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黄止痛靶向性浅识

2016-02-02陶方泽顾维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麻黄靶向疼痛

陶方泽,顾维超

(1.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29;2.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淮安 223002)

麻黄止痛靶向性浅识

陶方泽1,顾维超2△

(1.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29;2.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淮安 223002)

麻黄虽是解表药但临床也常用于止痛,但鲜有对麻黄止痛机理进行中医探讨的报道。笔者在复习和梳理文献后对麻黄止痛机理的靶向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麻黄为寒痛、痹痛、络病疼痛、瘀血疼痛及风火疼痛等靶向性止痛要药,麻黄在不同的痛证及方药配伍中可以多靶向发挥止痛功效。故认为麻黄止痛从宣肺入手则邪有去路痛可安,可与传统“疏肝行气止痛”法相媲美。

麻黄;痛证;靶向性

麻黄出自《神农本草经》,其味辛、微苦、性温,入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其还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1]。现代药理研究[2]也证实,麻黄具有镇痛作用。虽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有一定的消炎镇痛的作用,但对麻黄的中医止痛机理进行探讨尚不多见,兹就麻黄止痛的主要靶向性试作初步探析。

1 麻黄为寒痛、痹痛要药

《素问·痹论》曰:“痛者,寒气多,有寒故痛也。”寒邪致痛有伤寒之头身疼痛,中寒之脘腹疼痛,寒痹之关节冷痛等。麻黄止痛不仅用于表证,亦可用于里证或表里同病者。如《伤寒论》以麻黄汤治疗太阳病之“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以五积散治疗外感风寒和内伤生冷所致表里同病之心腹冷痛、妇女痛经等症。补土派代表李东垣创设麻黄豆蔻丸用以治疗“客寒犯胃,心胃大痛不可忍”之脘腹冷痛。有报道[3],治虚寒胃痛初用小建中汤加减效微,当加入麻黄后疼痛大减,经临床验证麻黄有解除胃痉挛的作用,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

对于痹痛多由“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张仲景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风湿热邪所致“诸肢节疼痛”,乌头汤治寒湿所致“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可见张仲景用麻黄除能治寒胜之痛痹外,即使是湿热痹、久痹、顽痹等也有用麻黄之时,足证麻黄为痹痛之要药。

2 麻黄为络病疼痛要药

络脉是气血敷布场所并贯通营卫之气,以荣养和温煦肌肤、筋脉、脏腑,若络脉因于风寒之邪入侵则易拘急挛缩,使痰瘀阻滞、不通则作疼痛。《本草正》谓:“麻黄以轻扬之味,而兼辛温之性,故善达肌表,走经络。”焦树德[4]、颜德馨[5]有用麻黄治疗肢端动脉痉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等属于中医络病范畴病证的经验。对于络病痛证,临证多用麻黄配伍行气活血通络药,以借助麻黄辛温轻扬之性使药效能直达病所,从而取得“通络以止痛”(叶天士语)的效果。

《本经》谓麻黄有“破癥坚积聚”的功效;《药性论》则认为它有“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等药理作用;清·徐大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说这是因为麻黄“能深入积痰凝血中,凡药力不到之处,此能无微不利也”。《本经》的记载及徐大椿的诠释,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的名方阳和汤有“麻黄得熟地则通络而无发表之功”之论,《马评外科全生集》言阴疽之治法“非麻黄,不能开腠也,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虽酷暑不可缺一也”。

麻黄在麻黄附子细辛汤、阳和汤两方中所发挥的功效是一致的,均可深入至阴之地开腠理、逐阴寒,不同之处在于前者适用于内而阳气虚衰,外而寒邪侵袭,阳气无力驱逐寒邪,寒邪深入肌表、经络者;后者适用于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痰凝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者。现代临床[6]用麻附细辛汤治疗因久痛邪入于络而致的顽固性偏头痛。

3 麻黄为瘀血疼痛要药

《本草纲目》记载:“产后腹痛及血下不尽,麻黄去节为末,酒服方寸匕”可治之。又《日华子本草》总结能“通九窍,调血脉”。五积散治痛经可证。黎晓晶[7]认为,治疗骨伤肿胀疼痛用行气活血、散瘀消肿或破血散瘀疗效缓慢或不效,加入麻黄、桂枝则取效甚捷。验方如《中华本草》接骨散(麻黄、乳香、没药、土鳖虫、自然铜、地龙)治跌打损伤、骨折的瘀血致痛。有报道[8]表明,胸阳痹阻所致的心绞痛发作,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入麻黄明显提高止痛效果。如笔者用葛根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寒凝血瘀之痛经屡获良效,可见麻黄有活血止痛之功效。

4 麻黄为风火疼痛要药

麻黄本为性味辛温之品,但早在《伤寒杂病论》中即开麻黄治风火疼痛之先河,如用麻黄升麻汤以升阳散火法治喉痹之痛。后世的寒凉派代表刘完素创立名方防风通圣散,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七星剑汤(麻黄、野菊花、半枝莲、蚤休、紫地丁、苍耳子、豨莶草),均在清热解毒药中佐以辛温的麻黄,旨在取其升散宣发之性,能使肌腠间郁积之邪毒透泄于皮外,并能消散肿毒、通调血脉。此即《黄帝内经》“火郁发之”理论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故用麻黄与清热解毒药配伍能透散风火热毒,使肿胀疼痛得以平息。

综上所述,可见麻黄止痛作用也不是单一的,在不同的痛证及方药配伍中可以多靶向发挥止痛功效。麻黄上可开腠发汗透邪以止痛,下可肃肺利尿排泄以止痛,中可通调血脉祛瘀滞止痛(肺朝百脉),邪有去路则痛可安。麻黄止痛从宣肺入手,可与传统止痛“疏肝行气止痛”法相媲美。

[1] 吴永勇.麻黄在痛证治疗中的临床运用[J].中国社区医师,1999(4):7-7.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47.

[3] 王忠民.麻黄用于循环系统及妇科病证等[J].中医杂志,1992(3):4-5.

[4] 焦树德.用药十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5] 颜德馨.活血化瘀临床实践[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

[6] 李学贤,张玉义.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顽固性头痛[J].山东中医杂志,1996,15(4):184.

[7] 黎晓晶.行气活血加麻黄桂枝治疗骨伤肿胀[J].四川中医,1996,14(11):51-51.

[8] 韩冠华,连华敏.麻黄的活血作用[J].中医杂志,1992(3): 6-6.

R285.1

:A

:1006-3250(2016)04-0539-01

2015-08-18

陶方泽(1981-),男,安徽安庆人,主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疾病的临床与研究。

△通讯作者:顾维超(1944-),男,江苏盐城人,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 经 验 继 承 指 导 老 师,Tel:13805237355,E-mail: 1059365063@qq.com。

猜你喜欢

麻黄靶向疼痛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疼痛不简单
靶向治疗 精准施治 为“危改”开“良方”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麻黄-杏仁药对成分-效应间变化规律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