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肢体语言研究

2016-02-02王春伟

黄河之声 2016年16期
关键词:艺术表演表演艺术表演者

王春伟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 401524)

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肢体语言研究

王春伟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 401524)

声音与肢体语言共同构成了声乐表演艺术。声乐表演者借助肢体语言能够传递自身的情感,促进声乐表演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可以说,肢体语言既能够反映出声乐艺术表演者的内部心理活动,也能够体现出声乐艺术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和想法。本文围绕声乐表演艺术中表演者必备的肢体语言素质展开分析,进而探讨声乐表演艺术中肢体语言的具体实践。希望能够为声乐表演艺术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支持,促进声乐表演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声乐表演艺术;肢体语言;研究

在声乐表演艺术中,表演者的肢体语言对表演效果产生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非语义性的语言,肢体语言包括人的面部表情、形体姿态、身体变化等方面,是一种视像符号系统和自然符号。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肢体语言与手语、普通手势有所区别,其凭借着自然性、民族性以及社会性等特征发挥出信息功能和交流功能。可以说,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肢体语言是一个集心理、生理、社会、自然、历史、文化、民族等方面于一身的符号系统。

一、声乐表演艺术中表演者必备的肢体语言素质

(一)应具备艺术素质

艺术素质需要声乐表演者经过长时间的观摩和实践才能够形成。具有较强艺术素质的表演者能够更好的欣赏艺术作品,并能够对艺术美形成一定的认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声乐艺术表演者就可以在实际表演中为观众提供较为优美、独特的视觉享受和艺术体验。为了提高声乐艺术表演者的艺术素质,就应当丰富其声乐理论知识的积累,使其声乐基本功得到夯实[1]。例如,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声乐艺术学习者就应当对音乐的音准、节奏、表情术语加以充分了解,然后通过不断的“听”和“练”培养其乐感,促使其能够在不断的演唱练习中对音乐产生深入感知。在日常学习中,声乐艺术学习者需要做到多观摩、多倾听、多练习、多反思,进而才能夯实自身的基本功,为肢体语言素质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应具备文化素质

在声乐艺术表演过程中,为了提升表演效果,为声乐艺术演出增添内涵和质感,声乐艺术表演者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而在声乐艺术表演者文化素质培养方面,不仅需要提高其声乐相关文化知识积累,还应该加强其在历史、社会、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积累,促使其各种文化修养得到充分培养[2]。唯有如此,声乐艺术表演者才能将文化与艺术紧密相联,进而在声乐艺术表演中提升演出效果,使其更加富有质感和文化内涵,促进声乐艺术表演的观赏性和可看性得到显著提升。

同时,由于大多数音乐作品都源自文学作品的改编,因此,只有保证声乐艺术表演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才能保证其能够将声乐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来,使作品蕴含的精神文化得到充分演绎[3]。例如,《沁园春·雪》、《忆秦娥·娄山关》等诗词作品都被改编成了声乐作品,这些作品中蕴含的情感需要借助声乐艺术表演者表现出来,只有其具备较强的文化素质和较强的肢体语言素质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艺术意境,为表演增添艺术张力。

(三)应具备心理素质

声乐表演艺术与其他创造性行为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反映创作者内心活动的重要方式。而声乐艺术表演者在表演中需要理解并贯彻这种心理活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还原出作品中的思想和内涵,保证作品表达的准确性。声乐艺术表演者的心理素质具体包括临场心理、想象心理以及直觉心理三个方面。

1.临场心理素质

声乐艺术表演者在实际表演中具备较强的临场心理素质对演出节奏的控制和把握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声乐艺术表演者能够成功克服表演过程中产生的紧张情绪或怯场心理,才能在声乐艺术表演中正常发挥自身水平,从而保证声乐艺术表演的效果和质量。同时,在现如今的声乐表演艺术中,表演者的控场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其艺术水平和心理素质的重要标准,优秀的声乐艺术表演者应当能够在有限的表演时间内正常发挥出自身的艺术水平,能够使观众得到良好的视听享受[4]。因此,应当着重培养声乐艺术表演者的临场心理素质,从其表演态度、自信心等方面入手,端正其表演态度,鼓励其从实际表演中积攒经验,使其临场发挥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想象心理素质

