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藏民族血缘考(一)

2016-02-02

黄河之声 2016年16期
关键词:遗址西藏文化

王 时

(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汉藏民族血缘考(一)

王 时

(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现代汉族人和现代藏族人拥有共同祖先的推断,已经被Y染色体的对比分析所证实,而不再是一种科学的推断。汉,藏民族的祖先起源于古猿,以及15000到18000年前,他们是同一祖先的后代。但由于黄河分离的下游,与其他部落的异族通婚,沿黄河的藏缅语族移民的先祖迁移到中上游,其中一部分进入云南南部,西藏南部和东南亚,南亚,成为现在当地汉族藏族母语的人口,而另一部分的祖先,与中亚人民混合后,成为了现代藏族人的祖先,长期的地理,环境而产生分歧的习俗,形成农业部落和畜牧部落,并与在青藏高原,甘肃,陕西,宁夏,新疆,地域部落联盟。并和中亚向东混居的广域游牧民族的祖先多年的混合,浸润,融合,再现今天的西藏人民。

民族学;人类学;发展过程;血缘关系

人类学与人类文化和人种及民族的迁移传播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一个国家移民文化,发展和传播总是与一定的自然生态环境有关。一个包括不同的种族和民族迁徙文化。它是更容易传播和发展相似或相近的生产出相同的文化,而在完全不同的一个地理环境传播和发展出不同的,一个地区环境下发展出不同的文化。就是说相近的地域环境中更能发展相同的文化,差异较大的地域环境就会产生差异较大的文化。随着人类学的不断深入,从新发现的考古人类化石,又一次证明人的发展是从本地环境中传播,他往往是和熟悉的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陌生的地理环境,生产出新的区域环境文化即移民文化,也就是与地域环境相适应新的民族。北京周口店发现洞穴人后,人们一直在寻找人类足迹的发展路线。北京周口店山顶洞穴人是唯一生活在中国中原地区的人他们是否往西走找到一个更广阔的生活环境。

一、考古发现

现代在黄土高原中国北方,陕西蓝田发现的直立人的人类化石,距今大约115万年更早。后来在内蒙古高原和中国北方平原的过渡地带,泥河湾盆地河北省,陆续发现有100亿年前,一些石器,有的超过140万年前。在南部,云贵高原发现的元谋直立人化石距今约170万年前。这些年来在三峡长江上游出土的和发现240多万年前巫山人化石和石器工具。在安徽省繁昌县同时发现了石器和骨器器件,它的年龄2亿年早于240多万年前的巫山化石和石器工具。年龄是接近那些最古老的非洲人类化石和石器。在人类起源的问题,似乎是人类更认同单一地区起源学说。这个理论首先认为所有在南方古猿在亚洲或非洲,人类起源是在一个地区进入发展的,然后迁移,增殖到周边地区。另一种理论是人类多地区起源学说。该理论由德国著名人类学家Weidunrui(F·魏敦瑞)提出的。从猿到人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不会在一个较短的时间之内实现,也不可能在一个地区完成每个步骤再向四周扩散。

(一)中国的史前文化

自从10000年开始全新世(又称冰后期),全球气候的最佳时期,地质学家称为“气候最佳时期。”在世界几条河流,如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恒河流域的几个流域的古老文明中心,在这个时候发展起来的。它们是由发达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定居和村落,生产石器满足人们生活,不同行业的陶瓷,纺织,人们对生死的认识和敬畏心,而此时墓地文化的也发展起来,这些重要元素标记代表着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据考古记载,早在一万五千多年前,中国已经制造和使用陶器纺织。

(二)新石器时代西藏

陶器在西藏新石器时代出土和发掘的遗址主要由小恩达遗址,山南贡嘎昌果沟遗址,林芝红星遗址,居木遗址,拉萨曲贡遗址,昌都卡若遗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昌都卡若遗址,拉萨曲贡遗址。昌都卡若、他的位置在西藏的东面,是西藏至今出土年代最久远的距今5500~4300年。延续达到1000年。拉萨曲贡遗址出土年代只有3000年,由此可以证明,在这个时代延续过程中拉萨曲贡遗址出土年代文化与昌都卡若遗址出土年代文化,两个出土文化显而易见是由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从发展脉路也是从西藏东部地区逐步发展到西藏西部地区。

1.卡若遗址卡若遗址

位于澜沧江流域是西藏昌都卡若高原遗址,它是史前文化的杰出代表。这个遗址是在1977年发现,并在随后两年由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与四川大学共同挖掘。该遗址透露出大量西藏新石器文化的实物器皿,卡若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又以细石器工业最惹人瞩目。有砾石路面,房屋,石制品,石围圈罩,灰坑,骨制品,饰品,动物骨骼,鸟类骨骼,贝壳和粟米和其他文物。卡若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鉴定发现,卡若初民已经能够养家猪,卡遗址中出土,盘状敲砸器,磨剥斧,肩石斧,凹背直刀石,它以楔状、柱状、锥状细石核和两侧平行的细石叶为特征,特点是在两侧。在马家窑文化遗址,半山文化遗址,马厂文化遗址中也有大量发现。经放射性碳测算,从3000年拉萨曲贡遗址文化和5500至4300年前昌都卡若遗址文化,这种两种遗址文化与马家窑文化遗址文化,半山遗址文化,马厂遗址文化属于同一技术传统文化。在该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人工栽培作物“粟”,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的粟米是怎么来的呢?

