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共中央西北局两次岷州会议述论

2016-02-02高璐佳

苏区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红四方面军张国焘中共中央

高璐佳 秦 生



中共中央西北局两次岷州会议述论

高璐佳秦生

提要: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西北局率领红二、红四方面军进入甘肃后,在岷州三十里铺连续举行两次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贯彻执行中共中央战略方针,否定张国焘的错误主张,为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奠定了基础;推进根据地建设,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对西北局两次岷州会议的历史功绩,应该实事求是地予以客观评价。

红军长征;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

1936年9月,中共中央西北局率领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进入甘肃后,在岷州(今岷县)三十里铺连续举行两次会议,讨论决定了一系列问题,对后来红军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张国焘犯有另立“中央”的严重错误,又担任西北局书记,曾在西北局内顽固坚持西进的错误主张,推翻西北局组织决议,所以一些文章对西北局持否定的看法,将中共中央批准建立的西北局与张国焘另立第二“中央”相混同,否认西北局的合法性。受此影响,有关红军长征的著述对西北局两次岷州会议关注不够,内容介绍不够全面,对第一次西北局岷州会议也很少提及。事实上,正是由于中共中央西北局的成立,形成了制约张国焘错误的组织力量,才保证了中共中央政治路线和战略方针在红四方面军中的贯彻执行。今年是中共中央西北局两次岷州会议召开80周年,本文在此作一些探讨。

一、中共中央西北局两次岷州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到达陕甘苏区,胜利结束了红一方面军长征。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和《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和集合全国主力红军,形成强大的抗日力量,实现对日作战的军事方针。1936年1月1日,毛泽东致电朱德,向红四方面军传达了瓦窑堡会议的精神,主要是“民族统一战线,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防政府,抗日联军,土地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结合,国内战争与民族战争相结合”。*毛泽东:《就目前形势致朱德同志电》(1936年1月1日),郝成铭等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5页。在收到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决议后,27日,张国焘致电林育英、张闻天,表示“原则上一致赞同”。*张国焘:《对中央十二月决议补充与修改的意见》(1936年1月27日),郝成铭等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第86页。28日,张国焘在炉霍召开的“中央”纵队活动分子会议上,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的精神。

1936年7月初,红二、六军团主力到达川北甘孜,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二、四方面军会师,大大增强了同张国焘分裂活动作斗争的力量。7月初,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开始北上。22日,中共中央致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二、四方面军以迅速出至甘南为有利。待你们进至甘南适当地点时,即令一方面军与你们配合,南北夹击,消灭何柱国、毛炳文等部。取得三个方面军的完全会合,开展西北伟大的局面。”*林育英、张闻天、毛泽东、博古、彭德怀、周恩来:《红二、四方面军迅速出甘南为有利》(1936年7月22日),郝成铭等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第142页。为了加强对二、四方面军的统一领导,7月27日,经中共中央正式批准,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中共中央到达陕甘苏区后,1935年11月3日,在甘泉县下寺湾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对外使用中共西北中央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的名义。在领导西北地区民主革命斗争中,中共中央曾批准建立被称为“西北局”的多个地区组织。1936年7月27日,批准建立由红二、红四方面军领导人组成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张国焘、副书记任弼时。1941年4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与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合并,成立中共西北中央局,书记高岗。1945年10月,中共西北中央局成员调整,书记习仲勋。1946年11月,书记马明方。本文所指的中共中央西北局,是张国焘南下另立第二“中央”分裂行为失败后,红二、红四方面军甘孜会师开始北上途中,经中共中央批准,于1936年7月27日成立。西北局先后曾召开求吉寺会议、岷县三十里铺两次会议、漳县会议、临潭会议等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军事战略方针,创建革命根据地,纠正张国焘的西进错误,率领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中共中央西北局成员分赴各地,西北局结束了工作。张国焘任书记,任弼时任副书记,朱德、贺龙、关向应、徐向前、王震、陈昌浩、李卓然、邵式平、何长工、王树声、傅钟、曾传六、萧克、李先念、何畏、李特、甘泗淇等为委员。

