已经将甘草酸苷用于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如过敏性紫癜、湿疹、荨麻疹等和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如黄褐斑〔10〕。维生素C是重要的抗氧化剂,在体内可以抑制氧化损伤、抑制酪氨酸酶、还原黑色素的多种中间产物,影响黑色素沉积〔11〕。

激光是近十年才应用于皮肤疾病治疗的,利用不同细胞对激光吸收谱的不同,特异性地使用特定波长的激光对患处进行照射,黑色素细胞内的色素颗粒吸收激光的能量后膨胀、破裂,导致细胞破碎,最终被吞噬细胞清除或随皮屑排出体外,达到消除或淡化色斑的目的,因为其选择性高,故对周围细胞几乎不造成影响〔12〕。Medlite C6Q-开关Nd:YAG激光是近年研究的新型激光器,发出一种高强度低能量的脉冲激光,波长达到1 064 nm,在此波长下激光能更好地穿透皮肤,且黑色素能优于血红蛋白吸收激光,因此对于肤色较深患者的疗效更好,更适合亚洲人的治疗〔13〕。

本研究使用Medlite C6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和维生素C治疗黄褐斑,结果显示获得更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1 王 辉,郭丽芳,葛一平,等.黄褐斑病因、加重因素及对生活质量影响的横断面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6;49(2):93-7.

2 余 慧,梁 虹,鞠小玲,等.激光联合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7):5295-8.

3 车启蕾,付 萌,李承新,等.黄褐斑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42(2):81-3.

4 韦 洁,黎 冻,周 翔,等.Q开关Nd:YAG 1064nm激光联合口服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9):965-9.

5 方木平,吴一文,叶文正,等.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疗效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8):1873-5.

6 解 萌,曹 莫.黄褐斑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3;29(4):313-7.

7 华 晔.黄褐斑的中医体质类型的调查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10):30-1.

8 陆小萍.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5;39(2):186-7.

9 刘雨萌,李影影,李明静,等.光果甘草乙酸乙酯相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J〕.化学研究,2015;26(3):270-4.

10 向 杨.微针美塑联合光甘草定治疗150例黄褐斑的初步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16;6(4):40-3.

11 陆 茂,彭 科,宋 黎,等.点阵铒:钇铝石榴石激光联合超声波导入左旋维生素C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7):74-7.

12 鲍琳琳,李远宏.1550nm点阵激光与红宝石激光治疗黄褐斑疗效对比〔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5;8(6):453-6.

13 肖 和,杨志强,杨正文,等.Q-开关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2010;21(13):15-8.

〔2016-07-15修回〕

(编辑 郭 菁)

胡志奇(1963-),男,博士,教授,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晚期面瘫、毛发移植基础与临床研究。

白飞昂(1964-),男,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外科学方面的研究。

R75

A

1005-9202(2016)24-6232-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4.090

1 南方医院整形外科

猜你喜欢

黄褐斑甘草酸皮损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甘草酸联合大黄素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转分化的抗肾脏纤维化作用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光子嫩肤在黄褐斑中的应用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黄褐斑65例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
面部皮损的组织病理对其美容治疗及效果的影响研究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中甘草酸铵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