2.卡若遗址农作物“粟”

据考古发现,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生产粟米的国家。到目前为止,已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粟米多达25处。这些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多在中国的黄河流域。

磁山出土的粟米可以追溯到7300多年来,是中国迄今发现的粟米生产最早人工栽培地区,也是国际上迄今发现的粟米最早人工栽培的国家。中国的中原地区是粟米的最早发源地。根据这项研究,中国大约人工栽培成功是在新石器时期,在中原地区生产的古代粟米,由中原地区向西蔓延,到青海乐都柳湾等遗址出土粟米就可以证明。经甘肃,青海,蔓延至西北高原,古代粟米的生产技术,后来继续在两个方向蔓延:首先,经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东部蔓延到东南亚,其次是经新疆蔓延阿拉伯,小亚细亚,俄罗斯,奥地利,传遍欧洲。正是因为粟米的种植最早是由中原地区的原始居民发明的,西藏卡若遗址中出土的粟米,毫无疑问是由中原地区向西蔓延,到青海乐都柳湾蔓延到西藏区域之后蔓延到西藏南部。

(三)地穴式、圆地式房屋建筑

在黄河流域中游,继仰韶文化就是龙山文化。龙山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他们生活在半洞穴式圆形的房子,地面大多涂有一层白灰。在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半地穴式房屋也有一层石灰,这种半地穴式建筑形式是龙山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西藏昌都卡若遗址,完全受到中原文化的冲击影响。在古建筑学者的研究中,他们也认为:卡若文化的建筑形式典型结构是受到中原建筑形式原始文化的影响,这种遗存在邻近地区发现的现象,说明在建筑文化上藏族先民氏族与黄河中、上游的中原古代先民,在新石器建筑形式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虽然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系统,但在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它们的房屋建筑文化趋向发展基本一致。

半地穴式、圜地式房屋建筑,是藏族房屋建设的源头。青藏的史前建筑-青藏高原建筑发展过程,就是由半地穴式、圜地式房屋建筑开始,逐步发展到地面式,平顶石墙式到碉楼式建筑。这个进化了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体现了藏族建筑模型的形成。

二、藏族起源的传说大约有自己的三大藏族起源传说

(一)印度迁移进入传说

《西藏王统记》记:“间藏书《遗训首卷录》云:‘自天竺释迦日照族之法王阿育王出世,其后王裔世代相承至孪生子嘉森及马甲巴二人时,争夺王位不合,马甲王有三子,其最幼者,颇具德相,未得王位,乃遵神指示,令其改作女装,流放至于藏地云。’布顿大师之《善逝教法源流》,则谓此人乃拘萨罗国胜光王之五世裔。或谓系坚形王‘之第五世裔。或谓系勃萨罗国出光王之子。总之是一大圣哲具足德行者云。’以上诸说皆系同指聂赤赞普而言也。”一些藏族学者解释了为什么有印度迁移进入传说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藏族人信奉印度佛教。因此对印度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印度其他学科也进行了深刻探索,开始对印度的历史和文化有了亲密感,并以印度历史文化和西藏历史文化的起源认作是一个历史文化起源。此说自古以来即遭到藏族学者中有识之士的批判和摒弃。

(二)卵生说

施泰安具体解释说过,那种认为世界上的人是通过孵化出一个蛋而来,在摩诃婆罗多,婆罗门和奥义书确实存在。但我们不知道这种想法是通过什么渠道和上面提到的西藏神话在一起。卵生说,是古印度人在梵文“百道梵书”“歌者奥义”表达的观点即金卵论,人是由蛋而来。显然受到了国外思想的影响产生的,而不是从西藏的故土产生的。

(三)关于猕猴与罗刹女结合衍生藏人的传说

《西藏王臣记》在谈及这一传说时云:“凡雪域所宏传之《大悲观音法类》虽有多种,然均同一旨趣,皆说西藏人种系猕猴与岩魔交配所生子嗣,为赤面食肉之种”。“可见此传说在藏人有关其起源的话传说中乃居于主导地位。”藏族学者南喀诺布也认为:多数藏文史籍最普遍的说法就是猕猴菩萨与罗刹女的结合繁衍了藏民族。《西藏王臣记》在谈及这一传说时云:“凡雪域所宏传之《大悲观音法类》虽有多种,然均同一旨趣,皆说西藏人种系猕猴与岩魔交配所生子嗣,为赤面食肉之种。”显然,在西藏自身的三个传说的起源,猕猴与罗刹女是一个得到最广泛认可的传说。

