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医与苗医脉诊比较

2016-02-02刘娇莹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23期
关键词:脉象部位

刘娇莹 崔 瑾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省苗族医学协同创新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2



理论研究

浅谈中医与苗医脉诊比较

刘娇莹 崔 瑾*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省苗族医学协同创新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2

探讨中医与苗医脉诊方法的异同。对中医与苗医的脉诊原理、要素、部位、临床意义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开发和学习苗医脉诊。

中医;苗医;脉诊

脉诊又称切脉,苗医也称之为号脉、摸脉,是指医生用手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健康和病情,辨别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

1 脉诊原理

中医脉象以阴阳五行、藏象学说为理论基础,苗医脉象以四大筋脉、三肚理论为基础,各具特色。中医认为人体的血脉贯通全身,内连脏腑,外达肌表,运行气血,周流不休,所以,脉象能够反映全身的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而脉象与心脏的搏动强弱、心气的盛衰、脉管的通利与否和气血的盈亏及各脏腑的协调作用直接有关。

苗医认为脉发之心,行于内脏,分布四肢,不断向四肢、各脏器、大脑、全身各组织输送血液、精微物质和水分,是人体养分的“补给线”,因此,脉能够反映全身及局部的情况。而“筋为气道,脉为血路”,脉中之血必须以筋之气的推动,才能够正常的运行。中医与苗医脉诊基础理论不同,但都认为脉的运行与气的推动有密切关系。

2 脉诊部位

中医脉诊部位历史上有多种,《素问·三部九候论》中有三部九候诊法;《灵枢·终始》中提出人迎、寸口相参合的诊法;《素问·五脏别论》中有独取寸口诊察全身的状况的论述;《伤寒杂病论》中常用寸口、跗阳或太溪的诊法;最终,独取寸口的诊法经《难经》、《脉经》等论著的阐发,其理论及方法得以确立,寸口诊法中28种脉象:浮、沉、迟、数、洪、细、长、短、实、虚、滑、涩、 紧、缓、牢、弱、伏、芤、濡、革、散、微、结、代、促、疾、动、 弦脉,沿用至今。

苗医脉诊经过不断的开发挖掘整理出常用的脉诊部位[1]:有头部脉、颈部脉、上肢脉、胸部脉和下肢脉。其中上肢脉包括肘脉、腕后关脉、禄脉及五指脉。禄脉又包含大脉、小脉、快脉、慢脉、转索脉、张弓脉、豆脉、落花脉、微脉、细脉、喜脉等。

中医与苗医的脉诊部位有较大差异,中医脉诊部位为三部九侯、人迎寸口、寸口诊法,最常用的为寸口诊法。相比中医,苗医的脉诊部位较多,经整理的就有20多处,但并不是每病各脉都取,而是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取脉。苗医禄脉在很多方面和中医常用的寸口诊法非常相似,禄脉之上、中、下与中医寸口脉之寸、关、尺部位相对应,并且都是候全身的整体情况。而其他诊法中,中、苗医基本上都遵循着“上以候上,下以候下”的原则,如中医的三部九候诊法,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即上部候头面、中部候心肺,下部候脾胃肝肾;苗医上头颈部候头颈部病变,中候胸部病变,下候下肢部病变。

3 脉象要素

中医常从脉位、脉数、脉形、脉势四个方面分析归纳脉象,它与脉搏的频率、节律,显现的部位、长度、宽度,脉管的充盈度、紧张度,血流的通畅流利度,心脏搏动等因素有关。苗医与中医非常类似,亦通过脉的节律、速率、强弱、形象变化来诊断疾病。

4 脉诊的意义

脉诊之所以重要,是由于脉象能够传递机体各部分的生理信息,是窥视体内功能变化的窗口,可为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中医认为脉诊的临床意义归纳以下四个方面。①辨别病证的部位。如浮脉多主表证,沉脉多为里证;促、结、代多见于心血、心阴不足、心气亏虚或心阳不振。②辨别病证的性质。如数脉、滑脉、洪脉、长脉等,多见于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迟脉、紧脉等多见于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③分辨邪正的盛衰。如脉见虚、细、弱、微、革等无力脉象,多为气血不足;若脉见实、洪、滑、弦等有力脉象,多为邪气亢盛。④推断病势的进退。如热病脉象多滑数,若汗出热退而脉转缓和为病退;若大汗后热退身凉而脉反急促、烦躁则为病进。

相比较而言,中医脉诊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亦有舍证从脉之说,但苗医脉诊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苗医脉诊的临床意义丰富,目前无统一的概述,众医家各抒己见,如熊传榘等[2]将脉以“大小”为纲,以心、肝、肾、肺、脾、命六部为目,认为心脉洪大主实热,心脉微细主虚寒;肝脉洪大为肝阳过亢,肝脉微细为肝血不足、偏虚偏寒;肾脉洪大有力为膀胱实热,无力为肾虚,肾脉微细为下元虚寒等。杜江[3]认为太阳脉快而紧张有力多为外感风毒、热毒所致的中暑、感冒;肘脉节律紊乱多为消化道疾病,消失多为病情危重;腕后外关脉慢而弱多为冷病,中关急、快多为热症,内关急、快多为热重;禄脉之大脉为热病,小脉为冷病,快脉多为急性热病或外感,慢脉为冷病、风湿病深入,转索脉主疼痛、风寒之病,豆脉主冷热疼痛等。

笔者通过对各位苗医医家[1-4]关于苗医脉诊的描述及临床意义发现,苗医脉诊大部分是通过借鉴、吸收中医脉学精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中有许多类似之处,这可能与中、苗医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苗医脉诊是苗族重要的文化遗产,是祖国民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苗医脉诊长期流传于民间,苗族人民没有自己的语言,都是口口相传,难以系统地整理、总结,导致理论还不够完善。尽管如此,苗医在临床实践中还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不仅补充完善了我国的民族医学,还为人民的健康提供了保障。因此,对苗医脉诊要做好发掘、整理、提高工作,以促进祖国民族医学的传承与发展。

[1]熊传榘,曾定伦,雷正荣,等.苗医“六大六小脉诀”之肺脾命脉理浅探[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S1:88-89.

[2]熊传榘,曾定伦,成建国,等.苗医“六大六小脉诀”的临床意义与特点[J].中国中医急症,2005, 14(6):36-37.

[3]杜江.苗医基础[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

[4]杜江.苗医脉诊方法及特色[C].// 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研究所、全国中医药信息工作委员会.第四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暨《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创刊10周年庆典大会论文集.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研究所、全国中医药信息工作委员会,2005:2.

(编辑:程鹏飞)

2016-09-23

贵州省重大基础研究专项资助“苗医药基本理论的深化、拓展及应用研究”黔科合J重大[2015]2002;贵州省中管局资助项目:中医诊断学与苗医诊断学的比较研究QZYY-2015-005。

刘娇莹(1990-),女,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针灸方法与适宜疾病的相关性研究。E-mail:1034095993@qq.com

崔瑾(1963-),女,教授,博士,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E-mail:516260179@qq.com

R29

A

1007-8517(2016)23-0001-02

猜你喜欢

脉象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中医脉诊学习之感悟
探索脉学的学习方法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喜欢什么
冠心病的脉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