8月1日,红四方面军占领包座,中共中央致电祝贺并指出:“四方面军到包座略作休息,宜迅速北进,二方面军随后跟进到哈达铺再大休息,以免敌人封锁岷(州)西(固)线,北出发生困难。”*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著:《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红四方面军征战记》,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9页。当日,二、四方面军领导人电复中央:“俟兵力稍集结后即向洮、岷、西固,约八月中旬主力可向天水、兰州大道出击。”*朱德、任弼时、张国焘:《二、四方面军即向岷、洮、西固行动》(1936年8月1日),郝成铭等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第146页。对此,中共中央于8月3日发出了热情洋溢的复电,称:“接八月一日电,为之欣慰,团结一致,牺牲一切,实现西北抗日新局面的伟大任务,我们的心和你们的心是完全一致的。”*林育英、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博古:《热烈欢迎二、四方面军北上》(1936年8月3日),郝成铭等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第147、148页。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速出甘南、抢占腊子口、进军岷洮西固的指示,8月5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求吉寺召开会议。张国焘提出了从齐哈玛西渡黄河,由西面北出青海到新疆的错误主张。朱德、任弼时主张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合,巩固陕甘宁根据地,结束红二、红四方面军的流动状态,配合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高潮。经过充分讨论,西北局大多数成员赞同朱德、任弼时的意见,张国焘最终放弃了自己的主张,通过了《岷洮西固战役计划》,决定“以迅雷手段,在敌人主力尚未集中洮、岷之前,在运动战中大量的各个消灭敌人,先机取得洮、岷、西固地区。主力向天水、兰州方面进展,策应一方面军,一致灭敌为目的”。*红军总部:《岷洮西固战役计划(节录)》(1936年8月5日),郝成铭等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第149页。会后,朱德、张国焘以红军总部的名义,签发了《岷洮西固战役计划》,战役开始发动。

红四方面军发动岷洮西固战役以来,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先后攻占和控制了临潭、漳县、渭源、通渭四座县城及岷县、陇西、临洮、武山、宕昌等县的广大农村,给妄图阻击红军北上的国民党军队以有力打击。中共中央西北局随红四方面军行进,于8月下旬到达岷县境内。

依照中共中央的部署,红二方面军到达陇南后,开始发动成徽两康战役。9月8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副总指挥萧克、副政委关向应,在哈达铺联名签发了发动成徽两康战役的《第二方面军基本命令》。9月10日,红二方面军分为左、中、右三个纵队,开始实施战役计划。在短短的10天时间内,连克甘肃境内的成县、徽县、两当、康县四城,控制了略阳、凤县、西和、礼县、天水等陕甘两省边界地区的广大农村,迅速打开了一个新的战略区域,形成了与红一、红四方面军遥相呼应、互为犄角的战略局面。

从中共中央的一系列指示可以看出,中共中央对二、四方面军的指示,是基于瓦窑堡会议精神的,其根本点就是要二、四方面军进军甘南,实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形成强大的对日作战的力量,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到达甘肃与岷洮西固战役、成徽两康战役的胜利,为实现中共中央的这一战略方针奠定了基础。

二、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次岷州会议

在红四方面军北上到达甘肃之后,中共中央进一步提出了新的具体方针,要求红二、红四方面军努力开辟以岷县为中心的甘南临时根据地。1936年8月12日,中共中央致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二、四方面军尽可能的夺取岷州或其附近,作为临时根据地。”*张闻天、林育英、周恩来、秦邦宪等:《关于战略方针及统战策略的建议》(1936年8月12日),郝成铭等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第154页。8月30日,中共中央又在《冬季前一、二、四方面军行动方针》中指出:“发展甘南作为战略根据地之一,同时巩固与发展陕南苏区,使之成为另一战略根据地,与陕北、甘北相呼应。”*毛泽东、林育英、张闻天、周恩来、博古:《冬季前一、二、四方面军行动方针》(1936年8月30日),郝成铭等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第171页。