“西藏旺记”在谈到这个传说提到:“凡雪域所宏传之《大悲观音法类》虽有多种,然均同一旨趣,皆说西藏人种系猕猴与岩魔交配所生子嗣,为赤面食肉之种。”大多数藏族史书是最常见的说法也是一只猴子与岩魔女交配所生子嗣。

古代汉族的前身一周族,也流传着自己的远祖是古猿类。《史记·周本纪》:“周后翟,名弃,其母有部氏女,曰姜原……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悦),欲践之,身动如孕者。”这里的“巨人迹”,即指古猿类的脚印。周人的始祖母姜原,踩古猿的脚印而怀孕,繁衍出周族。这一传说,与西藏称猴变人传说相吻合。

三、习俗

(一)藏族禁忌吃鱼

藏族禁忌吃鱼很长一段时间。根据是与水葬习俗密不可分。西藏水葬,剁碎身体扔进河里之后,让鱼吃饱。这样一来,人们自然认为小鱼吃人的尸体,人们去吃鱼,等于吃了人肉。苯教起源于西藏的原始社会。在神的崇拜初期,有一种神叫“龙”,这个神一般被认为生活在水里的神“龙”,代表真龙天子的“龙”,当然不能吃。无论是水葬习俗或“龙”的崇拜,这是西藏历史早期的认识。也是藏族古老仪式本教仪规,通过巫术传承下来,这种巫术和汉族巫术,是一样的巫术。显然是同一祖先的信仰。汉族也信仰“龙”。也是水里的“龙”还能上天入地。代表真龙天子。

(二)丧葬习俗

西藏高原初民主要的葬法是“入土为棺”,细分为石棺墓、石室墓、坚穴土坑、石丘墓等。处理方式上有二次葬、一次葬等。尸骸的葬式上有曲肢葬、仰身直肢葬、侧身葬等。汉族从古到今丧葬习俗是“入土为棺”,或叫“入土为安”

“眼罩”现象。“眼罩”现象、“护目”现象在西藏早期新石器时代的墓葬中发现,反映青藏高原埋葬习俗。据出土墓葬中,女人的身体用麻布包裹,眼睛用麻布盖住,这充分反映出了生活在高原西藏史前人用“眼罩”,实现了死者“安息瞑目”的愿望。

在黄河流域商代到战国时期和魏晋考古发掘的中原地区和新疆地区的考古发掘中,无论是在古代,和现代这种“眼罩”现象一直存在。

(三)过年习俗

1.藏族的新年习俗

(1)洛萨(新年)和“过年”,在离(新年)还有一个月,贵族家庭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分出了宝贵物品和无价值物品分别放入箱子或橱柜锁好然后再一起放到空的房子里。仆人们就开始清理主人的房子和院落整体,西藏称之为“拖积”。每逢快到新年人们都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从房间,到屋顶,房间墙壁进行彻底清洁,然后原来的东西回放到房间各个楼层。

(2)“厨房”是贵族家庭重要中心位置,而“厨房”收拾由厨师以及帮厨来进行,在厨房墙壁上的画“卐”祈求祝福的灶神保佑,炉灶周围要洒上青稞,以保佑今后有丰富的食物。等收拾好了后,由厨师清理和煮熟的工作就此开展。“过年”的筹备工作也准备就绪。

(3)酿制新年酒,准备各种油炸面食,俗称果子,“过年”的宴席在二十九这天要准备好,厨师大显身手炸出各种面食果子,二十九这一天,家里的主人,少爷开始洗浴,洗去旧灰尘。然后是仆人们洗,洗去旧灰尘。

(4)傍晚时分,家家户户开始做“古突”(疙瘩面)。“古”在藏话为“九”,“突”是“汤”如汉族一样在面团里面放上各种东西,如:花生,辣椒,同时也有面团里面放上“太阳”,“月亮”等形像的东西。当吃完“古突”(疙瘩面),厨师把面团放在每人碗中,由一个仆人打开面团来解释其含义。每个解释会引起许多令人激动的寓意美好的意思。

(5)家中有几个身强力壮的男、女仆要进行驱鬼仪式。其中一人手里拿着点着火的秸草,另有一人携带盆或陶罐,从这屋跑向另一屋边跑边喊“鬼滚出去。”一直跑出了门,直奔十字或丁字路口,燃烧麦秸秆和焚烧“古突”都放在地面上,再加上柴火附近各家驱鬼者汇聚一堂,共同欢呼,跳跃,火缓缓升起,一年幽灵般的厌气,在人们热闹声哄笑声被驱赶。

