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安“罗汉舞”的研究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6-02-02郭忠齐

黄河之声 2016年16期
关键词:南安罗汉融合

郭忠齐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南安“罗汉舞”的研究现状与对策分析

郭忠齐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罗汉舞”是江西省大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民族文化的研究及传承有着非常高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而今天这种研究与传承现状却并不乐观,甚至可以说其历史已经面临失去今后传人的危险。因此,传承与保护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文章通过对”罗汉舞”的了解与考察,深入探究多样化的传承方式,从而探寻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法,为保护我国民族优秀文化提供一些借鉴与思考。

罗汉舞;研究现状;对策分析

一、研究现状

在近代,由于中国文化在近代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南安“罗汉舞”的发展一方面已经处于一个相对完善的阶段,另一方面也没有再一次的受到新思想的灌输与熏陶,所以南安“罗汉舞”已经处于一个停滞和退步的阶段,但是其本质仍然大体保留了下来,没有出现大面积的遗失状况。

但是在文革时期,由于错误的思想和行动,南安“罗汉舞”被认为是封建糟粕并对其进行了彻底的毁坏。舞蹈内容完全被封杀,有关资料书籍全部被抄没,舞蹈过程中所使用的道具与服装全部遭到毁坏,而这种毁灭性的打击使得南安“罗汉舞”一度面临失传。

而在文革以后,由于思想的解放,文化方面进行了恢复与改革,南安“罗汉舞”又作为地方特色性文化重新发展起来,但是由于其根基伤害性较大,南安“罗汉舞”的恢复工作较为困难,而对这种表演的了解人员也越来越少,人们对其了解主要浮在表面上,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具体的舞台操作与表演,配乐与服装道具的设计已经越来越生疏了。为了进一步完善罗汉舞的民间打击乐,20世纪80年代,大余县文艺工作者梁汝球请来吕世龙吹奏唢呐调子。在此基础上,完善“碎鼓”,使来自民间卖艺的“闹台”鼓点节奏紧凑;“堂鼓”节奏稍疏,适合动作表演。在音乐上低音较浓,采用大鼓、大锣、大钹各一面,声音坚实浑厚,给人古朴端庄的感觉。在力度上有强有弱,节奏疏密得当。

二、南安“罗汉舞”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现代文化的发展,各种现代艺术层出不穷,人们对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意识也越来越淡泊,许多优秀的文化艺术形式都濒临失传。就如南安“罗汉舞”,跳过南安“罗汉舞”的演员,最年轻的都六十多岁了。南安“罗汉舞”的传承与发展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关键阶段,能否在当前形势下及时而有效地进行传承与发展是决定这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能否被保存下来的关键。因此我们应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使文化不再缺失,使历史永远铭记。

(一)国家和政府

从国家和政府的角度,对待文化保留过程中所需要的政策支持、重视程度、资金保障、人员投入从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提供与帮助。督促当地政府对相关知识了解较多的人员进行特定的记录与调查,将有关知识汇总;在当地多进行南安“罗汉舞”的推广和表演活动;在文化的恢复与重建过程中资金的保障不可缺少,对相关人力物力的支持绝不能轻视,对表演中所需要的服装与道具的制作上,要尽量满足其需求,尽最大的可能达到其文化标准,不打折扣,不出现在继承过程中的扭曲与歪曲现象。

(二)普通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从当地普通群众的角度,应该再一次唤起南安“罗汉舞”表演与欣赏的热情,将这种表演贯彻到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当中,各单位各企业应该积极的兴办这类比赛表演,普通群众也应该加强对这种文化的了解与继承,端正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对历史与文化继承为荣。在这种文化态度改变之后,从业余生活中真正将南安“罗汉舞”的表演带入到寻常百姓的生活中来,普通群众可以自发的组织相关的表演团队,并定期在有关文化场所,比如文化广场、当地的剧院等地方进行表演与交流。

(三)进入校园的传承

众所周知,文化的传承是持久性的、历史性的,而将这种文化带入校园传承就是必不可少的方式。在校园文化的传承当中,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在校园中举办南安“罗汉舞”的比赛活动,各个学校可以设置南安“罗汉舞”的表演兴趣小组或者表演剧团,在学校与学校之间定期开展交流演出。

(四)独立性传承与融合性传承与系统传承

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的发展永远不是独立的,不是单一的。当然在南安“罗汉舞”这一方面需要大力推广,将这种表演形式与艺术手段继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而在这方面主要要求对其具体的艺术水平和表演方法进行长久的继承。这种继承是独立性的继承。

而在独立性传承以外,通过多种形式的融合性传承也必不可少。这种组合包括历史与现代的融合,包括多种表演形式的融合,这种融合可以将独立性传承与现代气息相结合,使传统文化更具有现代感,也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融合与创新,利用网络进行推广传播,或与其它资源型的产业融合(旅游开发)帮助其走向广大的舞台。

三、结语

我们相信,中华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不会就此终结,也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南安“罗汉舞”的保护与传承将会一直进行下去。而在不久的将来,我想我们还会听到更加美妙的南安“罗汉舞”曲调,欣赏到南安“罗汉舞”更加精彩的表演。

[1] 民俗风情:南安罗汉舞[M].大余县志,1899,4.

[2] 李宏.客家南安“罗汉舞”民俗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研究[J].农业考古,1997,4.

[3] 葛振江.让南安罗汉舞重放光彩[N].赣州晚报多媒体数字报刊,2010,6.

[4] 长沙退休娭毑组织文艺队蚌壳舞罗汉舞闹新年[Z].新闻频道,2010,9.

[5] 胡志锋.南强大头罗汉舞[Z].临武新闻网,2012,6.

[6] 江西风土人情[J].国家地理,2008.

猜你喜欢

南安罗汉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秀美南安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中国首部石材大片在南安开拍
顾绣罗汉朝观音图轴
《融合》
少林功夫拳(四)
孔府名菜“八仙过海闹罗汉”
李宏禹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