在红二、红四方面军进入甘肃,取得岷洮西固战役胜利和准备成徽两康战役之时,8月25日,中共中央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9月1日,中共中央在内部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提出:“目前中国的主要敌人,是日帝,所以把日帝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9月8日,中共中央向中共中央西北局领导朱德、张国焘、任弼时发出《抗日反蒋不能并提》的电报,通报了中共中央的精神,指出:“中国最大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抗日反蒋并提是错误的”,“相反的要提出联合抗日的口号”,并要求西北局“依据这个方针,把自己的宣传工作改造一下”*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毛泽东:《抗日反蒋不能并提》(1936年9月8日),郝成铭等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第179页。。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9月9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岷县三十里铺召开第一次会议。除任弼时、刘伯承等人因随红二方面军向成县、徽县行动,徐向前、周纯全在漳县前敌指挥部而未能出席外,大多数西北局委员都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中共中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贯彻“逼蒋抗日”方针和根据地建设等问题。

朱德在会上发言指出:统一战线工作十分重要,要认真的把它放在首要位置上,各项工作要围绕这个中心。朱德说:“做统战的上层工作是重要的,基层工作也不容忽视,组织群众抗日武装,部队可以派班干部。”*傅钟:《西北局的光荣使命》,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铁流汇陇原》,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92页。

陈昌浩赞同中共中央“逼蒋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后,陈昌浩撰文进行阐发,指出:“民族革命统一战线,是我们目前在战略上战胜敌人的主要之一环。我们要统一那些基本政治立场可能接近统一战线之友军。”对中共中央“抗日反蒋不能并提”的指示,陈昌浩认为:“目前,把抗日与反蒋并列起来是不妥当的。而‘抗日必先反蒋’的口号,只能逼得蒋介石与我们决斗,只能把蒋介石完全打到日本帝国主义怀中,结果,只能加强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力量。因此,我们在战略上必须注意如何才能够更容易争取抗日力量,与形成统一战线。”*陈昌浩:《争取当前伟大胜利(摘录)》(1936年9月5日),郝成铭等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下,第111页。基于这样的认识,陈昌浩在会上表示,拥护中共中央指示。张国焘在会议发言中也认为中央电报重要,但“对中央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采取消极态度”。*傅钟:《西北局的光荣使命》,《铁流汇陇原》,第692页。

会议还研究了建立根据地的问题。张国焘介绍了根据地开辟情况:甘南有11县我军力量已经达到,有的全县,有的三分之二、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只要我们工作做到,根据地一定能扩大、巩固。会议还研究了根据地建设问题,西北局委员、组织部部长傅钟回忆张国焘布置工作时的情景说:“最后,他一个个点名,限时写好会议文件:税收条例,你,德峰同志写,明天中午12点交卷;秋收斗争指示,你,郭潜军写,明天下午6点交卷;还点着我的名说:省委工作电文,你傅钟写,明天12点交卷,省委工作计划也由你来写,后天交卷;再给总政治部直属队讲讲话;介绍省委工作方针,西北局加强省委决定,明天8点油印下发;北路工委12日上路。”*傅钟:《西北局的光荣使命》,《铁流汇陇原》,第692页。

中共中央西北局在第一次岷州会议召开之际,先后发布了《关于目前红军进入西北地区组织临时革命政权问题的决定》《关于甘肃红军新占地区党的组织的决定》《甘肃省人民抗日革命委员会组织条例》等文件。傅钟回忆说:“这些决定、指示有的己经执行,取得了良好效果,有的正在执行,有的没有执行。”*傅钟:《西北局的光荣使命》,《铁流汇陇原》,第693页。

根据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次岷州会议精神,红四方面军指战员发扬红军战斗队、宣传队、工作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动群众,建党建政,大力开展创建根据地的工作,初步形成了根据地的党政军领导机构。9月11日,张国焘致电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报告创建根据地情况:“我们现己占领漳县、渭源、通渭、临潭四个县城,陇西、武山、岷县、临洮除县城外,几个县为我占领。定西、甘谷、礼县、西和、武都有我部队活动,我游击队直活动到兰州西。”“现成立两个省委:一以岷县为中心,名甘肃省委;一以成、徽为中心,名为陕甘边省委。”*张国焘:《关于二、四方面军实力及活动地区的报告》(1936年9月11日),郝成铭等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第184页。中共甘肃省委由傅钟任书记,傅钟、曾传六、何长工、少文、郭潜、华民、邵式平为常委,邓永耀任秘书长,下辖中共西路工委和中共北路工委。中共西路工委由黄火青任书记,主要负责以临潭为中心的临洮、广河、和政、临夏、夏河等地党的工作。中共北路工委由周纯全为西北局代表,吴永康任书记,负责漳县、渭源、陇西、武山、通渭等地党的工作。此外,还在根据地内部分县建立了县委,1936年8月下旬,在漳县建立了由张崇仁任书记的中共漳县县委。