(6)除夕大年三十是迎接“新年”的关键一天。仆人们再一次把各个房间清扫得一尘不染。女主人们开始在仆人的伺候下进行洗浴,洗去旧年的尘埃。到了晚上,在几个主要房间摆上供品和佛经给佛主。摆上“过年”的宴席。全家人穿上新衣服。

(7)“到了第三天,三大寺院的僧侣进入拉萨市,从第五日至第二十六日为西藏寺院喇嘛传召期,在此期间,一切政务停止,由哲蚌寺铁棒喇嘛负责管理拉萨政务。寺院和三个寺庙与在拉萨附近的寺院僧侣,约20000人,应在第五日集中在拉萨举行大愿法会。

(8)在年庆中,拉萨要举行最为精致的“大昭寺酥油灯展。

在“酥油花”神圣的展示活动结束后,大昭寺“坊”立刻成了“江湖”,喜剧“体育比赛”开始了。“赛马”和“马术”热闹非凡,表明“新年”末尾的结束。

(9)新年的聚会、送礼是西藏贵族家庭固有的社交活动。设宴款待意味着多种不同的饮食。在新年宴席中。有一种提法说:藏席宴16种,汉席宴18种,饮食做法的结构相同,进一步说明汉,藏饮食的紧密关系。共进宴餐的时间最多为两次,午餐和晚餐。青稞酒是必不可少的假日饮料,它在假日里给人以刺激和活跃。玩“藏牌”(骨牌)、麻将。

2.汉族的新年习俗

(1)正月里开始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

(2)供奉灶老神上天说好话。

(3)迎“新年”的准备工作炸面果子。准备“新年”的宴席,进行洗浴,洗去旧年的尘埃。

(4)每家每户都做饺子包子点心面食,里面包上各种馅。

(5)紧接着家中男、女要进行驱鬼。拿着点了火的东西,由一个房间串到另一个房间,一边嘴里喊着“鬼出去”。

(6)大年三十是迎接“新年”的关键一天。摆上“新年”的宴席,八个碟子十个碗。除夕之夜,全家人换上新衣服。

(7)“初三日起,寺院里举行法会。

(8)正月十五闹花灯。

(9)新年的聚会、送礼(八个碟子十个碗玩牌玩麻将汉藏习俗的一致性,过年习俗基本一致。对<龙>神的崇拜一致性。

3.部落联盟

这不是巧合,从旧石器时期原始藏族文化向新石器时期过渡,有些重要的原始考古特点,和中原原始文化特色是相同的。中国的一些著名历史学家认为:仰韶文化即中原原始文化,实际上就是黄帝文化。黄帝在中国的原始历史文化中不是指着某个人,是不同部落之间在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部落联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奠基石的创始。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这里所谓‘子’或‘人’当是代表着不同的氏族、部落集团。其中两个‘子’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山海经?海内经》中也说:“黄帝娶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居若水。”据尤中先生考证:“江水”、“若水”即指今金沙江、雅砻江流域一带。所以说早在原始社会自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原黄帝氏族的某些氏族部落集团向青藏高原的东部雅砻江、金沙江地区迁移。华夏家族内部之间矛盾冲突,是通过诅咒盟誓来解决。这种联盟部落之间的盟约,反应出原始部落之间的家族血缘的关系让冲突,在更冷静的诺言之下得到解决。在唐宋时期,发生战争的汉族和藏族之间同样是通过盟约诅咒盟誓,在盟约基础之上建立的相互认可诅咒盟誓习俗来决定。诅咒盟誓,同样是汉藏传统的习俗。(下转2016年第17期)

[1] 黄慰文.青藏高原的早期人类活动.2001,4.

[2] 考古.1979,6.

[3] 石硕.论藏族关于族源的三个传说及价值.2001,6.

[4] 史记·周本纪.

[5] 史记·五帝本纪.

[6] 山海经·海内经.

[7] 尤中.中国西南的古代族.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

[8] 格勒.略论西藏的原始文化与中原地区的关系——兼论西藏原始文化的一些地方特点,2011,4.

[9] 旧唐书·吐蕃传.卷196上:5222.

[10] 新唐书·吐蕃传[Z].卷216:6081.

[11] 韩锋.吐蕃佛教文化中的儒家文化.2010,6.

[12] 尤中.中国西南的古代族.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

[13] 任树民.汉藏同根同源历史踪迹溯源考.西藏大学学报,2003,12.

[14] 华商报.2000.11.

王时(1963-),吉林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中心,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社会伦理学。

猜你喜欢

遗址西藏文化
都是西藏的“错”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辽上京遗址
谁远谁近?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