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民歌中器乐伴奏的研究与运用
2016-02-02韩政宏陕西理工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韩政宏 陈 涛(陕西理工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
陕南民歌中器乐伴奏的研究与运用
韩政宏 陈 涛
(陕西理工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
陕南民歌起源于民间,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柔美的旋律,流畅的音乐,广泛的体裁,它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歌唱形式,而要想将陕南民歌中的情感酣畅淋漓的表达出来,就必须有器乐的伴奏,本文针对器乐伴奏在陕南民歌中的重要性,对器乐伴奏的技术与技巧以及器乐伴奏的切忌事项做出研究,从而找到器乐伴奏在陕南民歌中的最佳运用方法,让富有音乐文化内涵的陕南民歌更多的获得人们的喜爱,继而得到发扬广大。
陕南民歌;器乐伴奏;重要性;技术与技巧;运用
陕南民歌是一种由即兴创作得来的具有口头文学形式的歌谣,陕南独特的地域特色都蕴含于民歌中每个字句音韵里了,它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需要器乐的伴奏来体现,器乐伴奏能浓缩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情感,是一部音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器乐伴奏在陕南民歌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器乐伴奏在陕南民歌中的重要性
首先,器乐伴奏有助于帮助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力。陕南民歌本身反映的是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文化,所做乐曲都没有华而不实的修饰,所以就可以通过器乐伴奏生动的展示音乐中所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还能让人对音乐美的感悟增强,对音乐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也能得到升华。其次,器乐伴奏能帮助纠正音准问题,陕南民歌通常演唱出来都会有一种山野的清新感觉,而每个人天生乐感都不同,有些人很难把握音准,还有人容易忘词忘调,而器乐伴奏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及时纠正问题,改正错误。
二、器乐伴奏的技术与技巧
为让音乐形象被完美塑造出来,通过器乐伴奏表达出作曲家在旋律中意犹未尽的东西,这需要伴奏者在演奏时能以准确、流畅的旋律去带动演奏者的表演情绪。首先,注意伴奏对音乐形象的揭示作用。要使作品的内涵完善的表达出来,就要先将乐曲的创作意念领会透彻,并充分的将乐曲风格特征掌握。全面的了解民歌背后的音乐历史,了解乐曲的特点、背景和风格,这对于伴奏者来说极为重要,这需要伴奏者能广泛吸收各类艺术中的营养,灵活运用于陕南民歌中。其次,注意处理伴奏和主旋律之间的艺术融合问题,音乐的灵魂在于旋律,因此,在音乐上采取对立的乐思处理很有必要。乐曲整体的乐思发展要想达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就必须在伴奏过程中让伴奏声部与主旋律产生相对独立的对比乐思,并在旋律音量上加以控制处理,让独奏的音量得以体现,不让伴奏音量超过独奏。与此同时,开放大胆的将渐强效果做出来,不要拘谨,全力推出紧而有力的和弦。只有感情丰富的伴奏,才能是独奏的情绪得到充分调动,从而使乐曲的戏剧效果得到增强。再次,将伴奏织体多运用于民歌中。伴奏音型的变化是根据乐曲的主题风格及表现内容而定的。伴奏音型的种类大致有以下六种:1、有旋律的伴奏织体。2、和弦式的伴奏织体。3、严格重复的旋律。4、在旋律上加花或加字,让重复得到适当变化。5、以独奏为主旋律,让伴奏重复或变化重复主旋律。6、对比性复调,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让独奏与伴奏形成对音乐的呼应。最后,将音乐形象和伴奏中的前奏、间奏、尾奏相联系起来。前奏能启发和引导听众对音乐的意境的想象。而间奏能进一步补充音乐的形象,它是思想情感的发展、过渡和转换。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由间奏部分来完成的。为了保持作品的完整性,对尾奏部分的处理更加不能草率,它是乐曲高潮的延续,可以让人回味乐曲的情真意切,升华作品的感情,让人感受到艺术美的真谛。
三、器乐伴奏的切忌事项
器乐伴奏不论是以什么形式去伴奏,都切忌如下三大事项:
(一)囫囵吞枣
读书人说“读书要讲”。艺人说“演戏要想”。其实所谓的“讲”和“想”要表达的最终意义就是对要进行阐述的事物分析归纳,融会贯通,从而吸收消化后为自己所用,而不是一味的接受,不加思索。伴奏和读书、演戏的道理也是一样的,要真正的做到解明曲意,避免囫囵吞枣,做到与乐曲的水乳交融。
(二)无动于衷
演奏时伴奏者动手不动情是伴奏时最大的忌讳。通常来说,要完成伴奏任务,只需要伴奏者能把作曲家的乐谱熟悉,通过技艺演奏出来就可以了。但不动情的音乐弹奏出来也只是空洞的声音,而不能沁人心脾。只有在伴奏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使乐曲更加生动。因为艺术的本质是情感,而情感的极致是音乐。因此,器乐伴奏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走弦不走心”,而是要追求每一次伴奏都是优秀的、打动人心的伴奏。
(三)喧宾夺主
伴奏本身就是要突出一个“伴”字的,不能让伴奏对象的主体地位受到干扰或侵占,这才是合乎“和谐”艺术规律的审美要求。掌握好尺度、火候,过头了就会产生副作用。
四、结语
陕南民歌由于历史悠久,曲调丰富,贴近人们生活的题材而受到了当地人民的推崇及喜爱。而器乐伴奏是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器乐伴奏将陕南民歌更加生动的展现到人们面前,让人们对陕南民歌所要表达的内容更加了解,从而更加关注陕南民歌,让陕南民歌能够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得以发扬光大。
[1]冯存凌.五首歌德诗歌艺术歌曲《迷娘之歌》创作手法与风格比较[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04:33-39.
[2]尹新春.中国戏曲与西洋音乐的双向交汇——论钢琴艺术与戏曲艺术的相互吸纳[J].戏剧文学,2005,08:84-87.
[3]梁腾腾.论中国民族音乐不同体裁的共性与个性[J].艺术科技,2015,07:152+49.
陕南民歌中器乐伴奏的研究与运用(项目编号:UIRP15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