政权建设和地方武装建设方面,1936年9月,建立了甘肃省苏维埃政府,何长工任主席兼政府党团书记,曾传六任保卫局长,邵式平任财政部长,王维舟任军事部长,余洪远任粮食部长。甘肃省苏维埃政府还设有裁判部、文教部、劳动部、农民部、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等机构,下辖岷县、临潭、漳县、渭南镇、渭源、通渭、武山、临洮、会宁等9个县级苏维埃政府。1936年9月,成立了甘肃省抗日救国军总指挥部,王维舟任总指挥,下辖中国抗日救国军甘肃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路军及回民第六路军。许多县、区、乡的抗日武装也逐步组建。哈达铺建立了游击队,临潭建立了民兵大队,康乐景古区组织了三个“抗日义勇军独立营”,漳县建立了抗日游击队,渭源建立了抗日义勇团等等。

红二方面军在甘陕南部边境地区开展了创建根据地的工作。在党的建设方面,1936年9月成立了由甘泗淇任书记、以徽县为中心活动地区的中共陕甘边省委及其下辖的由李国斌任书记的中共两当县委。在政权建设和地方武装建设方面,在甘肃成县、两当、徽县、康县建立了县级苏维埃政权及下辖的基层政权,在陕西凤县、略阳境内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权。成立了成县陇南抗日游击大队、两当县义勇军、徽县抗日工农游击队。在陕西凤县的张宗窑、唐藏,略阳的白水江、郭镇、西沟等地建立了乡村地方游击队。

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次岷州会议,是在中共中央向西北局提出发展甘南、陕南苏区成为战略根据地和9月8日发出《抗日反蒋不能并提》的电报后,按照中共中央“希望你们依据这个方针,把自己的宣传工作改造一下”的要求召开的,对及时传达贯彻中央方针、统一思想认识、推进根据地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次岷州会议

红四方面军甘南根据地和红二方面军陕甘南根据地的开辟,与正在甘北西征的红一方面军形成了品字形的互为犄角、相互依托、十分有利的战略态势。盘踞在天水、陇西、定西一线的国民党军队己处于三支主力红军的南北夹击之下。在解决“两广事变”之后,蒋介石匆匆调其主力胡宗南部兼程北上,企图会同王均、毛炳文等部,抢占西兰大道,隔断三支主力红军会师的通道。9月初,胡宗南部到达宝鸡,开始向甘肃推进。

面对严峻的敌情,张国焘畏敌不愿与红一、红二方面军共同夹击敌人,坚持要红四方面军经黑措、夏河、徇化翻越祁连山进入河西走廊。9月9日,他下达了《立即准备西渡黄河的命令》,13日,又给徐向前、周纯全发出《四方面军迅向西北进军》的电报,称“我们大计以快向西北进为宜”。*张国焘:《四方面军迅向西北进军》(1936年9月13日),郝成铭等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第185页。9月11日,共产国际书记处致电中共中央称:“同意你们占领宁夏区域和甘肃西部的计划。同时,坚决指出不能允许红军再向新疆方面前进,以免红军脱离中国主要区域。在占领宁夏区域以后,将给你们帮助。”*共产国际书记处:《同意中国红军占领宁夏和甘肃西部》(1936年9月11日),郝成铭等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第183页。

基于战场局势的变化和共产国际来电,中共中央不同意张国焘的西进部署,9月13日,中共中央致电朱德、张国焘和红二、四方面军领导人指出:“红四方面军宜迅以主力占领以界石铺为中心之隆德、静宁、会宁、定西段公路及其附近地区,不让胡宗南占领该线,这是最重要的一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579页。14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发布了《我军占领宁夏的部署》,计划两个月后占领宁夏,要求“四方面军以主力立即占领隆德、静宁、会宁、通渭地区,控制西兰大道”,*林育英、张闻天、周恩来、博古、毛泽东:《我军占领宁夏的部署》(1936年9月14日),郝成铭等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第187页。与一方面军靠近打击胡宗南部。15日,中共中央电告西北局,要求“四方面军宜在五天至七天内以主力出至隆德、静宁、会宁、定西大道,控制以界石铺为中心之有利基点,迟则有被隔断之虞”*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四方面军应以主力控制隆静会定大道》(1936年9月15日),郝成铭等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第191、192页。。