声乐艺术表演者在演绎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对作品产生一定的想象,进而在想象过程中对作品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因此可以说,只有声乐艺术表演者具备一定的想象心理素质,其才能够在表演过程中将现实与虚拟进行有机结合,凸显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和现实性[5]。同时,由于声乐是一种与声音相关的艺术形式,只有结合肢体语言才能保证声乐作品能够得到完美诠释,使其虚拟性和艺术性得到凸显。对此,加强声乐艺术表演者想象心理素质对音乐作品的艺术表达和情感表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促使音乐作品得到更加饱满、细腻的表达。

3.直觉心理素质

无论是声乐艺术表演,还是其他形式的艺术表演,均对表演者的直觉心理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在艺术表演过程中会发生一些不可预知的事件,所以每场演出都具有一定的不可预知性。为了保证表演的效果和质量,艺术表演者就需要对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感知力,从而在演出过程中才能保证警觉性、敏感性和直接性,才能够以“本能”或恰当的无意识行为来化解表演中的突发事件。

与此同时,直觉心理素质不仅依靠表演者先天条件的支持,还需要依赖其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因此,在日常训练中,应当在加强声乐艺术表演者乐感的同时,增强其对音乐的直觉。

二、声乐表演艺术中肢体语言的实践应用

(一)彰显音乐作品的时代性

音乐风格是音乐作品的魅力所在,反映了创作者对艺术创作的感悟和认知。通常情况下,音乐风格在时代、文化、宗教等条件的影响下会产生不同的表达形式,而声乐艺术表演者利用独特的肢体语言和声乐表达形式能够体现乐曲的时代性和代表性。在实际表演中,表演者需要充分尊重创作者的本意和作品呈现出的时代性。例如,针对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来说,声乐艺术表演者应当在演绎主调音乐类作品的过程中抓住创作人的本意,保持其严肃性,严格控制自己的表演,尤其是在音色、换气、肢体表演等方面,应当按照其原有的形式进行表演,不要融入过分的表现。而对于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来说,无论是歌曲,还是歌剧,都应当借助声乐语言和肢体语言充分表达情感,使表演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二)体现音乐作品的民族性

不同的音乐作品蕴含着不同的民族特性,对于多民族的中国来说,我国音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由于不同民族在生活方式、地理环境、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其艺术表达形式和音乐特征也呈现出较强的民族性[6]。我国音乐文化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呈现出线状特征,大多数均可以借助单旋律来演绎。而有别于东方音乐,西方音乐更关注音乐立体和声效果,所以东方音乐与西方音乐在旋律方面的关注点存在差异。以中国民歌为例进行分析可知,其囊括了大量不同的歌唱元素,包括地方民歌和地方戏曲等,其整体呈现出朴实、真挚的情感表达特点。声乐艺术表演者在演唱中国民歌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把握乐曲的风格,凸显其民族性和艺术性。

三、结语

综合上述论点可知,肢体语言对声乐表演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强化声乐艺术表演者对肢体语言的应用,不仅可以表现出音乐作品的风格、特色,体现出声乐艺术表演者的情感,而且还可以完美诠释音乐作品中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使得声乐表演整体更富有色彩和活力。所以,声乐艺术表演者应当在强化声乐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重视自身肢体语言的训练,进而能够将肢体语言更为生动、自然的融入到声乐表演艺术中。

[1] 朱瑾.基于声乐表演艺术的形体语言剖析[J].音乐时空,2015,08:120.

[2] 刘莎莎.声乐表演艺术的“再加工”[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1,06:95-96.

[3] 袁媛.浅谈肢体语言在声乐舞台表演中的作用[J].音乐时空,2013, 10:142,145.

[4] 田雨.肢体语言在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北方音乐,2014, 10:156-156.

[5] 雷美婷.浅谈声乐表演艺术符号[J].教师,2016,08:40-42.

[6] 彭维熹.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肢体语言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4,02:121.

猜你喜欢

艺术表演表演艺术表演者
Jiao Ayi| 《娇阿依》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演出监督在艺术表演中的作用分析
街场黄梅戏的艺术表演风格
大型体育赛事中体育艺术表演运行管理探析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舞蹈表演者在表演中的作者诠释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索
手称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