张国焘背负另立第二“中央”的思想包袱,不愿意与红一方面军会合,对中央方针抱怀疑态度,在行动上借故拖延,使中央指示迟迟不能落实。9月18日,毛泽东为此电告彭德怀:“两次电达朱张,要其速占界石铺,尚未得复。”*毛泽东:《一军团主力暂在现地待机》(1936年9月18日),郝成铭等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第196页。

9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抗日救亡新形势与民主共和国的决议》,指出:“推动国民党南京政府及其军队参加抗日战争,是实行全国性大规模的严重的抗日武装斗争的必要条件。”“在目前说来‘左’的关门主义倾向,依然是澈底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主要危险。”

针对张国焘对中央方针动摇、迟疑的态度,为了统一思想,贯彻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精神和战略方针,9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岷县三十里铺红军总部再次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朱德、张国焘、陈昌浩、傅钟、曾传六、李卓然、何畏、萧克、刘少文等。张国焘主持会议。

9月16日至17日,会议讨论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救亡新形势与民主共和国的决议》,分析目前政治形势和党的战略策略问题。朱德在会上指出,中央的策略路线是正确的,它是随着形势发展而发展的。“去年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以来,我们做得不够,思想没有把它放在重要位置,想问题做事情只看眼前,以后应有一个转变。”*傅钟:《西北局的光荣使命》,《铁流汇陇原》,第694页。“要把一切视线都引到这方面来,要首先说服我们的干部和战士重视统一战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朱德年谱》,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53页。

会议还就贯彻中央战略方针问题进行了讨论。张国焘等少数人认为与胡宗南在静会地区作战是不利的,主张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占领甘西。以朱德为代表的多数人认为中共中央的方针是正确的,集中一、四方面军主力,在静会地区击败胡宗南部是完全可能的,时机紧迫,红四方面军应立即北上。陈昌浩支持朱德的主张,提出北上与一方面军合力夹击胡宗南部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支持。陈昌浩回忆说:“岷州会议是西进与北上的争论,张国焘是不会合的。会议开了好几天,张国焘坚决主张向青海之西宁进军,怕会合后他就垮台了,我们坚决反对西进,与他争。”*陈昌浩:《北上和西进的争论》,载郝成铭等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下,第166页。参加会议的傅钟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很激烈。关于部队的战略方针,大多数同志同意中央9月13日来电的部署,发动静、会战役。谁知,在做静、会战役具体方案时,张国焘与中央闹独立的故态又恶性发作,他反对北上,要西进,过黄河去青海、新疆。”*傅钟:《西北局的光荣使命》,《铁流汇陇原》,第694页。9月18日上午,会议争论非常激烈,张国焘陷于孤立境地。他恼羞成怒,突然宣布辞职,赌气离开了会场,带着警卫员和部分骑兵住到洮河对岸的供给部里。当天黄昏,朱德、陈昌浩等西北局委员赶到张国焘住处继续开会。大家都赞同朱德、陈昌浩的意见,苦口婆心地对张国焘进行劝说。张国焘见自己的意见得不到支持,处于孤立境地,便无可奈何、言不由衷地说:“既然你们大家都赞成北上,那我就放弃我的意见嘛。”*姚金果、苏杭:《张国焘传》,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48页。

会议最后说服张国焘接受了中央方针,制定了《静宁、会宁战役纲领》,决定“四方面军在胡敌未集中静宁、会宁以前,相机占领静、会及通、定大道,配合一方面军在运动战中夹击该大道上之胡敌与静宁之骑七师,相机占领静宁,争取与一方面军会合为目的”*朱德、张国焘、陈昌浩:《静宁、会宁战役纲领》(1936年9月18日),郝成铭等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第197页。。9月18日20时,朱德、张国焘、陈昌浩联名发布了《静宁、会宁战役纲领》,岷州会议结束。19日,朱德、张国焘、陈昌浩致电中共中央,告知红四方面军全部向定西、会宁、静宁线开动。20日,朱德致电中共中央:“张于本日己北进,我明日率总部行动”,“请大力动员拥护这一会合”。*朱德:《关于北进会合的电报》(1936年9月20日),郝成铭等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第207页。21日,中共中央致电西北局领导人,称赞“四方面军北进部署既定,对整个战略计划甚为有利”*林育英、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王稼祥、毛泽东:《关于组织军委主席团的电报》(1936年9月21日),郝成铭等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第209页。。至此,岷州会议通过的《静宁、会宁战役纲领》开始实施。

岷州会议结束后,张国焘的思想发生变化,出尔反尔,违反党的纪律,粗暴地推翻岷州会议决定。20日,他到达漳县前敌指挥部后向朱德发电,表示“坚决反对静会战役计划”。*张国焘:《坚决反对静会战役计划》(1936年9月21日),郝成铭等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第210页。正在率军北上的朱德得到张国焘命令部队渡河西进的消息之后,不胜诧异。他打破了张国焘的封锁,立即于9月22日向中共中央和一、二、四方面军领导人及张国焘分别发出三封电报,表明自己的原则立场。电报中揭露了张国焘的错误,指出:“西北局决议通过之静会战役计划正在执行,现又发生少数同志不同意见,拟根本推翻这一原案。”*朱德:《少数同志拟推翻静会战役计划原案》(1936年9月22日),郝成铭等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第213页。朱德阐明了自己维护西北局第二次岷州会议决议的原则立场:“我是坚决遵守这一原案,如将此案推翻,我不能负此责任。”*朱德:《少数同志拟推翻静会战役计划原案》(1936年9月22日),郝成铭等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第213页。他严肃劝告张国焘维护大局,改正错误:“静、会战役各方均表赞同,陕北与二方面军也在全力策应,希勿失良机,党国幸甚。”*朱德、傅钟、罗炳辉:《关于兼程赴漳县续商大计的电报》(1936年9月22日),郝成铭等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第215页。随后,朱德、陈昌浩等西北局成员急速赶赴漳县。22日,西北局在漳县前敌指挥部再次召开会议,由于张国焘的顽固坚持,推翻了岷州会议通过的《静宁、会宁战役纲领》。9月22日22时,在朱德表示反对的情况下,张国焘等联名向中共中央和红二方面军领导人发出了《四方面军拟从循化、永靖一带渡过黄河》的电报,通报了漳县会议决定。同时,四方面军改变北上的方向,开始按照西进计划向青海进军。

中共中央坚决反对张国焘的西进主张。26日,中共中央向红军总部发出《四方面军不应西进甘西》的电报。27日,中共中央致电红军总部和二、四方面军领导人,认为“四方面军仍宜依照朱、张、陈九月十八日之部署,迅从通渭、陇西线北上”。“务请朱、张、陈、徐四兄顾及整个局势,采纳此方针,亦即九月十八日朱、张、陈三同志的方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四方面军宜迅即北上》(1936年9月27日),郝成铭等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第241页。同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四方面军应迅速北上》电,指出:“中央明令己下,请电令通渭部队仍回占通渭,其余跟进北上。”*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四方面军应迅速北上》(1936年9月27日),郝成铭等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第243页。由于中共中央明令禁止和耐心规劝,朱德等红军领导人和指战员坚决反对,加之大雪封山,部队西进受阻,27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再次在甘肃洮州(今临潭)召开会议,张国焘被迫放弃西进计划同意北上。28日,朱德、张国焘签发了《通庄静会战役计划》,红四方面军开始北上。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到达会宁,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次岷州会议贯彻了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救亡新形势与民主共和国的决议》精神,制定了静会战役部署,统一了思想认识,经过激烈斗争,纠正了张国焘的错误,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对推动红四方面军北上、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中共中央西北局两次岷州会议的历史贡献

中共中央西北局两次岷州会议召开在红军长征后期的重要阶段,对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和军事战略方针,扩大党和红军的影响,实现三军会师,胜利结束长征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西北局两次岷州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在二、四方面军的开展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表明中共开始有系统地解决遵义会议未能解决的政治路线问题。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这是中共根据形势发展作出的重大政策变化。

张国焘对中共中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方针的态度是矛盾的。他一开始表示怀疑和反对,认为与国民党搞统一战线,“显然是对阶级敌人的投降,放弃自已的主张”。*盛仁学编:《张国焘年谱及言论》,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第70页。后来他虽口头上表示赞成,但在行动上却消极迟疑,“见到《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他说这像是韩愈的《祭鳄鱼文》,是不着实际的幻想”。*傅钟:《西北局的光荣使命》,《铁流汇陇原》,第690页。

西北局两次岷州会议传达贯彻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深化了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重要性的认识,纠正了中共和红军内部存在的错误倾向,制定了贯彻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措施,对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在红二、红四方面军中的贯彻落实起了重要作用。根据这一精神,中国抗日红军总司令部在甘肃武山发布布告,提出“建立抗日联盟,共同收复失地”*秦生:《三军过后尽开颜——西北红军长征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196页。的号召。红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36年9月2日,朱德、张国焘、任弼时致电共产国际代表团和中共中央,通报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开展的情况,称:“黄正清、杨土司等已与我接洽。”*朱德、张国焘、任弼时:《关于战略方针与行动部署的意见》(1936年9月2日),郝成铭等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第174页。电报中所说的杨土司,即国民党洮岷路保安司令、卓尼土司杨积庆。红四方面军与他取得联系,双方互赠了礼物。当红军占领临潭新城后,杨土司连夜派人赶到新城,向红军领导人送上书信并赠送了一些马匹和羊只,与红军达成互不侵扰的默契。红军北上后,1937年8月,杨积庆被国民党军阀以“私通红军”的名义杀害。*中共甘南州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甘肃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36页。电报中提到的黄正清即甘南夏河拉卜愣寺嘉木样五世丹贝坚赞活佛的胞兄、国民党拉卜愣保安司令部司令黄正清。大革命时期,黄正清曾受共产党员宣侠父的教育和影响。红四方面军到达甘南后,他派人与红军建立了联系。1949年9月,人民解放军向夏河进军,黄正清等率领各族群众近万人前往迎接,夏河和平解放。夏河美武千户杨步云了解到红军的政策和在各族群众中的良好声誉,派完代才让为代表,前往临潭慰问驻在那里的红军。红军向临潭回民教主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赢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一些回民教主向教民贴出告示,劝勉大家拥护红军。

第二,西北局两次岷州会议贯彻执行中央战略方针,否定张国焘的错误主张,为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奠定了基础

西北局岷州会议召开之前,中共中央制定了实现一、二、四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合力夺取宁夏的战略方针。张国焘却与中央战略方针相左,企图率军西出青海进入河西走廊。中共中央与张国焘之间就战略方针问题发生严重分歧。西北局岷州会议贯彻中共中央战略方针,通过不同意见的表达和论争,说服了张国焘,统一了西北局成员的思想,制定了《静宁、会宁战役纲领》。此后张国焘在漳县会议上思想反复,造成红军行动方针的波折,但是由于西北局岷州会议奠定了贯彻中共中央战略方针的思想基础,“没有人再犹豫,仅十几分钟,与会者都表了态,一致支持中央指示”*魏碧海:《红四方面军长征纪实》,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298页。。张国焘在洮州会议上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不得不同意回头北上。岷州会议之后,西北局大多数成员对贯彻中共中央方针的认识是一致的,这就为纠正张国焘的错误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岷州会议制定的作战计划,也为洮州会议制定新的作战计划奠定了基础。洮州会议结束后,朱德、张国焘签发的《通庄静会战役计划》,正是在岷州会议形成的《静宁、会宁战役纲领》基础上制定的。岷州会议制定的正确作战方针,对四方面军北上,实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有着重要作用。

第三,西北局两次岷州会议推进根据地建设,扩大了党和红军在甘肃的影响

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发展甘南作为战略根据地之一”的方针,在根据地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地方抗日武装建设、抗日群众组织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甘南根据地和甘陕根据地。这两个根据地与红一方面军西征解放的地域遥相呼应,兰州以东除西兰公路一线被敌控制外,从陇东到陇南、从会宁到甘南,大部分地域都被红军所控制。红军的旗帜遍布陇原大地,这在甘肃历史上是空前的。

甘南根据地和甘陕根据地建设的过程,也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过程。群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大大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播洒了革命火种,对以后甘肃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943年发生的有十多万群众参加的甘南农民起义,就发生在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的甘肃南部地区,王仲甲、肋巴佛等起义领导人都曾受到红军的影响。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甘肃工委领导的地方党组织和武装力量的大发展等,与长征时红四方面军建立甘南根据地和红二方面军建立甘陕根据地产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第四,西北局两次岷州会议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

中共中央西北局是中共中央批准建立的一个地区党组织。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后,围绕贯彻中共中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军事战略方针问题,西北局内部出现了严重分歧。在西北局两次岷州会议上,身为西北局书记的张国焘的西进主张并没有得到多数西北局成员的赞同。以朱德为代表的西北局大多数委员,拥护中共中央战略方针,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对张国焘进行耐心劝导和教育,使其改变态度,最终形成了贯彻中共中央战略方针的决议。当张国焘将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粗暴推翻西北局决定时,以朱德为代表的西北局成员,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批评纠正了张国焘的错误。西北局第二次岷州会议结束后,朱德对傅钟说:“这次一定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不能书记说了算,书记也要执行集体决议。”*庹平主编:《朱德与中共党史重大事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40页。在西北局漳县会议上,朱德严肃批评了张国焘违背组织原则的错误,说:“岷州会议的决定是西北局成员集体讨论作出的,张国焘当时既然表示服从并签了字,为什么到漳县就完全改变了?张国焘即使是党的书记,也要根据决议来工作。”*何立波、宋凤英:《陈昌浩与张国焘的恩恩怨怨》,《文史春秋》2004年第4期,22-27页。由此可看出,西北局岷州会议统一了贯彻中共中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军事战略方针的思想认识,坚持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增强了西北局成员之间的团结,形成了制约和纠正张国焘错误的组织力量,这对增强全党全军的团结与统一具有重要意义。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鉴于张国焘严重地破坏纪律的行为,必须重申党的纪律:(一)个人服从组织;(二)少数服从多数;(三)下级服从上级;(四)全党服从中央。谁破坏了这些纪律,谁就破坏了党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8页。这正是对岷州会议前后,中共同张国焘错误斗争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中共中央西北局是经中共中央批准建立的符合组织程序的一级党的地区组织。中共中央西北局两次岷州会议,贯彻执行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和军事战略方针及各项指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应该实事求是的予以客观评价。我们在回顾这段历史时不能因为张国焘是西北局书记,犯有严重错误,而否认中共中央西北局的合法性,否认西北局两次岷州会议的历史贡献。

责任编辑:魏烈刚

A Review on the Two Minzhou Conferences of Northwest Bureau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Gao LujiaQin Sheng

During the Red Army's Long March, Northwest Bureau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has held two conferences continuously in Thirty Mile Village in Minzhou after leading the second and fourth Front Army into Gansu. It carried out the policy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to establish the Anti-Japanese National United front,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ti-Japanese National United Front work. It carried out the strategic policy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refuted Zhang Guotao's wrong ideas,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joining the three main forces of the Red Army triumphantly. It pushed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e to exp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Party and the Red Army. It adhered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Party's democratic centralism and maintained the unity of the Party and the Red Army. We should base on a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attitude to evaluate objectively those historic feats of the two Minzhou Conferences of Northwest Bureau.

the Red Army's Long March; Northwest Bureau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Minzhou Conference

10.16623/j.cnki.36-1341/c.2016.05.006

高璐佳,女,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博士;秦生,男,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原主任,教授。(甘肃兰州730070)

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组织研究”(15XDJ021)

猜你喜欢

红四方面军张国焘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走出“逃跑主义”:鄂豫皖省委对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的认知
热血青春铸丰碑——记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
第十九届中共中央组织结构图
中共中央对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的判断
中共中央在长征中召开的十次重要会议
张国焘叛逃有新说
张国焘也是“猪八戒”
红四方面军为什么要西渡嘉陵江
红二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的具体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